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解脫色

第006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單元。

在前面的單元有講到智者解脫色,智者解脫色是說有智慧的人,他有解脫的色身,世世的色身都是解脫的,不必滅掉色身,就已經是解脫了;所以對於色身不必執著,無妨讓生滅不斷的色身,一世又一世的延續,而不必滅掉色身,就已經是解脫了。

像外道他們鍊氣功,那麼鍊氣功的目的,是為了要求長保色身不壞,是為了要求長生,問題是就算鍊氣成就了,色身又能夠維持多久呢?而這一個色身,真的能夠長生久視嗎?事實上是不行的,因為只要壽算到了,壽命時間到了,色身就會壞,照樣得離開這個人間,無論是練什麼樣的功法,也都幫不了忙,照樣得死。所以,他們練功要鍊精化氣、鍊氣化神、鍊神還虛,還把捨壽叫作羽化登仙,事實上本質還是死,最多只是往生到欲界天而已,這是事實。在捨報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自己死後要到哪裡去;但是,他們往往會認為說:我可以一念不生,就這樣子覺知心就可以長生久視而永遠不死。另外也有人在聽聞到佛法以後,認為說,只要能夠常住在一念不生的境界中,認為那就是證得佛家的無餘涅槃。事實上,這也還是未斷我見的凡夫境界,當然像這樣的修鍊方法而想要求長生不死,那是不可能成功的;佛說這種人是愚癡人,他壽算到了,照樣還是得死。

曾經有人向 佛請求說:有沒有不死藥,可以把他死去的兒子救回來?佛說:「有」。那個人就問:哪裡去求呢?佛說:有一種人家,他家裡一定有這種不死藥,你去找他們求。來求的人就很歡喜,又請問說:是什麼樣的人家有這種藥?佛說:你就一家一家去問,他們家裡幾代以來都沒有死過人的,他家就有這種藥。結果這個人怎麼找就是找不到,因為找不到,所以又回來再請問 佛。 佛就為他開示:凡生必有死,一切生者無有不死;但是有智慧的人,是可以在生死之中來來去去,自己可以決定生處,而不必去求這一世的色身長生不死。如果你能夠在生死之中現見到:雖然五陰終究不免一死,但是自己的如來藏,卻是本來就沒有生死;因為有這樣的實證,那就有了解脫道的智慧,也會有佛菩提道的實相智慧,當然就不會再執著這一世的色身要永遠不死。只有那些對於生死沒有把握的人;生不知如何生,死不知如何死,死了之後會生到哪裡去,對於去處也不知道,因此心中才會有恐懼;因為有恐懼,所以才要求色身的長生不死,但是終究沒有辦法達到他所想要達到的這樣的一個目標。

因為 佛已經為我們開示過,凡生必有死,所以菩薩、阿羅漢以及凡夫就是在這裡有了分界點。阿羅漢是因為害怕再來生死,所以他不願再來三界中;因此阿羅漢滅盡了五陰、滅盡了七識、滅盡了六入、滅盡了十二處、滅盡了十八界,還把無漏有為法也滅盡了,成為無餘涅槃,所以當阿羅漢捨報入無餘涅槃,就不再來三界中了。但是菩薩在佛菩提道的修學,就不是像阿羅漢那個樣子,佛告訴菩薩:要把煩惱障的現行斷盡,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但是卻不許去入無餘涅槃,而是要發起受生願,繼續在三界中輪轉。在三界輪轉的過程當中,要以三大無量數劫,來利益眾生、來修學佛法,使得七轉識的遍計所執性、以及無始無明把它斷盡,而成為純淨的七識聚。當七識成為純淨的七識聚的時候,那麼阿賴耶識就已經沒有異熟種了,也就是斷盡異熟種而成為佛地的真如心,那就能夠在無漏有為法中得大自在,這樣子才是真正的佛菩提道,這樣子才能夠成佛。

