從認識與分辨涅槃道開始之二——五現涅槃論

第002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系列佛法講座。

有關對於法與次法的理解,以及對於如何透過次法實踐來達到滿足莊嚴菩提的資糧,這是每一位學佛人很重要的課題;然而在修集次法的菩提資糧之前,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對於覺悟的標的、真實涅槃之理及修證內涵次第要能正確地認知,且都必須符合三乘菩提經典所說。因此,我們接著要來實際地瞭解外道對於證涅槃的解脫知見,到底有哪些錯誤的主張。在正式修學二乘涅槃之前,必須先瞭解外道涅槃的修行歧路,這樣才能夠有智慧去遠離這類的過失,接著才有真正二乘涅槃得能實證。因為證無餘涅槃的解脫果存在最大的障礙,其實是不具足正確的解脫知見。

在學習正確的解脫知見前,應該先修學次法。譬如追隨真善知識如何繫心而住、善具威儀、修習清淨梵行;藉此次法的圓滿,以如實修行而得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等五法身,然後才能實證二乘涅槃。而追隨善知識修學之時,善知識首先要教導弟子外道的邪見所在,才能避免落入同樣的過失,才有可能實證涅槃。在《楞嚴經》當中提到了修行達到五陰盡的過程,有五陰區宇各自相應的十種魔擾。其中外道或佛門淺悟者,住於行陰境界之中,以覺知心與定境交互運作,因此有行陰區宇十種靜慮中的狂妄誤解。這裡要說明的,就是其中的外道五現涅槃論。

《楞嚴經》說:【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0)由於外道計著永遠都會有「後後有」持續恆常不斷,認為這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因此,就依五陰永不斷滅的現象,產生了外道的五種現前可見涅槃的議論邪見,叫作「五現涅槃」。

菩薩證真如悟得金剛三昧而住在金剛三昧中,已經證知金剛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類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擾亂他的方便;但般若慧仍然不深妙,住於「行陰區宇」的欲界定或四禪以下定境之中,去窮究眾生出生於三界中十二種類的各個不同種類有情的生死根本時,對「後世三界有」產生了誤解而執著,當觀察眾生幽隱清明的「擾動元」——「同生基」行陰,以為就是生死根本,而不知生死的根本其實是第八識如來藏妙真如性;由於對於「後後有」產生了錯誤認知和執著,墮入外道的五種涅槃論中。「後後有」是說,此世死後在未來世中的三界有,是持續不斷的。行陰雖念念生滅,但這類外道認為行陰生滅的妄念是前後相續不斷,因此可以持續不絕出生三界有而永不斷滅,就是不生不滅,就是涅槃。

然而,佛法四種涅槃中所證的二乘菩提無餘涅槃,卻是不可見的,因為所謂的無餘涅槃,是滅去了五陰十八界世間的一切法,無任何一法繼續存在,當然也滅去了能證知的六識心,因此二乘無餘涅槃是不可現見的。而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真實心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不涉五陰十八界,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非意識所住的境界;唯有菩薩慧眼能見此涅槃境界,非阿羅漢能知;而菩薩就以現前所見的如來藏自住境界,觀察五陰十八界全部滅盡後的如來藏獨住境界,來看阿羅漢所入的無餘涅槃境界,也是不能以眼見耳聞覺知的。但外道「五現涅槃」邪見,是將覺知心親見的五陰境界作為不生不滅的涅槃,不離本質是生滅無常的五陰境界。這是因為覺知心還存在,可以現前觀察自己認知所謂的涅槃境界相,所以稱為「現」。

這種外道現前可見涅槃共有五種,所以稱為「五現涅槃」。第一種是以欲界的境界作為「正轉依」;《楞嚴經》說:「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這一類外道見認為欲界境界是前後念念相續不斷的;覺知心住在一念不生而恆常不斷地享受五欲境界念念相續狀態中,安住於此永不滅失;以這樣五欲樂受心行的行陰常恆不斷,因而錯認這便是不生不滅的涅槃。這是將覺知心所住的欲界所有境界圓滿具足觀察,確認欲界中這種領受五欲快樂的境界中,有一個覺知心是恆常不斷的,認為五欲中能觀、能見的功能是圓滿光明的,就以此作為涅槃。特別是將正在享受五欲樂時的一念不生境界,作為正轉依,認為這就是涅槃境界。

