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58集
由 正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今天我們繼續探討意生身的問題,並藉此來說明〈佛法應該是拿來實證的,而不是拿來研究的〉。
有位提倡人間佛教的法師,在他所著《勝鬘經講記》書中曾經說:【佛在世時,優陀夷與舍利弗,曾諍論意生身有色無色的問題,優陀夷硬說意生身是無色的,被佛呵斥。這樣,阿那含果得有餘涅槃,有意生身:……。】(《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46。)這位法師在講記中說,優陀夷曾經在四阿含中主張意生身是無色的,並因此受到佛的斥責,只是這並沒有任何的依據,優陀夷並沒有這樣的主張過,他從來沒有談過意生身是有色或無色的問題。優陀夷在凡夫位的時候曾經講過的是:阿羅漢入涅槃後是空無、斷滅。他未證聲聞菩提以前跟焰摩迦一樣,所以他也為這個問題被佛陀呵責過。優陀夷本來是佛教史中一個問題的人物,他不斷地犯淫戒;佛陀施設聲聞法比丘戒中的淫戒,大部分是為他施設的,因為他不斷地變通去觸犯淫戒;但是後來發起了勇猛心,淨除了一切貪心而證得阿羅漢。可是優陀夷從來沒有提過意生身有色、無色的問題。
至於這位法師說:【阿那含果得有餘涅槃,有意生身。】阿那含果一定有意生身嗎?且不說阿那含,只說四果阿羅漢:所有阿羅漢都有意生身嗎?其實是只有三明六通的阿羅漢才有意生身,而這種意生身並不是大力菩薩所證的那三種意生身,而是藉神通由意所產生的,方便說為意生身。俱解脫的阿羅漢,譬如蓮花色比丘尼已經四禪八定具足,已經證得滅盡定,是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可是她沒有修習神通,因為捨壽的時候就全部棄捨了,何必再辛苦地修習神通呢?由於她不修神通,又因為長得太美,被惡人抓去關,準備晚上要強暴她;當時她沒有神足通,無法自行脫離。後來目犍連尊者以神足通飛進去教導她修習神足通,她是俱解脫者,能夠現學現用,因此就從空中飛走了,所以沒有被強暴。她在被目犍連尊者教導神足通以前,連普通的五通都沒有,怎麼可能有意生身?如果是慧解脫的阿羅漢,禪定不具足,那就更沒有意生身了,怎麼能說修證更低的三果阿那含就有意生身呢。而且,如果說阿那含果有意生身,是因為得有餘涅槃的緣故,是由於慧障消滅而得。那是不是說:凡是證得有餘涅槃的人都可以有意生身到處飛行了呢?那更應該所有的阿羅漢也都有意生身。可是事實上慧解脫阿羅漢還是有禪定的障礙,而神足通的意生身是由消滅定障作為基礎才能夠修得的,顯然這是隨意亂說的。
這位法師接著又說:【阿羅漢果得無餘涅槃,意生身也沒有了。】(《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46。)原來他認為:成為阿羅漢以後,因為全部都不執著了,所以原來三果時擁有的意生身也就跟著滅掉了,就沒有意生身而沒有變易生死了。但是這個道理實在是講不通!因為意生身有三種,不論是否擁有意生身,都與變易生死的斷除與否無關:諸佛都有三種意生身,卻無礙於斷除變易生死。這位法師的問題是:否定了自己所無法實證的如來藏以後,經文中所說的如來藏中種子變異生滅的問題,他無法如實地講解,因此只好以扭曲的方式,將種子變異生滅的問題,移植到意生身的生滅題目上面來講。這樣子在佛法以及羅漢法的實證上,就再也無法正確實修了,全部都將落在意識思惟研究所得的錯誤見解當中,將繼續落入意識境界當中而沒辦法斷除我見,永遠處在異生凡夫位當中。
這位法師又說:【今《勝鬘經》略為不同:阿羅漢辟支佛是有餘涅槃,有變易生死,名意生身;證得無上菩提,才是無餘涅槃,無意生身。】(《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頁146。)阿羅漢、辟支佛明明是證得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具足的,雖然還有變易生死,但不一定都有意生身;這種說法實在是顛倒,勝鬘夫人的說法卻是與二乘菩提相符合而沒有錯誤的。