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煩惱與下煩惱(二)

第107集
由 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製作的三乘菩提系列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探討「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題目子題是〈上煩惱與下煩惱〉,這是第二集的節目。本文進入到第四項的綱要,為大家探討「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能夠引發無量上煩惱,所以攝受眾生就是攝受佛土」。

很多人剛開始學法的時候,心中會有許多疑問,甚至認為你們學佛法的人,好像每一個人都想要成佛,似乎心中是有所得的,都想要高人一等,有點想要用學佛─「佛」的高度─來輕慢一般沒學法的眾生,其實這是對佛法的嚴重誤會。

為什麼要學佛?顧名思義就是要向佛來學習,那就要先瞭解諸佛 世尊究竟成就何種功德智慧。在 世尊的諸多功德智慧中,世尊都具足「一切智智」,也就是如〈讚佛偈〉讚歎佛的功德說:「天上天下無如佛,世間所有我盡見」。諸佛都是如是具足圓滿世出世間所有的智慧,這樣的智慧功德是歷經三大無量數劫攝受眾生過程中,所點滴引發的無量上煩惱,經次第修學,一一斷除這些上煩惱發起的智慧功德。但是諸佛雖然具足這些智慧功德,各各卻都是安住佛地的第八識無垢識的無住處涅槃中的無智無得證境,也就是無一法可得的涅槃寂滅證境。絕不會有任何一位已經真正成佛者,會如同密宗喇嘛教所稱成佛之後還有所謂的「佛慢」,因為諸佛心中無一絲慢可言,已經究竟圓滿轉依第八識無垢識無智無得證境的緣故,雖然圓滿具足實證所有的功德智慧,心中從無所證從無所得可言。

為什麼要學佛?為什麼要度眾生?不但是因為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能夠引發你種種無生法忍現觀因緣,使你的上煩惱不斷現前,你就了知自己為什麼不是諸佛,你還有哪一些智慧功德未圓滿,也就是你的所知還有哪一些不足的地方遮障了你成佛。另外一個最重要緣由,也是因為在因地凡夫位,在初證悟這第八識如來藏心之後,依當時之所證與現觀功德,開始轉識成智,也就是轉第六識意識心成就下品妙觀察智——開始能現觀自己與有情眾生都具有同樣的清淨真如佛性,有情眾生各各都是一尊尊貴的未來佛;更依現觀功德轉識成智,轉自己不平等染汙末那一分,也就是轉第七識心意根末那成就下品平等性智——能由第八識如來藏來現觀有情眾生彼此之間都是平等平等,並無差別,都是一尊未來佛,都具有真如佛性的緣故。

所以實證第八識如來藏,才能夠轉依第八識如來藏,依前六識心之觀察,觀察到自他眾生都是平等平等,從無差別。證悟者也依這樣的現觀轉識成智,來看待一切被無明遮障的眾生,因為眾生被這樣的遮障而流轉生死,甚至有人一直造作無量惡業,受種種惡的果報,菩薩們心中開始分分發起慈心、悲心要救護眾生,更發起大願,要救護眾生離開惡道、離開邪見,也希望所有的有緣大眾未來都能同證悟菩薩一樣,有因緣證入生命實相心,未來都可以成佛。

這是大乘證悟菩薩不忍眾生受惡道苦,不忍 世尊聖教衰微所發起的大悲願,生生世世發願受生人間,要救護眾生離開惡道,救護眾生不受邪見誤導墮入惡道當中。這就是今時由地上菩薩 平實導師所領導的大乘勝義菩薩僧團,所正在作的復興佛正法的佛法事業;每位參與救護眾生、護持佛正法的大乘菩薩,都依自己之所證,轉依自己所證無私無我第八識如來藏來行菩薩道。

