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法非實有

第122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單元。現在我們接續上一個單元所講到的「六塵是有內六塵以及外六塵」的差別。

如果是從有情眾生覺知心的認知層面上來說,內六塵和外六塵是一模一樣的,完全沒有差別,除非是有殘疾,那就另當別論。也就是說,當六根攝取外六塵的時候,自心如來藏就會轉變「外六塵相」成為「內六塵相」來讓六識覺知心能夠了知,然而這兩個相分卻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難被察覺得出來。事實上,六識所攝取的是在內相分六塵上面作了知,只是有情眾生並不瞭解這個事實,所以就誤以為自己確實是接觸到了外六塵,因此就把外六塵執著成為那是自己所接觸到的相分。其實我們的覺知心從來就沒有接觸過外六塵,我們的六識覺知心所接觸的六塵都只是內相分六塵;確切地來講,六識覺知心所接觸到的都是自己如來藏心所變現出來的內相分六塵,因此菩薩才會說「外法非實有」,這是菩薩從自己從來就沒有接觸過外塵六法的這個事實,而說外法非實有。當然就是因為菩薩摩訶薩實證了實相心如來藏,並且轉依於如來藏之後,如實地知道自己本來就是在如來藏之中,從來也就沒有外於如來藏而接觸過外六塵的法,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菩薩摩訶薩才會說外法非實有。

在四阿含諸經當中 世尊所開示的識蘊,那是含括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及意識等的六識心王。至於意根,意根並沒有攝屬在識蘊當中,因為意根祂是識蘊生起時候的所依根、所依處,所以說是根所攝、是處所攝,也是攝屬於十二處、十八界法當中的法,所以並不攝屬在識蘊之中,這就是四阿含諸經當中的正說。再說十二處、十八界法,這十二處、十八界法全部都是攝入在五蘊法之中,所以都是屬於身心所有的無常之法。雖然說這一些法都是從有情眾生的實相心如來藏當中所出生的,但是往往有一些沒有智慧的眾生卻非常地執著眼根是自我、耳根是自我,甚至於同樣也會執著意根是自我,那麼像這樣子起了錯誤的計著那就是無智之人。就如同在臺灣有某一位大法師,他就時常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作主的覺知心就是真心,就是真如;像他的這種說法就是執著意根以及意識,並且錯認了意根以及意識是常住不壞的我。然而事實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是意識心,而處處作主的則是意根;因為意根的心性是恆審思量、遍計而執,並且祂不肯讓自己轉滅,所以就不得不世世繼續受生,而且繼續保持著恆審思量的體性和處處作主的這個功能。

那麼講到十二處法,那也是有生之法,就像之前所講的十二處就是六根和六塵,既然六根和六塵都是有「處所」的,六根和六塵這十二法就合稱為十二處,因為在這十二處會有六入的產生,所以六塵法才能夠入於六識心中。我們根據「法」的現起次第來看,六入法一定是要依十二處才能夠有六入,如果沒有十二處,那就不可能有六入;也就是說,六入現象的產生一定是要有處所的,而且也必須是要有一對「法」相接觸才能夠產生一種「入」;就像是眼根和色塵是一對,乃至於意根和法塵是一對,一定是一對的法要相觸才能夠產生一種入。

就譬如說眼根和色塵是一對的法,這二法相觸的處所就是色入的處所。除此之外,在色入的這個處所就會有眼識的生起,所以佛有開示說「眼、色為緣生眼識」,乃至於「意、法為緣生意識」;雖然這個是在講六識生起的道理,但是六識能夠生起,一定是要有六入,因為假使沒有六入,就不會有六識的生起;假使沒有六識,那就不會有六識的見、聞、嗅、嚐、覺、知之性;假使沒有六識的見、聞、嗅、嚐、覺、知性,那麼有情眾生也就沒有辦法在三界當中生存。

六入又分為外六入以及內六入。外六入是指五色根的扶塵根以及意根接觸外六塵的現象,這是外六入;內六入指的是五色根的勝義根接觸到內相分六塵的現象,所以六入具有這兩類的差別,這個法義也是在《阿含經》當中 佛曾經開示過的六入現象。假使有智慧的人當他聽聞到了這個正確的義理之後,能夠如理地作意,並且能夠正確地思惟這十二處法的義理,那麼就能夠斷除掉對於「十二處我」不生不滅的這種錯誤計著所產生的我見。因此佛門中的修行者,對於十二處不應該執著而把它當作是真實不壞的法;在生滅無常的十二處再加上六識心總共就有十八界,十八界就是說有十八種的功能差別,假使把這十八種的功能差別錯誤地計著認為是真實不壞的自我,那就是顛倒見。因為在這十八界當中的六識識蘊本質上就是有生有滅、常生常滅,而且也是可以永滅的法。

譬如說有情眾生死亡之後,再去入胎往生到下一世,那麼依這一世的五色根為緣而有的這個六識心就會永遠斷滅了。所以說前世的六識心是沒有辦法來到這一世,而這一世的六識心也是沒有辦法去到後一世,因為後世的六識心必須是依於下一世新生的五色根為緣,才能夠出生全新的六識心。另外還有像是定性聲聞阿羅漢所謂的入無餘涅槃,那是指滅盡了十八界我之後才稱為無餘涅槃,這個時候六識心就永遠滅掉了;既然六識心是有生而可以滅除的法,那當然是虛妄的法,況且這個識蘊六識心是依生滅無住的十二處而有的,那麼我們就更清楚地知道這「十八界我」確實是虛妄的,確實不是真實的。因此佛門中的修行者,當然不應該執著著這個十八界我。

