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07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真實義」單元,這個單元取材自 平實導師所寫的《維摩詰經講記》。《維摩詰經》自古以來即是佛門的照妖鏡,也是禪宗證悟者自我印證之極重要經典;由此可知,此經法義之熏習,對於一切勤求證悟般若禪之行者是何等的重要了。祈願您能藉由聽聞此經之因緣,建立正確知見,早日悟入般若正理,發起實相智慧,成為不退轉的七住位菩薩。
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由范正雯老師所說〈佛國品〉的內容。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佛國品〉的大略意涵,〈佛國品〉主要是在講述《維摩詰經》的緣起。為什麼這個緣起會稱為〈佛國品〉呢?那是因為二乘人所見的世界,是五濁惡世、是不清淨的,而諸佛菩薩所見的世界卻是清淨的佛國淨土,同樣的世界,為什麼二乘人和諸佛菩薩所見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佛之所以要演述這部經的目的,無非就是希望能使二乘人轉變,讓他們也能看見五濁惡世清淨的另一面,而且這個清淨面絕對不會輸給極樂世界,所以就以〈佛國品〉來作為這部經的緣起。由於這個五濁惡世的菩薩所見,與二乘人所見的不同,因此就有了 維摩詰大士到各個佛世界,藉一些事物讓大家瞧一瞧的事相出現。但是要從哪裡開始說起呢?就從 佛把這個世界的莊嚴相、清淨相顯示給二乘聖人看開始,所以第一品就稱為〈佛國品〉,主要是在顯示娑婆世界的清淨佛土,也是在表顯此經演說的因緣。
我們接著來看經文內容:【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耶離菴羅樹園,與大比丘眾八千人俱。菩薩三萬二千,眾所知識: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眾人不請,友而安之,紹隆三寶能使不絕,降伏魔怨制諸外道……關閉一切諸惡趣門而生五道以現其身;為大醫王,善療眾病,應病與藥令得服行;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維摩詰所說經》卷1)這段經文主要是在說明,佛世尊在毘耶離菴羅樹園為大眾演述〈佛國品〉的背景,聽聞者包括已經證得俱解脫和慧解脫的阿羅漢比丘、菩薩比丘,共有八千人,以及三萬兩千眾所知識的大菩薩;為什麼說這些菩薩是眾所知識呢?佛接著就為我們說明其中的原因。
佛說這些大菩薩都是「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諸佛威神之所建立,為護法城、受持正法,能師子吼、名聞十方……;無量功德皆成就,無量佛土皆嚴淨,其見聞者無不蒙益,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意思是說,這些菩薩的無量功德已經成就,無量的佛土皆已嚴淨,凡有遇見他們、或聽聞他們種種事蹟的人,都可以蒙受各種不同的法益。這些大菩薩們凡有所作,都一定會對眾生有所利益,因此說他們一切功德都已具足。