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有人主張離念靈知的境界為開悟涅槃的邪見,便是以識陰覺知心的見聞覺知性,住在一念不生之中,錯認為是常住的涅槃,所以就認定是真如佛性。等而下之的,就像喇嘛教的假藏傳佛教密宗,以修無上瑜伽法男女雙身交合時,專心領受淫樂的一念不生境界,因為觀察樂觸不是物質而說這樣便是證悟空性;因為觀察領受樂觸時的覺知心也不是物質,而說這樣便是證悟空性,愚昧地隨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喇嘛教祖師) 宗喀巴認定此時的覺知心與樂觸都是俱生而有的,是本來就存在的,而不是有情的五陰身心生起以後才出生的,所以認定樂空雙運中的淫樂覺知性與樂觸都是不生不滅的,因此而提出所謂的「樂空不二、輪涅不二」的說法,這就是 佛所說的第一種外道「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也就是將正在淫樂中的能觀與能見的功能,誤以為是圓滿而光明的,所以密宗喇嘛教便將這種樂空雙運中的快樂境界認定為是涅槃境界,必須永生永世而且盡未來際永遠享受淫樂不許中斷。由此確知密宗喇嘛教其實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一種。如 彌勒菩薩所說,這種現法涅槃是:【謂於諸天微妙五欲,堅著攝受,嬉戲娛樂,隨意受用,是則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瑜伽師地論》卷7)這樣將欲界的粗重五塵樂受,當作清淨寂滅的涅槃境界,因而生起了「愛慕」追求,不肯放捨,所以落入了外道見中;因此不但不離「行陰區宇」,連「色陰、受陰、想陰」三種「區宇」都具足了。如果有人修得了四色界定,乃至四空定以後,卻因為邪見反而轉向追求這種三界中低劣粗重的境界,其實是從色界、無色界定中下墮了。

第二種五種外道現見涅槃,《楞嚴經》說:【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迴生滅性故;】(《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0)比起第一種稍微好一些,因為知道欲界五欲汙穢不淨、不可愛,是生滅法,所以遠離欲界愛而證得初禪。如 彌勒菩薩所說,這四種現見涅槃是:【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離欲惡不善法,於初靜慮得具足住,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靜慮,是亦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瑜伽師地論》卷7)但因為認為涅槃中也有快樂,而他們在初禪中離欲界生,是「離生喜樂」,而且遠離欲界愛染汙的境界,又已不再生於欲界染汙法中流轉了,所以心中無憂而有妙樂;並且又是一心無念而寂靜的,比欲界中的離念靈知更加的「觀見圓明」,應該就是涅槃境界;就以初禪的知覺性作為涅槃的實體,這是第二種外道涅槃見,仍不離「行陰區宇」。

而第三種人認為,初禪有樂觸,而且也還有五塵中的三塵,恐怕將來會失去初禪樂,所以心中有苦,不可能是寂靜的涅槃境界。又因為初禪的身樂觸有八種變化,那也是叢鬧而不是涅槃寂靜的境界。況且初禪境界中,仍有色、聲、觸塵三塵存在而有身樂,而且會因為擔憂可能會失去樂受而心有苦受,如此有苦樂受,如何可以稱為是涅槃呢?所以當進入二禪中,住在二禪等至位而不觸五塵,已經能夠安住於自心內境時,不再有初禪中憂慮失去初禪樂的憂苦,認為這樣即是涅槃境界,這就是外道「五現涅槃」中的第三種「現見涅槃」。

