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見道與煩惱、習氣之關係(上)

第088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線上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單元。

今天我們所要探討的主題是「二乘見道與煩惱、習氣之關係」,這是根據琅琊閣在2019年10月24日所推出的貼文而引生。琅琊閣在貼文中舉出《阿含經故事選》中 世尊的開示:【一個沒有他心通的人,應該如何分辨全然覺悟的聖者,也就是 如來。世尊解釋說,要從一個人的言語和行為判斷。】琅琊閣認為:【除非你真的有他心通,能夠知道一個人內心是否清淨,否則,我們判斷任何修行人的證量,應該從證果的效果來評判。】他們並且指責:【正覺同修會,不但標榜證果,將證果和未證果的人劃分兩個階級,而且還將會內開悟聖者言行上的缺失,定義為「習氣」,未明心者的缺失,定義為「煩惱」。】(〈佛典選讀(2):如何分辨誰是聖者?〉,琅琊閣。)此外,他們對二乘見道的內涵和功德受用也多所誤解。由於這個緣故,而有了我們今天探討「二乘見道與煩惱、習氣之關係」的因緣。

菩薩們!請問您今生發心學佛是什麼因緣?您是否想過學佛要作什麼?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的內涵和方法是什麼呢?要如何才能辨別怎樣才是真正的學佛呢?對於這些問題,也許您心裡早已千迴百轉過了,原因也各不相同,但有一個最大的共同目標就是——不願意走錯路、不願意被誤導。然而,我們是否有這樣的福德因緣值遇正法、值遇善知識呢?歸咎起來,還得看我們多世以來是否曾經親近供養過善知識,並且與善知識深結法緣,否則往往與善知識擦身而過、失之交臂;或者因緣不夠者,即使值遇了也無法信受,更何況能得到善知識的護念與教導呢?

為了幫助菩薩們進入佛法寶山,不要空手而回、空過一生,我們就從學佛的首要開始為大家說起。學佛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要成佛,而成佛則需要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修證具足圓滿,也就是能夠斷盡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兩種生死斷盡就能成就佛道。而解脫道的修證,分為四向五果——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和辟支佛果。以及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佛菩提道的修證,則分為菩薩五十二階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等覺、妙覺等階位。而欲成就佛道的最初階段,則是於解脫道中取證二乘菩提之初果解脫,進而求證大乘般若實相智慧;如果想要取證初果解脫,則以求斷我見而斷三縛結為最首要。斷了三縛結的人,即使是最懈怠、根基最遲鈍的人,也可以因此而極盡七次人天往返就能出離三界生死,所以所有佛弟子都應該以斷除三縛結作為首要之務;三縛結斷了之後,接著就可以求證法界實相的禪宗開悟境界。

然而,什麼叫作三縛結呢?所謂三縛結,就是我見之結、疑見之結、戒禁取見之結。這三種邪見之結,能夠繫縛一切的人、天人、天主……等有情,於三界六道中輪轉不得出離;因此繫縛的緣故,所以稱這三結為三種「繫縛」之結。三縛結的最初結就是我見,我見攝屬於五利使中之身見;我見若斷,五利使中其餘的四使也必會隨之一一滅除;所謂的五利使就是身見(我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然而五利使的根源即是我見,我見若斷,「能取與所取真實不壞」的世間見便可斷除、疑見隨之即斷,對於眾生是否真的可以實證初果,對於諸方大師是否已斷我見等事,皆能明確判斷而沒有懷疑。疑見若斷,對於外道施設戒禁,取以為實,想要藉邪謬之戒禁苦行而求解脫輪迴者,譬如受持水戒、火戒、不語戒、牛戒、狗戒、食自落果戒……等;又譬如佛子打禪七時強忍腿痛而不放腿,以為藉著這些苦行可以消業障,這就稱為戒禁取見,這種因為我見、疑見未斷所導致不如理作意而產生的邪見也會斷除。如是次第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後,令人流轉生死的三種繫縛便可以斷除,就是二乘菩提的見道、成為聲聞初果人。假使能在證得聲聞初果之後,漸次入於大乘究竟了義正法中修集福德,久後因緣成熟時,就有悟入實相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發起般若智慧之因緣,入菩薩數中,永不退轉於佛菩提。

各位菩薩!也許您想問:那到底什麼是我見?又如何斷我見呢?所謂我見,就是誤認意識心為常住不壞法,如果將意識覺知心認定為常住不壞法時,就是墮於識陰我之中;以這樣的見解而堅執覺知心——意識——常住不壞,這樣的見解就名為我見。所以想要斷我見,一定要先了知意識心,千萬不要墮於意識心中而自以為不墮於意識心中,千萬不要將意識心的變相境界錯認為第八識如來藏的境界,所以要了知勘驗意識心的方法才能真實斷除我見。

接下來,我們試著列舉幾種檢驗法,提供菩薩們參考。首先,觀察我們所悟之心,是否覺知心?如果是覺知心,那就不是真實心。繼續觀察所悟之心,是否能夠領受五塵與法塵?假使是能夠領受冷熱痛癢、能領受色、聲、香、味的心,能領受法塵的心,當知就是意識心,不論所住的境界相是如何的勝妙,都仍然是意識心;總合來說,如果在一念不生之際仍然能領受六塵、仍然能觸知六塵的心,其實都是意識心。

第二種檢驗法,就是觀察所悟之心是否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所謂五別境心所法包括:欲、勝解、念、定、慧。如果所悟之心是於六塵能起欲者,不論所起是善法欲或惡法欲,都是意識覺知心;譬如住於定中時,起欲希望常住定中而不受干擾、或是起欲更求勝進之定境,這都是欲心所;所以,定中之覺知心必定與欲心所相應,因此定中的覺知心就是意識心。第二是勝解心所,如果所悟之心處在一念不生之境界時,仍能聞人說法,或聽聞他人命令或示意之際,仍然能起勝解而了知其意者都是意識心。諸佛菩薩於諸經論中都說意識心能與五別境心所法中之勝解心所相應。由此可以證知:一念不生時之覺知心乃是意識心。

