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從信位入住位的必修課

第001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議題是:〈菩薩從信位入住位的必修課〉。

菩薩道的修學,依據 佛在律部的經典《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說,有六種性是一切菩薩的功德瓔珞;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歷經這六種性的次第熏習修練與改變,不能具足菩薩心性應具備的功德莊嚴,也不能成為真實義菩薩、乃至成就佛道。經中並且說到,六種性的次第修學,必定涉及佛法的決定了義實相法門,同時也必須對實相要有所實證,以破除對實相的無明,發起中道般若智慧之明,才得以現觀實相的決定了義法相。經由六種性次第的如實現觀、轉依所現觀了義實相的真如法相,如此才能破除所知障、煩惱障之我見,所知障所含攝的法執、煩惱障所含攝的我執、以及煩惱障的習氣隨眠,圓滿菩薩道,最後成就佛道。

如今有匿名聲稱為琅琊閣的某些從正覺退轉的人,他們崇拜學術研究的文獻學,作為他們修學佛學的理想跟思想,自稱他們也是菩薩,也自稱他們還在信位,但是卻以其從文獻學的文字收穫,高傲驕慢地批判正覺依據佛法真修實證的如來藏法門:毀謗正覺所傳的開悟證真如現觀阿賴耶識是想像的產物;他們毀謗禪宗開悟明心沒有觸證第八識真如心體,並且毀謗菩薩在七住位沒有開悟證真如,不能現觀般若;還大妄語的說不需要實證與現觀阿賴耶識,就能夠除法執、證真如。就像這樣,僅在信位沒有實證佛法的凡夫,倚恃著說他們懂梵文、巴利文、英文,認為能夠閱讀那些語文的文獻,就能夠判定佛法的真義以及修學的對錯;他們完全輕忽佛法所說次第修證的善根功德與心性轉變的清淨解脫實質內涵,這些都必須真修實證的過程與獲得的智慧。如果說純粹在世間博學多聞作學問研究,幾乎是難以揣測衡量的,也是望塵莫及的。

如今聖教猶在,彼等隨意地斷句取義,以自己的凡夫思想曲解 佛陀的聖言量,不能全部的信受 佛陀為娑婆剛強眾生的諄諄教誨。如果說還在信位,那必定屬於信根不具足、缺乏菩薩種性種子的世間凡夫眾生,相對於菩薩所應趣入的六種性,都還距離非常非常遙遠。如今為了救護這些退轉者此世能夠在捨壽前懂得懺悔滅罪,以下我就分為:菩薩從信位入住位的必修課、菩薩入地前必須歷經勝解行位的修證、如何是菩薩七住不退轉位、阿賴耶識即是法身如來藏、禪宗開悟明心即是觸證真如心這樣的五個單元,舉示相關經教進行論述辨正,護念善根不具的名字菩薩免於長劫三塗之苦,同時護持正法久住、利樂人天。

首先,我們要談到菩薩從信位入住位的必修課:六種性的認識以及實質的了知。《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佛陀這樣開示:【佛子!六種性者,所謂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等覺性、妙覺性。……佛子!一切菩薩及佛,無不入此六種明觀、決定了義實相法門。】(《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佛陀說:「佛子啊!菩薩六種性,就是所說的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等覺性、妙覺性等六種心性轉變,以成就菩薩的功德與菩薩所應修的第一義諦善法。……佛子!一切的菩薩與十方諸佛,沒有不入這六種因於破除所知障無明次第獲得的智慧明觀,現前觀察決定了義實相的六入菩薩功德法門。」佛陀所說的這六入法門可以成就菩薩無量功德而成就佛道,這些功德都是立基於決定了義實相智慧所修集成就的;換句話說,如果所修學的法是侷限在現象上生死的解脫,或者無常苦空的緣起性空觀,那就不能成就菩薩六入明觀法門的無量功德了。

