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出家

第033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要演述的主題:「空性中道真實義」,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維摩詰經講記》為藍本,內容舉示《維摩詰經》的內涵,是在演述大乘菩薩們不可思議解脫的修行法門,不是二乘聖人所能想像思量的解脫境界。

本經的主角——維摩詰大士,藉由示現有病的因緣,與 佛陀、文殊菩薩,以及佛陀十大弟子,開演一場大乘微妙法戲!接著,佛陀指派密行第一的羅睺羅去探望 維摩詰大士的病。羅睺羅是 釋迦世尊出家前,當太子時所生的獨子。他一聽到 世尊的指派,如同前幾位尊者們一般,他趕緊婉辭並向 世尊解釋,他也不堪任去看望 維摩詰大士的任務。因為之前,當他向毘耶離城的許多長者子們,回覆解說出家的功德和利益時,維摩詰大士就來說:【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維摩詰所說經》卷1)維摩詰大士是指:若要談出家的功德,應該是沒有利益、也沒有功德,才可以稱作出家;同時,在有為法中的運作,才可以說有利益、有功德,可是出家這個法是無為法,無為法裡面既沒有利益,也沒有功德可說啊!

各位菩薩!我們略加說明有關出家的定義以及有無功德的界定。先說出家,基本上出家有兩種:一種是「身」出家,一種是「心」出家。所謂的身出家,是剃除鬚髮、著袈裟,受比丘或者比丘尼戒,住於寺廟、道場之中;讓大眾一見,就知道這是顯現離開世俗的出家者,也是大眾所熟知的出家人的模樣。而心出家是指修行人修清淨心,遠離世俗五欲的貪染境界,可是他的外表,並沒有顯示剃除頭髮、著袈裟或者持缽。

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世尊也有開示:如果有人雖然身出家,現出家相,但是他的心中,卻仍然貪著欲染的境界而不能放捨,像這樣子的人,不能夠稱他是真出家;但是,另外如果有淨信男或者是淨信女,雖然身住在俗家之中,但是只要發起了無上菩提心持續修行,以大慈悲心來饒益一切眾生,像這樣就可以稱為是真出家。所以,我們依 世尊的定義,出家與否並不是指表相上,是否有剃除鬚髮、著染衣的身出家為標準;而是要看當事人的發心,能夠依著 佛陀的聖教,發無上菩提心,就是要行菩薩行,難行能行,願以大慈悲心來饒益一切有情,並且修學三乘菩提成就佛道,作為真出家的標準。

維摩詰大士是大菩薩,他所定義的真正出家的功德和利益,應該從兩個面向來說:包含解脫道親證的真實面,以及大乘佛菩提親證的實相面,來說出家的利益和功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出家功德。所以「出家」,在大乘法中說的是出三界火宅之家,是講「心出家」,是「依證量而說心出家」,而不是在說這個色身顯現剃髮著染衣出世俗之家,這是大乘佛菩提道的精神所在。

這裡提到大乘依證量而說心出家,大乘法中的僧寶名為勝義菩薩僧,比方在《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初地以上的聖者善知識,大都是顯現在家相的勝義菩薩僧。那如何是「勝義」呢?我們看《攝大乘論釋》的解釋為:【言勝義者,即是勝智所證義故。】(《攝大乘論釋》卷5)意思是說,稱之為「勝義」,是指大乘菩薩依於殊勝的智慧,所親自證得的佛法真實義,就是證得實相心如來藏的智慧。

當大乘菩薩證得佛菩提,轉依如來藏以後,不依世俗諦、不依五陰來說,而是依如來藏來講;然而如來藏沒有三界有的體性啊,祂無形無相,所以如來藏不能剃髮,也不能穿染色衣,如來藏也不受戒,所以如來藏不能出家!然而,如來藏原本就是在三界外,當然這才是真的出家;所以世間相的出家,是五陰出家,如來藏從來不出家;如來藏既不出家,祂有什麼出家的利益可說呢?當然沒有!要能證得這樣的出家,才是大乘法中的真出家,才是出家的大功德、大利益。所以說,不出家才是真出家,這才是大乘法所說的真出家,實相本來如此。而世間相的出家是五陰出家,一定要有五陰身來剃髮、著染衣,出家要去受聲聞戒,依於有生滅性的五陰出家受戒,所以出家戒只有一生,盡形壽而受的,捨報時戒體就滅了。

我們再來說功德的定義:自受用名功,他受用名德。這個自受用就是說,解脫道上有所親證、佛菩提道上有所親證而有證量、證德,自己得到智慧功用,因為這個功,就導致別人接觸我們的時候,能跟著我們得到法上的利益,使他人也有受用,這就是他受用,就稱之為德。但不管是自受用或者他受用,這個功與德,對我們自身來講仍然是由五陰得;對於與我們接觸的別人來講,他們也是由五陰得。這是從法的智慧利益來說,在此世的五陰壞了以後,所證法也跟著不在了,所以也無利可得,這就是 維摩詰大士所說「無利也無功德」。

換另一個角度,如果從世間法的利益來說,不管人家怎麼恭敬供養,名氣道場怎麼大,還是由他這一世的五陰而得;可是五陰不能久住,會衰老敗壞,往生以後地位就全部滅失了,所以從世俗法上看,也是無利益可說。像這樣子,出家得到解脫道以及大乘佛菩提道的兩個菩提道的證量以後,結果從如來藏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功、也沒有德;沒有功德的實證者,才叫作真出家。這也是維摩詰大士說「無利益、也無功德」的意涵!

