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是常

第043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這個單元將藉緣起性空與如來藏來談談「無常法是不是常」?也就是蘊、處、界的生滅現象與如來藏的關係。

在上一個單元提過有位主張大乘非 佛親口所說的六識論法師,他認為如來藏是深受神我思想的影響,並且暗示如來藏就是印度梵我的思想;他一向認為佛法是一種思想的演變,沒有所謂實證如來藏這麼一回事。因為思想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所以在他的一些書中,他又說如來藏、真如就是甚深的法空性,也就是緣起性空。例如,這位法師在他所寫的《我之宗教觀》書中他說:【一切是依因待緣的存在;深刻的觀察起來,到達一切緣起法─身心、自他、國土等─的底裡(緣起寂滅性),體現得萬化的平等一如,稱為「空性」,「真如」等。空性,不是沒有,而是緣起法的本性──普遍的,永恆的絕待真實。】(《我之宗教觀》,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94。)這位法師認為宇宙萬事萬物是依因待緣的存在,而不是大乘經典所說是由如來藏藉緣所出生。他認為一切世間的身心、自他、國土等法的最究竟境界,就是緣起寂滅性,都是依因待緣的存在;能夠這樣子深刻的觀察萬事萬物背後都是緣起,就這樣子萬化平等一如,這就是空性,他認為這就是真如。

在上一個單元《楞伽經》中,以十二個名相來形容如來藏,其中之一就是真如,所以《楞伽經》中的真如就是指如來藏,也就是他認為緣起性空就是如來藏。這位法師認為一切法是依因待緣的存在,這背後的緣起有個寂滅性,就是永恆的絕待真實。因為他本身六識論的主張,他並不承認有一個真實的如來藏能夠藉緣出生萬法,他認為萬法是依緣而生的,這緣起的寂滅性是永恆的、絕待真實的,就是真如,也就是如來藏。因為這位法師主張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變異、是緣起的法,這個緣起無常的現象是平等、是永恆、是真實,因此這個單元,我們說他這種主張是「無常法是常」的主張。

另外,他在《成佛之道》書中他說:【佛說法空性,以為如來藏。……所以,如來藏就是甚深法空性,是直指眾生身心的當體──本性空寂性。所以要花樣新翻,叫做如來藏,似乎神我一樣,無非適應『畏無我句』的外道們,免得聽了人法空無我,不肯信受,還要誹毀。】(《成佛之道》(增注本),正聞出版社,2005年2月新版三刷,頁390~391。)這位法師其實是在講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他所認知的如來藏就是一切法的緣起性空,而這法空性,也就是蘊處界緣起性空的體性是本性清淨的,而不是指有一個真實的如來藏是本性清淨的。他認為如來藏只是緣起性空花樣新翻的一種講法,主要在適應一些害怕無我的外道。他認為緣起性空的本性清淨,是因為在因地就已經存在的,是在因地就已經是緣起性空的。

所以,他在《勝鬘經講記》當中他解釋說【此自性清淨如來藏,而客塵煩惱上煩惱所染,不思議如來境界】(《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50。)的經文的時候,他說:【一切法本性空,自性清淨心者,清淨就是空,空就是清淨。眾生的心是本性空寂的,一切法也是本性空寂的,所以說一切法及心自性清淨。心性雖本來空淨,而以因緣有雜染煩惱,不礙自性空的緣生煩惱,不離法性空,即是法性空,無二無別,然由於煩惱,本淨(空)的心性,不得顯現,由此說心性本淨為煩惱所染污。】(《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53。)這位法師在解釋如來藏的自性清淨心時,他說清淨就是空、空就是清淨,但是他卻絕口不提如來藏自性清淨,卻是將一切法本性空給扯了進來,然後又說眾生的心是本性空寂的,一切法也是本性空寂的,所以說一切法以及心自性清淨。可是,如果不談如來藏,單單看蘊處界一切法不斷地生住異滅,如何能夠說一切法也是本性空寂呢?他講得這麼玄之又玄,他的本意到底是什麼?其實他的主張就是無常法的緣起性空無常生滅的現象就是常。

