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受章(二)

第027集
由 正超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本節目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勝鬘經講記》這部書的導讀。在前幾次的節目中,我們探討到勝鬘夫人如何將所發的十大願歸結成三大願,又將三大願歸結成一個大願的部分,本集繼續探討這一個攝受正法大願的部分。

各位菩薩要瞭解,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位階,從凡夫位開始發心修行,必須經歷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等,總共有五十二個位階的菩薩修行,才能夠次第圓滿佛道的修證。在第一個階位中,十信位最困難的是信心的建立,這時間要一劫乃至一萬大劫,來修學對佛、法、僧三寶及清淨戒四不壞信的信心,一直要到十信位圓滿,才能夠離開凡夫性,而進入初住位。

第二個階位叫作十住位,在進入初住位之後,要修學第一度就是布施度,二住位修學持戒度,乃至六住位要熏習般若波羅蜜!終於明心開悟了,般若正觀現在前,親證了法界的實相,這時候就進入了七住位!菩薩在七住位所證的智慧,就稱為般若總相智,又稱為根本無分別智。然後再次第進修,於十住位時可以眼見佛性成就如幻觀。十住位之後就要修學十行位,在十行位圓滿之後,才能進入十迴向位。十迴向位又稱為十金剛,十金剛的意思,就是要能不怕得罪人,能夠不留情面為救護眾生而去摧邪顯正,乃至喪身捨命在所不惜!能夠這樣努力地去作,才叫作金剛行。當十迴向位圓滿了,菩薩的道種性就完成了。

前面所敘述的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總稱為三賢位。三賢位的修行,是般若別相智,所謂般若別相智,就是從種種不同的層面跟不同的方向,來體證這個第八識真實心,與一切法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地配合運作,這些都是屬於別相智所含攝的範圍。當別相智通達圓滿之後,才能進入初地,繼續進修一切種智!再歷經十地的進修圓滿,又經歷了等覺位及妙覺位的修行圓滿,才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成佛之道,不是一蹴就可幾的,不是「一悟即至佛地」,而必須要經歷了三大無量數劫的勤苦修行,具足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之後,還要加修無量的福德,等到福德與智慧都圓滿了,才能夠成就佛道。所以,在建立起正確的成佛歷程之後,假使有人號稱他已經有初地的證量,那就應該已經懂得這部《勝鬘經》了;不必依靠他人解釋,自己就能夠把它解釋出來,這樣才能夠說他已經入初地了。如果還要等到別人講出來他才懂,那顯然的他不是初地菩薩。

因此,那些所謂開悟的人,認為說他們已經是初地的菩薩,我們就要請問他們:到底一念無明、無始無明的內容是什麼?而證得如來藏時,在菩薩五十二位階中又是什麼階位?這個都要有能力清楚地定位出來;否則空言證悟、入地,那捨報時只怕是承擔不了大妄語的因果,卻又不得不自己來承擔,那時候再來呼天搶地,都嫌太遲了,已經沒辦法補救了。所以學佛其實應該要膽大,可是也一定要心細,如果膽大而不心細,一定會出紕漏,而且會出大紕漏。正覺同修會的各位親教師,在 平實導師的帶領之下,將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次第,如實地演繹出來,希望曾經不小心違犯過大妄語過失的佛弟子們,藉此得以知道自己曾有過的大妄語過失,懂得懺悔,這樣他的過失就可以消除掉了,我們便可以救他免掉大妄語業了,這真的是慈悲之行啊!

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智慧以及方便兩者,如果不夠深、不夠微妙,那就沒有資格當初地菩薩。因為必須要能夠了知十地之道,才能算是初地菩薩。所以,學佛如果要得有成就的話,希望此生沒有白來一趟,就一定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就是要膽大,第二就要配合心細。一般人膽子都很小,你如果跟他說:「你有沒有想過,你在這一世可以開悟?」那他一定會說:「你不要抬舉我啦,我算老幾?」甚至有的人還會說:「我算哪根蔥啊?」所以一般學佛人,膽子普遍都很小,要是談到明心開悟或者是眼見佛性,他們都會講:「連想都不敢想啊!」

以前曾經有一位法師跟 平實導師說:「你們都講明心、講見性,不要想說講到見性啦,我只要明心就夠了;我覺得我如果能三十年後可以明心,我就很滿足了。你們卻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面就說可以明心,還說可以見性,我不信。」各位菩薩想想看,平實導師當下就對這位法師說:「好!就讓你三十年後明心。」這位法師有希望可以明心,但是要等三十年。可是這樣對他不夠好嗎?夠好了!對一般人而言,他們認為:「明心,那個是再來菩薩的事,與我無關啦!」這就是膽子不夠大。

