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的波羅蜜

第067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二)第67集「菩薩的波羅蜜」。

在上一集我們談到了聲聞人並沒有波羅蜜,也就是並沒有到達彼岸。是依於他們生前沒有證得彼岸的真實心如來藏,入滅後又沒有一個「我」來證得這個如來藏;也就是說,聲聞人入滅後,把自己的五蘊滅掉了,當然就不知道有一個我已經入涅槃了。在上集後面也談到大乘法到底說有我還是無我?這我們現在分兩個層次來說,第一個層次是和二乘法一樣,是在五陰身心上面來觀察蘊處界無常:無常是第一個要能夠去觀察到的,先看到五陰身心的不斷不斷地變異,才能夠知道依於這個變異產生了執著,產生了我見、我執、我所的貪著,就會產生苦,所以無常是生為人第一個要能夠體會的;無常所以是「苦」,苦則能夠知道其實在五陰身心上,你是作不了主的,所以說「無我」;而更能夠知道這一個五蘊身心都是因緣有、假合有,所以是本無後有而說「空」;這就是聲聞人所證的無常、苦、空、無我。

但是聲聞人知道這個五蘊身心無常、苦、空、無我,那麼是誰入涅槃呢?他們就依於 佛陀的開示知道有一個本際的存在,所以他們能夠放心地捨掉自己的五蘊身心而入涅槃。可是他們並沒有證得這個如來藏心,所以在上一集我們說他們沒有波羅蜜——他們沒有到彼岸。可是大乘菩薩他能夠現觀五蘊的無常、苦、空、無我,他又會去想這一個無常變異的法,又是從哪裡來呢?世尊說有一個本際,世尊說有如來藏心,菩薩就會起心要去證得這個如來藏心。所以大乘菩薩聽到一句話:「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他會非常的心動,他會希望能夠早日證得這一個本心,能夠知道一切法的根本。

當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就會發現這個如來藏本身沒有眾生我。眾生我就是執著於五蘊的身心,而這個五蘊的身心不離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乃至於五蘊熾盛的種種的苦;而且這個五蘊身心面對諸法的時候也會起貪,貪不到的時候就會起瞋,有的時候會產生逃避,這就是眾生的心;可是如來藏完全沒有這些現象,所以說如來藏是無我的。因此,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轉依如來藏來看這個五蘊身心,他是沒有真實相的;可是再回過頭來看如來藏,祂是常住、是真實的,可是如來藏的心性卻也是無我性的——因為祂對於三界一切法不會起任何的分別,更不會起種種的情緒反應,也說這一個如來藏心是無我性的。由於這個如來藏祂是常住不壞,也是永恆常住的心,所以說祂是真我。不同於五蘊的念念變異、終歸壞滅,所以這時候我們又說如來藏是真我、是有我。

對於一個證悟的菩薩來說,他在看我與無我可以從各種的角度,在大乘法當中,不但會看到五蘊的無我性、五蘊的生滅性;他也能夠依於這一個如來藏心,看到這一個如來藏心的無我性——對於一切法從來不會起分別,不會起善染厭憎覺觀,這從無我的層次來說。可是菩薩也看到了這一個如來藏心,祂是從來都沒有生滅變異的,祂是無始劫以來本來就存在的,所以又說這個如來藏是真我。轉依這個如來藏以後,我們剛剛前面看到這一個五蘊身心是依如來藏而有,所以說這個五蘊身心是無我;但是我們依於如來藏是真我以後,這個五蘊身心都是在真我上面起滅變異,所以這個五蘊身心也成為真我的一部分,所以說五蘊也是真我。

因此,不論說有我、無我,大乘見道者都能夠成就這一種妙慧來去解說、來去應機開解。為什麼這個很重要呢?因為你必須要看到你所面對的對方,他現在是落在什麼樣的境界而來為他作開解。他如果說「有我」,那你就告訴他說:「你是落在五蘊中,你這個五蘊不是不斷地變異嗎?你怎麼會說有我呢?所以你講有我,你是具足我見、具足常見。如果你知道五陰無常,但因不知不證如來藏心,所以對『有我』還是屬於思惟想像,不離五蘊;而所以菩薩說我不落在五蘊當中,所以我是無我。」那如果對方聽您這麼說,他就說:「那應該無我才對哦?」菩薩就會清楚告訴他:「你講無我也不對。因為你所說的無我,是不知不證如來藏,不能現觀如來藏的無我性,所以會落入斷滅空,一樣是錯的。」因此,菩薩不但要能夠親證五陰的無我、無常,更能夠實證另外一個常住不變異的心,而這些現觀都一定要非常細心地去體會。因為菩薩發願生生世世在世間度眾生,而你所面對的眾生有種種不同角度的見解,所以你對於如何是五蘊的有我、無我,如何是如來藏的有我、無我,都要細心地去體察。

如果菩薩您親證了如來藏,現觀如來藏是一切法的主宰,是一切法的所依,是常住不變異,那麼對 玄奘菩薩主張這個第八識真我是「去後來先作主公」就不會產生質疑。也能夠斷定像有些學者,如有一位叫作周叔迦的學者,批評 玄奘菩薩所說「去後來先作主公」這個說法是錯的,他主張「識但有生滅而無來去」,那麼你就清楚地知道他沒有證得第八識,他的見解是落在五陰相上,他的見解是依於六識論而說。

