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即是一乘的真義(下)

第124集
由 正齡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節目,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是〈三乘即是一乘的真義(二)〉。

上次我們說明了三乘即是一乘的真實道理所在,是因為諸佛出現於五濁惡世中,為了度化心性薄弱與垢重的眾生而方便析出一部分法,讓眾生可以先得到解脫道的修證,進而再教導他們進入佛菩提道中修學;所以本來就是只有一乘法,為了眾生的根性而先析分出部分法來教導眾生,三乘本來就是一乘,這是 釋迦如來的悲心與方便善巧。但是有一位法師錯將三乘中的小乘法當作成佛之道法,而有種種不如理的說法出現。今天我們還是要藉這位法師的誤解說法,進一步作一些觀念上的釐清,希望大家都能建立正確的知見。

「唯一佛乘」的意思其實就是說:雖然說要給羊車、鹿車,其實真正想要給的是大白牛車;可是因為這些二乘人的根性只喜歡羊車、鹿車,就告訴他們說:「在外面有羊車、鹿車要送給你們。」如今既然已經出到火宅外面來了,還是送給二乘人大白牛車。大白牛車就是唯一佛乘,沒有羊車與鹿車,也就是沒有聲聞乘與緣覺乘;所以說,聲聞乘與緣覺乘都只是方便說法,誘引二乘人實證解脫以後,轉入唯一的大乘成佛之法中,這才是唯一佛乘的真義。

但是,這位法師的說法卻變成這樣:「外面有大白牛車、鹿車、羊車,但是你們出來外面以後,我給你們的統統是羊車。」因為他所謂的唯一佛乘是聲聞解脫道,而解脫道只是 佛所說的羊車,這位法師說他引用的是《法華經》講的唯一佛乘的三車譬喻,讓大家確信不疑「只有一乘」。然而《法華經》所說的「一乘」也就是大白牛車,卻被這位法師用羊車取代了,將羊車告訴眾生說:「這就是大白牛車。」

實際上《法華經》中說的是:「等你們二乘解脫道完成了,可以出三界了,再告訴你們:其實要送給你們二乘人的還是大白牛車,這可以使你們成佛。」這位法師說的卻是:「等大家修行完成二乘解脫道以後,就可以成佛,大乘與緣覺乘是方便說,成佛就是羊車——聲聞解脫道。」這位法師是這樣移花接木的,先讓人相信他是引用《法華經》,也說「一乘」,到最後卻是以羊車取代大白牛車。一般人不知不覺間就被他洗腦了,而相信他所說的羊車也就是聲聞解脫道,就是大白牛車一乘道也就是成佛之道。

由以上說明,可以清楚看出這位法師對《法華經》這段經文的解釋,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是:大乘佛菩提就是二乘菩提,所以大乘法與二乘法並沒有不同之處。因此他是以聲聞解脫道作為菩薩所修的佛菩提道,而且只從兩個不同的點來區分大乘與二乘法:第一、大乘菩薩與聲聞聖者同證解脫而不取涅槃,世世在人間度化眾生。第二、菩薩世世度化眾生,同時淨化習氣種子;習氣斷盡就成佛了,菩薩不必證第八識如來藏及一切種智。

我們都知道諸佛都是四智圓明,也都斷盡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這個前提一定是要先斷我見、證如來藏,之後經過無量劫修行才能斷盡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具足一切種智而成佛,不是簡單的世世在人間度化眾生、淨化習氣種子就能成辦的。很明顯這位法師認為菩薩與阿羅漢同證解脫,但是菩薩不取涅槃,一直在人間度化眾生就能成佛,如此與佛道的修行次第相差何其大!因為諸佛不只在人間度化眾生,也在天界度化天人;諸佛不只斷習氣種子,也斷所知障隨眠;諸佛不但具聲聞一切智,還具如來藏一切種子的智慧;諸佛是福慧兩足,不是只在人間作「世間事」利樂眾生就能成就這樣的福德。那一切種智更須要親證如來藏具根本無分別智,才能有後面別相智、道種智的發起與驗證,乃至具足一切種智,這絕不是快者一世就能修行成就入無餘涅槃的阿羅漢所能比擬的。可見這位法師對於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修行內容與次第並不是完全瞭解,很可惜!

