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集
由 正鈞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今天要和大家談談「三乘菩提與三士道」第一集,這個題目有個子題叫作「兼談『以解脫道來取代佛菩提道的過失』」。

佛法有兩個主要道,那就是解脫道與佛菩提道,有時候也說二乘法與大乘法,而二乘法中又分為聲聞乘與緣覺乘,這樣子而合稱為三乘法,建立為「三乘菩提」。菩提有「覺悟」的意涵,因為覺悟於生死之法,所以可以出離生死,乃至是可以親證生死之中本來就是無生無死;因此而究竟轉依,最後證得了「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大般涅槃而成就了佛道。除此之外,佛法之中又列舉出人、天善法的內涵,人、天善法之中,當然也有「覺悟」,但那僅僅是限於世間法中的智慧,是通於外道法的,嚴格上說不能稱為是菩提;然而,因為人天善法也是成就三乘菩提之所依,所以合起來就建立其為五乘佛法。應該要知道,並且是必須要確信的:三乘菩提的本質,世間萬法之所依,都是阿賴耶識、如來藏、本際,否定或是離開了阿賴耶識,那是無法建立三乘菩提,也沒有世間法可說的。

宗喀巴、阿底峽的「三士道」之說,是包括人天之法,但是為了要突顯其想要以外道法來取代三乘菩提的目的,所以施設了「三乘菩提與三士道」這個主題。而宗喀巴否定了阿賴耶識,以自己的妄想施設了「三士道」,其目的卻是想以解脫道來取代佛菩提道,因為是在否定阿賴耶識的前提下,先把五乘佛法以之取代,接著佛法之中真正的「三乘菩提」會因此而消失;人天之法雖說在無佛出世的時候一直都在,然而也會因為宗喀巴妄想的施設,而使得人天之法趨於下劣,三惡道之法反而增益;而宗喀巴等人,正是因為自己妄想的施設,不但無法於三乘菩提相應,更可悲的是,還自絕於人天善法,把自己推到三惡道之中的同時,又使得廣大的學佛者同樣墮於惡趣之中。

先來看看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之中的「三士道」之說,其所依止的根本為何?月稱在否定了阿賴耶識的前提之下,造了一部沒有辦法證中觀的《入中論》;而宗喀巴應和了月稱之意,造了一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亦復如是。其主張只是說:有了「見眾生皆無自性」的知見就可以入初地,何以見得?宗喀巴在其《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第2之中,如同月稱的主張一樣也是這麼說:【「佛子此心於眾生,為度彼故隨悲轉,由普賢願善迴向,安住極喜此名初。」安住初地之佛子,由見眾生皆無自性,以無自性為悲心緣境之差別,此心為度諸眾生故,隨大悲轉。由普賢菩薩之大願,迴向眾善。】

這個「佛子此心於眾生」等四句,是月稱《入中論》中的偈頌,宗喀巴的說明其實只是把月稱的自釋稍微修改一下而已。這樣子,佛菩提道中菩薩的入初地,就只是「見眾生皆無自性」而已,最多只是加上「起大悲心」一項,但是即便是具足這兩個部分,其實也沒有辦法成辦 普賢菩薩之大願。然而,他們所說的「見眾生皆無自性」說的是什麼?這裡也來看看月稱的說法,在他的《入中論》卷第1之中,是這麼說的:【生於如來家族中,斷除一切三種結;此菩薩持勝歡喜,亦能震動百世界。由超一切聲聞獨覺地故,已生趣向如來普光明地之道故,故此菩薩已生如來家中。爾時現見人無我故,此亦永離薩迦耶見、疑、戒禁取三結,不復生故。】

結果你看,菩薩初地就只剩下斷薩迦耶見、疑見、戒禁取見三縛結而已啊!就說這樣子的功德,就可以震動百世界了;那麼明心見性,依於法界實相所證的人無我、法無我,再加上利樂有情修集廣大福德等,都可以忽略而不說了。然而,只是斷除三縛結,何堪「超一切聲聞、獨覺地」啊!因為那只是聲聞的初果證啊,單單聲聞地都還有二、三、四果是其所不及的啊!更何況是獨覺地的智慧還要勝於聲聞地欸!所以,月稱的說法純粹是虛妄之說,而認同於月稱的宗喀巴,當然也是一丘之貉啊!

然而,他們所說的「見眾生皆無自性」,若說是能夠斷三縛結,這也是虛妄之說啊!何以故?來看看宗喀巴在他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第7之中的主張:【問:如何許諸法無自性宗,雖不許阿賴耶識等,業果關係亦極應理,頌曰:「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有業雖滅經久時,當知猶能生自果。」雖業果中間隔極長時,然從善不善業生苦樂果,是內教上下諸部之所共許。】宗喀巴的這個主張,是沿用月稱的主張。因為當時就已經有人質疑:「你們不認同有阿賴耶識,作為三世業果之所依憑;那麼,既然是諸法無自性宗,那麼你們如何解釋業果的關係呢?」宗喀巴就沿用月稱的偈頌而解釋說:沒有阿賴耶識的情況下,而業果中間又相隔極長的時間,但是在法理上造作了善、不善業,自然就會引生樂果與苦果;還說那是內教上下諸部之所共許,也就是說證得內門之法的菩薩都認同他的說法。但這卻是不如實之說。

