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及大乘之生、法空觀

第098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節目。本節目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識蘊真義》這部書的導讀與解說,這一集將說明「二乘及大乘的生空觀及法空觀」的部分。

各位菩薩在進入佛門之中修學正確的佛法知見時,應建立正確的成佛之道必須要具足兩個法:一個就是解脫道,另外一個就是必須要具足一切種智的大乘佛菩提道。雖然解脫道是二乘聖人所證,而菩薩以及諸佛也一樣親證;但是一切種智則是無上正等正覺所得的智慧,只有菩薩隨佛修學佛菩提道才可以分分的證得,它是不共二乘聖人的;而且二乘聖人的解脫道也是不究竟的,因為還有與生死有關的習氣種子隨眠及無始無明上煩惱未斷盡。

佛陀為了慈悲攝受各種不同根器的大眾,所以施設五乘來接引眾生。有哪五乘呢?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人乘與天乘是屬於人天善法,但如果想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之苦,則須以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等三乘為主;這三乘的法義內容,各有不同的善巧方便來教導。在二乘法中,主要是依世俗諦來修解脫道,修行法門則是依五陰十八界來修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與三十七道品等法;修行結果,在斷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煩惱後,也就是斷我見與我執的現行而證得阿羅漢果。在大乘法中主修的是佛菩提道,修行法門則是依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核心之勝義諦來修行解脫道外,主要內涵以六度萬行、無生忍與無生法忍為主;修行結果,是我見與我執的現行與隨眠皆須斷除,再加上也斷除無始無明上煩惱的隨眠種子,因而證得四種涅槃,獲得四智圓明,成就佛地境界。

大乘法之行門內容稱為「勝義諦」,因為大乘法的見道就是以真實如來藏為依歸,修得如實智慧;不只是現觀世俗諦的無常、無我而已,更須進一步證世俗諦中所有萬法緣起緣滅的根源——如來藏。所以說,如來藏即是萬法之根源,故如來藏即是一切法界的實相,因此萬法實相心如來藏,就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由此緣故,所以才說如來藏是勝義諦,是法界萬法的根本;若沒有如來藏,即無一法可得,這是法界究竟道理,也稱為真實道理,無可改變或替代,故名為「諦」;此諦是世間、出世間、世出世間道理的最究竟義,為一切法界的真實相,故名「勝義諦」。

反觀二乘菩提只是在蘊處界世俗法上觀行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法上,斷除蘊處界諸法上的我見與我執,現觀「人無我」,才能得以出離三界分段生死。二乘聖人不曾在蘊處界的根源—也就是第八識心體如來藏上面—取證及現觀,所以不知道萬法是如來藏所變現而非真實有,所以不證「法無我」;也就是說,二乘聖人只須對於粗糙的煩惱斷除,而不需要求證如來藏。反觀大乘諸聖者,不但必須伏除、斷滅我見,乃至要降伏我執,就像阿羅漢一樣;進而更須要證悟法界實相心心體的如來藏,才能夠得知般若實義,入地時發起道種智。然而二乘諸聖在修證二乘菩提時既不需親證法界實相心體,所以不需親證法空觀,只須證得蘊處界的生空觀所得的生空智即可,故不求實證實相心體。

我們來看經文《成唯識論》卷10聖 玄奘菩薩如何說:【妙觀察智相應心品:(有二種別。一者)生空觀品,二乘見位亦得初起,此後展轉至無學位;或至菩薩解行地終,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無心時,皆容現起。(二者)法空觀品,菩薩見位方得初起,此後展轉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無心時,皆容現起。】經論中說:「妙觀察智相應的清淨意識心與心所法等有兩種空觀:一、生空觀相應的清淨意識心與心所法等,在二乘人斷我見時的見道位中,也可以初次現起,不必一定要親證大乘法中所說的實相心才能發起;或者大乘行人進修到菩薩解行位終了而證得第八識的時候就可以現起,或者在進修到上位時,在非有漏位或者非無心位時都可以現起。二、法空觀相應的清淨意識與心所法等,在菩薩依大乘菩提而得見道時方能初次現起,此後輾轉乃至地上各位中;如果不是有漏心位,不是在通教菩薩的生空智果位當中,不是在生空智的二乘果位中,不是在無心位時,都可以現起。」

