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題釋義(一)

第001集
由 正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要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空性中道之真實義」。

這個單元主要是依 平實導師所演述《維摩詰經講記》來作講述。《維摩詰經》這部經自古以來就是佛門祖師所稱頌的——可以檢驗諸方是否如理契義證得大乘實相的經典。在大乘法中所證悟的實相,那是「絕待的實相」、是「不二的實相」,祂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個相對等的法可以跟祂比擬。而菩薩所悟入的實相,就只有一個,沒有另外一個相對待的實相。

在《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 第9〉經文中記載說:【如是諸菩薩各各說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維摩詰所說經》卷2)

在這段經文之前,已經有三十一位菩薩說過了他們對於「入不二法門」的看法,這些菩薩各各說完了之後,他們想要聽聽 文殊師利的開示,於是就請問文殊師利菩薩:「您認為什麼是菩薩的入不二法門?」於是 文殊師利菩薩就開示說:「依照我的意思,在一切法當中,祂從來沒有『言說』,從來『不表示』,從來『不了知六塵』,也從來沒有過『問答』,如果菩薩能夠那樣子實證,那就是入了『不二法門』。」文殊師利菩薩說了之後,他接著就問 維摩詰菩薩說:「我們大家都已經把不二法門說過了,那麼你也為我們講一講,究竟什麼是菩薩的入不二法門?」這個時候,維摩詰菩薩默然不答。文殊師利菩薩他是七佛之師,他當然早就知道!其實,他是和 維摩詰菩薩一起來演出這一部戲,來利益眾生。

維摩詰菩薩默然不答,文殊師利菩薩就讚歎說:「太好了!太好了!現在維摩詰菩薩連語言文字都沒有了,這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門。」這就是大乘法的悟入。但是大乘的悟入,一定是不可以外於教門而能夠證悟,所以《維摩詰經》這一部經,它就是佛門的照妖鏡。因此,所有錯悟的大師,他們都不敢引用這一部經來印證自己開悟,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契合經文的義理,所以就會去迴避這一部經的檢驗;或者是故意去曲解這一部經,讓這一部經的義理偏離了原本的意涵,而去符合他們所講的錯誤的見解。

在《維摩詰經》的經文當中有說:「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經文中也說:「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事實上,這兩段經文同樣都是在講「絕待不二的空性心如來藏」,說祂「無知無覺而不會六入」,是因為祂本身就不跟六塵相應的緣故;又說祂「其實有知,能了知眾生七識心的心行」,這也是法爾如是說。這麼一來,就會讓落在意識境界的邪見者,他們就無所適從了;除此之外,也會讓那些落在「離念靈知」意識心境界錯悟的禪門中人,他們也一樣會不知所從。反過來看,在他們的心裡面一定就會產生排斥,甚至於會故意去曲解經文當中的義理,來印證自己錯誤的「所悟」。

事實上,我們知道「意識心」無論是修到多麼微細的程度,都是不能超過無色界「非想非非想」中意識心的境界,所以如果有人認為意識心是常住的,那就沒有辦法通過《維摩詰經》所講的法義的驗證。所以,「錯悟」的一些說法者,因為他們無法實證空性心如來藏,所以就只能以「意識心的種種不同的面向」,來解說這一部經,那當然就會和這一部經「處處不相應」。而這一部經真正的意涵,其實都是在講空性心—如來藏—祂的本來清淨性、祂的功德性,以及祂的真實性。

如果說,有人要以意識心的境界,套用在空性心如來藏的境界上面來解說的話,那麼他們就沒有辦法避免掉「曲解經文的義理」的這個大過失;可是這樣的人,往往卻會把自己所曲解之後的義理說成那是佛說的;而如果是這樣的說法,那就是在謗佛!因為佛陀所開示的義理,絕對不是他們所曲解敗壞第一義諦那樣的義理。