每位實證者證悟之後,在攝受眾生過程中,才有因緣逐一引發自己的無始無明上煩惱,就更了知自己離佛階位還非常遙遠,因為自己的所知障仍然無量無邊,需要努力悟後起修;尤其在攝受眾生過程中,開始分分斷除自己的性障以及斷除所知障。因為所證正真,也能夠發起慈心、悲心來救護眾生離開外道邪見;尤其對於假借佛法之名,已經入篡佛門的假藏傳佛教,也就是所謂的密宗喇嘛教,他們正在推廣男女邪淫雙身修法。正覺菩薩們此時更是努力在作教化眾生離開這樣的邪見的護法事業。

本文第五個綱要為大家探討「無始無明上煩惱斷除,需依止真善知識」。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相應跟斷除,都是在證悟之後才會分分相應,乃至相應之後,開始轉為自己的起煩惱,開始透過意識心思惟現觀來斷除上煩惱,來出生一分佛法智慧。無始無明上煩惱的相應,其實也非常困難,仍然要依止真善知識的教導,才能夠次第相應,乃至在教導過程當中,才有能力去現觀思惟而發起一分智慧,滅除這一分上煩惱。

所以實證法界實相心如來藏之後,並不是一切大事已畢,佛事圓滿,甚至誤會說已經成佛;證悟只是剛註冊入佛法大學,開始依止大善知識教導悟後起修,開始三大無量數劫的成佛之道修學。如果有大善知識作依止、作教導,就有因緣可以化佛道長劫入短劫,可以用數生完成一大劫,甚至一世完成一大劫,成佛之道走得就順遂,更不會去造作謗佛、法、僧的惡業而下墮惡道。

那麼到底誰才會是我們應當依止的真善知識?平實導師在《勝鬘經講記》這一部論著告訴我們,真善知識有兩大類:第一種就是 世尊所宣講的佛法,而由後代弟子們所結集、留存到現代的這些三藏十二部文字經典;第二大類就是這些示現在人間的大乘證悟勝義菩薩僧眾們,菩薩們才有能力證解 世尊所宣演的這些文字經典,而成為大眾善知識。

佛弟子們如果想要深入經藏,依止這些文字經典當作善知識,可是又需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自己本身已經實證法界實相心,是一位證悟的菩薩,才有能力去勝解這些文字經典;也就是不會依文解義、誤會經教義理,甚至有大師誤會之後作了錯誤教導,而誤導了門下弟子眾。所以真善知識都會告誡弟子,沒有證悟之前不要自己想要去解讀經文;真正要深入經藏智慧如海,那是證悟之後,悟後起修的事。

既然證悟之前第一種善知識,也就是文字經典,不能夠成為你的善知識,那麼佛弟子們就只能尋覓真參實證的大乘證悟勝義菩薩僧,來作你應當依止的大善知識。當代就有一位地上菩薩 平實導師,依 世尊的付囑示現在目前娑婆人間,是末法大眾唯一可依止的大善知識。平實導師教導已證悟的勝義僧眾,教導他們唯識增上慧學課程,讓這些證悟菩薩能次第相應無始無明上煩惱,經由各自的當下現觀思惟,來分分斷自己的上煩惱,來發起勝妙佛法智慧。這樣的增上慧學課程,當代已沒有其他的所謂的地上菩薩可以作教導;要勸請所有有心修學增上慧學課程,想進一步斷無始無明上煩惱的所有大乘菩薩,應當早日依止 平實導師座下修學,菩薩的道業當然就可以日進千里,化佛道長劫為短劫,速成圓滿佛道。

本文第六個綱要為大家繼續探討「如來世尊淨除了下煩惱與上煩惱」。世尊在另一部經典《楞伽經》中開示,一切眾生要成佛,必須要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這個地方所謂自心現流,就是一切有情第八識阿賴耶識心中的自心現流,也就是本文所說下煩惱跟上煩惱。在這一部經的卷1有這一段開示:【如來淨除一切眾生自心現流,亦復如是,漸淨非頓。】(《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世尊經文對大慧菩薩的開示說:「如來淨除所有這些自心現流,也就是淨除下煩惱跟上煩惱,而這些煩惱的消除清淨,都是漸漸消除,不是一時能頓除清淨的。」這經文講到自心現流有兩大類,就是講下煩惱跟上煩惱。下煩惱是一念無明煩惱現流,而上煩惱是無始無明煩惱現流。