接下來所要談的大菩薩們,只能舉出其中幾位代表性的人物,無法將三萬兩千位全部加以舉述;因為如果全舉的話,以這部經的篇幅也許只能舉出他們的名號,對他們的修證卻無法加以闡述,因此其他的菩薩也只能略過了。而這些代表性的菩薩又是哪些呢?【其名曰: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法相菩薩、光相菩薩、光嚴菩薩、大嚴菩薩、寶積菩薩、辯積菩薩、寶手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慘菩薩、喜根菩薩、喜王菩薩、辯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執寶炬菩薩、寶勇菩薩、寶見菩薩、帝網菩薩、明網菩薩、無緣觀菩薩、慧積菩薩、寶勝菩薩、天王菩薩、壞魔菩薩、電德菩薩、自在王菩薩、功德相嚴菩薩、師子吼菩薩、雷音菩薩、山相擊音菩薩、香象菩薩、白香象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妙生菩薩、華嚴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梵網菩薩、寶杖菩薩、無勝菩薩、嚴土菩薩、金髻菩薩、珠髻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如是等三萬二千菩薩。】(《維摩詰所說經》卷1)
各位菩薩!您曉得這些菩薩所代表的意涵是什麼嗎?他們和佛菩提道之間有些什麼關聯?佛為什麼會選出這些菩薩作為代表?這其中是否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存在呢?且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我們先來說明前面——等觀菩薩、不等觀菩薩、等不等觀菩薩三位菩薩。為什麼叫作等觀菩薩呢?這是從理上來說,譬如就已經明心的菩薩立場來看,可以現前觀見一切眾生、不單指人,而是所有的眾生都同樣具有和自己一樣的如來藏;若從眾生的根本心如來藏來看待、來觀察的時候,會發覺原來所有的有情,乃至四聖六凡,其實都是平等平等,並沒有高下的差別;一切眾生和自己的如來藏同樣都是清淨性、涅槃性,而且能生萬法的體性也都一樣,所以從此能夠平等來觀待一切眾生,這叫作等觀菩薩。
不等觀菩薩,則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待眾生。譬如自己證悟之後,有了般若智慧,而眾生卻始終無法證得如來藏、無法發起般若智慧,所以不斷地流轉生死;若從這個層面來看待一切證悟的賢聖與凡夫眾生則是完全不相等的。也就是說,從諸法的分別觀察中看到眾生在事相上有種種的不平等,而這些不平等也都是眾生咎由自取,所以悟後再來反觀眾生的時候,會發覺眾生在三界六道中真的是非常的不平等啊!
而等不等觀菩薩卻認為,理上來看眾生都是平等的,可是由於種種的業緣,導致眾生在三界中有種種的不平等;而這一些不平等,其實說來也都是平等的,因為修善得善報、造惡得惡報;修淨行則得智慧的果報:或者可以出三界,或者有法界實相的智慧。所以,眾生理上平等,而事上有種種的不平等,其實都是平等的,因為禍福無門,唯人自招,都是因為凡愚聰慧以及愚癡、無明而導致眾生有種種的差別。乃至修學出世間法的人,也有種種的不平等,所以有的人修學佛法以後成為二乘聖人,有的卻可以成為大乘的賢聖;同樣修學佛法,但是果報卻不平等。譬如《金剛經》也講三乘的無為法,為什麼他們會成為不同的賢聖呢?都是因為所學的無為法,有的是二乘的無為法,有的是大乘的無為法,因此導致各自所獲得的果報差別不同。從理上來看絕對是平等的,但是由於因緣不同、所修法的不同,就導致所得到的無為法上的證量有種種的差別,表面上看來不平等,但其實還是非常的平等!
等不等觀菩薩就是從理上來看事相,然後再回到理上來看眾生的心性,就可以很清楚看見,眾生修學佛法之所以會成為三乘不同的賢聖,都是因為無為法的不同而有差別,所以每個人所證的佛法差別,其實也是很平等的。等不等觀菩薩是綜合了等觀和不等觀菩薩的證量來為眾生說明,這也是三位菩薩取名原因之所在!
