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清淨的差別

第089集
由 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我們這一次的內容,主要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來作說明。

那麼上一集,我們辨正了某位號稱佛教界導師的出家法師,註解《勝鬘經》的這兩句經文:【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但是還沒講完。這位法師的意思是說,其實三乘菩提的智慧是平等的、一樣的、沒有差別,所以諸佛所證的智慧、證境跟阿羅漢所證的智慧、證境是一樣的,他也主張說「二乘聖人所證的是大解脫的自在」。

那麼上一集我們已經為各位菩薩說過,二乘聖人正因為對生死苦有恐懼,才要入無餘涅槃,所以顯然不是大解脫而且不自在。只有菩薩因為證得如來藏以後,可以現前觀察到:入涅槃只是把自己蘊處界等法滅了以後成為無餘涅槃,可是無餘涅槃中仍然是如來藏的獨住境界,只是如來藏不再出生蘊處界,而建立為無餘涅槃而已。菩薩證得如來藏以後,既然可以現前觀察自己存在的生死痛苦之中,如來藏本來就是涅槃了,那又何必再去取無餘涅槃呢?所以就何妨辛苦一點,承擔起如來的家業,這樣才能說是大解脫的自在。可是這樣的解脫自在,卻是定性二乘聖人永遠無法實證的。

而凡夫之人不證無餘涅槃,是因為他不知道入涅槃是什麼,當他知道入無餘涅槃是十八界斷滅,是自己滅失而不再存在了,他就不想證了;可是雖然凡夫們不想證涅槃,菩薩卻看一切凡夫也都是本來就已經涅槃。所以菩薩即使自身還沒有離開胎昧,下一輩子再來而使色身及覺知心全都換新了,不再是這一世的自己了,那時佛菩提的證量也都因為胎昧而忘光了,但是仍然認為自己還是可以再悟出來,只要正確的佛法還在人間繼續弘傳著。這樣現觀以後,心想:「我怕什麼!本來就涅槃,涅槃永遠存在,何必害怕?假使下輩子悟不出來,三輩子、十輩子以後,總還是有機會悟出來的。既然悟過了,不可能都沒有因緣再度悟入;如果十輩子以後,有一次機會再悟入,那又可以前進很遠。就算是三輩子都因胎昧而忘了此世的所悟,然後其中一世能夠悟入,這樣一世一世不斷地在這裡受生下去,成佛也是很快的。」菩薩這樣想清楚了,就願意承擔起如來的家業了。

何況菩薩的證量,到了三地滿心開始就沒有胎昧了,並不是永遠都有胎昧的,菩薩這樣看待未來世,就不必害怕了。因為現前就是涅槃了,何必再去取無餘涅槃?既然如此,即使在尚未離開胎昧以前,心中還是沒有恐懼的,那才是大解脫自在。二乘聖人如果不是害怕未來世的生死苦,那他們為什麼死後一定要取無餘涅槃呢?正因為沒有真實解脫,沒有真實自在。所以前面那位法師所講的「二乘聖人是大解脫自在」是錯誤的,但是他的字面上意思卻是正確的,因為他有一個前提施設「三乘菩提是一樣的」。所以跟那位法師論法時,如果不先談前提,他還是會堅持他所講的沒錯:「難道菩薩不是大解脫自在嗎?而菩薩所證的佛菩提就是解脫道啊!」你聽了,沒發覺他的落處,心想:「對啊!」那他就有話了:「那你怎麼還來責備我?」所以你一定要把他的錯誤前提先點出來,他才沒有辦法反駁你,因為他會以錯誤的前提反駁你。

接下來,那位法師又是怎麼註解《勝鬘經》的下一句經文【清淨等,故得涅槃】呢?他說:「【約智證離垢所顯的「清淨」法界說,雖隨智而似有分滿,而實本性清淨,也是平「等」的。】(《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73。)」他在這裡,仍然是把《般若經》所說的平等理,套用到聲聞的解脫道上來。我們看 平實導師是怎麼評論他的這個說法,平實導師說:「【他說的『約智證離垢所顯的「清淨」法界說』,這一句話是有問題的。二乘無學聖人所證的清淨,是意識心的清淨,並不是他所說的『本性清淨』,而是本來染污的心,後來修斷我見、我執、我所執,才轉變成清淨的。只有佛菩薩所證的如來藏心體才是本性清淨的。如果二乘法也是共此一證,同樣都是證這個如來藏的本性清淨,不是由不淨修成清淨的,才可以說所證的清淨性是平等的。】(《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36。)」