接下來同樣這段經文:【彼先所得地,不愚於法……;是故三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我們先看這位法師的註解:【依《般若經》等說,先所得地,即三乘所證的境地。經說:阿羅漢與辟支佛的智德斷德,都是菩薩無生法忍。所以論到誰能信受甚深般若波羅蜜時,即說是見諦——即初果,及阿羅漢,是能信受的。若不能信受,《法華經》說,他們是未得謂得的增上慢人。所以,如後世小乘學者,否認大乘,這正可以證明他們,並沒有自證的覺境。無論依《法華經》的過去因地,或依《般若經》的現在證地,二乘都自知是不究竟的,能深信大乘成佛法門的。然見道證果而住於二乘果,未能進學大乘,確乎也是有的。如舍利弗、目犍連等,在法華會前,不知道自己也是菩薩。】(《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88~189。)

從這位法師對這段經文的註解來看,表面上似乎是沒有錯,但仍然大有問題。我們先來看他前面的三句:「依《般若經》等說,先所得地,即三乘所證的境地。」他這樣註解的目的,就是要讓人家誤以為三乘聖人所證的境界都一樣。實際上在原經文中是說「彼先所得地」,所以這位法師故意漏了這一個「彼」字,只說「先所得地」。而這句「先所得地」,就是經文的「彼」字是在講聲聞與緣覺;因此這句「彼先所得地」的「彼」字,是單指阿羅漢、辟支佛證得二乘果時是「不愚於法,不由於他」,與《般若經》所說的法並沒有關係。也就是經文中的這個「彼」字所講的證果是二乘聖者自知自作證,與《般若經》全然無關,可是這位法師硬要牽扯在一起,讓大家覺得:其實三乘菩提就是解脫道,《般若經》講的也是阿含解脫道;三乘道就是一乘道,只有二乘解脫道。

實際上,勝鬘夫人說的「先所得地」之前有一個「彼」字,這位法師故意省略,讓人不去注意這個彼字是指二乘人。因此這個彼是指二乘人,無關菩薩,也無關於成佛之道;二乘人所證的是阿羅漢、辟支佛的聲聞果、緣覺果,與佛菩提果不相等,這位法師故意混淆在一起,用以誤導眾生。這樣子也可以看出這位法師註解大乘經之目的:是要將大乘經拉下來,讓人認為大乘經與二乘經一樣,都是修學解脫道的法;而解脫道法完成了,只要不入涅槃,世世在人間度化眾生,再加上斷盡習氣種子就是成佛了。如此與真正的佛菩提道修行相差何止千里!

接下來這位法師說:「經說:阿羅漢與辟支佛的智德斷德,都是菩薩無生法忍。」這也是混淆的說法。二乘聖人的證境,固然是菩薩無生法忍果的證境所攝,但只是一小部分,不等於菩薩的無生法忍果證境,這是在高抬解脫道。解脫果所攝的阿羅漢果、辟支佛果,在有真正善知識的指導下,利根人精進修學一世就可以證得了,遲鈍的人精進修學四生也可以證得。可是菩薩的無生法忍果,從初住位修到第七住,才終於能夠明心,這是一大阿僧祇劫的三十分之七,不是短短一世完成的。至於菩薩初地的入地心,則是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完成的,這都不是像阿羅漢果一生就可以完成,這二者怎能相等呢?這還只是說修證完成的時間,還沒有說到修證內容的大差異。而這位法師把二乘所證高抬等於八地菩薩的無生法忍,他是處心積慮處處把個人的想法灌輸給大家:解脫道就是佛菩提道,阿羅漢就是佛,唯一佛乘就是聲聞乘。

