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淨土(三)

第017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的真實義」。

接下來我們繼續為大家解說:「什麼是菩薩的淨土」?在經文中有一段談到說,螺髻梵王指出舍利弗尊者以阿羅漢的智慧來看娑婆國土,所以他看到的是娑婆國土的種種不淨。那麼娑婆國土的清淨莊嚴這個部分,佛是如何為我們示現的呢?我們接下來看看經文中的記載是什麼。《維摩詰所說經》卷1〈佛國品〉:【於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時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寶嚴飾,譬如寶莊嚴佛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切大眾歎未曾有,而皆自見坐寶蓮華。佛告舍利弗:「汝且觀是佛土嚴淨。」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佛語舍利弗︰「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譬如諸天共寶器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如是!舍利弗!若人心淨,便見此土功德莊嚴。」當佛現此國土嚴淨之時,寶積所將五百長者子皆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攝神足,於是世界還復如故;求聲聞乘三萬二千天及人,知有為法皆悉無常,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

好!那麼在這段經文中,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嚴淨的佛土,究竟是娑婆世界的穢惡淨土,還是另外有一個淨土呢?其實 佛為我們示現的這個嚴淨的佛土,是唯心的佛土啊!那什麼叫作唯心的佛土呢?唯心的佛土,其實指的就是在《楞伽經》所說的楞伽山啦!楞伽山講的是什麼呢?其實講的就是我們的如來藏!那楞伽山上有七種寶華,這就是說當你證悟以後,轉依了如來藏的真如法性,心慢慢開始清淨了,變成了清淨的意識、清淨的末那,那麼這個清淨的意識跟清淨的末那,或者是說這個前七轉識已經清淨了,這清淨的七轉識心,就是楞伽山上所示現的清淨的寶蓮華。所以楞伽山有七種寶蓮華,這七種寶蓮華講的就是清淨的七轉識心啊!那麼這七轉識心(這個七種寶蓮華)旁邊,還有種種的無量雜華,這個就是說,悟後也由於轉依而依止於這個楞伽淨土,也就是說,由這個如來藏出生了清淨的七轉識以後;清淨的七轉識出現以後又有無量無邊的法都跟著出現了,那這個所出現的無量無邊的法,就叫作無量的雜華,也就是在《楞伽經》中所說的七種寶蓮華旁同時又出現了種種的雜華。

那麼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對於所謂的淨土,在佛法中,如果說是以器世間來說的話,那麼他所依的智慧,其實是依於這個世間人所知,乃至於是二乘人所知的這個世俗諦的智慧來觀察。那在大乘法中,這個世間的淨土,這個「世間」其實還包含了在佛法中所說的唯心淨土跟器世間的國土。那麼在這個唯心淨土是誰能見呢?從這一段經中我們看到,其實是因為佛力的加持,使得舍利弗等人可以在佛力的加持下明心又見性,才得以看見這個唯心淨土啊!那這也是因為 釋迦牟尼佛具備一切種智的緣故,才能作這樣的加持啊!所以當舍利弗尊者看見這個唯心淨土之後,也就是說,在佛力的加持下,他既明心又見性之後,他才會讚歎說:「哦!一切大眾都從來沒有見過這麼清淨莊嚴的唯心淨土啊!而且都能夠看見自己安坐在寶蓮華上面。」其實所謂的安坐在寶蓮華上面,就是說我們本來都是坐在我們的如來藏裡面啊!我們不論有悟沒有悟,其實從來都是出生、生活在自己的如來藏中,也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如來藏。可是這一個事實,卻是要等你找到自己的如來藏心後,你才知道說確實是如此啊!當你真的找到你的如來藏之後,你就會瞭解這段經文中所說的「自見坐寶蓮華」,其實是一種事實的說明,而不是一種玄學的想像啊!

另外,在 佛的威德力跟智慧力的加持下,舍利弗尊者這些與會的大眾們不僅明心又見性了,所以這時候 佛就跟舍利弗說:「汝且觀是佛土嚴淨。」這句話是 佛在指示舍利弗說:「你來觀察看看,我釋迦牟尼佛這個佛土是如何的莊嚴、如何的清淨。」那對於這一個「觀是佛土嚴淨」,為什麼 佛要特別提出來說呢?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說:【這就是說:就好像明心了,叫你體驗看看你的心真如;見性了,叫你去領受你的眼見佛性的境界,領受你自己的佛性;不是整理,而只是領受,這就叫作「觀是佛土嚴淨。」】 (《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57。)這就是說,當你明心見性之後,叫你去體驗你的心真如的境界,及同時去領納你自己的佛性,這個才是這段經中「觀是佛土嚴淨」的真實意涵。這也就是說,這個唯心佛土並不是一種玄學的想像,而是你實際上,當你真的明心又見性之後,你能夠如實的去領納這個明心見性後的種種的境界,它確實都是依於這個如來藏,及如來藏祂本有的種種清淨功德而有的,那這個境界就是唯心淨土的境界。

