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義隱覆真實章(三)

第035集
由 正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的三乘菩提系列節目,接下來的這一系列節目的標題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建議各位菩薩看我們節目的同時,可以一併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勝鬘經講記》,這樣將會有更為深入的認識與體會。

我們再接續上次節目的內容來說。一切地上菩薩雖然已經證悟如來藏,但是都不是自己本來就能證得,都是無量世以來奉事諸佛而多聞熏習、廣修福德,建立聞思慧以後才能在某一世第一次證悟。也許有人心中會這樣想:「你講的未免太玄了吧!」但我告訴你,這一點也都不玄,事實上確實是如此。且不說證悟的事,單說對《金剛經》章句生起信心──聽聞之後能夠信受而不懷疑,大家記得經文上是說:【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光是對《金剛經》的章句深信不疑,還不能證得如來藏,就得要先在無量佛所種善根了!一定要奉事過很多佛,每一尊佛都供養過了,供養的時候當然也要聽聽法義嘛!已經於無量劫中供養了無量無數佛以後,才能對《金剛經》的章句生起信心而不疑,不會把它當作是斷滅空,那您想想看:證悟之前要不要先奉事無量無數佛呢?當然要!只是因為都還有胎昧,所以大家忘記了,不曉得自己過去無量世以來,已經奉事過無量諸佛了,聞熏過很多很多遍的《金剛經》《勝鬘經》等種種大乘經典,然後才有機會在這一世能夠悟入。可是在這一世悟入之前有沒有把握呢?其實是都沒有。在證悟的那一剎那之前,你也是沒有把握的,直到突然間找到的時候才說:「我可能是開悟了。」所以要證得真實空,這是具足空性與空相,並不是自己能夠悟出來的,都是經過很長久的時節親近奉養無量諸佛之後才能證悟的。那個時間的劫數是有多長呢?是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大家想想看,你以前曾經奉事過多少佛呢?如果你真的奉事過這麼多佛了,絕對不會謗佛、謗法,也不會謗賢聖。奉事過那麼多佛以後,每次聽到「佛」這個字,就會雞皮疙瘩生起來;因為很感動嘛,怎麼還會去謗佛呢!

假使有人說:「佛之將死,其言也亂。」那這個人一定不是久學的菩薩,這表示他奉事過的佛還不夠多。所以,沒有哪一個菩薩是多麼厲害的,智慧再怎麼好,修證再怎麼高,也都是無量劫以來奉事過諸佛,不斷修集福德、熏習法義,才終於能夠悟入;悟後再經過無量無數劫的修行,才能夠成為八地的大力菩薩。所以說如來藏這個法,一切的阿羅漢、一切的辟支佛,乃至一切的大力菩薩,都是本來不曾看見過的,本來也不曾證得如來藏的,換句話說,都是多聞熏習、奉事諸佛以後才能夠證得的。

關於這一小段的經文,那位弘揚六識論的法師,他是怎麼註解的呢?他是說:【「如來藏智」,即「是如來空智」。如來藏,約眾生本依的一切法空性說。如如法性中,攝得無邊功德性;無邊功德中,主要的是般若。般若智性,與如來藏不二,眾生雖本有而還不曾顯發大用。要到修道成就,圓滿顯發,即如來空智。因地的如來藏智與果證的如來空智,相即不二。】(《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221~222。)

好,看到他這樣的評論,我們分為幾點來評判他的註解:第一、「一切法緣起性空」就是這個弘揚六識論法師所認為的佛法空性,就是如來藏。第二點、提出問題來反問他:意識是緣生法,不是常住心,如何能攝持無邊功德性呢?第三點、再問他:般若智慧是意識相應法,但是意識只存在一世,不去到後世,就無法累積三大阿僧祇劫的般若智慧,如何到達佛地呢?第四點、他認為的如來空智就是因地的如來藏智,但因為因地對一切法緣起性空的認知仍不究竟,所以不是如來的空智,所以如來藏不是心體,他認為如來藏就是緣起性空的方便說,法界中沒有第八識的存在。

因此,由前面四點的舉證,以及他在此段講記中的說法,很清楚地證實了這個弘揚六識論的比丘,他內心中的想法,他認為:「如來藏法身,就是佛地滅盡一切煩惱以後生起的種種功德法,而不是心體。」

這個六識論法師他又說:【「如來藏智,即是「如來空智」。如來藏,約眾生本依的一切法空性說。】從這裡很清楚的表示六識論某法師的意思了:「如來藏就是一切法的空性。」就是在講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他所認知的如來藏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並沒有冤枉他。