現在就從最初的習種性來說吧!進入習種性的菩薩,必須是對三寶已經修集了具足的信,也就是已經在十信位跟隨善知識熏習對佛法僧三寶的信心、念心、精進心、定心、慧心、戒心、迴向心、護法心、捨心、願心等對三寶的十信明門;也就是說,對三寶的正確認知,並且通過十種身口意行的親近與熏習而信受,使得心性仁賢,願意在善知識的帶領下長養善根、修集相應的善法。菩薩從信位入於住位——也就是入於習種性中——要修行無量功德,成就佛法戒定慧的思擇力,使得菩薩自身還沒有對治的煩惱能有所制約,對身口意行不犯十重罪大過失方面能有所防護。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善知識求受菩薩戒,依止於菩薩戒而有所制約、有所防護。

依據《梵網經》佛陀的開示,傳授菩薩戒者的能力,他必須是能講解大乘經,能夠講解菩薩戒何者是重戒,何者是輕垢戒,以及有犯、無犯重戒或者輕戒的是非相貌;有這種能力的前提,是這位善知識能講解真正的第一義諦,能講解菩薩在習種性等六種性中,修學轉進次第有多少決定了義實相的明觀修行;並且要能講解禪定各種身證境界出入與修行方法。這些能力必定是來自於實證佛法第一義諦,也一定是自己已經完成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這三種次第所含攝的決定了義實相明觀,已經有最少初禪乃至二禪的實證了,已經通達大乘見道進入聖種性的修道位了,才有可能講解聖種性的明觀法門。也就是說,依據《梵網經》所說的具有這些能力,能夠傳授菩薩戒的菩薩善知識,就是要讓受戒的菩薩戒子能從信位進入住位,依止於傳戒菩薩善知識修學戒、定、慧三學,完成習種性十住位中應成就的決定了義實相明觀法門。依據 佛的開示,從信位進入住位的菩薩,是沒有能力僅憑自修就可以進入決定了義實相明觀法門的,這明觀法門一定要依止經中所說具備入地戒、定、慧證量的菩薩善知識,而向這位菩薩善知識求受菩薩戒;並且要追隨這位善知識修學六度波羅蜜,熏聞修學包含住位在內的三賢位決定了義實相法門,讓自己的善根能夠更加仁厚而入於實相明觀法門,成就習種性具有思擇力的賢達心性。

然後進入住位中的菩薩,修學什麼樣的法、斷了什麼樣的遮障,可以入於實相明觀法門而不退呢?佛陀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中說,如果不能入於七住位的不退住,那七住以前的菩薩都稱為不能住於不退住的退分菩薩。七住位的不退住,對發心要修學佛菩提道的菩薩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佛菩提的最初見道證實相般若,能得無生忍而不退,就是在七住位。得要破除無始無明獲得決定了義實相般若的明觀,才能夠避免邪見、乃至相似佛法對法身慧命的損壞;修集了習種性的功德,才能往前修學十行位性種性、十迴向位道種性,圓滿了三賢位大乘真見道與相見道的修證,圓滿大乘見道的通達,才能進入初地,成為聖種性的菩薩。因此,習種性七住位於了義實相般若的不退住是非常關鍵的。

所以,入於住位的菩薩應當修學哪些法、斷除什麼遮障,佛陀這樣開示:【佛子!住是住中發大願已,過外一切凡夫行十信者。令復修行無量功德,所謂十波羅蜜、三空——無相、無作、有無空;空觀成就,即除我、人、主者、眾生,漸捨諸見。】(《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佛說:「滿足十信而發心入住於習種性的住位中,發了二十四大願以後,已經超過並且外於一切凡夫修行十信的假名菩薩了。善知識又教導入於住位的菩薩修行無量功德,也就是十波羅蜜以及無相空、無作空與有無空三種實相般若空性的內涵;逮得般若空性的觀行成就以後,就能夠滅除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依止決定了義實相空性的般若智慧,能夠漸漸地捨掉邪見、我見、斷見、常見等錯誤的見解。」佛陀告訴我們,從信位入於住位中,要發廣大願、要修學布施捨掉貪欲的意念,才能入於空道位中;修學菩薩戒攝行軌範不破重戒,才能得佛道的正解脫;乃至修學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覺悟自心如來藏以紹繼菩薩位,如是修學六度波羅蜜乃至十度波羅蜜。那發了願就是要依願而修行,這些內涵都要跟隨能夠傳授菩薩戒的地上菩薩修學,然後證實相般若,滅四相,斷我見、邪見、斷見、常見等,就是住位習種性菩薩的果證與所斷。

