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84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這個「三乘菩提的空性中道真實義」單元,我們繼續略談如來種。
九惱處也是如來種。九惱又稱為九難,主要是說 釋迦佛往世在因地所做的業行,在成佛時示現了果報。為什麼要講這九惱?九惱是說,因地所造的種種業,都不用去追悔,只要懺悔說:「以前做錯了,以後不要再做了。」但不要一天到晚不斷地追悔著:「我以前為什麼做了這一個?」而您清淨以後想要成佛,卻必須想起以前的煩惱事相,這就是追悔;這些會讓您追悔的事,在以後修證諸地、行菩薩道的過程中,都會讓您成就道種智現觀的因緣。其實在 釋迦佛因地廣行菩薩道的過程當中,也是造業懺悔以後,再提起觀九惱處的許多往事,而一一幫助他生起了種智然後成佛。
九惱第一件事情是說,佛在往世有一次當婆羅門時,名字叫作火鬘;他有一個朋友叫作護喜,他常常來邀請火鬘去拜見 迦葉如來,可是當時火鬘不信佛,就說:「何必去見這個禿道人!」因為出家剪光頭髮,像是禿頭。就因為用這種惡言語三度拒絕了他的好友護喜的邀請,所以成佛以後要示現六年的苦行果報,六年中每天只吃一麻、一麥,就這樣子過了六年。第二個苦惱,是 佛在往世曾經當博戲的浪人(博戲就是以賭博為遊戲,浪人就是到處流浪),他有一次誘惑一個妓女(這個妓女叫鹿相)到辟支佛所住的樹林中行淫,然後把那個女人殺掉,嫁禍給辟支佛,所以成佛以後有孫陀利女的淫行毀謗事件發生。第三惱,以前有一世當商客的首領,以前作貿易都是一隊人一起出去貿易,他當首領,因為爭奪船隻,所以跟另外一隊的首領互相格鬥,他用矛把對方的首領大腿刺穿了,可能是刺穿動脈,所以那個首領死了。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成佛以後,有一天乞食時被木槍刺足,穿透腳掌,這就是果報。第四惱,有一世曾經當婆羅門,因為嫉妒 比婆葉如來及比丘眾受槃頭王供養,所以就毀謗 如來,並且叫他座下的五百位弟子一起辱罵 比婆葉如來說︰「你們應該要吃馬麥!」所以成佛之後跟五百位阿羅漢在毘蘭邑吃馬麥九十天,那五百位阿羅漢就是以前他的五百位弟子。第五惱,在 釋迦佛因地往世家族捕魚時,他那時是小孩子,曾拿一根木棍把魚頭打了三下,所以祂成佛時釋迦種族被琉璃王滅了,那條魚就是後來的琉璃王,轉世來滅釋迦族,沒有辦法救護;佛陀也得要頭痛三天,因為往世打了人家的頭三下。第六惱,就是乞食不得;這是說有一次 佛入婆羅門聚落乞食,婆羅門王制限,不許任何人供佛,否則皆罰五百金錢,所以空缽而回。第七惱,是在過去佛時當比丘,因為另一位無勝比丘,每天都被善幻婦人很豐盛地供養,由於嫉妒的緣故,毀謗無勝比丘與善幻婦女私通;因為這個往世的毀謗,所以成佛之後,有旃遮女在腹部繫著木盆,來誣賴是跟佛所有的胎兒。第八惱,是有一世叫作須摩提,他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因為他心裡面有私心,不想讓那個弟弟一起來分家產,所以就把那個弟弟推落懸崖,再用石頭把他砸下去;果報就是成佛以後,提婆達多推下巨石壓傷了祂的腳趾。第九惱,佛有一世在阿羅婆伽林,正好遇到冬至的時節很寒冷,這整整八天受寒冷,不得不向人家乞索三衣來禦寒,這是第九惱。