另外有一種人,他們膽子很大,動不動就說開悟了;可是悟了以後還有下文,過了兩、三個月,他又說:「我好像沒有悟!」可是以前到底曾經跟幾個人講過他開悟了,他連自己都忘了,這要怎麼去彌補呢?然後又過了幾個月,他又公開地說「他又開悟了,說這回一定是真的」。這樣子經過了幾回,悟了又錯、錯了又悟,最後一回的開悟還是弄錯了。但是這幾次的大妄語已經講出去了,怎麼辦呢?這個就是膽子夠大,可是心不夠細。心不夠細時,往往會未悟言悟、未證說證,結果就變成了因中說果,因中說果是增上慢,也是犯了大妄語戒。所以膽子大,敢求開悟是很好的;但是也要配合心要夠細膩,一定要如實、詳盡,而且確實地求證自己所悟的是真、是假?一定要經過確實的求證,已經百分之一百二十把握了,才可以公開宣稱:我已經開悟了。

所以大妄語的人其實是非常的多,而最多的就是西藏密宗,他們不但大妄語,而且是超級的大妄語;因為他們動不動就說已經證得報身佛的境界,認為 釋迦牟尼佛的成佛境界在他們的眼中是不夠瞧的。但是這些人真的很可憐,他們一直到老死都還認為自己是成就報身佛了,這其實是超級的大妄語。可是他們有誰能夠有智慧與方便去瞭解自己的超級大妄語呢?真的非常非常少啊!那麼我們來說小一點的妄語好了,譬如有人說,他已經成為阿羅漢了,也印證了一些弟子有三果、二果、初果;但是他很可敬,因為自從 平實導師的《真實如來藏》這些書出來了以後,他懂得檢討,所以在捨報前向佛教界道歉說:以前是因中說果。

這樣就有救了,可是這種敢勇於認錯的鐵錚錚的漢子,在佛教界是很難得的,是很稀有的。目前還有更多的人,仍然是在大妄語的境界中;他們心中也已經懷疑到自己已經大妄語,但是仍然不肯向徒眾們更正,不願意說明自己是大妄語,更不敢公開發露及懺悔。那這些人,難道我們眼睜睜地看著他未來捨壽以後承受大妄語的地獄業嗎?所以今天我們還是要講,因為大家聽過以後,將來他們就有機會懺除大妄語業而得救。

如果有人說他悟了就是初地,我們就要問他:「初地入地心的菩薩有少分的道種智,十地有即將圓滿的道種智;請問你入地以後,有沒有道種智?」如果還沒有道種智,那就要趕快改往修來,要懂得發露懺悔;然後還要實際上去修學,一定要等到親證了如來藏以後,才可以說他已經開悟了。但是悟了仍然沒有道種智,仍然不是初地,還是要公開懺悔自稱初地的大妄語業。如果說他證悟如來藏就是初地,那意思不就是他的證量比 玄奘菩薩還要高嗎?因為很顯然地,他是在指責 玄奘菩薩講錯了。

因為 玄奘菩薩的判教,是判定見道有兩種:一個是真見道,第二個是相見道。相見道的修行是在真見道之後,在相見道以後還要進修到已經發起了初地入地心的道種智,才能夠成為入地心;這個真見道以後所修行的相見道位,他的智慧功德,是七住位以後的三賢位中應該要進修的別相智,相見道位應有的別相智圓滿了以後,才能夠稱為初地的入地心。

而真見道代表什麼呢?代表說他的般若正觀已經現前了,只有般若正觀的現前才能稱為見道;能實際上觀察到法界真相確實是如來藏,而如來藏永遠在中道中,這樣才叫作般若正觀現前。可是般若正觀的現前,在《菩薩瓔珞本業經》裡面,他的地位只是十住位中的第七住位而已,還進不了十行位的初行位中。如果自稱他悟了就是初地,那他不是在說:「佛在《瓔珞本業經》裡面的說法錯了嗎?」那他自認為是證量比 佛還要更高!可是初地菩薩的證量不可能比 佛高啊!所以那些自稱初地菩薩們的證量,顯然是有問題的。