但是這個唯心淨土的境界,你要去體驗乃至於你要去領納,這個前提是你要能夠明心見性啊!當你明心見性之後,或者是在 佛的加持下讓我們明心見性之後,這個時候舍利弗尊者就是因為在佛力的加持下,親自體驗跟領納了這個清淨莊嚴的如來藏唯心淨土以後,這個時候舍利弗尊者就回答 佛說:【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個意思是說,當舍利弗尊者在佛力的加持下,既明心又見性之後,在領納了這個清淨的唯心淨土之後,他就讚歎說:「世尊!是啊!我本來沒有看見,本來也未曾聽聞的這個唯心淨土的清淨國土,今日一時顯現在前,這個唯心淨土的清淨莊嚴,真的是如佛所說啊!真的是如寶莊嚴佛的國土一樣,那麼的清淨莊嚴啊!」這就是說,其實明心見性在禪門中,或者是說在大乘佛菩提法道裡面,應該要有的基礎,這個境界並不是一般人或者是說沒有明心見性的人,所以為它只是一個名詞施設,而是實際上可以有所實證;實證之後,祂會有種種你可以現前領納的境界,讓你去確認這個心是真實的心,所見的佛性也是真實的,這樣的一個唯心的境界,讓你如實地去觀察領納。

那麼關於這段舍利弗尊者讚歎說「本所不見、本所不聞」的唯心淨土的經文內涵,平實導師為我們也開示說:【所以這個時候舍利弗尊者說:「對啊!世尊啊!這個是我本來所不曾看見的,我以前從來不曾聽聞過的,如今您釋迦牟尼佛的國土莊嚴清淨全部都顯現出來了。」】(《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57。)這個意思就是說,舍利弗尊者在 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加持他明心見性之前,他其實所看見的這個世間,是這個娑婆世界的汙穢不淨的器世間;可是當他在佛力的加持下,能夠明心見性之後,他同時又看見在這個汙穢混濁的娑婆國土之外,同時還存在著一個清淨莊嚴的唯心淨土,那麼這個唯心淨土,不是在他還沒有被 釋迦牟尼佛加持之前,所能夠見到的。因此他的讚歎也就顯示說,其實二乘菩提的智慧跟大乘佛菩提的智慧,這解脫道上的智慧跟佛菩提道上的智慧,是有所差異的;那也同時顯示出說,這個明心跟見性必須要有佛的威德力跟智慧力的加持,他才有可能得見。而不是如同世間一般的佛學研究者認為說,我今天如果去研究 佛所遺留下來的經教,然後深入其中去瞭解它的種種文字的內涵,我就是明心或見性了。這個也顯示出說,如果不依著 佛所說、所施設的這個大乘五十二個位階的次第,如法地一一的次第去把它集中,所應該具備的清淨法的內涵把它實現,把它應藉由實修的過程而能夠慢慢實現,顯現出這個清淨的功德的話,就算 佛為您加持,也就好像說,一個碗底下破了很大的一個洞,清淨的法水把它加入之後,它還是都流光了,也不可能產生著種種的受用。

因此對於佛菩提道的修學,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佛的威德力跟智慧力的加持,固然可以讓我們能夠在因緣具足的情況下去明心及見性,但是在這之前所應該具備的這些六度萬行的種種基礎,如果不具備的話,就算有佛力的加持,你還是看不見你的唯心淨土啊!這個就說明了,為什麼舍利弗尊者這些與會的大眾在 佛的威德力及智慧力的加持下,可以明心又見性了,因為他們具備了這些基礎啊!所以舍利弗尊者在 佛的威德力跟智慧力的加持下,才能夠真正地去親自體驗,並領受這個如來藏的唯心淨土啊!所以對於 世尊依於佛菩提的智慧而說這個唯心淨土沒有三惡八難等種種不淨,如同 寶莊嚴佛的無量功德寶莊嚴土一樣莊嚴清淨的娑婆佛土,這樣的說法,他才能夠隨即認同並讚歎說:「唯然!世尊!本所不見,本所不聞,今佛國土嚴淨悉現。」所以 世尊依於佛慧所說的這個娑婆佛土是莊嚴清淨的,其實指的是菩薩明心見性後,現見這個具足五濁娑婆世界的眾生及一切法,沒有一個法能夠離開如來藏這個本來清淨莊嚴的唯心淨土而有,所以說,娑婆世界本來清淨莊嚴如寶莊嚴土;這沒辦法以阿羅漢的智慧,用所見的娑婆國土的器世間,以器世間的清淨或汙穢,來說這個娑婆佛土是清淨莊嚴與否?

因此這也顯示出說,連阿羅漢的智慧都不能現見這個娑婆國土它的唯心淨土的清淨莊嚴相,那麼以世間人,特別是世間佛學的研究者,他能夠以他世間法上的文字訓詁乃至於文字意思本身的探討,就能夠去現見這個與娑婆國土這個穢土同在的唯心淨土嗎?這個就可以想見說,其實佛法的修學,它必須是要一步一步如實地修行而上去的;並不是說,你在那邊一天到晚地思惟整理,或者是只是看閱經典中乃至於我們 導師所書的種種著作,你就能夠實證。而如實的、關鍵的,必須要真的付諸於實行,然後這個實行過程中,必須要種種正確的方法以及善知識的教導,乃至於佛的加持,你才有可能去親證 佛在經典中,或者是說菩薩們在論典中,所說的種種的清淨功德所生起的種種的境界呀!