也就是說,二乘聖人所謂的清淨心是意識心,這其實並非本來清淨的,而且是成就四果阿羅漢以後,仍然有時不淨,所以才會有畢陵尚慢、大迦葉聞樂起舞、難陀比丘說法時先顧女眾等等習氣的繼續現行。縱使意識心在成佛時可以究竟清淨,那也不是本來清淨的;而菩薩所證的清淨心,卻是無始劫以前就已經是清淨的,是本來清淨而不是修行以後才轉變成清淨的。三乘賢聖所證的清淨心既然完全不同,因此實證產生的智慧,當然也就隨之不同。

所以那位法師所說的二乘聖人所證「智證離垢所顯的清淨法界」,是本來不淨的意識心,漸修以後有了不同層次的清淨性,不是一切人同等清淨性的心;而菩薩所證的「智證離垢所顯的清淨法界」,並非本來不淨的意識心,而是本來清淨的實相法界如來藏心,是一切人都同等清淨的心。也就是說,二乘的智證與清淨法界,只能存在於蘊處界等現象界中,而菩薩的智證與清淨法界,則是兼含實相法界的;顯然菩薩的所證是函蓋二乘法,而二乘法不能函蓋大乘法。所以,不能像那位法師這樣妄說三乘聖人的智證與清淨法界是平等的。

所以三乘聖人所證的清淨心顯然是不同的,菩薩所證的清淨心是第八識,而且是本來就清淨性的心;二乘聖人所證的清淨心則是第六意識,是本來不淨而在修行斷盡我執以後才算少分清淨,仍然有煩惱習氣待盡。而且二乘聖人捨報後,要滅掉自己本來不淨而變成清淨的意識心,而菩薩永遠不會捨棄自己本來就清淨的如來藏心。既然是捨報後,必須要滅掉的那個會被滅掉的意識心,又是本來不淨後來才清淨的,怎能說祂是本性清淨心呢?所以那位法師的說法顯然是錯誤的。

也許有人懷疑說:「這是你的一家之言,事實上不一定如此。」那不然我們就從阿含道來證明一下吧!譬如阿含道中所說的心解脫,是斷三縛結加上發起初禪,離生喜樂現行了,離開了欲界生,所以成為三果人,這樣才稱為心解脫。那麼請問:斷三縛結、證得初禪而離開欲界,成就五下分結的斷除,這個心解脫是哪個心呢?其實還是意識心。如果從三果這個心解脫來進一步觀行,有漏能夠斷除了,有漏就是對色界有及無色界有在解脫果上的漏失,然後五上分結,主要就是無明漏也斷盡了,就成為慧解脫了。雖然只有初禪,是從見地及初禪,在心解脫的三果基礎上面,再去斷有漏、無明漏,然後成為慧解脫。這個慧解脫,請問是什麼心?祂還是意識心。

從三果證得的心解脫,四果證得的慧解脫,乃至證得俱解脫,請問能證、所證的意識心是本來清淨的心嗎?當然是本來染汙的心,是本來就具足我見、具足貪瞋癡的心,並不是本性清淨心。可是那位法師,卻把如來藏的本性清淨心,套到本來不淨的意識心上來,說是本性清淨。假使單從他的文字表面上義理來讀,會與般若諸經中說的本性清淨心互相連結,而認為是說同一個心,那麼他所說似乎就變成是正確的,怪不得以前有那麼多人相信他。但我們一一把它挑出來,作了詳細的說明以後,要讓他那一派的大師與學人們都知道,他對大乘經的註解,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他「一無是處」。真的一無是處,因為他的中心思想偏離了正法,其餘次法就全部跟著偏離;乃至他們極力以解脫道來取代佛菩提道時,所說解脫道都一樣是錯誤的。