一切法的緣起性空,就是六識論某法師認為的如來藏,就是佛法空性。所以,六識論某法師其實已經把中心思想告訴大家了,可是佛教界那些大法師、大居士們以及學人們都讀不懂;就是因為對他的法義本質沒有如實地理解,才會有誤會六識論某法師法義的現象出現。但是六識論某法師講的如來藏就是一切法緣起性空,緣起性空叫作空性,他是這樣定義的或認定的。

這個六識論某法師他又說:「如如法性中,攝得無邊功德性。」好,現在問題來了,這個主張六識論的某法師,他既不許有第七識意根,又不許有第八識如來藏,但問題是:意識是緣生法,沒有常住性;這個緣生法只能存在一世,而且這一世中也是夜夜斷滅,除非熬夜不睡覺,但是人不可能不睡覺,總有一天會睡覺的。例如有一個人,他整整六個月沒有睡過覺;因為他想要成就永遠的不倒單而不必睡覺,結果撐了六個月下來,後來還是失敗了,還是開始睡覺了;因為睡覺這個法乃是人間必有的法,乃是為了身體的存續,所以人必須要睡覺。可是對一般人來講,意識心總是夜夜斷滅,一睡著就滅了、斷了。

如果這個意識心是能執持一切所熏法種的心,但是當這個心滅了以後,祂所持的法種是不是也會跟著滅失呢?當然是會跟著滅失了。也許有的人會說:「那是不會滅,法還是存在的,只是散開了而已。」那就要請問:這個法散開了以後,是會不會被人拿去呢?或者是散開了以後,要在第二天早上起來以後再去找回來呢?或者是要找回來的話,那又要從哪裡找回來呢?因此這當中會產生非常多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散開而可以找回來的話,你們哪位就可以去發明一個機器,可以把這個散失的法種再掃回來,一定會大賺錢、會大賣。因為眾生昨天學習做麵包,今天醒來又忘了、散掉了;他一定要跟你買這個機器,可以在明天早上立即地就想起來,這個生意就保管保證會賺錢。但是問題來了,問題是這個法種明明都還在,不會因為意識眠熟斷滅而消失掉,顯然是有一個常住的法被這些法種成為所依,所以意識晚上斷滅了以後,第二天還可以再生起。

如果意識可以持種的話,意識是意法因緣生意識,那顯然意根要比意識更有資格攝取種種的法種了,因為意根晚上睡覺的時候並沒有斷滅。如果意根可以攝取法種的話,那問題又來了:如果意根可以自己作主──反正所有的種子都是由意根所執持的話,那他殺人放火以後,欺詐了幾億元以後,可以自己決定把這些惡業的種子丟掉啊,騙來的錢也可以留著繼續享用,因果也管不到祂。但事實上是作不到的,顯然意根不是受持法種的心;因為如果作得到的話,那不可能還會有三惡道的有情存在,也不可能還會有眾生願意繼續去當畜生。而寵物們其實也是希望有一天可以跟主人一樣能夠當人!事實上卻是不行。所以這個六識論的法師的說法,其實是很荒唐的,因為意識不能持種,意識也不是如如的法性,蘊處界也不是如如的法性,而緣起性空也不是如如的法性,因為緣起性空是斷滅法,只是蘊處界的緣起性空,是無常空的一個現象而已。緣起性空的現象並沒有功能,只是一個現象,並不是常住法,更不可能是如如的法性,當然更不可能攝得無邊的功德性。而如來藏是實有的種種功德性的心,而且是執持一切法種的心,並不是這六識論某法師,他所說的一切法空性。

接下來這六識論某法師又說了:「無邊功德中,主要的是般若。」但事實是「般若智慧是意識相應法」,換句話說,般若是智慧,但這個智慧一定是分別心才能擁有,假使不是能分別的心就不可能擁有智慧。這個智慧既然是意識所擁有的,當意識不存在了,而入了無餘涅槃,或者在中陰的階段以後入胎而永遠斷滅了,不可能去到下一世,所以意識所擁有的智慧當然也就跟著不存在了。

不能像某些人說的:「智慧是自己所擁有的,而智慧引生的來源也是自己,證悟的標的也是自己。」這樣講的話就是不對,因為證悟的標的如果也是參禪的自己,那這個自己入胎後已經不存在而永遠斷滅了,那個時候的自己已經斷滅了,自己所擁有的智慧當然也跟著就斷滅了。所以那些錯悟的大師們,他們這些種種的說法,其實是說不通的、是沒有道理的,可是大多數的人,他並不明白這個道理,對不明白的原因當然就要追根究柢。