因此對於佛法,我們不應該以玄學來看待它,而是應該以它是一個實際可證的義學來觀待它。那麼這樣子,對於娑婆國土又顯示出不清淨這個相貌,你就能夠理解。因為 佛告訴舍利弗說:【「我佛國土常淨若此,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眾惡不淨土耳……。」】這段經文就顯示出來說,因為人心裡面,就是每個眾生(在這個娑婆國土裡面的眾生)心中往往含藏著種種雜染煩惱;這些種種的雜染煩惱如果不去除的話,其實是無法親自看見自己的唯心淨土的清淨莊嚴。但是為了要去除眾生心中所含藏的種種的無明及種種的煩惱的緣故,所以示現了如娑婆世間這樣的眾惡不淨的國土。那麼這個就是顯示說,這個眾惡不淨的國土的顯現,其實還是依於這個如來藏—這個本來清淨的唯心淨土—它才能夠示現的。

那麼有關於眾惡不淨土,平實導師為我們開示說:【「什麼是眾惡不淨土呢?就是七識心不斷地在作不如理的分別。對於六塵了了常知,那就是分別;了了而知時已是分別,卻誤以為當時並無分別,這樣也是不如理的分別。對六塵不斷在知,不斷在覺,對六塵不斷在領納,對不喜歡的境界厭惡,對喜歡的境界就貪著,這就叫作眾惡不淨土,凡夫總是這樣的;而 佛的七識心不像眾生如此,但眾生總是以為 佛的七識心和他們是一樣的。所以凡夫的七識心都是眾惡不淨土,因為不斷的在分別性以及思量性上面來運作。」】(《維摩詰經講記》第一輯,正智出版社,頁257。)這就顯示出說,其實這個娑婆世界之所以會顯示出種種的眾惡不淨,如土地的高下、荊棘、叢林等種種的眾惡汙穢顯示的原因,都是因為眾生的七識心;在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七識心,其實對於這些法是不斷地分別的,乃至於不斷地喜歡,在上面甚至生起喜歡、不喜歡、討厭,乃至於種種的貪愛。因為這些種種的煩惱,以及我見、我執的無明存在的關係,所以就無法降伏這些,不斷領納,想要不斷去追求這些六塵境界的貪著。那因為對於六塵境界的貪著的關係,就導致如來藏會依於眾生對於這個六塵境界的喜歡或討厭,而造作了種種業行,出生了這個娑婆器世間的種種眾惡不清淨的種種法相現前。

那從這裡來看,我們也可以知道,其實一個世界清淨與否,跟眾生的心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一個家庭裡面都是學佛的人,然後這個學佛又所學的都是正法,並且這些佛弟子都能夠依於正法如理而行,這個家中的氛圍,就不可能像一般世俗凡人家庭一樣一天到晚吵吵鬧鬧紛爭不斷,乃至於常常為了一點小事而起種種的爭執,那這個家庭的整個氛圍就會變得清淨而安詳。那這個清淨而安詳所顯示出來的,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學佛人他的心已經清淨的關係,所以才會顯示出這個家庭的清淨安詳的氛圍。而不像一般眾生乃至一般家庭,因為不學佛的關係,所以心中總是充滿了種種貪、瞋、癡、慢、疑的種種煩惱,因為這些種種煩惱的關係,往往會為了一點小事而起種種的爭執,因此家中就不可能顯得和和氣氣乃至一團和諧,往往是紛爭不斷啊!那這樣的紛爭不斷的不清淨的一個世間的顯示,也是因為眾生心中雜染的煩惱不斷存在的緣故而不去去除啊!所以由這個部分我們也可以知道說,這個娑婆世界之所以會示現成為眾惡不淨土,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裡的眾生如來藏心中所含藏的無明,以及種種對於六塵境界的貪愛煩惱不斷的緣故,所以 佛才會示現出這一個娑婆世間是眾惡不淨土。但是這個眾惡不淨土,卻是依於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的唯心淨土,它才能夠示現。但是要找到這個本來自性清淨的唯心淨土,卻要先依於 佛所施設的大乘佛菩提道的次第,然後如法地去去除自己心中的種種的眾惡不淨土的種種煩惱,讓這個種種的煩惱及無明能夠漸漸消除之後,在因緣適當的情況下,藉由佛力的加持,才能夠如同舍利弗尊者等人在佛力的加持下既明心又見性,而能夠親自眼見這個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的境界;以及眼見佛性之後,親自去領納佛性所顯示的種種清淨的作用,同時見到這個娑婆國土的穢土,也看到這個唯心淨土的本來清淨性啊!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談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