那菩薩就是依於 佛的教導,也因此菩薩就世世遊戲人間,苦也是遊戲、樂也是遊戲,菩薩就在受苦、受樂當中,遊戲於十方三界中,繼續自度度他。菩薩在明心證悟之後,知道自己將來要怎麼死,對於死亡的過程也有了知、也知道自己要往生到哪一個佛世界;知道往生的去處是由自己把握的,這些都可以如他自己所願,所以就不必再執著這一世的色身,也不必辛苦地去鍊內丹、鍊外丹、鍊氣功等等,都不用練。而死的時候是快樂灑脫地去投胎,下一世出生以後又去修行,修行之後又快快樂樂地去弘法,即使是被愚癡的眾生所蹧蹋,而菩薩的心中也是法樂無窮的;到了該走的時候,又瀟瀟灑灑地走了,都不罣礙這個色身。至於凡夫,因為凡夫不知道聖境,凡夫大都會想要求長生不死,縱使有人他能夠修得地行仙的功夫,他能夠在人間住世一千歲、一萬歲,但是當他的壽命時間到了,他終究還是得死啊!那麼死的時候,他又是憂愁悲苦不得解脫。而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每一世的色身都是有生有滅的,這對菩薩來講就是解脫身;因為他把有為的色法,轉變成為無漏的有為法,就以無漏有為法而繼續行菩薩道,因此菩薩就藉著那個色身來修行,解脫於一切法,所以菩薩的那個生死身,就稱為解脫身。

也就因為這樣,菩薩對於每一世都會生滅的色身就不會再有所愛樂,知道那只是菩薩修證佛法和度眾生的工具而已;純粹就是修道、弘道的器具,就是道器啊!既然菩薩有解脫色,於色不復樂;那麼諸佛當然更有解脫色,於色更不復樂。所以 釋迦佛入無餘涅槃,那只是一種示現。事實上,祂另外有常住身,而這個常住身,得要先從智者解脫色的應身來說,然後再從智者解脫色的化身、莊嚴報身、以及自性法身來說。在講這些部分之前,我們應該要瞭解:諸佛如來的法道絕對有不共二乘聖者之處,這才是《勝鬘經》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就是說,雖然二乘聖者的法道是稱為解脫道、 稱為羅漢道,但是二乘聖者的法道絕對不是佛菩提道,二乘聲聞解脫道是修四聖諦、八正道等等的法,而這些正知、正見是要以四念處觀的方法來作觀行,所觀行的對象是世俗法蘊處界;也就是蘊處界的緣生故無常,無常故空、空故無我,以這樣來斷我見、斷除我執而取證解脫果,所以二乘聲聞解脫道的目標就是不再來三界受生,這就是聲聞法修證的主要內容。

講到二乘緣覺解脫道,那是要從緣起法來作現觀;能夠從因緣法的現觀,而照見一切諸法緣生緣滅、無有自性,因此而取證解脫果,不再來人間了。但是緣覺法的前提,是必須要先修十因緣觀,從十因緣觀來推知名色蘊處界確實是有一個常住不變的所依;也能夠推知名色確實是從本識中出生的,否則是沒有辦法成就因緣觀的。在聲聞解脫道中,固然也要修學緣起法,但是必須要藉著音聲,聽聞 佛的開示之後才能修證;這是不同於緣覺聖人,不從他聞、自行觀察而得親證的。但是,菩薩不只要修證我們前面所講的二乘解脫道的法,菩薩還必須要親證法界萬法的根源─如來藏,同時還要繼續深入觀行能夠通達;這樣子才能夠圓滿後得無分別智,才能夠具足三賢位的果證。在這之後,還要繼續進入諸地修證十波羅蜜,熏習一切種智。

