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7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識蘊真義」節目,今天我們要談的子題是:圓成實性心阿賴耶識。上一集節目中,我們說了天竺安慧論師造了《大乘廣五蘊論》,弘傳著第七識意根、第八識阿賴耶識含攝在因緣生滅的識蘊中的邪見,其徒弟般若趜多受其影響也如此認為,並且造了七百頌的《破大乘論》;被當時在天竺取經,即將回大唐的玄奘菩薩以一日一夜的時間,造了一千六百頌的《制惡見論》所破。並在五印共主戒日王的召集下,召開十八天的法義辨正無遮大會,卻無人敢上台與玄奘菩薩論辨,玄奘菩薩因此而折服了般若趜多,也讓般若趜多不再毀謗大乘法;但是他所造的《破大乘論》已然傳出,其師安慧的《大乘廣五蘊論》仍然繼續流傳著,至今仍然有人在弘傳、流傳這部邪見論著。唐時玄奘菩薩的弟子窺基大師所著的《成唯識論述記》,是為了彌補當時力勸玄奘菩薩不要指名道姓評論邪見者的過失所寫,《述記》中多引玄奘菩薩《成唯識論》原文,加以指名道姓,明白指出邪見者是誰,以彰顯正法。平實導師《識蘊真義》這本書,也是因為當今仍有人在弘傳《大乘廣五蘊論》,為免不知情的學佛者被邪見所誤,也為救那些繼續在弘傳《大乘廣五蘊論》的人能減少惡業;因此引用《成唯識論述記》中窺基大師所舉安慧師徒邪見略加評論,希望邪見不要再流傳下去,不要再有人受誤導。
上次我們說到窺基大師註解,為何佛陀不為凡、愚開演阿陀那識深妙法,也說到即使是不迴心的聲聞行者,只要他不愚於大乘法,也就是不會因為聽到大乘種智妙法後而產生恐懼、也能理解,還是會為他開示大乘種智妙法。可是這樣子卻有人提出質難,《述記》中說:【然後有難:「如外道等雖為不說有阿陀那,亦有分別『我、法』障生。此何不為說者?」】(《成唯識論述記》卷4)後來就有人提出質難,質疑問難說:就像那些外道,雖然他們也不說有阿陀那識,但是依然會有分別「我、法」智慧的障礙出生;對這種人,你師父玄奘大師,為何不為他們宣說阿陀那識或種智妙法而不救他們呢?這意思是說:外道們會因為有人、我、法等等的分別,觀察一切法終歸於空,因此認為三界中諸法實有,但人是沒有來世的,死後就斷滅了,這就是所謂的斷見者。窺基大師接著又說:【不然!彼妄計我,沈淪惡趣;】(《成唯識論述記》卷4)這句論文,平實導師說明如下:並不是這樣的,因為他們雖然是斷見者,其實在五蘊我裡面,都還會有虛妄的計著,也就是他們並非真的認為人死後一無所有,因此如果直接為他們宣說阿陀那識的正理,他們就會誤以為離念靈知、外道神我之類的意識心我就是阿陀那識,就會誤認為:「佛在四阿含中說無我,現在卻又說有阿陀那識的意識真我,顯然前後所說不相符合。」就會因為不能理解其中一個是第八識、一個是第六識的差異,不能理解第八識離六塵而第六識不離六塵的體性差異,而產生謗法的行為:誹謗阿陀那識同於外道神我,因此而沉淪在三惡道中。其實不為外道等人說的目的是:【冀其修無我,而得斷除;今更為說,返增重病:彼便執為實體別有,分別「我、法」,深增惡趣,故不為說。】(《成唯識論述記》卷4)這是說:其實 佛是希望他們可以專心修二乘解脫道的「無我」正理,而得以斷除我見獲得解脫果,尤其在他們大乘法的信力還未成熟時,就為他們進一步宣說阿陀那識的道理,由於沒有證得阿陀那識,聽聞了阿陀那識的正理時,將會因為誤會的緣故,反而增加他們流轉生死的重病:因為還沒有證得阿陀那識,所以當他們聽到宣講阿陀那識的深妙法以後,就會將阿陀那識的法性加以執著,以為另外還有一個像意識心一樣有見聞覺知等等體性的心,就會錯誤地分別識蘊中的某一法為常住的阿陀那識;反而會墮於我見之中。會因為這樣誤會佛所說的第八阿陀那識是同於外道的第六識神我,因此而謗佛、謗法,毀謗說 佛在前後一、二、三轉法輪所說經義互相違背,因此更深深地增長了他們來世往生惡趣的種子;所以玄奘菩薩才不為他們宣說阿陀那識的深妙法。因此當時玄奘菩薩不為外道的斷見者說阿陀那識與種智妙法,是怕他們未證得這個心而聽不懂,會反過來否定或毀謗說沒有這個心,或說這和外道的梵我、神我是同樣的心;這樣就造下了謗佛、謗法的惡業。
《述記》進一步又說:【雖有種姓,可聞信解;根未熟故,亦不為說。如一乘法,信根若熟,即便為說。】(《成唯識論述記》卷4)這意思是說:雖然有的時候會遇到大乘種性的人,在聽聞以後可以信受與理解,但是因為他們證悟阿陀那識的善根還沒有成熟的緣故,所以 佛也是一樣不為他們說明的。猶如唯一佛乘的正法,當有人信根成熟時,佛就會為他宣說,這包括那些種性呢?【此中約全五姓作論,非約少分,故不說言。雖有種姓,根未熟者生誹謗故,不為他說深細等義。】(《成唯識論述記》卷4)這裡所說的種性,是以聲聞、緣覺、佛種性、還有不定種性與無種性等五種的種性來說,不是以其中的少數幾種來說的;所以 佛只為這五種種性的人宣說唯一佛乘的道理,但是不為他們更深入地宣說阿陀那識的妙法。由此可以看出來,雖然有的人是適合修學唯一佛乘的種性,但是為了避免證悟的善根還沒有成熟的人聽了以後,會因為誤解而產生誹謗正法的現象,所以雖然有人已經是大乘的種性,佛也是不為他宣說深細的阿陀那識等正義。