你想要弄清楚一棵樹有什麼樣的用途,不但要弄清楚它的樹葉、樹枝,各有什麼樣的功能差別;乃至樹幹、樹根有什麼樣的功能差別,也要去弄清楚。很多的法都一樣要弄清楚,不能含糊籠統。假使含糊籠統去用,可能就會出問題。很多植物的葉子是有毒,但是枝幹沒有毒;有的時候卻是枝幹有毒,根莖沒有毒;單單是同一棵樹,例如肉桂葉的功能不同於桂枝,桂枝又與桂肉不一樣,主幹又不同,根的功能也不同。那又例如人參,中醫最懂它了,一棵人參,參鬚的作用跟參體是不一樣的,參體跟它的頭又不一樣;人參是溫補的,不燥而溫性的。可是當你如果火氣上來了,牙齒搖動了,你把人參的頭切下來熬了湯,喝了馬上就退去火氣了,因為它是清涼的,與參體不一樣;而它的參鬚,功能又不相同,所以不許含糊籠統。

同樣的道理,我們學佛法也是不許含糊籠統的。含糊籠統學上了三十劫,你會發覺每一世都是原地踏步,永遠都弄不清楚佛法到底是什麼内容。

有很多人是在佛法中混了三十年,但是大家來到正覺同修會才一、兩年,就知道整個佛法的脈絡,這就是因為我們是從來不含糊籠統的緣故。所以「覺與智慧、識與智」,是有區別的,智是識所擁有,智不能離識而有,但智不等於識,這一定要弄清楚。意識所發起的般若實相智慧,是意識所擁有的。意識為什麼有這般若實相智慧呢?是因為意識證得了本識第八識所擁有的本覺。本識第八識,大家常常讀到經論當中有說:祂是離見聞覺知,祂是無分別的。

但是問題來了,既然離見聞覺知而無分別,請問:祂為什麼又叫作識,叫作阿賴耶識、異熟識呢?為何到了佛地又叫作無垢識呢?為什麼要叫作識呢?識其實就是了別的意思,這表示祂也有祂的識別性,只是祂的識別性不像意識都在六塵當中運作而已。既然祂叫作無垢識、叫作異熟識、叫作阿賴耶識,顯然祂是有分別作用的,所以祂不是完全的無知無覺的;只是為了幫助眾生容易了知祂的體性而區分祂與意識覺知心的不同差異,能讓大家容易找到祂,才說祂是無分別性的。換句話說,祂在六塵當中是從來不分別的,可是並非對六塵外法也不分別;既然有分別,就表示祂也有覺知,所以稱為識。可是這個覺知並不是像意識一樣出生以後才有,祂是本來就存在的,所以祂在六塵外的覺知性也是本來就在的,只是不在六塵中作種種的覺知,所以就稱為本覺。但這個本覺與我們悟後所發起的智慧並不一樣,這個本覺是我們證悟的標的,而證悟了第八識的本覺以後,我們的意識就發起了般若實相的智慧,這個時候所發起的實相智慧卻是屬於意識所有的。所以這個意識所有的智慧,並不是第八識本覺所有的智慧,因此各位菩薩千萬不要混濫在一起。

好!我們言歸正傳。這個本覺是存在的,這是第八識所擁有的自性,所以這不是意識所有的。而這個主張六識論的某法師,他卻說:「無邊功德中,主要的是般若。」但問題是,這個般若是意識所有的呢?還是第八識所擁有的本覺呢?其實我們剛剛已經跟各位菩薩講過了,這是意識所擁有的。無邊的功德性與智慧的本身不能說是一樣的,因為有許多的功德是從本覺性中流注出來的,其實包括意識本身也是由第八識的本覺性流注出來的。

所以無邊的功德性,其實說穿了,就是修行人依據 佛陀正法如實去修,由他的意識心去證悟如來藏的本覺性。然後證悟以後,再從本覺裡面去繼續地深入體驗觀行、驗證,進而發起無量無邊的智慧功德,同時自己的心地也跟著變了清淨,種子也一分一分地轉變愈來愈清淨了,這樣無邊的功德才能顯發出來;可是顯發出來的無邊功德,其實還是從第八識的本覺出生的,並不是意識所有的。但六識論某法師說的這些所謂的無邊功德,卻是意識所有的,由意識出生;都因為他不承認有第七識、第八識,只能把第七識、第八識的功德套在意識心的頭上,於是種種的矛盾以及違逆聖教的說法就會出現了。

今天因為透過這樣的法義辨正,讓大家瞭解許多的說法背後當中有許多的淆訛處,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部分沒有講完,我們將會在下一堂的課程當中來繼續為大家說明。歡迎各位觀眾菩薩能夠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點擊數: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