那現在要說到重點了,要如何能夠從十信進入住位呢?佛陀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說:十信位尚未圓滿,是屬於退分善根的假名菩薩,想要圓滿十信位,就得要值遇能夠具格傳授菩薩戒的善知識,在這位善知識的座下求受菩薩戒,並且聽聞熏習決定了義實相明觀六入法門的佛法。請注意哦!不是小乘解脫道或者學術研究的佛學常識;並且要對這位善知識所講解的了義佛法,以及菩薩戒軌範的教誡、羯磨與懺悔滅罪,遵循六和敬、共同布薩等教誡教授,如實地依教奉行,增長善根與十信,心性仁賢不違犯十重戒,如此才能夠發二十四大願進入住位,安住而樂意跟隨善知識修學空道位的法,獲得習種性菩薩的果證與所斷。

講到這裡,要先與所有還在信位的琅琊閣退分菩薩聊一聊,請你們檢查一下,現在你們所推舉出來要帶領你們重新學習的人,有沒有超過十信位?有沒有超過三賢位?有沒有入地?顯然都沒有。如果你們要的是學術研究的佛學常識,那當然與佛法無關,當然可以不要以佛菩薩在經中的教導為尊、為上;但是請你們要謹慎地思考未來長劫的可能性,如果都不打算入於佛法的六入明觀法門,那也不要隨便地斷取經文某句某段,以自己單純的佛學常識認知解讀而說「那是佛或者菩薩的意思」,乃至於評論毀謗真正依止佛菩薩所教導的六入明觀法門修證的正法團體——正覺同修會,以及具格傳授菩薩戒、傳授決定了義實相法門的菩薩善知識——平實導師,這是非常嚴重的毀謗三寶惡業行為,具足了根本與方便而違犯菩薩十重戒,那想要在信位安住也很困難的。

現在所有琅琊閣的退分菩薩都不樂意遵守菩薩戒了,認為對他們說菩薩戒的十重戒因果,是在威脅他們,他們說不接受威脅。很明顯的,這就是已經對佛陀所制定的菩薩戒失去善根了,所以才說住位以前的菩薩屬於退分善根。大家可以理性的思考一下,為何 佛陀說得要能夠一一講解六入明觀法門內涵的菩薩,得要能夠講解禪定身證出入法門的菩薩,才能傳授菩薩戒呢?因為在菩薩十重戒中,對於發心要修學大乘了義實相佛法者而言,最容易違犯的大過失,莫過於大妄語以及謗三寶,學人自己在無明中,沒有正法眼目,所以沒有擇法眼可以分辨;因此要知道如何是未證解脫果、未開悟證般若而說有證解脫果、已開悟證般若,如何是未證得禪定而說已證得禪定,能夠判定有大妄語或者沒有大妄語的傳戒菩薩善知識,他肯定自己要如經中 佛說的已證解脫果、已開悟證般若、已經證得禪定,有如同經中所說的聖言量的親證現量,能夠通達佛法,能夠通達 佛陀在阿含、般若、方廣唯識等三轉法輪中,隱說或者顯說的決定了義實相法門,完全沒有任何不信而所產生的疑惑了。在這個前提下,這位菩薩善知識才能夠如實傳授其所知與所證,並且勘驗座下菩薩學人,何者有悟、何者未悟,同見同行、同戒無諍而共和合。

