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49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
接下來我們將藉由《阿含經》中,舍利弗尊者度焰摩迦比丘見道的記載,為大家來說明:在佛法中能否真正的見道證果,跟自己是否信受依止真正的善知識,而讓自己能夠離開惡見、邪見,並接受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最後才能在因緣具足的條件下,斷除無明生忍而見道證果的道理。
首先,我們先來看《阿含經》中,舍利弗尊者幫助焰摩迦比丘離開惡邪見,成為初果人的記載。《雜阿含經》卷5:【焰摩迦比丘言:「尊者舍利弗!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從焰摩迦比丘所說的這一段話中,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已經有了初果人應該有的正知見。但是焰摩迦比丘是否可以就這樣說他是初果人呢?這部分容後自有舍利弗尊者為我們來勘驗顯示。但是這裡先要為大家說明的事是:舍利弗尊者以問代答來讓焰摩迦比丘,離開先前所堅持的阿羅漢入涅槃是斷滅空的斷見邪見,並接受了阿羅漢所入的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存在,而不是斷滅空的正見,所以焰摩迦比丘具備了初果見地生起之前,應該具有的「涅槃是有本際存在」的正知見。
這其中就已顯示出初果的實證,必須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能夠抉擇所思、所見是否落入常見、斷見中,並遠離開這樣的常、斷惡見的簡擇力。第二個條件:就是對於善知識要有恭敬心而沒有慢心,所以才願意信受並依止善知識所教導的正知見,並依之而行的信力及慧力。這種信受依止善知識的信力及慧力,如果不具備離開邪見的簡擇力,或者對於善知識有慢心、輕視心等種種惡心,而不能信受依止善知識所開示的正知見,那就不具備實證初果的條件,那又要如何發起顯示初果人應有的功德呢?就如同上述經中,焰摩迦比丘向舍利弗尊者說:「我先不解、無明故,作如是惡邪見說。」這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已經離開了無餘涅槃是斷滅空的惡邪見,所以他接著又說:「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焰摩迦比丘說舍利弗尊者以問代答的方式,幫助了焰摩迦比丘自己離開了先前對於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如來藏真實存在的不解,並真的斷除了我見的一念無明,證得了初果。這裡顯示出,焰摩迦比丘對於舍利弗尊者是沒有慢心以及輕心的,而是具備了對於善知識的信力及慧力的。所以焰摩迦比丘才能在尊者舍利弗的問答方式下,願意捨棄自己的惡邪見,信受並依止舍利弗尊者所教導的「無餘涅槃是有本際存在」的正見,因此才能夠真正斷除了我見,證得了初果。
由此可見,真正的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如同舍利弗尊者善於引導,用以問代答的問答方式,從淺到深一直問下去,讓焰摩迦比丘不斷地回答,最後焰摩迦比丘自己也就通透了;所以才能夠真正離開自己的惡邪見,相信涅槃中是有本際如來藏常住,因此終於願意把我見斷了,真正悟入了二乘菩提。但是善知識不僅善於用種種的方式,來引導學人通透三乘菩提應有的正知見,並幫助緣熟的學人悟入三乘菩提,還會進一步勘驗學人是否真實悟入,以免緣還不具足的學人自以為是,卻落入大妄語中而不自知。如同上述經中,焰摩迦比丘雖然說自己「聞尊者舍利弗說已,不解、無明,一切悉斷」,似乎符合了初果人應該要有的見地功德相,但是身為善知識的舍利弗尊者,當然要進一步勘驗,讓焰摩迦比丘顯示出他所說的「斷無明」,究竟是不是真的初果見地功德。