長久以來,這一部經也是禪門證悟者「自我印證」非常重要的經典,所以熏習這一部《維摩詰經》的義理,對於禪門求悟般若禪的學人來講,那是很重要的!在現代,對於一心想要求悟般若禪的學人來講,在求悟之前,應該要先詳細地閱讀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識蘊真義》以及《阿含正義》這兩部講記。而如果能夠熏習成就正知見,確實斷除我見,那是學佛的首要之務;在斷除我見之後再來參禪,這樣子理路才能夠清楚,否則沒有斷除我見,是沒有辦法真實地悟入大乘的實相,對於這個部分我們要特別地注意。

接下來,我們要來作經題的釋義。這一部經的經名叫作《維摩詰菩薩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我們要先作簡單的解釋。經典上說 維摩詰菩薩他是等覺大士,也說他是 金粟如來倒駕慈航來娑婆世界示現;就像 觀世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菩薩是 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來娑婆世界示現,因為 觀世音菩薩悲心特重,所以倒駕慈航來這個娑婆世界來幫助眾生、利益眾生。觀世音菩薩祂甘願作為 彌陀世尊座下的一位菩薩,這種事情是一般眾生所沒有辦法理解的,因為眾生的想法是說:「假使成佛了,那就永遠要當佛啊!為什麼還要去當佛世尊座下的菩薩呢?」這是世間人的想法,但是到達佛地,當然是「無我」,只是無我中有個「真實我」,而這個「真實我」祂是無我性的;因為祂從來就不了知自己,所以祂沒有「眾生我」的我性。轉依祂之後,就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能夠對眾生有利益的那就好,不必去管到底是什麼樣的身分,這就是諸佛遊戲三界;菩薩們也就這樣子來學習諸佛的這種大悲無我,因此菩薩也是世世無我無私地在遊戲人間、利樂眾生。而維摩詰菩薩也正是這個樣子「大悲無我」,他倒駕慈航來當菩薩,來幫助眾生、來利益眾生。

這部經的經題很長,我們要先講「維摩詰」這三個字,再來講「不可思議解脫」。維摩詰的意思是淨名,也就是清淨的名聲;所以 玄奘菩薩在翻譯這部經的時候,他翻譯作《說無垢稱經》,他把維摩詰翻譯成為無垢稱,稱就是稱揚的稱、稱讚的稱。也就是沒有垢穢的稱讚,這就是淨名——清淨的名聲。維摩詰菩薩他有妻子,有兒、有女、有故居,他的妻子叫作金姬,兒子叫作善思,他的女兒叫作月上,有一部經叫作《佛說月上女經》,講的就是他的女兒。維摩詰菩薩的故居是在吠舍釐,所以 維摩詰菩薩他是歷史人物,他是佛教史上確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而為什麼我們要特別強調 維摩詰菩薩是歷史人物呢?那是因為曾經有人誹謗說:「維摩詰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那都是後人在大乘經典當中虛構出來的人物,都不是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人物。」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維摩詰菩薩確確實實是歷史人物,絕對不是後人杜撰出來的。」

我們根據《大唐西域記》當中的記載,當年 玄奘菩薩去天竺學法的時候,玄奘菩薩就曾經造訪過 維摩詰菩薩的故居——毘耶離;在《阿含經》裡面也常常可以看到毘耶離這個地名。那麼毘耶離這個地名,玄奘菩薩翻譯作吠舍釐;因為古時候河洛地區發音毘耶離,就是接近梵音的吠舍釐,所以 玄奘菩薩把它翻譯作吠舍釐。玄奘菩薩在《大唐西域記》當中的記載說,吠舍釐國的皇宮是個大城,宮城的西北方有一座寺院,那個寺院是正量部僧人所住持的寺院。在這個寺院的東北方大約三里之處,有一個舍利塔,那個舍利塔的建立,就是紀念 維摩詰菩薩,因為那個地方本來是 維摩詰菩薩的故居;所以,後來有佛弟子就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塔,來紀念 維摩詰菩薩。

