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82集
由 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接著要來跟各位介紹,「如來」這個名字啊,其實祂只是一種代表,所以其實如來或是如來藏祂有種種種種的名,可是總是有人誤解了祂的意思。我們繼續看:【「非陰非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外道說有神我異名的如來;佛教說如來出世說法,因此也有人執如來是實有。既所執是同樣的真實有,微妙有,所以現在要考察他,是不是有他們所想像的真實如來。如來依五蘊施設的,所以以五門尋求:……】(《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7。)這個是大法師在他的著作裡面,來談到《中論》裡面有這個偈,就是【非陰非離陰,此彼不相在;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7。)他就在這裡說:「哎呀!你看外道的神我的這個如來,《中論》說祂是沒有的,何處有如來?」而且他說這個如來其實祂是五陰去施設的,依於五陰來施設的,所以他說:「如來依五陰施設的,所以用五門來尋求。」可是尋求最後當然是「何處有如來?」他說:「所以沒有如來,外道那個如來是不真實的,微妙有也是不真實的;我們來考察看看,來證明佛教也是沒有如來的。」所以他主張沒有如來。
可是我們看看,其實《中論》的意思根本不是那樣子。我們看,何謂五門?【若如來實有者,為五陰是如來?為離五陰有如來?為如來中有五陰?為五陰中有如來?為如來有五陰?是事皆不然,……。】這個《中論》裡面的卷4〈觀如來品〉就用這五個去問,他去探討那到底如來是什麼?這個問法跟仙尼外道跟佛陀的問法,其實一模一樣。可是《中論》當時要破的,就是當時的婆羅門教裡面執他們的如來為真實,也就是說他們的如來是以五陰來施設的。
可是如來藏的這個如來,祂沒有五陰,所以在《中論》裡面,就會有這個偈說:【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就是如來藏這個法祂沒有五陰啊!五陰就是有時間、空間、處所,可是如來藏這個法本身沒有五陰啊!你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所以何處有如來呢?如果你說如來或是如來藏在什麼處所,這個問法是錯的!所以 龍樹菩薩就用這樣說:「如來是沒有五陰的,你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祂哪有可能在哪裡?如果如來藏有五陰,你才可以說祂有處所啊!如來藏又沒有五陰,怎麼可以說祂有處所?」所以這個地方是為了要否定外道的如來,不是在否定我們佛門的如來。
所以我們接著可以看《中論》裡面,在這個辯論之後,他就有直接說怎樣才是正確的:【五門中諦實尋求都無所有,那裡還「有如來」呢?所以外道神我的如來,不可得;佛法中的如來,也決不能妄執是真實妙有的存在。】(《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頁398~399。)這是這位大法師他就這樣主張啊!如果這樣子五門求統統都沒有了,那你怎麼可以在佛門裡面去求呢?可是《中論》裡面就不是這樣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如來寂滅相,分別有亦非。】 (《中論》卷4)顯然前面的《中論》的確又說:【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那是為了要破那些執外道神我的如來,所以以此破盡了一切的外道啊!所以外道說的如來是不真實的。可是如果邪見深重的人,就這樣來主張說沒有如來的話,那他就是「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
所以顯然如來是存在的,可是如來存在不是依於五陰存在的,因為「如來不有陰,何處有如來?」因為如來沒有五陰,如來沒有五陰不代表祂不存在,只是祂存在的方式,不是眾生所想像的那樣子,所以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所以如果說婆羅門他們的如來不可證、不可得,就說佛法中的如來也不是真實有,也不是真實常住,那表示這個人就是邪見深厚者。所以這位法師就把《中論》裡面擷取一部分,就這樣來說。可是對於《中論》裡面說「邪見深厚者,則說無如來」,你看!對於這樣子的論文,他不同時來告訴你,顯然他的論述的方式,就是有他特別的用意啊!目的就是要否定佛法中不可以實證如來藏的。因為如果有如來藏可實證,人家一定問說:「那我該如何實證?」可是偏偏他沒辦法實證,他就沒辦法成為大法師,所以為了自己的大法師的名聲,他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否定掉了,他就可以成為大法師。可是這樣子的心態是不對的,是不應該的。
那我們看看如來藏祂有種種名,所以祂也可以稱為大梵,為什麼?因為眾生說大梵可以變現眾生,那誰可以變現眾生?其實是如來藏。所以《阿含經》裡面也有這樣的開示:【佛告婆悉吒:「今者現見婆羅門種,嫁娶、產生,與世無異,而作詐稱:『我是梵種,從梵口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婆悉吒!汝今當知,今我弟子種姓不同,所出各異,於我法中出家修道。若有人問:『汝誰種姓?』當答彼言:『我是沙門釋種子也。』亦可自稱:『我是婆羅門種,親從口生,從法化生;現得清淨,後亦清淨。』所以者何?大梵名者即如來號,如來為世間眼,法為世間智;為世間法,為世間梵,為世間法輪,為世間甘露,為世間法主。」】(《長阿含經》卷6)
這個就是說,當時他們婆羅門都說,他們是大梵口中所化生的,佛陀說:「你們都騙人,因為你們這些婆羅門啊,其實都一樣是從媽媽的產道產出來的,有哪一個人是從你們的大梵口中出生呢?」同樣的,比如說神造世人,可是如果神造世人,那應該神直接把人造出來,不應該經過懷孕出來的啊!所以顯然會那樣說的人,其實他是因為不懂得懷孕這個事實所產生的意義是什麼?所以他們落入想像。如果是上帝造人,如果是大梵可以變現人,那直接變現就好了,世間不需要有懷孕這個法,世間有懷孕這個法,其實就已經證明:眾生就是人類,不可能是神造的,也不可能是大梵天造的。如果要說人是大梵天造的,人是神造的,那我們要說:這個神就叫如來藏,這個大梵就叫如來藏,或說上帝造人,那這個上帝就叫如來藏,這樣子才符合道理啊!