由此看來,如果是自認斷我見得初果的學人,還是要能夠通過實證的善知識來勘驗,才能確實斷除無明而安忍於初果的證境中。所以三乘菩提的見道與否,並不是某些人所以為的自由心證,反而是要能夠在真正實證的善知識前,顯示出自己在三乘菩提上的見道功德,並且通過善知識勘驗的。這也就是說,三乘菩提的見道是有其相應的功德相可以被顯示出來,並且透過真正實證的善知識勘驗,所以它不會是一種自由心證的結果。因此,在三乘菩提是否真的見道上,並不是自己說了就算,還是要能夠通過善知識的勘驗才能夠算數的。譬如焰摩迦比丘說自己已經斷除了一念無明,證得了初果,那尊者舍利弗當然要勘驗焰摩迦比丘所說是否如實。
接下來,我們看《雜阿含經》中卷5的記載:【「焰摩迦!若復問:『比丘!如先惡邪見所說,今何所知見,一切悉得遠離?』汝當云何答?」焰摩迦答言:「尊者舍利弗!若有來問者,我當如是答:『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苦者寂靜、清涼、永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有來問者,作如是答。」】上述經中,舍利弗尊者問焰摩迦比丘說:「焰摩迦!假使有人來問你:『比丘!如同先前的惡見、邪見所說,阿羅漢入涅槃後是無所有。你如今到底是看見了什麼?又知道了什麼?而能夠遠離這一切的惡見與邪見呢?』當有人這樣來問你焰摩迦時,你要怎麼回答呢?」焰摩迦就答覆說:「尊者舍利弗啊!如果有人來這樣問,我將會這樣回答他:『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所以是苦;既是苦,就把它滅掉,滅掉後就是寂靜、清涼、永遠消滅了。對色法如是,對受、想、行、識也是這樣觀察的。』如果有人來問,我就這樣的回答。」
焰摩迦比丘因為先有了禪定上的證量,所以他在聞熏五陰是無常、苦、空、無我的法性觀行內容後,是有定力可以現前作五陰無常等法的現觀而心得決定安忍下來的,所以他才能夠生起了聲聞菩提的見道智慧。這也就是說,焰摩迦並不會如同現代多數的學佛人,在聽聞了善知識說明五陰無常等解脫道上的正知見以後,自己思惟整理一番就自認為已經斷了我見,就是已經證得了初果;但其實這是落入大妄語業中而不自知啊!
所以,如果沒有定力,而能夠安住於五陰的一一陰境界中,作現前的觀察而生忍,卻自稱是證得二乘菩提的初果人,其實都是自欺欺人的大妄語業啊!也不會有實證後應該有的功德果相可以自受用,乃至於顯示出來令善知識勘驗的。譬如自稱成佛的喇嘛教的上師、仁波切們,應該早就斷了我見了,但卻連自己的上師是否已經斷我見都無法檢驗得出來,顯然連初果應有的「於諸方大師有沒有斷我見」能夠如實知,這個初果人斷疑見的功德都顯發不出來;反而還會去認同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所主張的:能夠領受雙身法中的樂受這個意識覺知心,就是常住不滅的真心這樣的常見外道邪見。這不就顯示出喇嘛教上師自稱成佛等說法,其實都只是依自己的錯誤思惟想像所生起的自欺欺人的大妄語業嗎?這與焰摩迦比丘依於五陰無常的解脫道正知見,以定力而安住於五陰的境界中作現前的觀察,於一一陰皆是無常、苦、無我等法性能夠現觀,而心得決定安忍下來,所以生起了聲聞見道上的功德力,兩者之間的差距可以說得上是天地懸隔啊!