第三是念心所。如果所悟之心對於曾經親歷之境界,能回憶、能憶念,或者對於所念之佛能生起憶念之念者,都是意識心。譬如有人修習無相念佛法門,覺知心常處於淨念相繼境界中而不起世俗法上之妄念,卻能夠繼續憶念所憶所念之佛、菩薩;即知一念不生之覺知心是與念心所相應,當知依佛菩薩聖教所說即是意識心。又譬如有人正在靜坐而處於一念不生之際,忽然想起往昔曾熏習某一個法義,心生歡喜;如是一念不生而又能憶念之覺知心,當知就是意識心。因此,凡是能憶念往昔所經、所聞之事、之法,不論覺知心處於何種境界相中都攝屬意識心。

第四是定心所。如果所悟之心能制心一處,或住於一種境界相中而不移動,或住於一種見解而不移動,皆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皆是意識心。譬如有人習定而有所成就,能夠粗住於一念不生而不離五塵之欲界定中,如是制心一處而不移轉、不攀緣者,即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假使有人能安住於無覺有觀三昧中,乃至有人能安住於無覺無觀三昧中,譬如安住於二禪等至位中,離五塵而安住於定中、清楚分明而無昏昧;如是離五塵而安住於定中之覺知心,當知即是與定心所相應之心。諸佛菩薩於經論中說,如是與定心所相應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

第五是慧心所。如果所悟之心是能了別五塵、法塵之覺知心者,即是與慧心所相應之心,也即是意識心。譬如有人正在靜坐時心中一念不生,忽然聽到室外有人說話,行者雖住於一念不生之未到地境界中,但仍能了知說話的人是誰,心中雖不起語言文字而於甫聞之際即已了知,如是了知之作用即是意識心。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終不起語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別性,即是五別境心所法中之慧心所;諸佛菩薩聖教中開示:如是與慧心所相應之覺知心即是意識心。

從以上所說我們就知道,所悟之心如果符合五別境法中之一種者,當知即是意識心;不論這個覺知心是有雜念妄想、或者沒有雜念妄想,不論這個覺知心是一念不生、或者有語言文字妄想,都是意識心。如果能夠實際觀行而非純依思惟,就知道如是覺知心即是意識心者,名為初知意識體性之人;如是之人,應當再進一步觀察意識覺知心是依他法為緣才能生起、具有生滅易斷之體性,方能成為真正斷除身見、我見的聲聞初果人,方是大乘通教中的初果菩薩。

先由聖教量來說,世尊於四阿含諸經中處處開示「眼、色為緣,生眼識……乃至意、法為緣,生意識」,有時又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這是佛門四眾皆無異議之原始佛法聖教,從現實事相中之現前觀察也可以證明,譬如我們的離念靈知心,正是因為意根與法塵為緣才能出生,如是必須依於他法才能出生的心,符合聖教所說意識心體之自性。

再從理證上來說,一切大師與學人都可以現前觀察到:離念靈知心若離五色根,或五色根毀壞、或極羸劣時,離念靈知心即不得現起,由此可知離念靈知非唯需藉意根與法塵為緣,還須藉未壞的、功能正常的五色根,才能從如來藏中生起而在人間運作。既然離念靈知心必須藉種種外緣作為俱有依,才能從如來藏中現起;如是有生之法,當知必有斷滅之時,譬如眠熟位、悶絕位、滅盡定位、無想定位、無想天中;又當知必有暫斷時,譬如正死位;亦當知必有永斷而無復起之時,譬如入胎位五根未具之時。

此外,我們也可以現前觀察到:如果意根因為受五色根﹝影響﹞(譬如麻醉劑過量或安眠藥過量),而不能接觸法塵、不能正常運作時,意識心——離念靈知——即不得現起,何況運作?又譬如極度疲勞而眠熟時,縱使大聲叫喚也無法醒過來,必須等到身體勞累消除之後才能自行清醒過來。由此可見,靈知心即是意識心,由於離念靈知心之夜夜必斷、常常暫斷,並且必須依於意根、法塵、五色根為緣方能生起;若緣不具足時,則不能生起、現行、存在,由此證明離念靈知心同樣是依他而起之有斷法,有斷法則非實相心。

各位菩薩!以上為您說明的是斷我見的檢驗法,以及如何確認意識心是必須依他法為緣,才能從如來藏中流注種子,如是不斷由意識種子之流注生滅而成就其分別、了知之功德,當知即是生滅法。剎那剎那不斷生滅流注之離念靈知心,由於流速極為快速的緣故,眾生無法察覺祂的剎那生滅,因此凡夫眾生執著離念靈知心,誤以為祂是永遠不曾有剎那生滅的常住心體。如果菩薩們於前面所說能確實觀行,並且心得決定之後必能斷除我見。假使佛門中之大多數人都已斷我見,則必然會捨棄世間法上之追求營謀,而開始轉向人類心性之改善與提升;弘法者以教導眾生斷除我見為主要內涵,教導眾生捨離財色名食睡等我所的貪著,那麼人心將逐漸淨化而不再有造諸惡業、作奸犯科、不識恩義之輩,則使國土漸轉清淨,眾生之福報與壽命亦將日益增長,則人間淨土之成就指日可待。

然而斷我見之後,又如何進斷煩惱乃至斷除習氣呢?二乘見道與煩惱、習氣的關係又是如何呢?下一集我們繼續來探討。

今天就為您說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