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6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弘法節目,這個主題名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燈下黑之琅琊閣》,主要是針對有一批退轉者,在網路上自稱是琅琊閣等人,誤解經典及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的開示,以不實、歪曲的方式在網路上貼文,以此來評論正覺同修會。因為這樣的緣故,正覺同修會針對琅琊閣所評論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讓各位菩薩知道:琅琊閣所說的種種法,不僅是違背佛菩薩的開示,而且也成就誤導眾生的大惡業。琅琊閣在網路上曾貼文表示:「玄奘譯《本事經》:執著無餘涅槃中有阿賴耶識存在是一種常見」,以此緣故,今天針對這個貼文所要講的子題是:〈阿賴耶識就是無餘涅槃的本際〉。也就是說,阿羅漢斷除我見、我執、我所執以後,於捨壽時,滅盡自己的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就是阿羅漢的真心——也就是阿賴耶識,祂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如果各位菩薩有這樣的見解,名為正知見。依此正知見來修行,未來就能夠證得三乘菩提,乃至最後成就佛道,並不是琅琊閣認為有這樣的見解就是常見,因為他們的說法是錯誤的、不如實的。
為什麼琅琊閣會認為無餘涅槃中,有阿賴耶識存在的見解就是常見呢?因為他們誤解了 玄奘菩薩所譯的《本事經》中「世尊為彼怖畏諸有阿賴耶者、恒為斷見所繫縛者」,開示阿羅漢入無餘涅槃,還有一個常住的清淨無戲論體的阿賴耶識真實存在,並不是不存在。然而,琅琊閣認為執持有一個常住的真心阿賴耶識存在的見解,就是常見,真是誤會大了!由於二乘人聽聞 佛的開示以後,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一個常住的清淨無戲論體的阿賴耶識存在,所以願意斷除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現行而入無餘涅槃;這也是 玄奘菩薩所譯的《本事經》中所開示的「害阿賴耶」,也就是將阿賴耶識的能藏、所藏、執藏的「阿賴耶性」加以滅除,二乘人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然而,琅琊閣並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因為往昔在釋印順那裡熏習了邪見沒有斷除,以及有了文字障的緣故,故意以不實的方式來歪曲《本事經》中所開示的無餘涅槃就是阿賴耶識的正理。
今舉 佛在《本事經》卷3的開示如下:【彼於諸法求欲知時,雖復以意知於諸法,而不發起貪瞋癡等,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作是思惟:「世尊為彼怖畏諸有阿賴耶者、恒為斷見所繫縛者,令知業果無失壞故,所說正法現見、應時、易見、饒益、智者內證,一切世間真實對治,謂能除滅憍慢渴愛,害阿賴耶,斷諸徑路,證真空性,離諸貪欲,證得究竟寂滅涅槃。」】說明如下:「諸比丘想要瞭解諸法的內涵,則要透過意識、意根去分別,尤其是意識能夠分別諸法,並且於了知諸法以後,不會起種種的貪瞋癡等執著,因而離開了種種貪欲的繫縛,最後證得究竟寂滅的涅槃。這時應該要這樣思惟:『世尊是為了那些怖畏能生諸法阿賴耶識的人,以及為斷見所繫縛的人,讓他們知道其所造的業果並不會失壞,因而宣說正法;這些正法可以現前觀察看到的、於適當的時間得以相應而看到的,像這樣的說法可以饒益有情,也是有智慧的人自內所證的智慧境界,更是一切有情能夠真實對治而滅除憍慢、渴愛等煩惱,也就是將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煩惱現行——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斷除,這時我生已盡,不再有後有身,方便說為真實證得離種種貪欲的空性,這樣的空性是為究竟寂滅的涅槃。』」
經中已開示:第一點,阿羅漢將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斷除,就是《本事經》中所開示的害阿賴耶,並不是將阿賴耶識本體滅除。第二點,阿羅漢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也就是無餘涅槃中僅剩下阿賴耶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首先談第一點,阿羅漢將我見、我執、我所執的煩惱斷除,就是《本事經》中所開示的害阿賴耶,並不是將阿賴耶識本體滅除。這個部分,古今中外有許多的大師、大居士有所誤解;因為誤解的緣故,就會認為阿賴耶識不是常住法,本身是生滅法,就會主張執持有阿賴耶識存在的見解就是常見。如同這一批退轉的人,夥同琅琊閣而執著錯誤的邪見而來評論正覺同修會。
