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8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也就是《維摩詰經講記》的導讀。這次的內容延續上一個單元,是相關於《維摩詰經講記》第四輯,本經〈不思議品〉第六的部分的經文,菩薩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請閱《維摩詰經講記》第四輯,作為深入研究法義之所依。
好!延續上一個單元的演說的內容,我們這一邊先要來跟菩薩們總結一下,上一個單元我們說到了,在這一個「不思議」有兩個意義:第一個就是說「不可思議」。「不可」是不應該去思、去議,譬如說之前引用的阿含裡面,佛告訴了我們有四件事情不可以去思惟、不應該去思惟,因為去思惟這四件事情「眾生有邊、無邊,世界有邊、無邊」等等,乃至「龍國不可思議、如來的境界不可思議」,這些思議於二乘聲聞人要證得無餘涅槃,滅盡蘊處界、滅盡分段生死輪迴的煩惱,它是無所助益的。這原因並不是 佛不是一切種智人,而是因為這一些十四無記或是所謂的十四難,它真正的要來理解或要來演說,是只有依於如來藏才能夠如實地回答這樣子的問題;是因為這些二乘聲聞人他的根器乃至他所欲求得的解脫,跟大乘佛菩提所需要實證的這一個如來藏第八識涅槃本際是不相應的,佛當然就不為他們演說。這之前我們也說過了,就跟 佛世尊在這一個大乘經典裡面所說的,如果為他們演說了這一個涅槃本際、如來藏、第八識、一切種子識,「恐彼分別執為我」,反而耽誤了這些定性聲聞人證入二乘無餘涅槃,於是 佛反而是慈悲地就不為他們演說,而說這是無記,不為他們記說,無可奉告。
好!那在這個單元,我們要引用這一個《雜阿含》卷34第965經,相關於 世尊回答這一個欝低迦外道他所問的這一些問題,還有依於舉用《大智度論》卷2,龍樹菩薩來問答──自問自答,或是說施設外道有這樣的問答,而來回答所謂的十四無記,當然在《大智度論》裡面,它被稱為「十四難」。《雜阿含》卷34的部分的經文,因為它所要提出的十四個無記的問題,在這一個《大智度論》裡面更清楚地講說了,那我們就此來唸一下《大智度論》的論文:
【問曰:「十四難不答,故知非一切智人。何等十四難?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無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無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無常,世界及我有邊、無邊、亦有邊亦無邊、亦非有邊亦非無邊,死後有神去後世、無神去後世、亦有神去亦無神去、死後亦非有神去亦非無神去後世,是身是神、身異神異。若佛一切智人,此十四難何以不答?」
答曰:「此事無實故不答。諸法有常,無此理;諸法斷,亦無此理;以是故,佛不答。譬如人問搆牛角得幾升乳,是為非問,不應答。復次,世界無窮,如車輪無初無後。復次,答此無利有失,墮惡邪中。佛知十四難常覆四諦諸法實相,如渡處有惡虫水,不應將人渡。安隱無患處,可示人令渡。復次,有人言:是事非一切智人不能解,以人不能知,故佛不答。」】(《大智度論》卷2)
好!從以上的論文,我們只簡擇重點出來,來作一個簡單的解釋。這裡最主要的,佛並不是因為祂不是一切智人,祂有所不知而不去回答這十四無記或是十四難,這些凡夫外道乃至二乘邪見人,無助於他證入無餘涅槃,解脫分段生死的疑問。佛不為他們說,我們剛剛說過了,是因為他們所要證入的無餘涅槃,只要滅盡蘊處界,而不需要證知能夠出生蘊處界,能夠作為我們開悟明心證得總相智、別相智、一切種智之所依的這一個一切種子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佛是因為這樣子,而對於這一些凡夫外道連聲聞緣覺菩提所要修行具足的部分,入門可能都沒有,於是就不為他們解說、解答這樣子一個十四難的問題。