這九惱為什麼會是如來種?因為這九惱,都是在 釋迦菩薩修證菩薩道、修證成佛的過程當中,於夢中或定中示現了往世因緣,知道往世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去作探討結果,成就諸地的種種現觀。所以過去您做了不好的事,有時入定看見、有時夢中看見,這都是正常的;因為還在凡夫位,做了這些事情是再正常不過了。即使往世有過多麼重大惡事,都是如來種;因為證得某智慧會發覺,原來藉這個因緣可以成就某一地的現觀。所以往世做了某些事,就像佛的九惱一樣,都不必追悔,未來世在定中或夢中看見時,智慧夠、因緣成熟,它就會幫您成就佛道。所以想要成就佛道的人,一定不能離開眾生,不能離開人間一切法,因此說九惱處是如來種。
換句話說,不能離開種種惡劣的眾生而成就佛道,因為一切智慧的證得,都要在這才能有因緣發起,否則就沒有因緣發起;而十善業所成就的福德,也是因為有惡劣的眾生的福薄或貪財,才有機會布施及度眾,才能具足成佛所需的福德與智慧;因此,十不善道是如來種。
文殊師利菩薩說了這麼多不同於二乘的法,就作了一個結論:大略説起六十二種外道見及一切煩惱都是成佛的種子。諸位聽到這裡應該有一些瞭解,不要以為諸地菩薩種種現觀,都是在多麼輕安的環境中成就;諸地現觀境界的成就,都是因為現見某人出現了某個現象而去探討,剛開始探討時並不知道結果如何,當您的因緣成熟了以後,探討到最後,那個現觀成就時,才會知道是什麼,像「猶如鏡像」、「猶如光影」等現觀,都是要這樣修來的。所以說,眾生是菩薩成佛種子,如果離開了人間眾生所有的境界,就沒有成佛的種子讓您發起,所以說六十二外道見以及一切煩惱都是佛種。
維摩詰菩薩恐怕大家都聽不懂,特地再問 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答覆說:「如果有人看見了無為的真實境界以後,就進入了無為境界當中,這個人就不能夠再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這就是說,辟支佛、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以後,就沒有機會再來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就不能修學佛道、不能成佛了。「譬如在高原陸地沒有水的地方,就不可能生起蓮花;一定要在卑下、低窪的地方,並且是淤泥當中才能夠生起蓮花。」所以最漂亮、清淨的蓮花,卻是從最卑賤的淤泥當中出生。
換句話說,如果要成佛,就得在人間,因為人間是貪瞋癡慢疑,五欲具足的地方,這就好比淤泥;只有在人間,您會看見各種眾生奇奇怪怪的千般想法,讓您料想不到;正因為有這些因緣,才能夠幫助成就佛道。「就像是看見無為法而進入無餘涅槃中的人,他終究不再可能出生佛法;只有在煩惱淤泥當中,才會有眾生能生起佛法。又譬如把種子種在虛空當中,始終不能生長的;只有種在有堆肥不淨土地中,種子才能夠滋養而生長得很茂盛;同樣的道理,進入無為法的正位(無餘涅槃中)的人是不會生起佛法的。若是生起了我見,而這個我見就像須彌山那麼大,都沒有關係,都還能夠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漸漸的就可以出生佛法了,所以應當要知道『一切煩惱就是如來種』。譬如有人想要得到無價的寳珠,可是他卻不肯到大海裡面去尋找,那就永遠得不到。」
同樣的道理,不進入煩惱的大海當中,就不可能得到一切種智寶珠。所以在大乘佛法中,有一句話很有名,說︰「寧起我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如芥子許。」(《釋淨土群疑論》卷5)芥菜種子比芝麻還小。寧可生起一個我見,而那個我見比須彌山還要大,都沒關係,因為他一定不會入無餘涅槃;可是如果對一切法空的執著,只要存在一點點,這個人就不可能成佛了,而且這個人會把斷滅空當作真實法,就會毀謗最勝妙法。舉個例子,假使有兩個人,這兩個人中寧取其一,不取另一。哪兩種人?