二乘聖者迴心大乘而證得如來藏以後,成為賢位七住菩薩,是實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不只是二乘的有餘、無餘涅槃;然後進修而證得無上菩提的時候,仍然不是無餘涅槃,而是無住處涅槃,這個時候斷盡變易生死,才能具足四種涅槃。這位法師卻認為:二乘無學聖人都是實證無餘涅槃,所以是已斷盡變易生死,等同於 佛陀的境界。他是刻意地把 佛陀給拉下來跟阿羅漢、辟支佛平等的,所以他處處都說三乘同入無餘涅槃,因此才說三者同樣都是證得無餘涅槃,這樣子就沒有變易生死了。依照這種說法,說無餘涅槃證得了,就是捨棄意生身而沒有變易生死的人。依照這個邏輯,佛是不可能再出現變化身了,因為祂沒有意生身了,所以是與阿羅漢一樣斷盡變易生死的,然後灰飛煙滅了。這真是現代人間佛教的荒唐法。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荒唐的事情發生呢?是因為不相信 佛所說的法,不能實證佛法,卻要去研究佛法,把大乘佛法當作是思想的演變,那當然結果就是錯誤百出了。其實除了結果是錯誤的以外,這位法師在論證大乘佛法是思想演化的過程,也是漏洞百出。譬如他在《印度之佛教》書中說:【常、我論之根據,內本所見而外依佛說。佛說阿羅漢離欲,不復有變悔熱惱之情,或者化之為「無煩無熱,常住不變」,則有類凡心變異而聖心常住清涼矣。佛說心、意、識「須臾轉變,異生異滅」,而長夜為施、戒所熏,則生善處。或者先明色身之「是滅盡之法,離欲之法」,次說「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因此緣此,自然昇上」,則有似色身無常而心常矣。「是心長夜為貪瞋癡所污」,或即本之以立「心性本淨,客塵所染」,則心淨本然而塵染外鑠矣。】(《印度之佛教》,正聞出版社,1988年10月三版,頁267~268。)
這位法師在推論大乘佛法是從原始佛教的苦、空、無常、無我的思想,演變成為大乘佛法的常、樂、我、淨的過程,他認為他從《阿含經》中找到凡心變異而聖心常住清涼的蛛絲馬跡,他認為這可以證明佛法是從小乘演變成大乘的過程。他說《阿含經》中佛先說心、意、識「須臾轉變,異生異滅」,可是長夜為布施、持戒所熏習,因此會往生善處。或者先說明色身是會滅盡、會離欲的(其實經上是說離散,不是離欲),接著說「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因此緣此,自然昇上」,他以這句話作為證據,認為這種說法是在說明色身無常,而心意識是常的一個演化的跡證。然後說心意識生死流轉中被貪瞋癡所汙染,就這樣建立心性本來是清淨的,只是被客塵在外所染汙了。他就這樣認為在經論中發現了佛法的心意識從無常演變為常、清淨的演化過程。可是真正的《阿含經》經文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來看《阿含經》的經文。
在《中阿含經》卷3中聖教記載:【如是,伽彌尼!彼男女等,精進勤修而行妙法,成十善業道;離殺、斷殺、不與取、邪婬、妄言乃至離邪見、斷邪見,得正見。彼命終時,謂身麤色四大之種從父母生,衣食長養,坐臥按摩、澡浴強忍,是破壞法,是滅盡法、離散之法;彼命終後,或烏鳥啄、或虎狼食、或燒或埋,盡為粉塵;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為精進、多聞、布施、智慧所熏,彼因此、緣此,自然昇上,生於善處。】
所謂的「心、意、識」,在《阿含經》中都是指我們的第六識意識。已過去的意識稱為「心」,現在正在現行的意識稱為「識」,尚未現起的意識稱為「意」。心、意、識都是指意識心,只是依過去、現在、未來的方便施設名相。《中阿含經》中 佛開示說精勤修學十善業道的男女眾人,得到正見在命終以後,那個藉父母之緣所得四大種所合成的粗重色身,是必須衣服、飲食長養,必須坐臥、按摩、保養,是必須洗澡沐浴,勉強忍耐種種不舒服的色身,它是會破壞的,是會消滅不見的,是會分離散壞的;不是那位法師所說離欲的,會離欲的是心意識,心法才會離欲,色法不能說離欲。在命終之後,色身被烏鴉、虎狼所食;或者被焚燒,或者被掩埋,最後全部變成粉塵。而意識心卻是因為熏習正信,或者多聞,或者布施、智慧,就因為這個因緣,下一世的意識心自然增上,生在善處,譬如欲界天。
