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閣所建立錯誤的「真如」定義(四)

第079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今天要和大家談談「琅琊閣所建立錯誤的『真如』定義」第四集。

這一位琅琊閣的論主提到《佛地經論》之中之所說,引用了「真如與一切法不一不異」,卻只在他自己的妄想與猜測之下,說了一些無關法義的事項;然而,如何說得「真如與一切法之不一不異」的道理?首先不能否定的前提,還是有一個萬法所依的本體,也就是第八識、真如、如來藏、異熟識、本際……。

舉示一個動畫來作一個譬喻與說明吧,譬如這個動畫上的顯示:有一個密封的大黑盒子,一般人無法得知、得見其內涵,而這個黑盒子的上方,有著一根透明的大管子,這一根管子從黑盒子的一端伸出,從黑盒子的另外一端而沒入;在管子的這一端,看見有一個五彩繽紛的亮點,而從黑盒子之中出現,延著透明的大管子,不斷地閃爍而繞行到管子的另外一端,又沒入了黑盒子之中;不一會兒,我們看見五彩繽紛的亮點,又從黑盒子出現,一樣地沿著透明的大管子,就不斷地來回而出現、消失。黑盒子譬喻作如來藏,而透明的管子譬喻作有情在世間生活的環境,有情從管子的一端出生,而在另一端死亡,五彩繽紛的亮點則譬喻作有情的一生;然而實際上而言,黑盒子與透明的大管子本來就是一體,有情在世間生活的環境中,顯示出五彩繽紛的亮點,其實也離不開如來藏。有因、有緣,所以有情從如來藏之中而出生,因為一般眾生於如來藏之不知不見,所以就用「黑盒子」來譬喻;出生了以後,就在自己看得見的器世間,多彩多姿地過了一生。因為可以被一般人所知所見,所以就用「透明」來作譬喻;有情過了一生以後,實際上又「回到」自己的如來藏,而隨著前一生所造作的善惡因緣等,又從如來藏之中出生到了下一世,依舊是一般眾生所認知的多彩多姿的一生;如是輾轉。

那麼有情的一生到底是從哪裡而出生?又是在哪裡而過了一生?死亡之後又是去了哪裡呢?結果這三個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就是自家的如來藏;這也就是眾所周知,禪宗為眾生所施設的「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然而,譬喻說有黑盒子與透明的大管子,以及其中閃爍的亮點,這是在譬喻說,由於眾生所不知不見的如來藏,變現出眾生可以知見的器世間與種種法;黑盒子與透明的大管子等,本是一體,那你能夠說兩者是相異嗎?當然不能啊!所以說,「真如與一切法不異」;然而,眾生可以知見的器世間及種種法,畢竟是被出生而是生生滅滅的法,當然也不能說是與其本體是一,因為本體是本然不生不滅的,所以說「真如與一切法不一」。正是因為有一個本然不生不滅的本體,所以才能有生生滅滅的萬法。這樣子就能夠明白「真如與一切法不一不異」的道理,而不再會只是落入玄想之中啊!

所以,當你親證了真如心體之後,再進一步把一切法攝歸於真如,依於其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與如如性而作轉依,逐步地淨除了煩惱障與所知障,那就是在向著佛菩提道而邁進。這樣子,世尊在《佛說佛地經》之中所開示的「一切法真如,二障清淨相」,從這兩句偈頌之意涵,就能夠顯示出佛菩提道是可以修證的這一個事實,而不只是拿來作佛學研究的想像罷了。

接下來,這一位論主又舉經論之中的「七真如」與「十真如」,由於其一開始對真如的定義,已經是荒腔走板,故而只能依文解義地敘述罷了。然而不論是七真如或者是十真如,只是隨著佛菩薩所證而方便施設,實際上並不是「七個」真如,或者是「十個」真如,因為法界中的實相,是不可能有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

這一位論主又舉《解深密經》之中的一段經文,妄想要證明他所認為的「入見道位時,就是證得初地」,或者是說「佛法中的見道位,是從初地開始」。他所舉的一段經文是這樣子說的:【若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毘缽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聞所思法中,由勝定心,于善審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內正思惟。……從是已後,于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勝德。】(〈唯識學中「真如」的正確定義〉,琅琊閣。)這一位論主引用了這一段經文,經文中加了刪節號,而這加了刪節號的原經文的內容,難不成是其中所宣說的宗旨,是與 世尊此處所開示的法義,是沒有直接的關聯性嗎?還是這一位論主不明白 世尊此處開示的法義的關聯性?或者甚至是這一位論主刻意隱覆了這一段經文,而對經文斷句取義,是用來迎合自己的妄想?隨後這一位論主就略釋了這一段經文,我們就先來看看,他是怎麼解釋這一段經文,然後再回過頭來說說 世尊所開示的法義。

這一位論主接著說:【意思是:菩薩經由資糧位經散心中的聞、思、修正法,進入加行位,于勝定(初禪至四禪)中,于一切染淨法中的所有真相——七真如——作正確的思惟觀察(止觀),此時只有有漏的「加行無分別智」。當菩薩對於七真如獲得無漏的「通達智」——「根本、後得無分別智」出生——稱為見道,證得初地位。】(〈唯識學中「真如」的正確定義〉,琅琊閣。)這一位論主主張說,佛法的聞思修過程之中,世尊此處開示的是:「要在勝定——初禪至四禪之中」才能成就,然後對七真如作了正確的思惟觀察,之後對七真如獲得無漏的「通達智」,而「根本、後得無分別智」出生,就稱為見道,此時是證得初地位。