再來看這位法師接下來所作的註解,他說:「【智慧等是般若德,解脫等是解脫德,清淨等是法身德。】(《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73。)」他這三句話是註解《勝鬘經》這三句經文:【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清淨等,故得涅槃;】(《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那麼他的註解到底正不正確呢?平實導師是這樣評斷的:「【二乘人的智慧是世俗諦的智慧,只知蘊處界的緣起性空、無常、可滅,不證法界實相,故不知萬法悉由如來藏出生及壞滅,故無般若慧,焉得說有般若德?法身德不是指修行後的清淨心境界,而是指萬法本源的如來藏,萬法都是以如來藏為身,故名法身,二乘無學愚人不證如來藏,焉知萬法都由如來藏起?焉知萬法都以如來藏為身?故無法身德。是故三德不可以二乘緣起性空的世俗諦而解脫也!】(《勝鬘經講記》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39~340。)」

所以說,二乘人的智慧只是世俗諦的智慧,只知蘊處界的緣起性空、無常、可滅;二乘緣起性空法義所觀行的對象,都是世俗界的蘊處界及山河大地等法,從來不曾涉及法界實相,所以不知萬法都由如來藏出生,也不知道萬法是由如來藏來壞滅。所以二乘聖者沒有實相般若智慧,怎能說二乘聖人也有般若德呢?所以那位法師把三乘揉合為聲聞乘,說唯一佛乘就是聲聞解脫道,說實證解脫道的智慧就是般若德,根本就是妄說,是欺誑佛教界學人。

至於法身德,也不是指修行清淨以後的意識清淨心境界,而是指萬法本源的如來藏。由於萬法都以如來藏為身,如來藏才能名為法身。意識心,眾所周知都是夜夜斷滅的,在聖教量中也處處證明是生滅法;既然是生滅法,意識當然不可能出生蘊處界等諸法,怎麼有可能是法身呢?所以法身當然是能出生蘊處界等萬法的心,那就是入胎識如來藏。法身既然是如來藏入胎識,而二乘無學聖人都仍然有實相上的愚癡,因為都還不能證得如來藏,都還不懂實相,所以稱為愚人,那又怎能了知及現觀萬法都由如來藏生起呢?又怎能知道萬法都以如來藏為身呢?當然沒有法身德。所以那位法師不應該把大乘三德,套在二乘緣起性空的世俗諦智慧上,來說二乘聖人也有法身德。

至於解脫德,二乘聖人固然有解脫德,但他們的解脫德也只是極少分,不如諸地菩薩有多分解脫德,更別說是佛地具足解脫德了。因為無量無數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他們都還沒有開始斷除;煩惱障習氣種子的斷除,是要經歷長劫的修行才能斷盡的,至少要從初地開始,歷經兩大阿僧祇劫才能斷盡的。然而精進的利根人修阿羅漢道,只是斷除煩惱障的現行,不必斷除習氣種子,只要一世便可以成就;最遲鈍的阿羅漢道修行者,最多只需四生便可以成就。可是一世或四生的精進實修,而只斷除煩惱障的現行,相對於兩大阿僧祇劫的精進斷除煩惱障習氣種子,能夠相提並論嗎?所以到達佛地時,習氣種子隨眠究竟斷盡了,那個解脫德才算圓滿;阿羅漢一世到四生所斷的煩惱只是現行而已,不曾斷習氣種子。既然過恆河沙數的習氣種子並沒有斷,解脫德能具足嗎?顯然是很差的。所以二乘聖人雖然有解脫德,解脫德也是不圓滿,而只有極少分,所以那位法師說「清淨等是法身德」,顯然是有過失的。因為二乘聖人的清淨,只是在現行上來說罷了,並沒有牽涉到習氣種子的斷除,是連初地菩薩都及不上的。

而般若德,二乘聖人是完全沒有的,因為般若所說的實相境界、中道境界,都是依第八識的無量數中道義來說的,都是依第八識是萬法根源的實相來說般若;是以第八識的無量中道義,來現觀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來現觀萬法的緣起性空,而說這樣的智慧叫作般若德。可是如果沒有證得如來藏,絕不可能發起這種現觀智慧的,那他們如何能有般若德呢?

至於法身德那就更不必談了,因為二乘聖人沒有證得萬法所依身如來藏,當然就沒有法身德。由於時間關係,其餘部分只能留到下一集再繼續為各位菩薩說明。

今天就先為各位說明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