在這裡回頭說一下,崇拜學術研究學者的琅琊閣,不能接受、不能回應正覺所一貫遵循的唯識經典《楞伽經》,經中 佛說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離能取、所取的法性就是真如;正覺所弘傳的開悟證得阿賴耶識心體所在,就是般若現觀真見道、就是證真如,與禪宗真悟祖師見地相同。還在信位的琅琊閣退分菩薩,沒有誰、沒有哪位是屬於住位不退轉住的習種性菩薩,面對著正覺遵循 佛陀所開示的《楞伽經》,乃至 馬鳴菩薩所寫的《大乘起信論》,他們唯一的手段就是毀謗經論,他們說:「《楞伽經》、《起信論》都是後期糅雜如來藏與唯識兩個體系的經典。」[〈正覺法義辨正:十住菩薩能夠「眼見佛性」?(中篇)〉,琅琊閣。]他們會有這樣的主張與行為,需要去否認排除哪一部經、哪一部論以迎合自己所立的宗旨,很明顯的完全是學術研究的立場,而不是十信具足從信位入於住位的實證佛法者;為了否定菩薩藏阿賴耶識,輕易地把 佛陀說的法誹謗說不是 佛說,這就是違犯謗三寶的重戒了。他們不知道:就算是研究佛學一輩子,堆積了多少文獻學的經驗,仍然屬於信位不能具足的假名菩薩;不想真正的歸依三寶,缺乏以發心求佛菩提道的仁賢心性,向真善知識求受菩薩戒,距離佛菩提決定了義實相明觀六入法門最初的習種性,還非常非常遙遠。

所以,今天的琅琊閣會毀謗於他們有恩的菩薩善知識,不願意信受傳授菩薩戒的善知識,為了救護戒子好好地學習受持佛戒,設立戒律院救護戒子如法能夠羯磨懺悔可以滅罪。如今比對 佛陀所說的從信位入於住位的條件,可以瞭解信位不具足的琅琊閣成員,還缺乏許多恭敬尊重供養三寶的十信必修課,對 佛陀不夠恭敬,才會不尊重 佛陀所說的法,所以不信受《楞伽經》、《楞嚴經》,也不能如說修行對 佛陀作法供養了。特別是受學菩薩戒,發廣大願、修布施除貪欲意念等等事項,更別說了義實相明觀法門了,那是他們作夢都夢不到的。同時,要從信位進入住位,也必須以具足的十信善根,如實地瞭解入於住位所要修學的大乘空道法,是要經歷實證真實法才能夠勝解的,對佛法要通達,必須經歷實證以後發起勝解的三賢位;也要認知到:只有已經實證具備正法眼目的善知識,才能教導信位菩薩入於住位,進一步的教導住位菩薩完成三賢位的勝解行住修證。

下面的單元,會繼續引用經中 佛陀的教導,說明為什麼習種性的住位菩薩,必須跟隨真善知識學習,親證法界實相如來藏阿賴耶識,開悟證真如心體發起般若實相智慧,才能住於不退轉於空性的真實義菩薩位階。同時也奉勸不樂意被佛菩薩、善知識攝受的琅琊閣退分菩薩們,《菩薩瓔珞本業經》您要從頭讀到尾,讀不懂的千萬要想到是自己有愚癡無明,不要以世間學術研究作學問的方式,斷取經文、曲解經句去滿足自己假設的命題,這樣的作法會把自己的善根敗壞掉的。尤其讀取《菩薩瓔珞本業經》的時候,一定要接受 佛陀針對屬於退分善根信位假名菩薩的教誡,謹記在心、念念不忘,特別是菩薩戒十重戒中,一旦根本、方便、成已都具足的違犯了其中一項,就失去了菩薩戒的戒體。琅琊閣們都具足的違犯了謗三寶的重戒,是失去戒體的退分善根者,要盡快停止無根毀謗、說四眾過等繼續毀破菩薩戒的行為,否則難以長養信根,要待何時何日才有因緣入於菩薩瓔珞功德法門呢?佛陀說在十信位要能受持菩薩戒不違犯重戒,不毀破戒體才能入於住位中安住修學六入明觀法門,這個道理說得如實又如理,琅琊閣諸退分善根菩薩們應當要信受才是。

我們今天這個單元就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