經中焰摩迦比丘依於禪定上的定力,以及能夠安忍於聲聞見道的功德力,而有了初果人的見地功德生起;並依於自己所親證的初果見地功德,焰摩迦比丘才會說五受陰是苦應該滅掉,滅掉五受陰是不落入斷滅空的寂靜涅槃,是離開貪欲煩惱的清涼,這才是永遠消滅了生死煩惱諸苦的解脫境界。如是顯示出焰摩迦比丘自己親證的初果功德相,所以才能夠通過舍利弗尊者的勘驗。
因此,經中才會有如下的記載,如《雜阿含經》卷5,【舍利弗言:「善哉!善哉!焰摩迦比丘!汝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漏盡阿羅漢色無常,無常者是苦,若無常、苦者,是生滅法。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這段經文中,舍利弗尊者說:「很好啊!很好!焰摩迦比丘!你應該這樣回答。為什麼呢?因為漏盡阿羅漢的色身是無常,無常就是苦;色陰既是苦、無常的,那就是生滅法。對於受、想、行、識這個四陰,也是像色陰這樣地來觀察。」舍利弗尊者說完這些話以後,焰摩迦就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這段經中記載著,舍利弗尊者先是肯定了焰摩迦比丘的初果見地,並進一步將五陰是無常、苦、無我的解脫道理,又重新為焰摩迦比丘再深入詳細地敘述一次,幫助焰摩迦比丘最後能夠於初果人應有的我見遍知的斷除上面,能夠真實地遍知而斷除了我見,而安住於他所實證的初果見地中,成為了真正聲聞解脫道上的法眼清淨,這時焰摩迦比丘才是真正的初果人。所以經中才會有這樣的記載說:「尊者舍利弗說是法時,焰摩迦比丘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知道,焰摩迦比丘雖然對於五陰是無常、苦、無我的解脫道理,能夠依於他的禪定力而一一現前觀察,然後現觀之後也能夠心得決定而安忍下來,生起了安忍於解脫道上的見道功德力,而安住於聲聞初果的見地中;但是,最後一分我見的遍知的應斷的深細無明,還是得要在舍利弗尊者的勘驗及幫助下,才能夠完全地斷除而安住於所證的聲聞見道功德中,成為真正法眼清淨的初果人。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三乘菩提的見道,如果沒有真正的善知識幫助,是無法安忍下來而真正生起見道的功德忍力的。
因為真正的善知識,在幫助學人見道的過程中,不僅要幫學人離開邪見、惡見,並且要為學人建立見道應有的正知正見,並還要教導學人生起定力的方法。例如,正覺同修會中教導的「無相念佛」法門,就是一個幫助學佛人生起動中定力的妙法,讓學人有了定力來完成應有的現觀;當學人有了定力,並且開始作如理的現前觀行時,善知識還要幫助學人,對於正確的現觀能夠心得決定而安忍下來,乃至於對於見道前應遍知的,乃至於應通達的部分都要深入地為學人說明,讓學人能夠斷除,幫助學人能夠真正安忍於見道的如實現觀中,真正生起了三乘菩提見道應有的功德忍力,才能夠說他是真正的見道。
這個時候,學人不僅有見道的功德忍相可以自作證,也可以顯示出來讓善知識為他來印證。如果是往昔已經見道過的人,因為未離開胎昧而有隔陰之迷,想要恢復往昔的見道功德,都還得要靠佛菩薩留下來的經論,在這個法上的善知識,以及佛菩薩所安排的因緣幫助下,才能夠把自己往昔已經實證的見道功德,在歷緣對境中而重新發起。但如果往昔根本不曾見道,今世終於在善知識的幫助下見道了,更需要佛菩薩以及善知識的攝受,才能夠真正斷除所有見道應斷的無明,並安忍下來而生起見道應有的功德忍力。這只是在二乘菩提的見道通達上,大乘佛菩提的見道通達是更加深廣勝妙的,往往是在諸佛的幫助下,才能夠見道通達而入初地,離開尚未見道通達的三賢位中,而步入了真正開始修道的諸地聖位。所以,我們在經中常常可以看到,佛陀說法時有菩薩入地的記載;同樣地,也有在聞佛說法的當下只能證得解脫果,或是只能發起實證三乘菩提之心這樣的人。