我們用一個容易瞭解的法來取代,大家就會比較懂得這位法師的意思:比如有一朵花很漂亮,可是這一朵花究竟是緣起性空的;花會壞、會爛、會臭,可是花的緣起性空是不爛、不壞、不臭的,這樣就是無上法,就是一切法本性空,也就是一切法自性清淨。他說這個法也沒有錯,因為花現在很美、很香、很漂亮,讓人一見就會生起可愛心,非常的喜歡它,然而時間久了花會爛臭;花的體性是緣起性空,而這個緣起性空沒有所謂的香、臭或者醜、爛,因為緣起性空只是一個過程的現象或者事實而已。我們也可以用一輛車來譬喻:新車很漂亮、很好用,漸漸地會老化,終於壞掉而破破爛爛,大家看了都討厭,最後送進了汽車墳場;可是車子本身雖然有生住異滅,然而車子的緣起性空卻是從來沒有生住異滅的,它的緣起性空是永恆的,這個緣起性空是本性清淨的、是自性清淨的。花或車子譬喻五陰,這就是這位法師解釋的如來藏思想、如來空智。

這位法師這樣子講,我們不容易推翻他,因為緣起性空確實沒有所謂的生住異滅可說,緣起性空這個道理在三界當中永遠就是這樣。可是問題來了,宣講了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這與解脫有什麼關係?再來,這與十因緣、十二因緣等因緣觀又有什麼關係?還有,這與大乘的般若實相智慧又有什麼關聯?最後,菩薩悟後想要成佛必須修學一切種智,這個緣起性空與一切種智又有什麼關聯?從佛法當中很簡單地說,就有這四個問題出現了。結果是表面看來好像與佛法有關聯,因為蘊處界都是緣起性空,可是蘊處界的緣起性空是要把蘊處界給滅掉,蘊處界滅掉以後緣起性空就跟著滅掉了,並不是留著緣起性空常住不滅;因為阿羅漢滅掉蘊處界之後入了無餘涅槃,他們的緣起性空已經不存在了。

蘊處界滅了以後就沒有蘊處界的緣起性空可以說了,不能說「蘊處界滅了以後,蘊處界的緣起性空還繼續存在著」,這個道理講不通。如果這個道理可以講得通,一切的人擁有的可愛之物、可愛的眷屬、可愛的財產、可愛的金銀珠寶被人家搶了去以後,都不應該傷心,因為這些都是緣起性空,這些財物、眷屬的緣起性空卻仍然還存在著。譬如,我今天帶了一千萬美元出門,可是被搶了!我心裡面想:「這一千萬美元是緣起性空,被搶了以後,一千萬美元的緣起性空還是存在著。」就歡喜地放下了。但這個道理講不通!因為你的緣起性空是依一千萬美元而有的,現在一千萬美元被搶了,一千萬美元的緣起性空也跟著跑到搶錢者那裡去了,你這裡的緣起性空就不存在了。同理,蘊處界的緣起性空是依著尚存的蘊處界而施設的,當蘊處界壞滅以後,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也就跟著消失了,所以緣起性空只是那個生滅法顯示的一個現象而已,並非真的真實有常住不變的法性。所以,說一切有情蘊處界緣起性空,這個蘊處界的緣起性空是依蘊處界而存在的;當蘊處界不存在的時候,緣起性空就不在了,怎麼可以說「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他的緣起性空是本性清淨、是繼續存在的,是常住的真如」?

由此可知,這位法師的法義就是《楞伽經》所破斥的「兔無角論」外道,兔無角與牛有角的譬喻是在《楞伽經》中 如來所提出的。譬如說,因為先知道牛的頭上有角,所以當你看到兔子頭上沒有角的時候,才會有「兔無角」的想法;換句話說,「兔無角」是依附於「牛有角」的觀念而產生的,如果不是看見過牛有角,就不會產生兔無角的觀念。同樣的道理,「一切法空」的想法是依附於「蘊處界有」而產生的,若不是世間有蘊處界,就不會有「蘊處界一切法空」的說法和理論存在,所以「一切法空」是虛相,不是實相。一切法空既然是虛相,當然不會是所謂的平等、永恆、清淨、真實的實相;也就是一切法空性,自然不是自性清淨、真實的如來藏。

所以,這位法師所謂的如來藏本性清淨,他說的是緣起性空本性清淨,不是如同 佛與諸菩薩講的第八識心本性清淨。但是,緣起性空本性不淨,因為緣起性空是依不清淨的蘊處界來的,所以這個說法是戲論。戲論就是染汙,怎麼可以說它是本性清淨呢?《阿含經》中說緣起性空,是依本識來說蘊處界的緣起性空,可是緣起性空還是不淨的,是依附不淨的蘊處界而有的。緣起性空的法理,一定要依附於本識的前提,來說本識所生的蘊處界是緣起性空,這樣的法義才是清淨的。