這位法師這樣的說法,從他早期另一本著作中,也可看出他早期就有這種想法。在他所寫的這本書中是這麼說的:【佛法並不限於佛說,是佛教早期所公認的。從佛的自證心境,表現出來,化導人類。在家出家的佛弟子,依佛的教導而修證,證入佛陀自證的境地。本著自己的理解與體驗,或表示自己的悟解,或為了化導而表達出來,都就是佛法。】(《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正聞出版社,1988年4月修訂本初版,頁8~9。)

這意思是:並不是只有佛說的法才叫作佛法,四眾弟子們依佛的教導而修行證得佛的自證境界,以自己理解與體驗,或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悟解,或者為了化導眾生而表達出來的,都是佛法。如此說法,如 平實導師所說:【這是在暗示大眾:依照經典的境界去修學,一世中也可以證得釋迦佛的境界,而這時候寫出來的經典也可以叫作佛法,或是被稱為佛經。】(《勝鬘經講記》第三輯,正智出版社,頁264~265。)意思是:如果證悟了,也可以寫經典,這就是這位法師要表達的意思。這位法師如此處心積慮要把三乘合為一乘,而這個「一乘」的內容是聲聞解脫道,不是佛菩提道。不得不讓人合理懷疑他的目的在於:用西藏密宗應成派中觀的六識論來誤導大家,全力否定八識論而支持「意識不滅」的邪見,他真正的目的是讓藏密的雙身法意識境界取得「合理」的生存空間。

這位法師又說:【所以論到誰能信受甚深般若波羅蜜時,即說見諦——即初果,及阿羅漢,是能信受的。若不能信受,《法華經》說,他們是未得謂得的增上慢人。所以,如後世小乘學者,否認大乘,這正可以證明他們,並沒有自證的覺境。】(《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88。)

這個說法文字表面上看是正確的,但是骨子裡完全錯誤。正確的部分是說,只有尚未證果的二乘人才會自認為他們的解脫是究竟解脫;而實際上阿羅漢不敢這樣想,不敢說自己是究竟解脫的。而且他這種講法與《法華經》中所說的意思是有所出入的,我們先看一段經文:【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佛滅度後,如是等經受持讀誦解義者,是人難得;若遇餘佛,於此法中便得決了。……諸佛如來言無虛妄:無有餘乘,唯一佛乘。】(《妙法蓮華經》卷1)

經文意思是比丘、比丘尼如果自稱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不受後有」,將來可以入無餘涅槃,就不再想要進求無上正等正覺,這種人就是增上慢人。只要是真實證得阿羅漢的人,都會信受《法華經》所說的法,……這是因為諸佛如來沒有虛言妄語:沒有餘乘,就只是唯一佛乘。而這位法師的意思是:論到誰能信受甚深般若波羅蜜時,就是初果及阿羅漢的所證,而能夠這樣信受的人就不是增上慢人。言下之意是:如果有人說自己證得甚深般若波羅蜜時,卻不是證初果、阿羅漢果,而是證得菩薩第七住位,那麼就是增上慢人。

各位菩薩!這在暗示什麼?大乘經典是全面錯誤的,不論修學大乘任何一宗,當你開悟時仍然是證初果或者阿羅漢果,不可以是證菩薩果!凡是主張開悟是證得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人,就是未得謂得的增上慢人。可是《法華經》講的與他所講的正好相反,《法華經》說的是:證得菩薩果位時,就沒有增上慢了,就可以信受《法華經》說的「阿羅漢不是佛」。與這位法師講的剛好相反。

接下來看這段話:【無論依《法華經》的過去因地,或依《般若經》的現在證地,二乘都自知是不究竟的,能深信大乘成佛法門的。然見道證果而住於二乘果,未能進學大乘,確乎也是有的。如舍利弗、目犍連等,在法華會前,不知道自己也是菩薩。】(《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88~189。)