除此之外,還要再加上一個很重要的法,那就是要修除習氣種子的隨眠,就這樣不斷地精進修學,才能夠成佛。因此佛菩提在般若、種智以及習氣種子的修除,這三個部分的修學是不共二乘解脫道的;所以 釋迦佛的果證,那可是絕對不同於二乘聖者的果證。當然我們也不可以錯誤地像那一位大法師一樣,把 釋迦佛的證道內容等同於二乘聖者,錯把阿羅漢的證境等同於 佛的證境,他的這種說法完全是錯誤的。事實上,佛有常住不滅的妙色身,這不是世間任何聖人、或者出世間聖人阿羅漢所能夠相提並論的;所以《勝鬘經》中說:【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是故今敬禮。】這就是說:如來的妙色身是無比身、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也是一切世間的凡聖,沒有人能夠與佛相等的。由於這個緣故,當然勝鬘夫人就率同眷屬們向 佛禮敬。

接下來要講第二個四句偈:【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個歸依是指自歸依,並不是由 佛說歸依,再由勝鬘夫人來接受,而是自行歸依。在這四句偈的第一句偈說:如來色無盡,那麼有某位大法師,在他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中錯誤地認為:只有《勝鬘經》才說如來色無盡,在原始佛法中的小乘經四阿含中並沒有說如來色無盡;而事實上,他說錯了,這一位大法師他一直執著地認為:在小乘的說一切有部、以及其他的許多部派都說 佛入無餘涅槃以後就灰身泯智了。所以三界中已經不再有 佛的色身以及心存在;其實這也是聲聞部派佛教時期,聲聞人的錯誤觀念。是因為他們有一分私心,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說法-在那個時候部派佛教時期的聲聞人都認為:我們歸依的師父阿羅漢的證量是和 佛一樣的;既然 佛入滅了,現在就只要歸依阿羅漢,不再歸依 佛、也不歸依菩薩們-這個就是他們的一分私心。只是當時不方便公開說而已,因為如果他們這樣子公開說的話,那麼菩薩們一定會斥責他們說:你們忘恩負義,佛入滅了,你們就認為自己很行,就接受眾生的歸依而把 佛排擠掉。那麼這些聲聞人,他們也一定會反駁說:你們那些說 佛永恆存在的人,那都只是因為你們對 佛不捨,對 佛產生了永恆的懷念而說出來的話;但是 佛已經入滅了、佛已經灰身泯智了,那你去歸依已經滅了的 佛作什麼呢?

就像這位大法師,他就堅執地在他所寫的書中說:大乘法教是佛弟子們對 佛的永恆懷念而創造出來的。我們看看,他的這個說法是不是錯得很離譜啊!事實上在攝屬於原始佛法,初轉法輪時期法義的四阿含諸經當中,佛早就已經處處都埋下了伏筆,只是聲聞人所記下來的大多是殘缺不全的大乘法句;佛早已經預料到佛弟子們未來會怎麼講,因此在原始佛法的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諸經當中 佛就有作完整的解說;而在初轉法輪的四阿含諸經中,也都到處可以讓我們找到一些大乘法義的蛛絲馬跡,這也可以用來作為反證,來證明後來部派佛教時期的小乘部派佛教的說法是錯得一塌糊塗。至於上座部的說法也還是有過失的,就像那位大法師在他所寫的《勝鬘經講記》中說:上座部等,說 佛入無餘依涅槃,色是沒有了,但是能斷煩惱的淨智,是有的。(《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公元2000年10月新版一刷,頁36。)像這樣的說法,事實上完全不符合邏輯。

佛教時期的上座部必然是認為意識心還能夠存在於無餘涅槃中,所以仍然還有意識心所擁有的淨智;而事實上在《心經》當中 佛就已經很清楚的表明:無餘涅槃的境界是無智亦無得,所以有智慧的意識覺知心當然是不存在啊!再說色身毀壞了,五色根已經不存在了,如果還能存在三界中,那就只有一界--就是無色界;但是無色界的天人,他們都只住在四空定的境界中,那是完全不起一念、不起一想的境界,像這樣的境界哪有智慧可說呢?而且 佛也一再指責四空天的境界是愚癡的境界,佛並不允許弟子們生到四空天去;因此上座部那些長老們怎麼能夠說:佛滅後無身而仍然有淨智呢?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阿彌陀佛!


點擊數: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