緣起性空是依於蘊處界所顯示的一種現象或是過程。諸法的實相是緣起性空呢?還是有一個真實的如來藏作為因,然後藉緣出生萬法呢?我們依於 佛所說的法來思惟一番。首先我們思惟:「阿羅漢入涅槃是必須滅除他的蘊處界的,他的意識是識蘊所含攝的。阿羅漢入涅槃以後,五蘊都滅盡了,識蘊一樣也滅盡。五蘊全部滅盡以後,如果沒有一個心存在,那麼阿羅漢是不是斷滅了?」再來思惟:「五蘊─包括意識─是怎麼出生的?我們的意識是不是入胎以後才出生的?我們剛入胎不久的時候,就馬上有意識住在母胎中嗎?是不是要有一個離開見聞覺知而能夠出生意識的心入住母胎之中呢?」結論一定是:有一個識,或者說有一個心,入住母胎而能夠出生五蘊,這個心祂不屬於五蘊,因為祂出生了五蘊。五蘊是這個心所生,五蘊是緣起性空的,阿羅漢入了涅槃以後,五蘊滅盡了,這個心還是會繼續存在,這樣子涅槃才能不算斷滅。

意識是識陰所攝,而這一個入胎出生識陰的心,祂所生的蘊處界是緣起性空,可是祂自己不是緣起性空,祂是常住的、是涅槃的實際。這個涅槃的實際生了蘊處界,意識正好含攝在十八界之中;而蘊處界緣起性空,所以緣起性空的道理是從蘊處界來的;而蘊處界卻是從這個住胎的本識中出生的;所以蘊處界緣起性空的道理,一定要依這個本識來說,才有緣起性空可說。這樣的緣起性空才是清淨法,才是本性清淨,不管什麼人都是本來如是。所以,緣起性空不能說是本性清淨的,因為它是依染汙的蘊處界而有的,緣起性空只是蘊處界顯示的一個現象、一個過程。這個緣起性空只是蘊處界的生住異滅的過程,這個過程無所謂的清淨或者染汙,因為它只是一個現象。要這樣子解說緣起性空,才能說是清淨法。

在一些《般若經》中,有時候 如來會開示說一切法不生不滅、自性清淨。譬如《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5中記載:「何者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滅、自性寂靜,……。」這又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因為《般若經》都是在講如來藏的總相以及別相的智慧。無始劫以來,我們的如來藏會不斷地出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絕對沒有一刻沒有蘊處界的存在。就像一面明鏡,時時都有影像的存在,即使在晚上,或是用布把它給遮起來,或是沒有光線的時候,它還是會影現出它所對應的影像,包括黑暗相。所以從鏡子的角度來看,影像也是不生不滅的——只要鏡子存在,影像就一定存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也是如此,只要如來藏存在的時候,就一定有蘊處界的存在——如來藏不生不滅,因此蘊處界也是不生不滅;如來藏自性清淨寂靜,依於如來藏出生的蘊處界也是自性清淨寂靜。總之要說一切法清淨寂靜的前提,是必須依於自性清淨寂靜的如來藏才能這麼說,否定了如來藏的存在想要去解釋《般若經》,那真是緣木求魚。

正覺同修會施設了兩年半的禪淨班,其實最大的作用只有兩個:第一個是鼓舞大家發起菩薩性,不要繼續留在聲聞性之中,這是第一個最大的作用。第二是兩年半的課程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訴大家五蘊的詳細內容,讓大家對五蘊如實地了知,不會再落入到識蘊裡面,然後把識蘊當中最容易誤會的部分——譬如意識的變相——誤認為那不是識蘊,為大家把這種誤會講清楚,由於這個緣故就容易斷除我見。我見斷除了,三縛結就跟著斷除了,想要實證如來藏就容易了!因為方向不會偏差了,不會再落到蘊處界我之中了,所以,如實知蘊處界,才是學佛最重要的事。不可以把無常法所顯示的無常現象,說為是常、是永恆、是真實;更不可以隨意否定三乘經典當中 如來隱覆密意而說的如來藏,然後以緣起性空或是外道神我來取代真實的如來藏,這樣子對自己的法身慧命以及佛法都是很大的傷害!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無常是常」的道理到這裡。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阿彌陀佛!


點擊數: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