而這十四難問題,其實就跟之前我們說的本際一樣──「生死無本際」,您去問:「眾生何時生?眾生何時死?世界有邊?無邊?」而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受熏持種根身器」,眾生的命根是依於這個如來藏所出生、受熏、持種,依於他隨業、隨重、隨念,依於他過去所造作的身口意行而相應該有的每一世的五蘊而說。這每一世的五蘊,每一世的十八界,每一世的內六入、外六入,這些生滅法的運作,都不離如來藏這個藏識海而能夠出生;依這一個如來藏能夠「受熏」、能夠「持種」而出生眾生的正報──所謂的業報身,還有這個正報身生存所依的世界悉檀當中的欲界、色界,或是說沒有色身、沒有色蘊的這個無色界,所謂的「根身」還有底下的一個「器」世間。所以您去探討這個器世間有邊無邊?去探討眾生這個五根身或是這個五蘊身有邊無邊?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您如果是二乘聲聞人,您探討這一些,那就如同 龍樹菩薩在剛剛所唸過的論文裡面所說的「佛知十四難常覆四諦諸法實相」。
因為二乘聲聞人所謂的四諦諸法實相,他的實相只是世俗諦,只要能夠滅掉蘊處界,而且不錯誤地執著涅槃本際是斷滅;不要犯下像焰摩迦比丘在還沒有證入初果、二果之前他所抱持的邪知見,被舍利弗尊者呵斥之後,他就幡然改正的,那之前他所認為的「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只要您不要落入這樣的邪知見,您如實依於 佛所說的四聖諦、八正道,雖然它只是小乘聲聞緣覺,嚴格講只是聲聞法裡面三十七菩提分的一分,您一樣可以依 佛所說的四念處,而證入了小乘聲聞人應該證得的小乘無學果,乃至或是時解脫、或是非時解脫而證入無餘涅槃。就如同《雜阿含》卷24第624經裡面,佛為欝低迦尊者(不是外道),祂為他開示了四念處的法,而他依之而實修,而終於能夠擇一靜處專精思惟,而能夠斷五下分結、五上分結,而成就小乘的無學果。
那您如果真的是一個大乘人,您當然就要記得 龍樹菩薩在這裡所說的「佛知十四難常覆四諦諸法實相」,這一個四諦的諸法實相,指的只是小乘的世俗諦的實相而已;可是對於勝義諦來講的話,不要說是成佛具足一切種智,單單一個七住位的明心菩薩,地前的這樣一個習種性人,他在開悟之後,他在實際證知了這一個能夠「受熏持種根身器」的阿賴耶識之後,他應該也對於這個十四無記,他會如同勝鬘夫人在回答 佛的時候所說的「生死者依如來藏」而說,而這個「涅槃本際」也是依於如來藏而說。所以對一個大乘學子來講,在悟前他依於這樣子的正知見,他就應該要了知:十四無記這個十四難,並不是真正因為 佛是非一切智人,所以祂無法回答,而是要解答十四無記、十四難,都必定得依於一切種子識—這一個阿賴耶識如來藏—才能夠來解說。
而嚴格來講,這一些生滅法就如同畫面,一個電視螢幕或是一個電腦螢幕的畫面,這些來來去去的這一些河流相、山川相、高山相,乃至在中間生存的這一些動物(象、牛、馬),乃至這一些人種種的這一些眾生的四相,所謂的「人、我、眾生、壽者」相,這一些時間、空間的運作流轉相,都只是一個電腦螢幕上面來來去去所顯示的生滅法、生滅相。您要在這個螢幕表面去找到這個猶如夢幻泡影的這一個人、這個世界有邊無邊這樣子的一個生死流轉最初是什麼?一直在生死輪迴最後會是什麼?那都是無益於您依於 佛所說的三十七菩提分、四念處、四神足這樣種種相應於聲聞法,能夠讓您證得把三界愛滅除,而能夠滅掉三界生死輪轉的連續劇的畫面。
這樣子的二乘聲聞人相應的十四難、十四無記,對於大乘菩薩卻是清楚可證可知,因為如來藏這個第八識祂不在三世—不在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當中,祂也不在十方當中,不在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不在東南、西南、東北、西北,所謂的十方四維您都找不到,在這一個畫面之上,您找不到這個隱居於背後的這一個蘊處界法的「本際」;這一個其實是定性聲聞人在滅掉生滅法而所謂的「生滅滅盡」,是所謂的「寂滅」、是「清涼」,所指向的其實就是《心經》裡面所說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種種的無明,無生老病死,無種種的蘊處界法。而這一個「是故空中」的這個「空」,指的不是緣起性空的空,而是相對於蘊處界當中您找不到祂,所以方便說祂是「空」,祂是「空性心」。可是蘊處界中、畫面當中找不到這個如來藏,而這個如來藏卻又是能夠出生這個畫面種種影像之所依,祂具足能夠出生萬法、一切影像的功德,祂又是有性心,這樣具足「空、有、不二」的這一個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的涅槃心,才是《心經》所要講的空性心,也才是我們之前所要講的「涅槃本際如來藏」,也才是這裡《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裡面所說的「不思議」。