由《法華經》中 如來為諸聲聞弟子授記成佛的事相中,我們可以知道:佛世時很多聲聞弟子其實都是菩薩再來,只因為胎昧遮障、暫不自知。既然諸大聲聞在第一會說法的阿含期只學到解脫道而不知佛菩提道,可知般若及方廣唯識經典必是第二會、第三會說法的真正經典。所以從這位法師自己所講的這一句話去作反證,也可以證明第二會、第三會講的是般若與唯識,確定是佛說。所以他否定大乘經典,其實是自相矛盾的。可是他與他的門徒們都不曾、也不會發覺到這個事實,真是可憐。

同樣一段經文,這位法師又是如何註解的?【《楞伽經》也說:說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種姓,說有三乘差別,是為初學者而施設的。證入無差別法性,都無所得,即知三乘即是一乘。】(《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90。)

他的意思是說:《楞伽經》說有聲聞、緣覺、菩薩三乘,但《楞伽經》這個說法只是為初學者的方便說,不是正確的說法。所以這位法師認為《法華經》所說的唯一佛乘,這個一乘就是解脫道,就是聲聞乘,一佛乘就是聲聞乘。實際上,只有菩薩證得無差別法性,聲聞人必須轉入大乘而證如來藏以後,才能證得無差別法性,這時才可以說他修證的法是唯一佛乘。因為二乘聖人在未證得如來藏的真如法性的平等性以前,其實還是不知道三乘就是一乘的。因為真正的平等法性是如來藏,除此以外沒有平等法性;所有阿羅漢的證境都是蘊處界斷滅空,而這要靠如來藏來支持,二乘涅槃才有平等法性可說。

又依二乘法修證解脫道,並不是真實平等法性,因為從阿羅漢來看一切眾生時,會發覺眾生跟他們不一樣:自己有斷我見、我執,可以入無餘涅槃;而眾生不能斷我見、我執,不能入無餘涅槃,所以不是平等法性。由聲聞、緣覺所修證的是蘊處界空來看,他們與眾生是不平等的。可是菩薩證如來藏以後,再來看自己證得如來藏而成為實義菩薩,證得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可是同時也住在生死中;再看眾生時,發覺眾生也一樣住在生死中,甚至畜生道的眾生,牠們根本沒有智慧可說,可是牠們的真心如來藏與自己的如來藏一樣本來就在涅槃中。因為菩薩所依的是如來藏,當菩薩比對自己的如來藏與眾生的如來藏時,證明都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都是平等的;也都是不需要去修證,不需要斷我見、我執,就已經是涅槃了;這才是真實平等法性,是眾生與自己平等無二,沒有差別可說。而阿羅漢從蘊處界來看自己與眾生,二者顯然是不平等的,這位法師怎麼可以說二乘人也證得無差別法性?

所以,這位法師所要顯示的是大乘法的《楞伽經》才說有三種部眾:聲聞、緣覺、菩薩。事實上在初轉法輪的四阿含中,就已經說有三乘部眾,不是只有大乘經才這麼講的。這位法師卻故意要誤導大眾,讓人誤以為:只有大乘經中才講三乘部眾,原始佛教不講三乘部眾,所以三乘部眾是後人創造大乘經時才編造出來的。有關三乘部眾,您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所著《阿含正義》,書中有一節專講三乘部眾、三乘菩提,證明四阿含中有許多處講了三乘部眾,也證明這位法師說的都是謊話。

各位菩薩!在濁惡世界示現成佛的諸如來,既然為心性怯懦的眾生析分出一部分法來說,而方便施設三乘菩提,就表示有聲聞眾、緣覺眾與菩薩眾的不同。雖然二乘法攝歸於大乘唯一佛乘法中,然而在事相上還是會有三乘部眾的不同,也會有三乘法道的不同;但歸結來看,聲聞、緣覺乘法都屬於大乘、唯一佛乘的一部分法,外於大乘法,就沒有聲聞法、緣覺法可修可證。

時間的關係,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薩:色身康泰、一切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