一念無明下煩惱現流,是解脫道聖者在二乘初見道所應斷的三縛結,也就是要斷我見、疑見、戒禁取見。另外二乘人完成初見道之後,還要進一步修道,斷除修道才有能力斷的其他下煩惱,就是要斷五下分結跟五上分結這些煩惱結使。這些下煩惱都是緣於對三界內的境界仍有貪愛,眾生因此被這樣的煩惱結使繼續繫縛在三界內,而導致世世要在三界當中受生,流轉生死。這些一念無明下煩惱現流,也都是要歷緣對境漸漸消除清淨,所以 如來開示說不是一時就能頓除清淨。

另外一種自心現流是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這是大乘證悟菩薩在實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後,才有能力次第斷除,也就是漸次清淨,也一樣不是一證悟就能夠頓除清淨,馬上到達究竟清淨的佛位。所以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是大乘菩薩才能夠相應,是不共定性二乘解脫道修學者。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現流是心不相應法,是一切眾生及二乘定性無學從無始以來所不曾跟覺知心相應的;也就是眾生在證悟之前,是不會有這樣的上煩惱在他的心中生起,而變成他的起煩惱;都要等待眾生要起心去探究法界真實相貌時,無始無明才會開始跟覺知心相應。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是無始劫來本來就存在眾生心中,並不是修來,也不是悟了才有這樣的無明,是一直在眾生心中,只是還沒有現流,還沒有跟他的覺知心相應的關係。

嚴格上來說,大乘菩薩在剛證悟的時候,這樣的上煩惱還沒有現流,因為剛悟的時候,仍然住在法樂境界中,法樂不斷,還不會起心思惟佛地的境界,所以這樣的上煩惱,並沒有真正現前流注而出。所以說剛證悟時候,還無法與無始無明上煩惱相應,通常都要是悟後一段時間,尤其依止善知識悟後起修,才會次第深入思惟:為何自己已經證悟了,可是自己還沒有成佛?還有哪一些功德智慧不具足?這個時候,證悟菩薩的心中才開始次第相應這些無始無明上煩惱;也就是他的上煩惱才會現前流注而出,對於究竟佛地開始有了這些無明惑,也就是無始無明上煩惱,或叫作塵沙惑。

這樣的無始無明上煩惱開始自心流注,這會在未來三大無量數劫修道過程中,如瀑流般不斷現前流注而出,要一直到佛地這些流注才會滅盡。所以《楞伽經》的經文,世尊才開示說,這是三大無量數劫過程才次第斷盡,是漸除而不是頓斷。所以凡主張一悟就入佛地,這是對眾生自心現流有誤會,世尊這一段經文最後,才會特別說明這樣的自心現流是「漸淨非斷」。

平實導師出世弘法之初,提出了剛證悟的時候菩薩的階位是進入第七住位,離佛地還非常遙遠,還要經過悟後起修、長時的修學,主要就是緣於 世尊這樣的經文的開示,說這些自心現流,尤其這些自心現流上煩惱,因為數量如恆河沙無量無邊,如何可能一時、一世可以斷除?都要歷經多世、多劫,才能夠漸次消除清淨。

當年 平實導師提出開悟位入第七住位,佛教界當時大多不能接受,認為一悟即入佛地,古時候就有大德提出來了,為什麼 導師的立位有不同?修法大眾讀到了這一段《楞伽經》經文,就會知道 平實導師所說都是如實語,都是依 世尊的經教來宣講,不是 平實導師的創見。在後來的幾年,平實導師也依經教提出了很多的聖教量、至教量作為證明,佛教界才慢慢接受,導正過去證悟之後就會進入佛地的這些錯誤的知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上煩惱與下煩惱〉這個題目,我們先為大家講解到這裡。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下一集的節目!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