當我們瞭解了這個教理之後,再實地的來作觀行,就可以證實十八界我確實是虛妄的;它確實是虛妄法,因此而能夠斷除我見,把原本執著十八界是常住不壞我的這種錯誤的認知,確實地把它斷除掉而成就聲聞初果的實證,而有聲聞初果的解脫智慧。要能夠實證十八界我虛妄而產生出智慧,這個必須要依止於正知見再一一地去作思惟、觀行以及確認;也只有透過實際的觀行之後,才能夠斷除掉以十八界為常住不壞我的這種邪見。所以說親自現觀、親自驗證的這種修行的功夫,那是非常非常的重要,並不是單單只憑著聽聞、或者是閱讀書籍,就可以斷除掉對於十八界法的錯誤計著。正確地來講,假使只是從聽聞而知道的,或者只是從閱讀而知道的,那都叫作知識、叫作常識,絕對都不屬於實證的智慧。

假使有人執取六識的能見之性、能聞之性,乃至於能覺、能知之性,而把它當作是真如佛性而自以為是開悟了,那就是落入到了十八界法的自性之中,落入到識陰六識的自性當中。因為有這個六識的見、聞、嗅、嚐、覺、知之性的顯現,所以有情眾生就會認為真實有這個「我」,真實有這個我存在,有我能夠看、有我能夠聽、有我能夠嗅氣味、有我能夠嚐各種的味道,也有我能夠覺;所以我有各種的覺受,還有我能夠了知,所以我可以作各種的分別。那麼除此之外又再加上意根的處處作主,那就更會覺得這個我是真實的,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是真實存在,那就會感覺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真實存在的,因此生起了我執和我所執;不但對於自我產生很堅固的執著,對於我所也會產生非常非常堅固的執著。所以如果有人執取六識的見、聞、嗅、嚐、覺、知之性,當作是真如佛性而自以為是開悟了,那就是落入到十八界法的自性當中,落入到識陰六識的自性見當中,這就是自性見者,也叫作自性見外道。落入到像這樣子枝微末節裡面而作錯誤的計著,想當然爾,離實相心體那就更遠了。而他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他不能夠真正地瞭解什麼是我、什麼是我所的內涵。事實上,「我」指的就是意識覺知心以及意根思量心為我,而「我所」指的是這兩個心的心所法,也就是見、聞、嗅、嚐、覺、知性,和作主思量性以及所緣境的我所。但是無論是我或者是我所,其實全部都是十八界所含攝的法,那都是無常而會變異的有漏有為法,所以佛門的修行者,都不應該執著十八界我為真實我。

講到蘊處界的一一法,那都是有它生起的次第,而蘊處界生起的次第是可以透過如理的作意、詳細的思惟,以及確實的觀察而知道。也就是說,在具備有正知見之後,除了要能夠詳細地思惟、了知之外,還必須要在十八界的境界當中實際地來作觀察、來作確定;當然這種修證的功夫絕對不是用想像的,而是要實際地去作觀察、去作驗證,要能夠一一地現前觀察這十八界法的一一根、一一處、一一界都是因緣所生法。假使能夠現觀而確認五蘊無我,那就可以確實斷我見,我見一旦斷了,那麼其他的邊見、邪見、疑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等,也一定會隨之而一一斷除,永遠不復存在。像這樣子修證斷除了三縛結,斷除了五利使,那就稱為斷三縛結的聲聞初果。

進一步地來講,斷三縛結的聲聞初果人,假使他又立了誓願——永遠不取無餘涅槃,而願意生生世世住持正法,永遠要利樂人天,那麼他也是大乘的通教初果菩薩。雖然說他還沒有實證第八識實相心,也還無法確實地了知法界實相的境界,也還沒有入住別教的七住位之中,但是他已經分證了解脫果。像這樣子的斷三縛結的初果人,縱使說他的慧力極為遲鈍,但是他終究能夠在七次的人天往返之後成為阿羅漢,而能夠出離三界分段生死苦;如果這一位聲聞初果人他能夠生起大悲心,他不畏懼有胎昧而願意迴心向道於大乘法,也願意要世世救度悲苦的有情眾生「都能夠同證解脫」,當他有這樣的作意而發起受生願,那麼就成為大乘通教中的初果、二果、三果的菩薩;假使他有緣能夠值遇大善知識出世,那麼他就有因緣親近大善知識修學大乘般若禪,也就是修學中國禪宗的禪悟,希望能夠親證第八識實相心如來藏,一旦他證得了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心——這個心真如,他就可以觀察到十八界都是由第八識如來藏直接、間接或者是輾轉所出生的,就可以知道法界的實相就是如來藏,也因此而能夠漸漸地證得「法無我」觀,也可以了知到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所住的無餘涅槃境界。事實上,就是第八識如來藏不再出生十八界法,而離七識心王獨住的無境界的境界。

因此大乘通教菩薩就能夠通曉《般若經》的意旨,而可以對大眾說:「所謂證得無餘涅槃,即非證得無餘涅槃,是名親證無餘涅槃。」因為如實而證,就稱他為大乘真見道菩薩,而大乘真見道菩薩並不是相見道位的菩薩,也還不是通達了兩種見道的初地入地心菩薩。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