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81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接下來81到85集這五集當中,繼續依 平實導師所著《勝鬘經講記》第二輯272頁到310頁的內容,關於二乘人所證只是少分涅槃與究竟涅槃的差別,還有證常住涅槃者,方能為世間依護,以及涅槃解脫味、一味、等味的內涵,來與您共同依止勝鬘菩薩摩訶薩的教示和 平實導師開解深義的內涵來學習。
第81集〈二乘所證少分涅槃與究竟涅槃之別〉。延續前面親教師們的開示,勝鬘菩薩繼續向 世尊報告自己的修學心得,菩薩以通達三乘菩提的智慧,清楚地體證認知而說:「阿羅漢、辟支佛、最後身菩薩,都還有無明住地的覆障,不是離一切過解脫、不是一切清淨、不是成就一切功德,不能說為『得』常住涅槃。」因此菩薩說:【以成就有餘解脫、有餘清淨、有餘功德故,知有餘苦、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涅槃是什麼?在此以簡略的中道意涵來說明。《中阿含經》卷43 佛陀開示:【莫求欲樂、極下賤業,為凡夫行;亦莫求自身苦行,至苦非聖行,無義相應。離此二邊,則有中道,成眼成智,自在成定,趣智、趣覺、趣於涅槃。】這是在教弟子們,修行趣於涅槃的方法不是在欲樂中行,那是極下賤的業。例如有外道宗教團體,以男女雙修教人交媾的技巧,而這都要給予上師極豐厚的供養,或者極高的收費,才能得到上師的親傳,說這是證空性、達到色身轉化得到報身成就。但 佛陀明確地說明,這些欲樂行是極下賤業。
佛陀另外一個角度也告訴我們,不要折騰自己去行無義的苦行。婆羅門教的苦行在印度是修行的主流,佛陀為了救護我們這些後世的眾生,認識法的實義,所以祂自己親自學習實修苦行外道的各種修行。其中,例如在極為寒冷或風雪交加的氣候狀況下,裸露形體坐在林中、坐在石頭上;也有為了依苦行,希望能夠達到婆羅門教所謂的修行成就,那時 佛陀日食一麻一米,當時的身體狀況,佛陀說:【形體劣弱,骸骨相連,頂上生瘡,皮肉自墮,猶如敗壞瓠蘆,……。】(《增壹阿含經》卷23)那時 佛陀繼續說:【以手按摩腹時,便值脊骨,若按脊時,復值腹皮。】(《增壹阿含經》卷23)就是那時候 佛陀吃一麻一米的時候,祂瘦到就是用祂的手按摩祂的腹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地摸到背後的脊骨,而如果祂按祂的脊骨的時候,就可以直接地碰到肚子的皮。這樣的苦行,佛陀說:【比丘當知,我六年之中作此苦行,不得上尊之法。】(《增壹阿含經》卷23)因此,佛陀教示我們這些後世的弟子,無義苦行要遠離。
現在也有外道宗教團體倡言修拙火,說是即身成佛的基礎功法,在凍寒的氣候下,他們光身赤腳,披上結冰的濕被單,唱誦著祈請文,繞步而行,旁觀的人可以看到他們身上有著一陣陣的熱氣散發,或者也有他能夠以他的身體成就各種一般未經過訓練的體能狀態,來說是拙火的成就,其實這些目的都是為了要提高身體的性能力,來達到所謂雙修「即身成佛」的妄想。他們的修學與苦行完全沾不上邊,但卻有許多人加以吹捧。無義的苦行都是屬於戒禁取見,不能成就聖道之法,而剛剛我們所說的外道修行法,是連苦行都談不上。對於 佛陀親自示現苦行六年來開導修行的中道法則,我們一切佛弟子都應該念恩依教奉行,是法、非法,加以明辨簡擇。
上面是就修行的法則來說明,而就中道的義理上來說,涅槃是什麼?《雜阿含經》卷12 佛陀開示:【不生、不住、不異、不滅,是名比丘諸行苦寂滅涅槃。】這段話是說明:涅槃有一定的條件,「不生」二字說明了涅槃不是被出生的法,不是因緣假合的法;「不住」是指涅槃不住一切法、不著於一切法;「不異」是指涅槃不是自殺棄捨一切法,而是認清一切法的緣起,現象界、實相界的不一不異,依於一世的人身有著安危與共的特性;「不滅」二字說明了涅槃不是虛相法、不是斷滅法,沒有壞滅時。
因此,這是一切大乘行者在明心證悟涅槃妙心後,現觀這個第八識的體性——不生、不住、不異、不滅,這四點都要符合聖言量後,就能具足承擔涅槃真常妙有的實義,不必入無餘依涅槃,已經可以開始轉依涅槃功德,不懼生死、不入無餘依涅槃,承擔續佛法脈的菩薩行。這和龍樹菩薩所說:【無生名為涅槃,以涅槃不生不滅故。】(《大智度論》卷33)也是呼應這個道理。有學僧以「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緣起性空,後代發展為真常妙有。」他將因緣所生的法、生滅的法,說為緣起法,並說真常妙有是後代發展出來的思想。這些說法具足了顯示這位學僧是完全不解涅槃實義,背離 世尊聖教的佛門外道。
中道就實義來說,《央掘魔羅經》卷4:【如來說一乘中道離於二邊,我真實、佛真實、法真實、僧真實,是故說中道名摩訶衍。】世親菩薩也開示:【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辯中邊論》)卷1就「涅槃」實義來說,本身即是中道義,涅槃從來沒有離開過中道性。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第一輯中開示:「【涅槃一定是本來就有的,然後非修非不修,使它顯現出來。這樣本來就有的涅槃,才能夠說它是不生不滅的,說它是不壞的,是不來不去的,所以,這樣不生不滅不壞的涅槃,才是真正的中道。】(《起信論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110。)因此【在等覺以下還有變易生死,這些種子還在變異,所以不能說祂常。但是你固然不能說祂常,也不能說祂非常;說祂非常的話,表示心體有斷,可是祂從來不斷;若說祂常,祂又有變易生死的種子,不斷地在變異,所以叫非常非無常,非常非斷,叫作中道。】(《起信論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61。)」由 平實導師的開示,因此我們如果在知見上能夠通曉涅槃的中道義,就能夠成就相應涅槃實義的近因了。
