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2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製作的「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系列節目。今天我們要談的主題是「八識之三能變」。
2020年6月19日,琅琊閣在網站上貼文《琅琊隨筆(40)》說:【正覺完全不懂唯識「三能變」等唯識義理。】然而事實上,並非如琅琊閣所說的那樣!其實在 平實導師的著作中,對於唯識三能變等唯識義理已經在多處依 佛的聖教而有詳細的解說,例如《楞伽經詳解》、《心經密意》、《起信論講記》等。
在唯識學中所說的「八識三能變」,這個「八識」是指八識心王,而「三能變」是說把八識心王歸類為三種能變識。「第一能變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祂可以變現種種法,也可以出生祂自己的功能差別,更可以變現眾生的五蘊十八界,乃至變生六塵萬法,這就是第一能變識。「第二能變識」是說第七識意根末那識,祂能變生識的種種執著,因此而有「貪瞋癡慢疑」等。「第三能變識」是說前六識,祂能使人產生六塵境界上的種種分別。換句話說,八識心王分為三種能變識:「第一能變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祂是無覆無記性;「第二能變識」就是第七識意根末那識,祂是有覆無記性;「第三能變識」就是前六識,祂是有覆有記性。
在六塵中起見聞覺知境界,乃至在定境法塵中起定中境界,都是第三能變識的境界;凡是墮於覺與知,不論如何微細,都是意識所變。第二能變識,能變四種修所斷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一切境界。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一切法的根源,一切法包括意根末那識、能覺能觀的意識、了別五塵的前五識,以及八識心王所顯所生一切法,都是由阿賴耶識變現,所以阿賴耶識叫作第一能變識。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一切有情入胎之後,胎兒不能增長;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一切兒童不能生長成熟;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一切有情不老不死、不能熏習一切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三界將死寂沒有任何有情。因此說阿賴耶識是一切法的根本,能覺知觀照的意識以及處處作主的意根末那識,都是由阿賴耶識變生;所以,阿賴耶識叫作第一能變識,祂變現了自己的內五陰世間,也就是說色身是由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
第一能變的阿賴耶識,依著過去世所造的業以及藉著父母的緣,變現出這一世的五色根,包括五扶塵根以及五勝義根。阿賴耶識也能夠變現意根出來,讓意根能夠時時作主、處處作主。意根開始作主後,又把阿賴耶識據為己有,把阿賴耶識的所有功德性認為是我自己所有的功德性,這就是唯識學中所說的「意根恆內執阿賴耶識為我」。意根附屬於阿賴耶識,而阿賴耶識從來都不作主,八識心王都是意根在作主。阿賴耶識從來都不思量,也從來都不作主,但是意根需要什麼,阿賴耶識就供應什麼,祂都作得到。
由於阿賴耶識變現了意根與五色根,然後有了前六識出現;有了前六識出現之後,接下來五遍行心所有法「觸、作意、受、想、思」,五別境心所有法「欲、勝解、念、定、慧」,善十一,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法,四個不定法,這五十一個心所有法統統就會跟著陸續出現了。五十一個心所有法是由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才能變現出來,依附於阿賴耶識心體的現行識,以及阿賴耶識所執藏的意根種子,意根就能在阿賴耶識的配合下變現許多法相出來,所以意根叫作第二能變識。由於阿賴耶識與意根的配合而可以生起前五識,所以意識能變現出人們所構想以及所實行的種種法,所以意識叫作第三能變識。由於有這些法的緣故,所以色聲香味觸以及世間、出世間的一切法就跟著出現了。
我們綜合來說:八識心王各司其職,各有各的功能職責。第七識意根末那識是第二能變識,祂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出生萬法最重要的緣,是萬法現起的總動力,所以意根末那識又叫作現識;意根末那識如果斷滅了,十八界滅了,則成為二乘的無餘涅槃,只剩下由第八識阿賴耶識改名為異熟識獨自存在的寂靜涅槃境界。但是,意根末那識只有一個五別境心所法中的慧心所,並且非常的昧劣,所以要藉助前六識的了別境界為導引才能有智識之用,從這方面來說前六識是第二能變識意根的助緣,因此說前六識是第三能變識。但不論是第二能變識還是第三能變識,都不具備直接出生萬法的功德,只有第一能變識阿賴耶識,具有圓成實性的成性自性,是能出生萬法的根本因;但是阿賴耶識也不會獨自生心乃至獨自生任何一法,必須要藉助種種緣,所以說「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況且,在這三種能變識中,只有第一能變的阿賴耶識是本來而有、永不可壞的常住法;第二能變的意根末那識以及第三能變的識陰六識,都是被生之法。