這段經文看不出 佛有任何的暗示說意識心是常,而是這位法師將「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為精進、多聞、布施、智慧所熏,彼因此、緣此,自然昇上,生於善處」的經文意思,故意斷句為「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因此緣此,自然昇上」,就這樣認為是佛法演變的證據,這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扭曲經典原意的作法真的是不可取。
《雜阿含經》中也有類似的經文,如《雜阿含經》卷33中聖教記載:【佛告摩訶男:「汝亦如是,若命終時,不生惡趣,終亦無惡。所以者何?汝已長夜修習念佛、念法、念僧,若命終時,此身若火燒,若棄塚間,風飄日曝,久成塵末,而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戒、施、聞、慧所熏,神識上昇,向安樂處,未來生天。」】經文中 佛告訴摩訶男說,你已經在漫漫長夜生死流轉之中,修習念佛、念法、念僧,因此命終以後,這個色身或者被火焚燒,或者丟棄在墳墓間,經過風飄日曬,久了以後終歸塵土;可是這個心意識因為久遠長夜被正信、持戒、布施、多聞、智慧所熏習,因此神識(也就是七、八識)往上升,向著安樂處,將來往生天界。這段經文因為翻譯成「心意識久遠長夜正信所熏」,這位提倡大乘非佛說的法師就無法藉由斷句來作為大乘佛法演變的證據了。兩段經文的內容意義是相同的,可是一則拿來作證據,另一則不能作為證據,這不是很矛盾嗎?更何況經文是從梵文翻譯成漢文的,在這個過程,我們應該是探討經文的真義,怎麼可以在文字的表面上,以錯誤的斷句來建立自己佛法研究的基礎呢。這真是古人所說的刻舟求劍了。
其實更進一步探討經文的法義,心意識若是常,那麼必然是不會變異的;因為會被熏習改變、會上昇下墮,必然不是常法。所以這位法師所斷句的「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因此緣此,自然昇上」,這句話其實是矛盾的一句話,因此這句話根本無法作為支持大乘佛法常、淨演化的一個證據。熏習這件事情要能夠成就,必須有能熏與所熏,依《成唯識論》說明,能熏之心必須是生滅變異,所熏之心必須是堅住不斷的;能熏之心有作用,所熏之心必須是無記的;能熏之心的習氣有所增減,所熏之心的習氣是無增減的;能熏之心與所熏之心必須同時同處,這樣子才能夠成就熏習的道理。這熏習的道理,符合我們的基本常識,從熏習的道理就可以確定有第八識阿賴耶識;否定了八個識的主張,就會造成佛法的殘缺不完整。
從前面所提「優陀夷與舍利弗,曾諍論意生身有色、無色的問題」、「阿那含果得有餘涅槃,有意生身」,一直到「彼心意識常,為信所熏,因此緣此,自然昇上」,這位主張大乘非佛親口所說,一直在以成見研究佛法的法師,他所顯現出來的是對佛法經論內容的錯誤認知,或許他不是故意的,但是這種研究的態度與品質卻是令人匪夷所思。佛法是拿來實證的,如果不相信 佛所說的義理,就會想用研究的態度來研究佛法,就會在經文之中尋求蛛絲馬跡,藉此來佐證大乘佛法是思想演變的結果,可是仔細檢查他的推論過程,其實荒謬至極。這樣的研究過程以及結果卻是漏洞百出,這對自己以及眾生的法身慧命有任何幫助嗎?
希望各位菩薩能夠在修學佛法的時候,具足對三寶的信心,要能夠真參實證,不要用研究的態度;佛法不是思想,佛法是 如來的教導,可以讓我們到達成佛的宗旨。佛教是真正而且唯一可以實證的宗教,因此永嘉禪師在《證道歌》之中說:【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分別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來苦訶責:數他珍寶有何益?從來蹭蹬覺虛行,多年枉作風塵客。】研究佛法只是在作學問,以為可以探求到佛法的真實義,在經論字裡行間不斷地分別各種名相,就像是進入大海之中計算海沙的數量,只是徒勞無功,增加困擾而已。像這樣躊躇光陰,浪費修行的生命,只是風塵僕僕的作客他鄉,多走了多少年的冤枉路而不能回到佛法的正道。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應該要謹慎思量永嘉禪師的勸導才是。
今天就為各位菩薩說明到這邊。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