而第四種外道涅槃是證得第三禪時,由於三禪等持位中享受身心俱樂,以悅意的境界相隨不散,認定為涅槃境界。而三禪的實證者,若住於等至位中,離五塵境界,但若是轉入等持位又可獲得身心俱樂,這時身中有樂觸而覺知心心有大喜,成就「極悅」的境界而稱為「極悅隨故」,因此認定三禪的等至位中就是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四種外道涅槃。

最後一種五現見涅槃的邪見,認為從初禪到三禪中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涅槃,因為是生滅法。既然有樂,心中就會潛伏恐懼,會憂心失去禪定快樂的苦,於是又會轉入等持位中再受身心之樂,這也是無常變異之法,所以認為三禪不是真正的涅槃,認為住在第四禪中「苦樂二亡」,樂與苦全部都離了,「不受輪迴生滅性」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五種外道涅槃。

因為外道的想法是:既然涅槃應該是離苦也離樂的,當然應當轉入第四禪捨清淨、念清淨中,沒有苦樂,苦樂變易的生滅現象都已經滅除。四禪等至位中息脈俱斷,一切覺受、念想統統滅除,只有捨受存在而無苦無樂,「苦樂二亡」,於是認為這才是真正究竟的涅槃。在另一方面,認為三禪以下都有生滅,當火災、水災、風災來時,三禪天以下的境界會被毀壞,都不是究竟涅槃。只有證得第四禪,死後住在四禪天中,才是究竟安樂;因為水、火、風三災都不能破壞四禪天,這就離開生死,成為不生不死,當然這就是涅槃。這就是「五現涅槃」中的第五種外道涅槃。

《楞嚴經》說:【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循環五處究竟,……。】(《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0)外道所證的這五種現見涅槃,全都是迷惑於有漏天的境界,都是錯把有漏天的色界以內境界當作是無為法,所以產生了錯誤的見解:或者將欲界人間及欲界天中享受五欲的離念靈知認作涅槃心,或者將初至四禪等有漏天的境界認作是安隱的涅槃境界,全都是錯會有漏天境界為涅槃殊勝清淨所依的外道或凡夫。已經實證第四禪的人,往往「循環」觀察「五處究竟」,也就是來回反覆觀察這五種欲界及色界中的有漏天境界,但是在循環觀察時,因為邪見而退轉於金剛三昧,返墮於識陰、行陰境界中,沒有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智慧,所以錯認四禪為三界中的究竟境界。

由於邪見而這樣「循環五處」觀察錯認為究竟時,在證得其中一種乃至四種境界時,認為自己所證便是究竟的涅槃境界,因此落入這五種外道涅槃中,成為外道「五現涅槃」,一定會成為「惑菩提性」的邪見。為什麼 世尊特地強調是「五陰中」的「五現涅槃」呢?那是因為這五種境界全都沒有破除五陰,全都落在「五陰」境界中,都還談不上五陰的區宇,所以是「五陰中」的「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這種自認為無生無死的涅槃,都只是妄想所得,自身更落入了「後後有」之中,於三界生死輪迴長夜無法出離,無法脫離生老病死等苦;與真正解脫生死輪迴苦的佛法三乘菩提所說的涅槃,全然不同,永遠無法脫離三界境界,在未來將繼續不斷受生而有無量世的「後後有」,此等人名為「於後後有妄生計度者」,也就是對於自己仍然存在的「後後有」妄自計度,誤認為已證涅槃、已得解脫。佛法中說的二乘涅槃,是我見已斷、我執已盡而出離於三界境界之外,從此再也無生無死的無境界境界,名為「後有永盡」或「不受後有」。

而外道五現見涅槃,全都是主張要再受其中的一種後有,也必然會在死後重新再受生而取得其中的一種後有,即不免輪迴生死而不得涅槃。二乘涅槃的無生無死,也是不受後有的——不可能再有後世的意識心存在,更不可能再有後世的色陰存在再享受雙身法的淫觸境界。大乘涅槃則是菩薩所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第八識獨住的無生無死究竟寂靜的境界,絕非外道所住的識陰或者意識生死的境界。

今天的解說到此。阿彌陀佛!


點擊數: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