在世親菩薩所造,由 玄奘菩薩翻譯的《唯識三十論頌》的聖教中,世親菩薩說:【此能變唯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初阿賴耶識,異熟一切種,……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為性相,四煩惱常俱,……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了境為性相,善不善俱非。】這裡《唯識三十論頌》的大意是說:能變的八識心王只有三類,所謂初能變識是說第一能變識,就是異熟能變識,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祂能執持一切有漏、無漏諸法種子;所以,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第二能變識是說思量能變識,也就是第七識意根末那識。而意根末那識以思量作為其自性的行相,就是「恆審思量」,於一切時中不斷地審度一切法塵而處處作主、時時作主;因為祂的遍計執性能導引第八識出生世世的五色根、六塵與六識,所以也是能變識,並且常常與四種根本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等相應而起。在《瑜伽師地論》卷51中,彌勒菩薩說:「由有阿賴耶識故得有末那。」意思是說,意根末那識依於初能變的第八識阿賴耶識而運轉,並且恆緣於阿賴耶識。這第三能變識是說了別境能變識,也就是前六識,所以《唯識三十論頌》裡面頌文說「次第三能變,差別有六種」。接著頌文又說「了境為性相,善不善俱非」,這是說前六識以了別境界作為其自性的行相,並且通於三性——善性、不善性以及非善非不善的無記性。由以上所述可以證明:正覺所說「八識三能變」的義理完全符合佛菩薩的聖教。
又,2020年12月30日,琅琊閣網站上貼文《我的菩提路》(五之十二)說:【蕭平實發明的「一能變理論」】以及【正覺的「一能變」說法是只有第八識是能變識。】然而事實上,正覺所弘傳的正理就如我們前面所述的「八識三能變」,而不是琅琊閣所栽贓的「一能變」。於此,勸請琅琊閣莫作扭曲事實的言論,正覺不曾、也不可能去發明佛法,更不可能提出不符合諸佛聖教的說法。正覺法主 平實導師常在講經說法時一再叮嚀弟子們:「佛法不許有發明、不許有創見,凡有所說都必須依佛的聖教。」例如 平實導師在《楞嚴經講記》第十三輯中開示:【所有佛法修行者都必須遵循諸佛的教誨,不該有創見,否則一定會出大紕漏。】(~《楞嚴經講記》第十三輯,正智出版社,頁257。)事實上,唯識學博大精深,若不是今生有幸值遇「宗、教俱通」的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並且無私無我地傳授第一義諦的正知正見,弟子著實難以一窺唯識學的深妙義理;雖說如此,然也僅僅識得皮毛而已,尚須繼續隨學於 平實導師座下,仰賴大善知識的慈悲攝受。目前正覺增上班的《瑜伽師地論》課程接近尾聲,接著 平實導師準備開講《成唯識論》,並且預計於開講後,將陸續出書以利益大眾。弟子們甚是期待,亦期盼琅琊閣能捨棄對正覺的偏見,回歸正覺正法大家庭,聆聽真善知識 平實導師宣演《成唯識論》大法。
各位菩薩試想想:我們當初來正覺的初衷,無非就是要明心見性、修學了義正法,而不是來聽是非、講是非,何況網路上的傳言真真假假,僅是極少數有心人士為了詆毀而作的不實言論,我們又何需耗費時間在事相上糾結而影響道業!各位菩薩都是有智慧的學佛人,心中自有一把尺,自當了然並心得決定:何者是相似佛法,何者才是符合佛說的正法?這樣不致於輕易被不實的話語所動搖,也不會被惡友所轉,惡友往往善於應用誇張的、似是而非的言詞來譁眾取寵。
我們在學佛的道路上親近善友非常重要,就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所說:【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鍊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
意思是說:眾生本有的佛菩提種子,全部都含藏在第八識阿賴耶識中;如果遇到了善友、善知識而發起了大心,經由身口意三行的磨鍊來修學大乘法的種種妙行;永遠斷除煩惱障以及所知障,就可以證得如來常住身。其實佛菩提妙果不難成就,難就難在真正的善知識確實很難值遇;一切菩薩修學勝妙的佛菩提道,有四種法要應當要知道:第一、親近善友,第二、聽聞正法,第三、如理思量,第四、如法修證。這第一項「親近善友」,就是親近善知識;能夠親近善友、善知識非常重要,這是首要的第一個大前提,因為後面的「聞思修證」都是以親近善友為前提才能如法而行。因為如果所親近的是惡友、惡知識,一開始就被誤導了,也就不能聽聞正法、不能如理思量,結果就是不能如法修證。換句話說,如果想要親證佛菩提妙果的話,有四種法要應當要知道:首先就是親近真正的善知識 平實導師,然後聽聞了義正法,攝取正確的第一義諦知見;知見正確了,學佛的路子就會正確,不會走到岔路去。
時間的關係,我們講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大家:福慧增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