那為什麼有人要誹謗說:「這個大乘經典裡面的這個菩薩都不是歷史人物!」那些誹謗的人,他們之所以要作這樣子無根據的否定,目的就是為了要否定大乘法;如果說把大乘法中的菩薩否定成為非歷史人物的話,那麼大乘經典也就會跟著變成他們所講的「那是後人創造出來的偽經」。這麼一來,他們就不必去親證大乘經典當中所講的空性心如來藏,那麼,他們就可以以自己所思惟、所理解的這個義理,來自稱說自己是開悟者。甚至於有一些人連 釋迦世尊也敢大膽地否定掉,誹謗說 釋迦世尊也是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不曾有過這樣一個人成佛來弘法;前幾年,電視新聞就有報導過,有一個六識論的洋人,他就是這樣子在謗佛。

《維摩詰菩薩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這一部經是由 維摩詰菩薩所講,釋迦世尊為他印證確立這一部經,所以叫作《維摩詰所說不可思議解脫經》。依真實義來看,這部經所講的解脫境界,就是大乘法中菩薩所實證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依法界實相來看,這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並不是阿羅漢或者辟支佛所能夠知道的,更不是凡夫所能夠想像的,所以才叫作不可思議;這就顯示出大乘法所實證的解脫境界,是非常尊貴而不可思議的。

一般人所知道的解脫就是涅槃,可是他們所認知的涅槃,就只是灰飛煙滅、灰身泯智,是人死了叫作解脫、叫作涅槃,那是二乘人所能夠認知的,也是一般人想像所知道的涅槃。可是在大乘實相法中,並不是說人死了叫作解脫、叫作涅槃,而是說實證菩薩在活著的當下,就已經能夠實證解脫,就已經能夠實證涅槃了。事實上,是在活著的當下,就可以看見阿羅漢所入無餘涅槃中「無境界的境界」,那麼這種解脫,是二乘聖人還有一切凡夫,他們所無法想像的,所以才叫作不可思議解脫。

在這個時代出世弘法的大善知識 平實導師,他就把涅槃解說得非常的清楚、非常的詳細,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瞭解,不但不瞭解,往往還會產生很大的誤會。涅槃的法義之中,包含有這個二乘聲聞的「有餘涅槃」、「無餘涅槃」,也包含了大乘菩薩所實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及佛地的「無住處涅槃」,

這是一般學佛人往往弄不清楚的地方。大乘法所講的解脫境界,那是二乘聖人所無法思議的境界,因為他們都無法去思惟、無法去想像、無法去議論。那麼我們就以二乘的涅槃來說,假使有凡夫外道不承認有第八識住胎識能夠出生名色,那就一定會變成斷滅法,就一定是斷滅的境界。所以,必須要以大乘法的空性心—第八識住胎識—來支持、來說明、來建立二乘人所證的涅槃,這樣子才不會落入到斷滅的境界。因為二乘人所證的涅槃,那是十八界法都滅掉了之後,仍然有各自的如來藏單獨存在,而如來藏祂是離見聞覺知,祂沒有六塵的境界,所以叫作涅槃寂靜。

說到涅槃寂靜,當然就要談到涅槃必須要符合三法印。三法印就是「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涅槃寂靜」,在今天還是有許多凡夫大師們,他們仍然是想要以這個「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當作無餘涅槃中的常住法;但是 佛有開示說:「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如果說離念靈知心這個法可以進入到無餘涅槃之中的話,那麼涅槃之中不就是有「意識心」這個法嗎?不就是有「知」嗎?如果有知,那就一定能夠了知六塵、了知法塵,有知、有塵就一定不會是寂靜的!事實上,無餘涅槃的境界是離六塵的,離六塵當然就是寂靜!在無餘涅槃之中是沒有覺知心存在,因為十八界法都滅掉了,覺知心不存在了,當然是寂靜的,這樣子的涅槃才能夠符合三法印。如果有人說離念靈知是涅槃心,那就表示說「離念靈知」可以進入無餘涅槃之中常住,那麼涅槃顯然就不寂靜,因為他所講的涅槃還有覺知心存在,還有六塵存在,那就違背三法印。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講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