我們接下來看一下《大方便佛報恩經》卷2中〈發菩提心品〉中的記載,佛說:【說是法時,萬八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大眾中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時天龍、鬼神、人及非人,亦能發聲聞、辟支佛心,聞法歡喜,頭面作禮,右遶而去。】經中記載聞 佛說法以後,有的人可以證得初果乃至阿羅漢果,但有的人卻只能發起趣向修學聲聞、緣覺的二乘解脫道等心,而無法實證初果、阿羅漢果等二乘解脫果。同樣的聞 佛說法,為什麼有人聞法當下就能證果,有的人就只能發心而無法證果呢?其中的根本差異就在於聞 佛說法前,是否有依止真正的善知識而有了如理作意的觀行過程。如果有了如理作意的觀行,並且安忍於二乘菩提的如實現觀功德中,那麼聞 佛說法的當下,必定會讓自己斷除所應斷的無明,生起了二乘菩提應有的見道等解脫的功德,所以就成就了初果乃至阿羅漢果等的解脫果證。二乘菩提的親證是這樣子的,那大乘佛菩提的見道通達也是這樣的。
《父子合集經》卷20〈淨飯王信解品〉:【時淨飯王聞是說已,明了通達,乃知無有少法可得不可得,時,此說名佛說是法。時,淨飯王與七萬釋種,各各獲得無生法忍。】上述經中說到淨飯王等七萬位菩薩,在聞 佛說法時,真正通達了大乘見道的所有內容,清楚地看見了一切法與真如平等平等,沒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可以說,如是轉依於這樣的寂靜平等心而安住,成就了 佛所說的真實平等法,這時就成為了真正入地的大菩薩。經中所隱含的意思是說:淨飯王等七萬位菩薩,在聽聞本師 釋迦牟尼佛說法前,就已經具足了三賢位的如夢觀等三觀,以及入地前的十六品心等觀行,所以才能夠在聞 佛說法的當下,轉依於一切法與真如平等平等,沒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如是斷盡大乘見道應斷的所有無明而入地,生起了大乘菩提見道通達應該有的無生法忍功德,真正成為了入地的大菩薩。
所以經中常有聞 佛說法以後,多少人得初果乃至入地等,這類聞法當下於三乘菩提見道證果等記載。只是經中聞 佛說法而見道的記載,往往會被人誤會成聞法的當下,只要依 佛所說能夠如理的思惟觀察,就可以如同經中的聲聞或菩薩們一樣證法,都不需要經過如實地觀行而安忍修行的過程。殊不知聞 佛說法當下而能夠證法的人,往往都已經先有了配合定力而作的如理觀行的安忍修行過程,只是心中往往有一分深細的無明尚未斷除故,所以無法具足發起應有的無生忍等清淨功德;直到聞 佛說法的當下,這最後一分的深細無明,才真正地斷除並安忍下來,這個時候親證三乘菩提所應該發起的無生忍等清淨功德,就能夠具足的發起。
由此可知,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對於學佛人的重要性,並不是僅僅幫助學佛人離開惡見邪見、建立正見,更重要的是善知識藉由種種的方便,來幫助學人斷除無明並安忍下來,讓學人能夠安忍於自己所親證的三乘菩提而發起了無生忍的清淨功德,成為了三乘菩提真正的實證者。由此可知,選擇真正的善知識來依止,對於一個想要實證三乘菩提的學佛人來說,無疑是自己能否真實親證的關鍵。如果所選擇的善知識是一位六識論的邪見人,這樣的六識論的假善知識,自己連六識論是惡見、邪見應當遠離都作不到,又怎麼可能幫助他的弟子建立八識論的正知正見呢?又怎麼可能依著八識正論來幫助他的弟子去作種種應有的正確如理的觀行呢?乃至又怎麼可能幫助他的弟子們去斷除一切無明並安忍下來呢?所以說,這樣的六識論假善知識,是不可能幫助弟子們,實證自己都沒有親證的無生忍等三乘菩提的清淨功德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