各位菩薩!由這兩天的說明,您應該可以看出來,要親證阿陀那識是非常困難的,連定性的二乘聖人都證不到,定性的二乘凡夫更無法親證;所以都不相信 佛來人間的唯一大事因緣,就是教導眾生親證無餘涅槃的本際--也就是阿陀那識。由此可知要親證阿陀那識,只有智慧深利、心性又不疑的菩薩們,才能在 佛或者真實善知識的教導下而能親證,定性二乘的凡夫都是不肯相信的;所以說「陀那微細識」,阿陀那識的了別心性是非常微細的,祂不像意識等六識一樣地了別六塵,阿陀那識只了別六塵以外的器世間、種子、身根等法;而這種了別的功能都不在六塵之內,這種六塵外的了別性不像意識心對六塵的了別性、也不是外道神我在六塵中的了別性,這不是世間凡夫與阿羅漢、辟支佛等愚人所能了知,唯有隨佛或真善知識修學之後,證得阿陀那識的菩薩們才能了知。所以說祂的了別性--也就是識性,非常微細、非常深奧,不容易了知、也不容易親證。
接下來進入今天的主題:圓成實性心阿賴耶識。我們先來看一段論文,在《成唯識論》卷8中,玄奘菩薩如此說:【如是三性何智所行?遍計所執,都非智所行,以無自體、非所緣緣故,愚夫執有、聖者達無,亦得說為凡聖智境;依他起性,二智所行;圓成實性,唯聖智境。此三性中幾假、幾實?遍計所執,妄安立故可說為假;無體相故,非假非實。依他起性,有實有假:聚集相續分位性故,說為假有;心、心所、色,從緣生故,說為實有。若無實法,假法亦無,假依實因而施設故。圓成實性,唯是實有,不依他緣而施設故。】(《成唯識論》卷8)論文大意是說:依他起性、遍計執性與圓成實性,這三種自性是什麼樣的智慧所運行的境界。遍計所執性都不是智慧所運行,因為沒有真實自體性,也不是像六識有所緣緣,也就是說不是六識所運行的境界;遍計所執性運行於依他起性諸法時,愚夫執著為真實有,而有智慧的聖者了達這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法,實際上是虛妄之法,因此也可以說是凡夫與聖者智慧所運行的境界;而依他起性則是凡、聖二者的智慧所運行的,圓成實性唯是聖者的智慧運行的境界。那在這三自性中幾個是假有、幾個是實有的法?遍計所執性由於是虛妄建立的緣故,可以說是假有的,另外由於遍計所執的是沒有實體的假相法,因此可以說非假、非實。依他起性則有實、有假,因為是眾法聚集且相續存在而有分位差別,故說依他起是假有;但是六識心及其心所法以及色法,都是從因緣所生的緣故,還是有實際的影像存在,故說是實有;實際上如果沒有真實恆存的實相法存在,依他起的假法也就沒有了,依他起的假法是因為真實法的因而存在,依此實因而得以施設。圓成實性單純就是實有之法,不必依於他緣來施設建立。
從這段論文中可以知道,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這兩個法都必須依於圓成實性才能夠成就,其理由是:在眾生的八識心王中只有第七識意根具有遍計執性,攝屬在十八界裡的六根中。意根是心法,不同於前五根是色法,色法無了別性,而意根是心,因此有了別的作用;然而意根的了別主要在於法塵,法塵的大變動能引起意根的注意,而促使如來藏現起前六識來幫忙作更深入的了別,由於這種特性,使得意根常常是依著祂的習性在運作;也因為這樣,而不論好壞、善惡、美醜一律都會執取,甚至加以執著。意根在前六識斷滅不現的睡眠、昏迷、入無想定及滅盡定等位時,也一樣在執取一切法,所以說意根具有遍計執性。依他起性的六識心由於是依於意根及前五根的緣,而從實因如來藏中出生的,所以說是依他起性心;六識與意根最大的不同在於六識由於意識具有學習、思惟與判斷的能力,因此六識和合可以對一切法作深細、廣泛,或如理、不如理的了別,是可以很專注了別境界的心,但畢竟六識還是依於如來藏因,及六根、六塵等俱有依及緣才能現起,所以並不是真實存在的。
圓成實性心阿賴耶識,什麼是圓成實性?阿賴耶識心體具備無漏有為性,因此能夠出生一切法,但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又是無為性,而雖然出生了有為萬法之後卻又恆住於無為法中;也就是阿賴耶識出生了前六識了別六塵,本身卻不住於六塵中加以了別,如此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因此能夠圓滿成就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性、惡性、無記性及清淨法,所以名為圓成實性。因此圓成實性是指阿賴耶識在遍計執及依他起中能顯現遍計執及依他起諸法,但是阿賴耶識自身卻是遠離遍計執性,沒有遍計執性、更不是依他起性之心。