「勝定」所指為何?隨後再來說。首先,要先問一問這一位論主:你所說的「獲得無漏的『通達智』——『根本、後得無分別智』出生」之時,是否就是說「通達智」就是「根本、後得無分別智」?若是這一位論主回答「是」的話,那麼既然你說這三種智慧是同一種智慧,能不能請你為大家說明一下,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佛菩薩施設了這三個名相來描述同一種智慧?保證這一位論主根本無法回答,因為這三個名相本就是在敘述獲得不同層次的智慧之差別。或者,這一位論主改回答說「不是」的話,那麼又為了什麼要說「獲得無漏的『通達智』——『根本、後得無分別智』出生——稱為見道」?這樣子又變成了得「通達智」之後,才出生了「根本、後得無分別智」;這其實是在栽贓 世尊的開示,而主張見道就是證得初地位!這也會變成是:這「通達智、根本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是在見道之時,三種智慧可於一剎那而頓得的了!又或者是,「通達智」竟然是在「根本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之前而出生的嗎?當然,兩者都是錯誤的。

再者,還有一個問題,要問一問這一位論主:你所說「此時只有有漏的『加行無分別智』之時」,其中所說的「無分別智」,與隨後所說的「根本、後得無分別智」之中的無分別智是異是同?若回答為「相同」的話,那麼當你說這一段「此時只有有漏的『加行無分別智』」的話之時,其前提為「于一切染淨法中的所有真相——七真如——作正確的思惟觀察」;試著想想看,既然已能於真如作正確的思惟觀察,那麼不就表示已經見道了嗎?所以你所說的「得了根本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的階段,那就已經在見道之後了啊!那為什麼還要主張說只有得到無漏的「通達智」——「根本、後得無分別智」之時,也就是你所主張的入於初地之時,才是真見道位呢?

你若回答為「不相同」的話,那就要請你說明,明明你自己說「此時只有有漏的『加行無分別智』」的時候,都已經是見道了啊,那麼得其他的「根本、後得無分別智」的時候,又是在菩薩的哪一個階位?那麼其內涵又是如何?所以,這就已經分明顯示出:這一位論主對於菩薩見道是從哪一個階位開始,之後要進一步修學、分證的內涵,其知見是非常混亂的;再者,這一位論主也是於「根本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通達智」的定位,以及其大略的內涵,於此種種的知見,也是有著很深重的顛倒妄想。

現在還得要回過頭去,看看這一位論主引用《解深密經》之中的這一段經文,但是卻故意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在經文中加了刪節號的這個部分,除去他所隱覆的一大段內容之後,然後就主張他的觀點與 世尊此處所開示的意旨是相同的。為了要證明這一點,我們應該來看一看原經文是怎麼說的?《解深密經》卷第3之中,世尊為 彌勒菩薩之所開示的經文如下:【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若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毘鉢舍那,依七真如,於如所聞所思法中,由勝定心於善審定、於善思量、於善安立真如性中內正思惟,……。」】好,接下來從這裡開始,是這一位論主所隱覆的內容:【彼於真如正思惟故,心於一切細相現行尚能棄捨,何況粗相?善男子!言細相者,謂心所執受相,或領納相、或了別相、或雜染清淨相,或內相、或外相、或內外相,或謂我當修行一切利有情相,或正智相、或真如相,或苦集滅道相,或有為相、或無為相,或有常相、或無常相,或苦有變異性相、或苦無變異性相,或有為異相相、或有為同相相,或知一切是一切已有、一切相,或補特伽羅無我相、或法無我相;於彼現行,心能棄捨;彼既多住如是行故,於時時間,從其一切繫蓋散動善修治心;】好,這一位論主所隱覆的內容到此為止。【從是已後,於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勝德。】

這一段經文,世尊為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前提是:「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毘缽舍那,依七真如,於如所聞、所思法中,由勝定心於善審定、於善思量、於善安立真如性中,內正思惟。」既然是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毘缽舍那,並且是依七真如,這說明了菩薩這樣的思量、這樣的思惟,是由於勝定心的緣故,才說是「於善審定、於善思量、於善安立真如性中」;那麼請問:這樣階位的菩薩有沒有見道?當然是已經見道了。因此,菩薩在佛菩提道修學的過程之中,第一次見道而進入七住位,此時得根本無分別智。所謂的「根本」是說,以這樣子所親證的如來藏為根本,因為現見如來藏本來不分別六塵萬法,因為出生了第一分見道而有的智慧,就施設了「根本無分別智」。而既然說的是「無分別智」,表示是由於親證了了義法而得;而分別法義的是意識,如來藏依舊不分別六塵萬法。既然有了「根本無分別智」,表示菩薩是真的見道了,就施設了菩薩七住位為真見道位;然後依著往昔所熏習的「七真如」的知見,再加上這樣子的基礎,於所聞、所思法中進一步分證,才能夠逐步地轉依真如,智慧也可以逐步地通達。

時間的關係,今天暫時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