在「諸法皆無自性」的前提之下,難道你就不會想到說:諸法既然是沒有自性,又現見諸法在現象界中出生了,緣散就會壞滅,法滅了以後就是「無法」;然而,為什麼諸法滅了以後,遇緣又會生啊?而這生生滅滅的背後,難道不需要有一個本不生滅的法,作為它的依止嗎?好,既然是要有一個依止的法,那麼那個能夠作為依止的法,是眼等六識嗎?然而前六識是生滅之法,人間之中睡著無夢等狀況,前六識都是暫斷的啊!滅了以後就是「無法」,當然無法作為萬法的依止啊!而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之後,第七識也是會滅的啊!那難不成要把業種寄存在物質、虛空之中嗎?一者物質是緣生之法,二者虛空是無法,都是不能持種的啊!那麼這樣子看來,只有阿賴耶識、第八識才能夠成辦此事,為萬法之所依而接續了三世的業果。否定了阿賴耶識,自稱也能證「諸法皆無自性」,自稱那樣子就是佛菩提道,這其實根本就是一場戲論。

不但是否定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宗喀巴進一步想以外道法來取代三乘菩提,所以他又引用阿底峽的「三士道」之說,並說那就是 彌勒菩薩之所開示。在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卷第3之中說到:【殊勝下士者,是於現世不以為重,希求後世善趣圓滿,以集能往善趣因故。《道炬論》云:「若以諸方便,唯於生死樂,希求自利義,知彼為下士。」……中士夫者,謂發厭患一切諸有,為求自利,欲得度出三有解脫,以趣解脫方便之道三種學故。《道炬論》云:「背棄諸有樂,遮惡業為性,若惟求自靜,說名中士夫。」……上士夫者,謂由大悲自在而轉,為盡有情一切苦故,希得成佛學習六度及二次第等故。《道炬論》云:「由達自身苦,若欲正盡除,他一切苦者,是為勝士夫。」此士夫所修菩提方便,謂波羅蜜多及咒,下當廣說。三士之名,攝决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如《道炬》所說;】 《道炬論》有的人譯為《菩提道燈論》,這是阿底峽所造,從現有的文獻看來,這《菩提道燈論》,與《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譯者都是同一個人,但就上述所看到的下、中、上士夫的內容而言,就已經不是完全相同了。現在就依於《菩提道次第廣論》中的內容先來辨正。宗喀巴認同阿底峽所說的下、中、上士夫,然後就將其界定為三類有情,並說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61〈攝決擇分〉中所開示的各種三士是「與此義同」。且不說《菩提道次第廣論》抄襲《瑜伽師地論》的內容,卻反過來扭曲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其他部分,單說此處引〈攝決擇分〉的內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有《瑜伽師地論》的譯本,而《菩提道次第廣論》此處所引用〈攝決擇分〉的內容,卻是與《瑜伽師地論》現有的譯本的內容是不同的。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是:【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能成就非律儀、非不律儀攝所受戒律儀。二者、有人亦能成就聲聞等相應所受戒律儀;三者、有人亦能成就菩提薩埵所受戒律儀。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瑜伽師地論》卷61)彌勒菩薩是依於戒律儀的差別,而說犯了戒的人,或者是雖犯了戒但不捨戒的人,這是第一類的持戒的人;而持聲聞戒、菩薩戒的,就分別是第二、第三類持戒的人,因而開示了下、中、上的三種狀況。可是到了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之中,就全部變成了「淨戒律儀」,難道說《瑜伽師地論》還有別的譯本嗎?再者,這裡也讓我們想到說,這是不是與有一些人刻意傳說「宗喀巴是持戒清淨的」,是不是有一定的關係呢?然而宗喀巴真的是持戒清淨嗎?佛所制的聲聞戒,尚且一再說到「不淫」,然而各位看一看宗喀巴所造的《密宗道次第廣論》,卻是極盡方便來鼓勵眾生邪淫的。所以明擺在眼前的,他是不曾受 佛所制的聲聞戒,甚至於是連 佛所制的五戒也不受持的啊!那麼就更不用說是受持 佛所制的菩薩戒了。因此說穿了,宗喀巴所持的「淨」戒,是屬於外道法的三昧耶戒,正是 佛所開示的「非戒取戒」的外道戒,只是為了修雙身法鋪路罷了!說到這裡,還應該要感謝翻譯《密宗道次第廣論》的譯者,他把宗喀巴邪淫的本質,藉了這一部論,完全地呈現於普羅大眾的眼前,這也是有其一分福德的!

回過頭來說,宗喀巴說他所說的三士的區分,是與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卷61〈攝決擇分〉之中所開示的是「與此義同」。然而,我們來看看《瑜伽師地論》卷61之中 彌勒菩薩所開示的「三士」之說,到底是在講什麼?但是由於論中文字的篇幅較長,在這裡就舉一部分來說明,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查閱《瑜伽師地論》之後就可以知道。譬如其中說到:【復次,依行差別建立三士,謂下、中、上。無自利行無利他行,名為下士;有自利行無利他行,有利他行無自利行,名為中士;有自利行有利他行,名為上士。……復有三士:一、重受欲,二、重事務,三、重正法。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又有三人:一者、有人唯成別解脫律儀,二者、有人成別解脫、靜慮律儀,三者、有人成別解脫、靜慮、無漏三種律儀。初名下士,次名中士,後名上士。】(《瑜伽師地論》卷61)彌勒菩薩所開示的三士之說,是就某一種法,然後從這一個人在這一種法的受用,或者是顯示出來的相貌,而建立了下、中、上的三士差別;或者是從這一個人在事務等注重的差別,或者是從這一個人所受律儀的差別,乃至是依於施物、施田、施心的差別等,而個別建立了下、中、上三士的差別;不是在把 佛已經宣說的五乘佛法、或者是三乘菩提又建立不同的名相。而宗喀巴卻是在否定 世尊的萬法所依的阿賴耶識的前提下,建立了他自己的「三士道」,而妄想以之來取代五乘佛法、三乘菩提,其實完全都是戲論罷了。

但是時間到了,且待第二集分曉,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