今舉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來說明,以此來證明琅琊閣等人的說法是錯誤的,其論文如下:【此識無始恒轉如流,乃至何位當究竟捨?阿羅漢位方究竟捨,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竟盡時,名阿羅漢,爾時此識煩惱麁重永遠離,故說之為捨。……然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麁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名,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勿阿羅漢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槃。】大略說明如下:「此識就是阿賴耶識,祂從無始劫以來,猶如河水一樣恆常在運轉,乃至於什麼時候才究竟捨呢?於阿羅漢位究竟捨,即諸聖者將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粗重的煩惱現行斷除,也就是將我見、我執、我所執斷除,說之為捨。……阿羅漢斷除粗重煩惱的緣故,不再將阿賴耶識執為自內我,於是捨棄了阿賴耶識的名字,名為害阿賴耶,並不是將第八識本體拋棄了,也不是阿羅漢沒有第八識來持種而入無餘涅槃。」
玄奘菩薩已經很清楚開示:阿羅漢將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粗重煩惱斷除,也就是將我見、我執、我所執斷除了以後,這時已不再稱呼為阿賴耶識,已經捨棄了阿賴耶識的名字,名為害阿賴耶。這時的阿賴耶識改名為異熟識,仍然是第八識的本體,只是在不同修行的階位,有不同的名稱而已。從上面說明可知:阿羅漢捨棄了粗重的煩惱,也就是將煩惱的現行加以斷除,名為害阿賴耶,並不是沒有第八識本體存在,否則就會成為斷滅空。既然還有第八識存在,表示無餘涅槃中第八識是真實存在的。像這樣的知見,名為正知見,怎麼會是琅琊閣所說的常見呢?顯然是琅琊閣錯得離譜了!以此錯誤的知見欲來評論正覺同修會,不僅會讓佛門四眾看笑話的,而且還成就謗三寶的重罪,像這樣的大惡業,說真實的很難以善了。
接下來談第二點,阿羅漢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也就是無餘涅槃中,僅剩下阿賴耶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佛在《雜阿含經》卷10曾開示如下:【於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所繫,長夜輪迴,不知苦之本際。】也就是:「眾生無始劫以來,為無明所遮蓋,為貪愛的結使所繫縛,所以在生死大海中流轉不已,就是不知道眾苦所依止的本際。」
這告訴大眾:由於眾生不知道有一個常住法的本際存在,所以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流轉三界生死不得出離。如果眾生知道還有一個常住法,祂從無始劫以來就存在,不僅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而且還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就會精進來修行,乃至於解脫生死而到達無生無死的彼岸。不僅《雜阿含經》卷10如是開示,佛在《雜阿含經》卷12也開示: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存在,世出世間所有的諸法都是從祂這裡出生,因此不能超過這個識而有、而存在。其經文大意如下:佛回憶祂自己還沒有成就等正覺之前,曾觀察十因緣的內容,首先從十因緣的還滅門的老死開始往上推,思惟、推究:「是什麼緣故,會有老死的出現?」思惟、推究的結果,是因為有後有身的出現,才會有老死的出現。然後再從「有」開始往上思惟、推究,一一經歷了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有了名色的出現,再往上思惟、推究:「是什麼樣的緣故,會有名色的出現?」思惟、推究的結果,是因為有一個識存在,才會有眾生的名色出現。這個識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世出世間所有的諸法,都是從祂這裡出生的,因此所有的諸法不能超過這個識而有、而存在,所以 佛才會開示:「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因為這樣的緣故,不能再往前思惟、推究,只好從這個識開始進行流轉門而退回到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老死,所以才會有純大苦的聚集,導致眾生不斷地流轉三界六道而不能止息。所以,世尊才會在經中開示:往昔各自分別十因緣、十二因緣的還滅門與流轉門而能如實現觀,因而自己知道、自己覺悟而成就等正覺。
從 佛的開示可知:知道「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不能離開這個識而有、而存在。雖然一切諸法依祂而有,可是這個識卻可以獨立於諸法之外而存在,因此聲聞人聽聞 佛的開示,以及緣覺自己觀察十因緣、十二因緣,知道無餘涅槃還有這個識存在;也就是無餘涅槃還有第八識、異熟識存在,於是二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就是第八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從這裡可以了知:既然二乘人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剩下的當然就是這個第八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顯然無餘涅槃還有一個常住法的識存在,這個識就是 佛在《雜阿含經》卷12所開示的「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也就是阿賴耶識、第八識、異熟識的異名。因此,具有這樣的知見,當然是正知見,怎麼會是琅琊閣所說的常見呢?像琅琊閣以錯誤的知見,欲來評論正覺同修會的正知見,不僅證明他們錯得離譜,而且還成就謗三寶的重罪,未來實在堪憂啊!