第一個人悟錯了,他說:「真如就是離念靈知。」然後他就自以為悟,上了法座開示說:「師父説法是不騙人的,聖人是從來不騙人的。」他就以聖人自居:「你們要證真如,只要心中無念,清楚明白,就是證真如。」即使是這樣大妄語的人都勝過另一個人。那另一個人說:「一切諸法緣起性空—苦、空、無我、無常—全部要滅掉;滅掉以後有個滅相,這個滅相是不可能再被滅除的,所以它是不滅的,這就是真如,這才是真實空。」他講這個真實空的時候,就是惡取空見;這空見縱然比芥子還要小,但是如果菩薩起這麼一個空見,那就不許了。
佛法有個典故,是說 文殊菩薩起空見,被 佛貶向七鐵圍山外。您看,就這一點點空見,把它認作真實,佛就不允許了,何況把這「滅相不滅」的斷滅空當作真實法,這已經是惡取空了;而且空見並非如芥子許,而是如同須彌山一樣大。所以不能把空無當作真實法,應該要好好地在真實法上去親證。我們身為佛弟子,特別是出家而身披僧衣,怎麼能把 佛的阿含解脫道真實法變成虛相法呢?因為一切法空就是虛相。可是 佛說的解脱不是虛相,佛特別聲明:「涅槃常住不變,法真實。」這是阿含解脫道中講的。結果傳到今天,當僧眾食如來食、住如來家、穿如來衣、說如來法,竟然把 如來的法弄成虛相法,把這個虛相法斷滅空當作真實常住真如,這就是執取空見如須彌山大。
所以法真實、解脫真實、涅槃真實,常住不變,不是虛相法、不是斷滅空,所以佛法不應該解說成一切法空,只有蘊處界諸法才能說成一切法空。佛在阿含中說明解脫道時,就已經強調真實、不虛。所以 佛特別付囑說:「我入滅後,末法最後八十年」,把十大聲聞弟子一一點名,結果一個個都推掉,其他所有聲聞弟子也都推辭,最後是誰來荷擔最後八十年的如來家業呢?一個在家人,就是一切世間樂見離車童子,他就是未來的月光菩薩,他願意承擔如來藏大法到最後末法八十年,這才是發大心的菩薩。
所以佛法真實,解脫真實、涅槃真實,不是斷滅、虛相法。性空唯名,就是戲論:一切體性是空,只有名相。如果般若是戲論,佛陀又何必宣講十幾年?難道 佛在人間十幾年的寶貴時間,只是為了戲論才來講般若嗎?果真如是,般若就不應該稱為實相了。所以我們大家對空見都不要認取一絲毫,一些許都不應該有。
從經文內說,菩薩們對談了之後,顯示大乘佛菩提道的真實以及勝妙,到此告了一個段落。這時聲聞弟子們總得談一談他們對於大乘法的看法,所以大迦葉尊者感嘆地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維摩詰所說經》卷2)知道菩薩不斷煩惱而證菩提,不離世間境界而證禪定,所以非常的可貴,是聲聞人所做不到的——聲聞弟子們覺得菩薩的法,真是不可思議,而佛菩提種竟然是在煩惱中出生!所以這時大迦葉尊者讚歎道︰「太好了!文殊師利啊!你説這些話讓人聽了真是覺得快慰啊!誠如所説,塵勞中的有境界法,都是如來的種子。」也就是說,如果離開有境界法的六塵境界,想要發起如來的種性就不可能,「我們這些聲聞人,如今已經不再能堪任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了。」換句話說,「因為這個法太深了,我們俱解脱的大阿羅漢們竟然聽不懂」,所以既讚歎又恐懼,「不敢走這一條路,所以沒辦法再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也就是說,他們捨報時一定要入無餘涅槃的,不敢迴小向大來走菩薩的路。