因為我們剛剛之前提過了,不思議或是不可思議,祂是不可思又不可議,因為是「心行處滅」,所以祂不可以思惟而來去觸及祂;因為是「言語道斷」,所以您不可能引用任何的語言文字,以這些有限有為之法而能夠說來證入、而來攝取,而來與這一個如來藏第八識這個空性心、這個涅槃本際相應。是基於這樣的道理而來說「不思議」,而不是依於毀謗大乘非佛說的人提出來說的:「在阿含裡面有十四無記,而佛說這個跟我們要來解脫煩惱,來斷除分段生死,它是無關的,這些思惟是邪思惟!」甚至拿這樣子的論點而來反駁、來破斥大乘當然不是佛說:「因為你們背離了十四難、十四無記,而另外增上建立了一個可以解說十四無記法的這樣一個不生不滅法。那這個不生不滅法、這個如來藏的建立,就是所謂的阿賴耶外道、自性見外道!」
而這一些人的毀謗完全是無端生事,因為我們之前講過了,如果大乘非佛說,因為大乘跟小乘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在於如來藏第八識的演說與不演說、證知與不證知,如果您否認了大乘成佛所依的第八識,而來說這個十四無記,證明了所有認為大乘是佛說,而承認二轉、三轉法輪是正真無誤的人,其實都是佛在阿含裡面所呵斥的:「對於十四無記(十四難)硬要回答、硬要思惟,背離原始佛法的人!」那嚴格來講,抱持這樣錯誤邪知見的人,才真正是佛法當中的獅子身中蟲,他不僅是沒有辦法讓成佛之道能夠如實建立,他也讓二乘的涅槃本際被他所撥除。所有人都不可能證入這個所謂的無餘涅槃,因為他們所錯認的無餘涅槃,在蘊處界滅盡之後只是「斷滅」,而不是「寂滅」、不是「清涼」,不是如來藏自處的這個「涅槃寂靜」寂滅境界。
好!那再回來這裡,我們無妨再引用三轉法輪裡面如來藏系經典《楞伽經》,這個是禪宗初祖達摩託付給二祖慧可,用來印證明心與否的,乃至後面我們還要來再引用五祖講說的《金剛經》;《金剛經》是屬於二轉法輪的,是與《大智度論》用來解說《大般若經》,龍樹菩薩所說的論相應的,同樣是屬於二轉法輪的經典。乃至再把前面引用的《阿含經》十四無記,後面的這個《壇經》的道理,還有《大乘入楞伽經》的經文,我們來融通匯說,就恰如我們之前引用《勝鬘經》而來解說這一個「涅槃本際」指的是如來藏。我們也要依於這樣的道理,而來再一次地重覆來證成《維摩詰經》〈不思議品〉第六所演說的「不思議」,它本來直指的就是這一個所謂的「法離見聞覺知」,離開六塵可是又能夠出生十八界的這一個不思議心──涅槃本際心如來藏。
好!我們來看看《壇經》裡面最出名的,六祖因於五祖黃梅弘忍祖師三更裹袈裟為他演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轉法輪的經典,而聽聞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他才恍然、頓然大悟;他悟了以後說了五句偈語,我們演說過了很多次,只是這裡要請菩薩們注重的點不一樣,我們要注重的是他每一句的前面兩個字。六祖怎麼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
以前在演說「空性、有性、如來藏」的時候,我們也告訴菩薩們了,前面四句是在述說這個第八識涅槃心祂的無漏無為性,最後一句是在述說祂的無漏有為性,而這個空性無漏無為、有性無漏有為而具足了證明禪宗祖師依於二轉法輪所證悟的真實心,祂其實就是所謂的「不可思議」的如來藏第八識。因為六祖在《六祖壇經》後面的〈付囑品〉裡面,他很清楚地講說了「自性能含萬法」,而這個自性叫作「含藏識」。