再來說明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菩薩,這又是互相關聯的兩位菩薩。定自在王不是只有定自在,而且是自在成王了;換句話說,這位菩薩就是代表一類菩薩——凡是三乘菩提的種種法,只要親證以後就心得決定,絕對不會退失;由於心得決定的緣故,不會產生絲毫的疑念,連一念的懷疑都不會有,這才叫作自在王。王就是於一切親歷的境界能得自在,譬如國王於他所統轄國境中的一切境界皆得自在。同樣的,由於對一切法,只要親證了就心得決定,不會有任何的懷疑或不自在,所以叫作定自在王菩薩。法自在王則是說:對於範圍較廣的種種法,即使是還未親證,也能夠去接觸、瞭解,乃至進一步實證而了知種種法,所以他所要了知及親證的範圍比定自在王要廣泛,因此叫作法自在王菩薩。
接下來是法相菩薩、光相菩薩。所謂法相,並不是ㄧ般人所說的於法的名相作理解和了知,而是對於諸法的相貌能夠如實的理解、通達,才能叫作法相菩薩;也就是他實際上能夠深入諸法之中去加以體驗、觀察,並且加以證實而了知種種諸法的相貌,這叫作法相菩薩。因此,並不是作佛法名相的學術研究而可以說為法相菩薩的,這個部分請大家特別注意。光相菩薩則是說他證實諸法的相貌以後心得轉依,轉依之後發起心光來。事實上每個人的色身都有光,但那個光不值得羨慕,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但是心的光卻不一樣,心的光顯示出來的時候,一般的儀器無法測量,只有天眼通才能看得見。而這位菩薩深入種種法、了知種種法的相貌之後,並且轉依成功,產生了心光而顯現出來,這就叫作光相菩薩。
繼續說明光嚴菩薩與大嚴菩薩。所謂光嚴菩薩是說,實證諸法相貌之後,使得他的心光轉變越來越莊嚴,所顯現出來的勝妙心光,和光相菩薩不同,而且比光相菩薩更為莊嚴。若是莊嚴到極為殊勝的時候,就叫作大嚴菩薩。
至於寶積菩薩又是如何呢?各位菩薩!您聽過《大寶積經》或是《寶積經》嗎?什麼叫作寶積呢?所謂寶積,就是代表菩薩身上所佩掛的瓔珞、臂釧,甚至有的菩薩還戴手環。然而,菩薩又不是女人,為什麼戴手環乃至臂釧呢?其實那都是代表他所修的種種功德,所以叫作功德寶。這一切的功德寶都是累劫以來,一世又一世不斷修集的結果,所以成就了天法界菩薩所有的天冠,胸佩的瓔珞以及臂釧和手環。天界的瓔珞不是經由人工去打造完成的,而是由無量福德所修集而成。這意思是說,修集菩薩所應當具有的種種瓔珞時,就叫作寶積菩薩。
而辯積菩薩則是由四無礙辯的累積而立名。四無礙辯包括: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因為了知種種的法,並且把種種法的相貌加以實證,證實了、領受過了,所以得到法無礙。法無礙之後,經由領受產生了義無礙,對每一種法的相貌都能夠如實瞭解,並且有能力為眾生說明,所以有了義無礙。義無礙加上修習聲明,也有因明的修證,加以原有的內明,就能夠用種種的語言、音聲及辯才,為眾生說明一切諸法,所以就有了詞無礙來配合,於是產生了樂說無礙的功德。因為有這四種無礙,所以叫作辯積菩薩;這四種無礙,是從見道之後就不斷修學,到初地以後開始發起四無礙辯的功德,必須到達九地滿心才能滿足四無礙辯,要經過將近兩大阿僧祇劫以上的修集,四無礙辯才能成就,所以叫作辯積菩薩。
各位菩薩!接下來是寶手菩薩與寶印手菩薩又有什麼不同呢?寶手就是代表他具有無量珍寶能夠普施給眾生,也就是眾生要什麼,就給他什麼,這叫作寶手;換句話說,他有廣大福德,所以叫作寶手菩薩。而寶印手菩薩,則是因為他除了有廣大福德之外,並且了知一切法,能夠印解一切法相,對於一切法的相貌都能夠印證並且真實理解;能夠印解的關係,就能夠布施一切法給眾生,所以叫作寶印手菩薩。
常舉手菩薩與常下手菩薩又是另外一種意思。譬如有位菩薩見了人就舉手,不管見了誰就舉手;這種菩薩在禪門中很多,就像俱胝和尚見人就舉一指,或者德山入門便喝,臨濟入門便棒等等,其實跟常舉手菩薩都是一樣的,他們的目的都是在告訴眾生:「你本來就是涅槃。」只是眾生不知道而已。常下手菩薩主要是在接引眾生,所以常下手。一個是在告訴眾生本來常住涅槃,另一個是接引眾生能夠早日進來修學涅槃的法道!
各位菩薩!以上為您說明的是〈佛國品〉中前面許多位菩薩名號的功德,您是否覺得他們很親切呢?這些菩薩的行誼與證境,也正是後世的我們應當努力學習效法的最佳典範呢!
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