由玄奘菩薩在論中說明可知:二乘聖人依世俗諦而觀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緣起法,無常故其性空,稱為「空相」;證知三界世俗法中的蘊處界悉皆虛妄,因此而斷除對五蘊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的我見與我執,由此而成就聖道,名為證得生空觀等法品。然而二乘人唯斷我見與我執,所觀行之對象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不需證得法界實相心,不需觀行第八識體性;所以,從菩薩的智慧來觀察二乘人,方便說他們只得「生空智果」,即是斷煩惱障的現行。由於不需親證萬法實相心第八識的緣故,不知萬法皆由第八識心體中出生,誤以為萬法在心外實有;不知萬法皆是自心阿賴耶識所生,所以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現觀一切法悉皆由如來藏所生,皆是有生有滅之法,無常故空;不能現觀一切法皆是自心所現的現量境界,所以不得「法空觀」;會誤以為心外實有諸法存在而能被五蘊的自己所領受,不知蘊處界我所領受的一切法,皆是自心異熟識所出生;不證第八識自心現量,所以會以為心外實有諸法能被自己所領受,故不能了知一切法空,執著心外之法為實有。反觀菩薩因親證實相心如來藏,因深信佛語,步步進修而進入初地修學道種智,直至成佛具足一切種智而成就佛道;進而為諸利智菩薩說一切法皆自心現量,故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所以,二乘人「觀苦、斷集、證滅、修道」皆是依於三界的世俗法之蘊處界而觀、而滅、而修、而證;都是依眾生我緣起性空之觀行而證,從來不曾證知蘊處界所從來的根源——第八識如來藏。也因為二乘菩提的親證者,不需親證法界實相之如來藏心的緣故,不需觀行第八識心體自性,所以不知一切法皆是第八識自心現量,不知心外一切法空;所以 聖玄奘菩薩說:二乘人不證「法空觀」只證「生空觀」。然而不論生空觀與法空觀,都是意識心所觀、所修、所證,若離意識心即無可證者;由此緣故,正當意識心眠熟而滅時,生空觀與法空觀所起的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皆不起;生空觀與法空觀的智慧,是要依意識同時現行時才得以運作,若意識住於眠熟等五無心位中,生空觀與法空觀的智慧即皆不得現起。

但是,不論是生空觀抑或法空觀,皆須匯歸於阿賴耶識;若無阿賴耶識,則無包括意識心在內的七識心,更不會有識蘊存在,何況能有意識心所證的生空觀與法空觀呢?如果沒有阿賴耶識,如何能有蘊處界呢?沒有蘊處界,如何能有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一切法空呢?所以說,二乘菩提乃是以大乘菩提的如來藏阿賴耶識為依歸,二乘菩提依於生滅無常的蘊處界而有,而蘊處界則是依於如來藏而有,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而異熟識、無垢識也是阿賴耶識的異名。

生空觀的智慧如是,法空觀的智慧也是如是;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所觀的一切法包括:蘊、處、界、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一切無為法,山河大地、一切三界萬法等,實際上無一法不是由如來藏所生、所顯。但隨著菩薩證量深淺廣狹的差別,而得隨力分別、隨力了知其中實相的正理:或者少分親證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或者分證一切法自心現量,乃至於具足證得一切法自心現量而成就佛道;具足了知眾生其實從本以來未曾觸及自心如來藏以外的一切法,無量劫以來一直都住在自己第八識心體所出生、所顯現的境界中而修種種行。如是具足修行而親證履踐自心如來藏的一切功德境界以後,名為具足修行普賢行的菩薩,即可成就佛道,如是名為具足了知眾生所觸知的一切深廣微細萬法皆是各人第八識的自心現量。