然後他說了一個譬喻︰「即使心性再怎麼惡劣,甚至犯了五種無間地獄罪」,也就是在世間法上殺了父母、阿羅漢,乃至謗佛、謗法等等,「都還可能發起意願來修學而出生了成佛之法」,這種十惡不赦的人,都有可能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而出生了佛法,「可是我們聲聞人聽到這樣勝妙法,又發覺法太深奧了,我們難以聽懂,修證又非常的困難,又是已經敗壞大乘菩薩根性的人,永遠都不可能再發起無上正等正覺之心,不可能修學成佛之道;我們捨報後將會入涅槃,就好像五根已經毀壞的人一樣,已經無意領受五欲了」,所有的五欲,已經無法使他受樂而得到世俗利益了;「同樣的道理,我們這些聲聞人已經斷除見惑與思惑了,結使斷盡,在佛法中已經沒有辦法再進修了,所以永遠不會再有一個愛樂成佛的心。」
這意思是說,佛法指的是成就佛果的法,才能叫作佛法;如果不是成佛之法,就不能說它是佛法。阿含解脫道只能使人成就阿羅漢果,只是佛法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只能稱為羅漢法。在阿含解脫道中,有講兩種觀行法門:出離觀、安隱觀;可是阿含解脫道講的全部都是出離觀,並沒有講到安隱觀的內容。所以真實的佛法,是唯有大乘經典所說,才能使人成佛,才是真實的佛法。於「佛法中無所復益」,這佛法兩個字講的就是成佛之法,正是大乘法的般若及唯識種智。所以聲聞道與菩薩道是大不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因為三乘菩提的證道內涵本身有極大差異,所以聲聞人沒有辦法成佛。佛入滅之後,沒有一位三明六通的大阿羅漢能繼承佛位,因為他們所證的只是阿含解脫道的三明六通,沒有般若實相智慧,所以沒有人敢紹繼佛位。
這就是說,凡夫在佛法中有反復。可是菩薩在佛法中不會有反復,聲聞人在聲聞法中也不會有反復。既然都無反復,那是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凡夫於佛法有反復,是說假使他的緣淺,有一天幫他明心了,他還是會退轉,最後不學佛法了。這就是不願意讓善知識攝受,又無法超越善知識,卻想要控制善知識的一切弘法大事,既不能如願,於是退轉於世俗法中去學作人了。
所以《菩薩瓔珞本業經》講:十劫以前舍利弗與王子法才都明心而進入第七住位,可是沒有遇到真善知識攝受,心中終於又懷疑起來而退失;在退失後的十劫之中無惡不造,終於遇到了 佛陀才能得度。菩薩之中也仍然有聲聞,菩薩聲聞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說佛世的全部菩薩都是聲聞,因為都是經由聽聞 佛陀說法的音聲而悟入,所以菩薩也都是聲聞。可是菩薩聲聞還有另一個意思,是說他剛從聲聞法中轉過來,成為初發成佛心的菩薩。他求悟非常急切,開悟的目的只是為了自己的名聲,可以擁有大道場,可以有廣大眷屬;所以悟了以後,期望他為原來的道場效力,是不可能的。也有人只為自己著想,所以急著去隱居。當然也有人不去隱居,悟了即刻出來弘法要當大師,所以他想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為了整個佛教,應該如何去配合菩薩僧團弘法,這也是屬於另一菩薩聲聞的意思,所以聲聞有兩種意義。
二乘人為什麼都叫作聲聞人?因為聲聞人會成為初果乃至四果的聖人,都不是自己有能力證悟二乘菩提,需要經由聞聲而悟道。因為他們捨壽後都會入無餘涅槃,沒辦法重新再自己斷我執,因為心性是聲聞,必須聞聲而悟入二乘菩提。久學菩薩就不一樣,當重新再來受生,雖然不離胎昧,還是可以再自己悟出,這叫作久學菩薩。如果菩薩是新學位,就會被算在菩薩聲聞裡面,如果沒有善知識攝受,就算後世能自己重新參出,也沒把握,心裡老想著:「是這個嗎?」懷疑而退轉,實相智慧就起不來。所以菩薩與聲聞之間有異、同之處,大家也應該瞭解。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