由此智慧是否深妙,以及說法方便有沒有深妙,都是許多人可以現前觀察出來的,也都可以被人當面檢驗的;因此,甚深微妙的智慧以及種種方便的人——也就是已經有初分道種智的人,才能夠稱為初地菩薩,否則就不夠資格。真正悟了如來藏,再加上眼見佛性時,仍然只是十住位的菩薩;何況那些落在離念靈知中的人,意識我見分明未斷,怎有資格跟人家爭執說,一見道就是初地菩薩呢?所以那一種人讀《勝鬘經》是一定讀不懂的,一定是會誤會的。

因此佛才會說:「妳勝鬘夫人在過往的無量生死漫漫長夜的過程中,已經栽種拓殖了非常多的善業資糧作為根本,才能說出這樣的妙法,才有這樣的甚深微妙的智慧與方便。可是妳所說的這些法,未來世眾生大部分的人是聽不懂的,只有久種善根的人,才能聽得懂妳勝鬘所說的法。」所以智慧與方便的甚深微妙,不是一般三賢位的菩薩能夠作得到的。

以初迴向位的菩薩來講,他的智慧與方便,已經夠微妙、夠深奧了,但是仍然進不了初地啊!因為慢心的消除以及道種智的修證還不夠,所以他必須要再繼續進修,再經過初迴向位到十迴向位等十個位階,才能夠進入初地。所以 佛會說「未來世眾生」,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一世的眾生,因為 佛已經過去兩千五百年了,所以我們現代的學佛人,「必須是過往無量劫來已經久種善根的人,才能夠聽得懂《勝鬘經》所講的深妙法義」。

而《勝鬘經》中所講的法,主要就是攝受正法,攝受正法就是破邪顯正,破邪顯正就是救護眾生,救護眾生就是在成就自己未來成佛時的淨土,攝受正法的道理就在這裡。所以 佛才會說:祂已經得到無上菩提了,也是常常為弟子們說勝鬘夫人所講這個攝受正法。而這個攝受正法,最重要的地方就是獅子吼、就是一乘道。講述一乘道的正理時就是在獅子吼,獅子吼就是在宣說一乘道;而獅子吼與宣講一乘道就是在救護眾生,就是在成就自己未來的佛土。

了知了這些正理以後,整個佛法的內涵就連貫起來了,就不會像以前學佛時那樣茫茫渺渺,這個法與那個法好像沒有關聯,聲聞與緣覺法似乎好像也沒有關聯,而四聖諦、八正道也好像沒有關聯,那四聖諦、八正道與十二因緣、十因緣好像又沒有關聯啊,十因緣與十二因緣又好像沒有關聯,而這些法與大乘法的明心好像又是兩回事;而明心與見性到底又是什麼關係呢?這兩個法跟進入初地又有什麼關聯呢?好像都是零零散散、支離破碎而無關的啊!

可是如果你悟了以後,而且成為初地心,就不應該有這個現象,那就應該所有的法都是互相有關聯的;因此所有的法,在整個佛法體系之中的定位,你也都很清楚明白,這樣才能夠稱為初地。所以真正得到初地果證的人,他可以自己讀得懂《勝鬘經》的真義,而且也能夠為人宣講;他自己可以讀懂《成唯識論》的真義,也能夠為人宣講,這樣才能夠稱為初地菩薩。

因此還是要回到前面那兩個原則:學佛一定要膽大,但是不能缺少心細。膽大而心不夠細,就會成為魯莽的狂妄者,就稱為莽夫。心細而不夠膽大,那就會輪轉生死、求出無期,而且對於法界實相的證悟也將會遙遙無期啊!所以當前佛教界的大師與學人們,我們給他們的建議,就是在學佛要膽大、要加上心細。否則的話,等到捨報時再來後悔,就已經來不及了;因為那時候口不能說、手不能寫,什麼人都沒辦法幫他補救了。

因此勝鬘夫人出現在人間,有很大的目的,就是來作獅子吼,就是來說一乘道。獅子吼能夠救護有情眾生不犯大妄語業,宣說一乘道則能夠使二乘行者不起增上慢而能夠迴向大乘道,能夠轉而利樂更多的有情;所以,攝受正法就是獅子吼,就是宣講一乘道。所以攝受正法的功德無量無邊,因此 佛才會這麼說:假使祂為大家說明攝受正法的所有功德,是永遠講不完的,因為如來的智慧與辯才沒有邊際,所以才能夠看到攝受正法的功德無量無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講到這裡,最後祝願所有的菩薩們:色身康泰、學法無礙、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