二乘聖人中的定性不廻心者,因為不能親證實相的緣故,誤認為除了二乘菩提所說的蘊處界皆是生滅法、皆是緣起性空,以外就沒有別的佛法了。因此緣故,二乘定性聖者捨壽時,由於胎昧未除的緣故,畏懼未來世另有一個全新的意識不能了知此世所證的解脫慧與解脫果,畏懼因為發願受生而被胎昧所障、再有生死,所以一心一意取證無餘涅槃;雖然知道取證無餘涅槃者實無取證,只是滅了蘊處界自己而已,卻不知剩下仍然是自己的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獨存的自住境界。由此緣故,定性二乘聖人因為慈念眾生的悲心不夠,以及掛念正法是否能夠久住的護法願不夠堅強,所以在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後,捨壽必入無餘涅槃,盡形壽不知無餘涅槃實際的如來藏在何處。

可是菩薩則不然,由於已經親證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的緣故,了知涅槃實際即是如來藏,了知蘊處界及一切法皆是從如來藏中直接、間接、輾轉出生,了知一切法即是如來藏之局部自性,所以發心欲證如來藏所含藏的一切法種,發心想成就一切種智;也因為慈念眾生不得解脫生死之苦、不明瞭法界實相,以及掛念正法能否久住以利眾生;由於這些種種的緣故,不像二乘定性聖者一心取滅,所以效法學習諸佛永不入滅,利樂眾生永無窮盡。是故悟後雖然未離胎昧,卻能不畏懼永劫受生的生死眾苦,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因此而世世受生於三界中。所以,能夠成就如大白牛車的大乘佛菩提道,而非二乘——如羊車、鹿車的小乘、中乘的聲聞、緣覺菩提道。

然而,當我們仔細觀察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的相異之處,只有是否親證實相如來藏而有差別,卻不是因為是否斷除我見與我執而有差別;因為大乘法也必須要斷除我見與我執的緣故,乃至於尚須進斷二乘人所不能斷的我執習氣種子隨眠。大乘菩薩更須親證實相如來藏,以及悟後所證般若的別相智及一切種智,皆非二乘聖人所能證得;唯除後來迴心而進入大乘法中修學,隨 世尊或隨勝義菩薩僧修學親證者。大乘菩薩所證妙觀察智中的「生空觀」,同於二乘斷除我見與我執之觀行,內涵並無差異;大乘菩薩妙觀察智中的「法空觀」,則非是二乘聖人所能稍證、稍知的。法空觀是要依親證如來藏後,再作萬法皆從如來藏出生的確實觀行方得初起的緣故;二乘聖人尚且不能證得如來藏,尚且不知如來藏的所在,所以無法觀行,故說定性阿羅漢不證法空觀。

既然菩薩所證妙觀察智中的生空觀,是要依於如來藏阿賴耶識所生之意識心來觀行所得的智慧而有;而意識所觀行的部分,則是生滅無常之世俗法蘊處界,然而蘊處界是要依於如來藏阿賴耶識而有,所以生空觀不得外於阿賴耶識而有,因此二乘菩提是妙觀察智二觀中的生空觀所攝。由此可知,二乘菩提要依阿賴耶識而有,菩薩所證的法空觀仍要依蘊處界的意識心而有,意識心則仍然要依阿賴耶識如來藏而有;而妙觀察智的法空觀所觀行之自心現量,則是由親證實相心阿賴耶識而有,所以說法空觀仍然不得外於阿賴耶識而有。

如此世間法的蘊處界及所生一切法皆依阿賴耶識而有,生空觀與法空觀皆依阿賴耶識而有,故知萬法悉皆匯歸於阿賴耶識心體,實無一法能離阿賴耶識心體而有。由此而得知大乘菩提的親證與觀行者,悉皆不離阿賴耶識心體;乃至斷盡我執後的異熟識,也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而稱「異熟識」;斷盡我執習氣種子之佛地無垢識,也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而稱「無垢識」;佛地的一切種智之建立,也是依無垢識心體所含藏的一切種子的具足證得而有;佛地真如也是由無垢識假借萬法的運行,由諸佛示現於三界中的無垢識所現行的諸蘊而顯現,而無垢識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後所改名。因此說一切世、出世間法,皆是阿賴耶識心體自心現量,皆匯歸於阿賴耶識心體。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說到這裡。

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