因此說,從有為法上面來看,才可以說出家有利益、有功德,是在世間法上,有眾人的恭敬供養以及事事如意,沒有人敢輕易地辱罵等;這都屬於有為法的色身和覺知心所有的,從世俗上著眼,而說這樣的出家有利益,也才能夠說有功德。若是從如來藏來說,如來藏從來都無所受,誰能夠恭敬到我們的如來藏?又有誰能供養到我們的如來藏?都不可能。所以如來藏是住在無為法中,同時配合著五陰的有為法來運作,可是祂本身始終都是無為性的。只有無為性、出離於三界之外的,才能叫作出家法;依大乘所說真實的出家是無為法,色身上的出家仍是有為法,不是真正的無為法。所以界定出家,是出三界家,是如來藏的出三界家,是無為法;但是這種無為法中,沒有世俗利益與功德可說,這樣子的親證、親見了,才能稱作是真出家。

如果身出家了,總是住在覺知心境界中,那就是有為法,那不是真出家,那是披著僧衣的俗人,是 佛陀已經告誡過的。讓我們看論典中的教示:【若人有信,是人能入我大法海中,能得沙門果,不空剃頭染袈裟;若無信,是人不能入我法海中,如枯樹不生華實,不得沙門果,雖剃頭染衣,讀種種經,能難能答,於佛法中空無所得。】(《大智度論》卷1)《大智度論》中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能信受因果、信受三寶,而能如說修行、依著法要,就能實證出家的沙門果德;最起碼要有斷我見的功德,才不辜負進入佛門的初衷,也不枉費發願持戒、剃髮著袈裟的大願,因為確實獲得解脫道的實證功德。反過來說,如果有人願意進入佛門修道,卻因為信根、信力不具足,也就無法發起修行的力道,沒法子精進增上,自然不能進入佛藏的智慧之海。如同一棵乾枯的樹,根本無法開花結出果實,來利益大眾;由於沒有解脫道的親證功德,自然沒有沙門果,縱然示現出家的模樣,剃髮著染衣,也閱讀很多經書,熟悉於論典的表面文字,也能夠應對如流,然而在佛法的真實義理中,卻不能引發智慧,空無所得沒有受用,枉費五陰身顯現出家的模樣!

然而佛法深妙真實的智慧,都源自於大乘般若的實證而啟發,讓我們引用 佛陀在《楞伽經》中的教示:【真實自悟處,覺想所覺離,此為佛子說。】(《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經中的意思是說,第八識的真實境界是 釋迦牟尼佛自己所證悟的境界;在這個實相境界中,遠離能分別與所分別,也就是遠離能覺知,也遠離所覺知的任何境界,這就是 如來世尊為諸菩薩們所演述、所教導的自內證得殊勝智慧的境界。這個殊勝自內證得的智慧境界,就是指覺知心證得藏識的般若智慧;十方諸佛都是親自證得此根本無分別智之後,再依於此智而次第進修後得智,最後圓滿究竟無上的佛道智慧。所以佛教的法要,是由究竟無上的智慧向下鋪陳、所建立的三轉法輪教導,是為了讓佛弟子們能夠逐次實修、實證而上的需要,並不是由下向上的思想發展。換言之,由於大小乘佛法深淺廣狹的不同,而有內容傳播的先後差異,卻絕非是由一派思想發展成另一派思想,而有佛教思想發展的歷史。

然而佛法修行,卻是得經由覺知心的有為法,在世俗中的六塵境界、相對法中,親證實相;用意識心證得另一個無為法,也就是實相心所獲得的智慧,如此才能讓覺知心生起解脫的功德。若沒有真善知識的引導開示,而僅僅依於經典文字表面的臆想猜測,許多修行人都誤以為覺知心為如來藏,或者以覺知心之能反觀、反照自己者為如來藏,或者以入定心不動、住心於一定境時之覺知心為如來藏——這些都是意識心的功能,歸屬於識蘊。這些意識心的不同境界,佛陀在第三轉法輪中唯識一切種智,已經分別給予基礎的名相,說為意識的見分;能反觀自己的心,是意識心的證自證分;覺知定心不動,是意識心的自證分;這些都仍然是意識心的境界,不是如來藏的體性,也不能將之修練,改變成如來藏,因為這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心體。

大眾之所以會如此誤解,都源於眾生自出生以來,一向都在世俗法中熏習求生技能,未曾聞熏出世間法;何況是大乘的世間、出世間法呢?更是難得難聞。凡有所聞,多會以二乘無常空以及緣起性空之理,以為就是佛法的全貌;所以,學人想要證解大乘佛法極為困難。再加上大乘法的第一義諦實相境界甚深難解,完全不在世間萬法所能想像之中!

接著,維摩詰大士又提出真出家的定義,他說:【出家者無彼、無此、亦無中間,離六十二見,處於涅槃。】(《維摩詰所說經》卷1)意思是說,所謂的出家,是沒有分別相對的概念,分為那個、或是這個,是沒有彼、也沒有此、也沒有中間,是離開六十二種外道的見解,並且是住於涅槃中,這才叫作出家。因為覺知心一現起,永遠都離不開三界中的相對法,覺知心是要領納六塵萬法,一定會聽、一定會看;不離六塵境界,那就有覺知心的我,以及所面對的境界,所以一定有彼此,有彼此就一定有中間出現。但是真出家時,大乘法所說的如來藏的境界,永遠都沒有彼也沒有此,更沒有中間,這才是真出家。

所以,因為 佛陀所傳的大乘佛法確實太過深奧,讓一般大眾沒有經過真善知識的教導,絕對無法證入實相。經由 佛陀闡釋正知見,廣破意識心的無常性跟緣起性,讓常見外道修行人了知意識虛妄,令之捨離,才是涅槃。外道一聽此說而能立時證得阿羅漢。

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分享涅槃之說。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