菩薩現觀如來藏的無我性,親證如來藏對一切法不分別、不作主,現觀祂所顯現的一切法,其實是依著眾生自業所造如實顯現,所以依於這個部分來說「無我」。這樣也不會落入像喇嘛教應成派的主張——應成派主張「不立自宗」——直接通過辯破他宗自相有的說法,而說他證得了「無我的智慧」。因此,如果你遇到應成派,他只直接對你說:「凡有所說皆落於我。」主張一切法不立,主張一切法無自相,應成派更否定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實有。可是他們的主張,在佛世的時候,舍利弗的舅父摩訶俱絺羅-在 世尊座下出家前,人們稱他為長爪梵志,或者有些經典譯火種居士——他早就這麼主張了,被 佛所破斥。

我們來看南傳《中部經典》卷8:【長爪白世尊言:「卿瞿曇!予實如是說、如是見者:『予不容忍一切〔見〕。』」世尊曰:「火種居士!汝之此見『予不容忍一切〔見〕。』依汝對此見亦不容忍耶?」】也就是說,長爪梵志說:「我不容於一切見。」也就是說,我不著於一切法。世尊直接回他:「那你不著一切法的這一個法,你著嗎?你這一個見解,你認同嗎?」於是這一個反問就讓他進退失據,不過長爪梵志就好像是一匹好馬,看到鞭影立刻有所反應,接著 佛陀對他詳加開示,而降伏了他的高慢心,因此他也歸依了 世尊正教成就了阿羅漢果。

因此,如應成中觀的主張,不但是《阿含經》當中 世尊已預破在前,《菩薩地持經》卷2也有開示:【若沙門婆羅門,謂此彼皆空,是名惡取空。何以故?若言此空無彼性、若言此空有此性,是義應爾;若一切無性,何處何法空?亦不應言此即此空。】也因此,如果說一切皆空,那麼是落入惡取空了。《成唯識論》卷7,玄奘菩薩依 世尊正教直言:【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應知諸法有空、不空。】這個不可治者,其實就是落入一闡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從《阿含經》當中以及後期的經典,以及大乘的經典以及論中,早就已經預破喇嘛教應成的邪見,相關的經論還有很多,我們就不再列舉。

菩薩親證如來藏的無我性,更能體會因果不失的道理,所以菩薩就能夠謹慎於自己的身口意業,因為他知道如來藏就是因為無我,所以我們所作的一切法,祂都會如實地顯現。菩薩現觀自己所面對的一切法,其實都是依於自業所造,所以他就不會再增益雜染的業行,而能真正起行於四正勤,策心地持心而修,更能發起於己、於他的慈悲菩薩行。

因此在大乘法中這個真我很重要,一定要有這個真我的存在,才能有到彼岸可說,否則阿羅漢的無餘涅槃就變成了斷滅空;不論是前面所說的到彼岸,不論是前面所說的常波羅蜜或者樂波羅蜜,都必須是依這個真我而施設;而且是要在這個真我及能依的五蘊身心同時存在——兩個並行存在,才能真實的說「我到彼岸」。因為每一世都依於業緣而有不同的、無常的五陰身心,在真我無生無死的彼岸中不斷地生死輪迴,證得這個真我時,發覺五陰身心的自己其實真的是一直依附在這個無生無死的如來藏真我中,沒有一剎那離開,當然就是我波羅蜜,也就是說是「我到彼岸」。如果有人說:「那是不是這個五陰身心到達真我的彼岸?」這個說法也是錯,五陰身心到不了無生無死的彼岸,定性聲聞阿羅漢滅掉自己後,並沒有自我能到彼岸。那如果說:「真我到彼岸了?」那也錯,因為蘊處界我滅了,如來藏不會自己反觀正在彼岸,而且真我本來就在彼岸、本來就沒有生死,所以哪有真我到彼岸的說法?

您聽到這裡一定會覺得:「怎麼說都是你對啊!」這是因為只要沒有悟,就一定會落在一邊;如果是落在五陰身心當中,這時候所思惟的,就會覺得說有一個五陰身心到彼岸,可是菩薩所證的是在五陰身心存在的當下,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就是跟他同時存在的第八識如來藏心——沒有到彼岸可說,所以這個五陰身心也沒有到彼岸可說,這就是菩薩所證的殊妙。

如前所說,菩薩不必如同聲聞人要把五陰身心滅掉了以後,才說自己證得了這一個常波羅蜜、樂波羅蜜、我波羅蜜,在五陰身心存在的當下,就看到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和這個五陰身心不一不異相續的存在著。「不一」的意思是指:你不能說這一個五陰身心就已經成就了這個真我的境界,因為五陰身心就是五陰身心,五陰身心本身就是生滅變異的,所以不能說這一個五陰身心能夠修行到真我的境界。有些學人會認為只要把意識心好好地修到一念不生,修到變得非常清淨,就是真無空性,這種說法就表示他對於八個識的各個體性各有所用是完全不瞭解的。五陰身心永遠無法修學變成第八識的真我,而第八識的真我也不會變成五陰身心,因為第八識的真我是從來不分別的。

因此,菩薩對於五陰身心非常地清楚他的生滅變異,而在生滅變異當中也能夠看到這個生滅變異是依什麼而有呢?是依第八識而有,所以說這一個第八識是真我,是無始劫以來本來就存在的我。可是第八識雖然顯現了一切法,但是因為第八識對於一切法從來都不分別,所以說第八識如來藏是無我性;也就依於這一個五陰的我、無我,第八識的我、無我,而成就菩薩般若中觀現觀的妙慧。

這集就說到這裡,我們下集接續。

阿彌陀佛!


點擊數: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