瞭解涅槃中道義後,在本集一開頭,勝鬘菩薩說:「二乘和最後身菩薩是得少分涅槃,只能說是向涅槃界。」這是從佛地的究竟涅槃相對來說。少分涅槃是因為二乘人只斷分段生死的現行,而不是斷變易生死的現行,所以習氣種子仍然隨眠於第八識心中;以此因緣故,他們只是向涅槃而已。也就是說,他們只是具備了趣向涅槃的少分涅槃功能差別,還沒有具足獲得大乘涅槃的功能差別。如果三乘聖人有機會同入有餘及無餘涅槃時,無餘涅槃中的境界固然三乘的聖人完全相同,可是關於涅槃的智慧以及煩惱的斷除,卻是大不一樣的,所以說阿羅漢、辟支佛所證的涅槃是少分。當然,證得涅槃妙心而得轉依的菩薩,是不會入無餘依涅槃的。
而 佛陀的究竟涅槃有什麼不共一切二乘以及菩薩眾呢?《大般涅槃經》卷3講到:【大般涅槃亦復如是,八味具足。云何為八?一者常,二者恒,三者安,四者清涼,五者不老,六者不死,七者無垢,八者快樂,是為八味具足。具是八味,是故名為大般涅槃。】具足了究竟涅槃的功德,必須是真能達到八味具足,或也可說,已經具足證得有餘、無餘、本來自性清淨、無住處等四種涅槃,也因此佛地的究竟涅槃是能夠具足體會大般涅槃中的八味,也具足實證四種涅槃,這是到達佛地才能夠有的境界。所以,從大乘的究竟涅槃來說,二乘無學聖人只是得了少分涅槃,只是向涅槃界罷了。
涅槃界的「界」字就是指種子,種子就是功能差別,種子就是界、就是功能差別。也因此勝鬘夫人說:「二乘無學聖人們只是向涅槃界」,意思是說他們證的解脫與涅槃,還有再往前前進的空間,並不是說他們證得了這一個涅槃,就是佛地的究竟涅槃。只有佛菩提道所證的究竟涅槃,具足八味、具足四種涅槃,才是《心經》所講的「究竟涅槃」。
關於常住涅槃,勝鬘菩薩藉著向 佛陀報告來告訴我們:【若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於無常壞世間、無常病世間,得常住涅槃;】(《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樣就成就了佛地果德的涅槃,才能夠叫作究竟的涅槃。「知一切苦」是包括習氣種子隨眠所引生的苦,也包括所知障上煩惱所引生極微細變易生死苦。為了成佛而引起的煩惱,當然也是菩薩的苦。
這種苦不是二乘人或一切凡夫會相應的,所以明心之後會不會有苦呢?當然會有。因為會思惟:為什麼我開悟了卻還是沒能斷除所有的煩惱呢?沒有辦法具足智慧善巧來幫助眾生呢?體會深的學人,這時會清楚地意識到,證得的這個第八識,雖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但之所以會稱為「阿賴耶識」,因為有著見愛癡慢的隨眠煩惱如影隨形,因此會更加地深切體會到經典所說「菩薩畏因」的實義,一點慢都不敢起來,也深知自己離根本傳承上師、離見道學長們還差得很遠,更何況離成佛的境界,那是難望項背,還差得遠了去了啊!
對於一切眾生也不敢起慢,因為深知:依第八識的不著一切法,但也不會放捨一切法,因緣難思議、果報還自受。經過探究,結論當然是會更加地努力修習相見道位中應該修學的後得無分別智,要趕快地進入通達位乃至初地,所以明心開悟之後還是會有苦,只是這種苦並不是煩惱障所攝,所以是極為微細不容易察覺的苦。
乃至等覺菩薩還是有苦:為了成佛,必須要具足無量的福德,所以百劫修相好,「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命處」,無論誰來要什麼外財、內財,隨時都要給。他在人間受生取得色身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布施內財,只有這個目的;都沒有人來跟他要內財的時候,他就用這個色身來布施法財、外財;若有人要內財時當場就給,隨時棄捨身命,這樣整整一百劫,這也是苦啊!
這百劫修相好的境界、菩薩的心境,不是我們現在所能夠思議的。在理上,依 平實導師次第的引導,或可思惟:七地菩薩能夠念念入滅盡定,所以有人來要眼睛的時候,調羹拿起來就挖給他,那時馬上就入滅盡定了;如果有痛,那只是剎那而已,剩下的就交給醫生。要命?也可以!吩咐對方:「你先唸到三,我就可以把頭給你。」對方還沒有數到三,就入滅盡定了,刀子砍下的時候,還有什麼痛苦?所以七地的菩薩,如果在念念入滅盡定的時候,那百劫修相好,就不必打退堂鼓了。可是在六地滿心以前,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所以這個是菩薩會相應的苦。
關於菩薩會相應的苦,我們在下一集再跟您繼續說明。在這一集當中,我們能夠了知涅槃的中道義,為什麼二乘只是少分涅槃、向涅槃界,菩薩知苦的境界……等。相信能夠讓您有趣向轉依涅槃實義的動力。
祝福您!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