又,《雜阿含經》卷3也證明了:五陰我與真實我和合運作,所以二乘人入無餘涅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無餘涅槃還有真實我第八識存在;其經文如下:【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察,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其經文說明如下:「所有的種種色,譬如過去世的色、未來世的色、現在世的色,內色、外色,粗色、細色,好的色、醜陋的色,遠的色、近的色,它們都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色法與真實我和合運作。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識也是這樣的道理,它們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真實我,受想行識與真實我和合運作。多聞聖弟子能夠作這樣的觀察,就會對五陰產生厭惡;因為厭惡的緣故,就不會對它們產生快樂而執著;因為不快樂、不執著的緣故,就能解脫三界生死的繫縛;解脫三界生死繫縛的緣故,可以自作證而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故自知不受後有。』」
由此可知:一者、五陰的色受想行識本來就是生滅法,不是真實我,故名為非我;可是五陰是以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為因,藉著種種緣從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生、而顯,所以五陰本來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的一部分,不異於真實我,故名為非異我;又當五陰在運作的時候,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必然與之和合運作似一,故名不相在。二者、既然五陰都是藉緣從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而生、而顯,當五陰不再有種種緣來支撐運作時,剩下的當然就是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所以,阿羅漢及辟支佛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剩下的當然就是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獨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
由此可知:二乘人知道無餘涅槃還有一個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存在,於捨壽時,因內無恐怖、因外無恐怖,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不在三界現身意,剩下的就是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獨存了。既然二乘人知道無餘涅槃還有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存在,顯然無餘涅槃的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是常住法,並不是一無所有。如果入無餘涅槃是一無所有的話,這與斷滅空又有什麼不同?既然無餘涅槃還有真實我第八識阿賴耶識存在,具有這樣的見解,當然是正知見,怎麼會是琅琊閣所說的常見呢?顯然他們誤會大矣!以這樣的錯誤知見,欲來評論正覺同修會的正知見,證明他們的無明非常嚴重啊!
綜合上面所說,二乘的阿羅漢、辟支佛入無餘涅槃,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也就是無餘涅槃中,還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常住法獨存,並不是琅琊閣所說具有這樣的見解就是常見。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主張呢?主要是受釋印順的餘毒所致,因為釋印順本來就是雙具斷見及常見的人。琅琊閣等人以此斷常二見,欲來評論正覺同修會所證的常住法,不僅顯示琅琊閣這批人本身沒有正知見,而且也證明了他們的無明非常嚴重。像這樣的人,是為新學菩薩,修學佛法的時劫尚短,猶待他們繼續努力去修集福德、智慧及正知見,未來才有可能反轉邪知邪見為正知見,未來才有可能遇到正確的佛法聞思修證,乃至成為勝義僧、菩薩僧。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