而我們剛剛說了,六祖在他開悟之後所說的自性偈,每一句都是「何期…」、「何期…」、「何期…」,「何期」的意思是什麼?是離開、是遠超乎眾生的臆想之外。換句話說,也就是這一個不可思議的第八識如來藏,這個《心經》裡面所說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蘊處界亦無生老病死,是一切眾生以任何的身行、口行、意行都沒有辦法觸及的一個勝義獨存,一個中道離念的境界;於這個境界而來說,是滅盡蘊處界之後無餘涅槃的本際,依於這樣子的如如獨存的境界,而說祂是我們所謂的〈不思議品〉裡面所說的「不可思議」、「心行處滅,言語道斷」。
好!《壇經》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大乘入楞伽經》卷5裡面的經文,是如何地來統合「不可思議」、「涅槃本際」。這兩個名相其實是指向同一個法義。
好!我們來看看這個經文是怎麼樣:【「大慧!譬如恒沙隨水而流,非無水也;如來亦爾,所有說法莫不隨順涅槃之流,以是說言諸佛如來如恒河沙。大慧!如來說法不隨於趣,趣是壞義;】好!重點來了:【生死本際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說趣?大慧!趣義是斷,凡愚莫知。」大慧菩薩復白佛言:「若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眾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脫?」佛言:「大慧!無始虛偽過習因滅,了知外境自心所現;分別轉依,名為解脫,非滅壞也;是故不得言無邊際;大慧!無邊際者,但是分別異名。大慧!離分別心,無別眾生;以智觀察內外諸法,知與所知悉皆寂滅。大慧!一切諸法唯是自心分別所見,不了知故,分別心起;了心則滅。」】
好!我們這裡把經文中幾句比較重要的經句提出來。其中,佛跟大慧菩薩說:「生死本際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說趣?」最簡單來說,這裡 佛就是在附和,也符合於阿含裡面所說的十四無記的道理。如果您離於如來藏,離於這一個無分別心、非心心、第八識,禪宗所證悟的這一個涅槃本心,而要來在生死、在蘊處界當中要找它──十二因緣裡面的十二支它的循環無端的最初際乃至最末際,那當然是徒增迷悶!這是指對於二乘聲聞人來講,他只要斷分段生死,乃至對於大乘修學的新學菩薩,他如果對於這個法義沒有正真的了知,而硬要離於如來藏,在蘊處界當中硬要找尋一個本際,他必定是不僅沒有辦法證悟明心,他連證悟明心之前所要具足的「斷我見」也都必定沒有辦法取得實證。
好!那再來的經文,大慧菩薩因此就問 佛:【若生死本際不可知者,云何眾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脫?】(《大乘入楞伽經》卷5)這裡的解脫當然要包括三乘的解脫,那後面的經文 佛也講到了,我們必須要轉依於這一個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切種子識,乃至即使您只是要求得聲聞緣覺的二乘無餘涅槃解脫,那離開這個涅槃本際如來藏,離於這一個生死本際之所依的如來藏,那您所證得的「無餘涅槃」,那根本就是蘊處界滅掉之後所謂的「身壞命終更無所有」,而佛法的二乘聲聞人的涅槃解脫道,就變成了一個斷滅空,一個斷滅外道見了!那所有的佛法的修學,那不就是一切皆空、徒勞無功了嗎?
佛法當然絕對不可能像一般毀謗大乘非佛說的人,他們錯誤地以為的「原始佛教的本懷就是緣起性空」,乃至我們之前也已經很清楚地破斥了,所謂的「緣起性空」離開一個不生不滅法涅槃本際而來演說十二有支,那不僅是違背了三轉法輪裡面《華嚴經》所講的:【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37)這個「一心」當然指的是這個涅槃本際真實心,而不可能是被含攝在名色,乃至六入當中的這個意識心。
好!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演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