由於八識體性的差別,可以知道阿賴耶識是八識心王中的第八識,不是依他起性的前六識,也不是遍計所執性的第七識意根末那識;再說阿賴耶識雙具有為性與無為性,有為性是指阿賴耶識能出生世、出世間一切諸法,雖然阿賴耶識又因為自體真實存在,於六塵萬法如如不動而名為真如,但祂不是無作用的法,因此才能出生有為諸法;但阿賴耶識本身是無為體性,無始以來不與煩惱相應,不會生起人我以及六塵的分別,自性清淨而不作主,如此體性與依他起性的六識、及遍計執性的意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說圓成實性是第八識。
而第八識又有種種不同的名稱,如《成唯識論》卷3所說:【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或名所知依,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或名種子識,能遍任持世、出世間諸種子故;此等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賴耶,攝藏一切雜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見愛等執藏以為自內我故,此名唯在異生有學,非無學位不退菩薩有雜染法執藏義故。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如契經說。】(《成唯識論》卷3)論文大意是說:第八識雖然各個有情都成就,然隨著第八識所具功德不同的道理而別立種種名稱。如名為心,是因為這個心積集種種法熏習所成就的種子;或名為阿陀那識,因為第八識具有執持種子令色身不壞的功德;或者名為所知依,是一切染淨法及眾生所知法的依止心;也名為種子識,因為第八識能普遍任持世、出世間各類種子的緣故。以上這些名稱通一切位,也就是在三乘菩提修道過程中,任何位階的第八識都可以有以上這些名稱。另外第八識也名為阿賴耶識,這是因為阿賴耶識可以攝藏一切雜染品諸法而不會漏失、遺失;而這個阿賴耶識因為含藏各類種子,因此會有我見、我愛等煩惱種子執藏著,也因此會讓眾生恆內執阿賴耶識為我,但是這個阿賴耶識的名稱只有在凡夫位及有學位才有,不是無學位的阿羅漢、或八地以上念不退的菩薩還有雜染法執藏著。也就是說無學阿羅漢與八地以上菩薩,由於斷盡分段生死、菩薩更已斷除一念無明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因此三乘無學位的第八識就不會再有這個雜染法執藏。或者名為異熟識,因為阿賴耶識能引生分段生死所攝的善業與不善業的異熟果報的緣故;而這個異熟識的名稱,只有在異生、二乘聖人、諸菩薩果位中才可以使用。如來地就不可以用這個名稱來說第八識了,因為到了如來地以後就不會再有異熟性的生滅和無記法現行的緣故。第八識又名為無垢識,這是表示菩薩已將第八識修行到了最究竟清淨的諸佛如來的純無漏所依止的緣故;這無垢識的名稱只有在如來地才有,因為菩薩一切位、二乘一切位、及異生凡夫的第八識都或多或少的執持有漏法種,仍然可受熏習,還未曾證得善淨第八識的緣故。
從《成唯識論》論文中我們可以知道:眾生都唯有八個識,其中第八識在不同位階有不同名稱的施設,由這些名稱可以了知 如來施設這些名稱來顯示第八識有各種不同面向的功德、以及在不同修行層次上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的清淨性也有所差異,因此雖有很多名稱,其實都是指稱第八識。另外我們也可以很明顯看出來:眾生唯有八識,眾生並沒有九個識;而第八識又名心、種子識、阿陀那識、所知依、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從這些種種名稱的施設就已經顯示出成佛之道的修行次第與位階、也顯示菩薩修行到什麼階位了。既然第八識、阿陀那識、阿賴耶識都是指同一個識,上面我們也說明了八識中的圓成實性是指阿賴耶識的自性,具有圓滿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的體性,而圓成實性心阿賴耶識與如來藏有什麼關聯,我們下次再來說明。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