所以 佛陀的意思其實就是這樣子:如果你要說大梵他可以造人,他可以口中化生婆羅門,好!那你就應該要說大梵就是如來,大梵就是如來的法號;而且祂這個如來也可以有種種法的名號,祂也可以叫作世間的眼啊,可以是世間的法主啊,是世間真正的梵啊,是世間真正的法輪啊,統統可以稱。如果我們說眾生是如何被出生?眾生如何能夠解脫?要依於法輪、依於什麼智慧,那我們就可以說,如來統統有這樣子的功德名號,所以如來藏有種種的功德名號,也是如此啊!所以證得如來藏就可以知道說:「啊!原來這個法可以使人成佛。」所以如來藏也可以有種種名啊,不是只有大梵的名。
好,那我們看看在《阿含經》裡面,舉大梵的名也很多:【婆私吒!彼族姓子入我正法、律中,受我正法、律,得至彼岸,斷疑度惑,無有猶豫,於世尊法得無所畏,是故彼應作是說:「我等梵志是梵天子,從彼口生,梵梵所化。」婆私吒!彼梵天者,是說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梵是如來,冷是如來。無煩、無熱,不離如者,是如來也!】(《中阿含經》卷39)《中阿含經》裡面說得更清楚了,他說:「如果你們的梵志說,你們都是梵天的孩子,是梵的口中所化,那你們來到佛陀的地方,你獲得的解脫,證得的這個解脫的法,那應該就是說那個梵天其實就是如來啊!而且就是如來的功德,而且是如來所化的,所以說梵這個名稱。因為梵的名稱就叫清淨,所以清淨才是如來。世間人覺得好煩熱,有好多的煩惱,好多的惱熱,所以都想獲得清涼的解脫,所以清涼解脫就是冷。清涼解脫是什麼?其實清涼解脫也就是如來,所以無煩無熱就是如來啊!所以說不離如的,就是能夠永遠如如不動,永遠不離開這個如如不動的,其實也是如來。」所以如來的名稱,也可以是梵,也可以是冷,也可以是如,也可以是無煩無熱啊!除此之外,如來還有上帝的名稱,這上帝的名稱,在古印度其實就叫作尊祐。
好,我們來看看這個經文:【如來如是正心解脫,得五稱譽,如法無諍,可愛可敬。云何為五?彼眾生者,所受苦樂皆因本作,若爾者,如來本有妙業,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一稱譽。】(《中阿含經》卷4)就是 佛陀祂有很多大眾所稱讚的。如果說本作,就是說我們人都是因為宿命,都因為過去世所造的宿命所造成的。好,那如果這樣來說的話,那 如來(佛陀)祂就是最妙的命定者,祂出現在這個世間,註定要成佛,註定要成為世間最有福報的人,所以那也是在稱讚佛啊!所以你也可以說佛就是本作,因為如是因、如是果,如果你要說宿命的話,就要這樣說。可是佛教不是宿命論者,只是說如果你要這樣論的話,就是這個意思。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合會,若爾者,如來本妙合會,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二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啊,那個就因緣巧合,那好運氣嘛!因緣巧合嘛!就是和合而得的嘛!他把因緣,就是和合而得的這種事情:「哎呀!他就是好運嘛!他就是剛好嘛!」好,這個合會就是因為 佛陀有以前所造的種種的事情來合會。所以你說合會,就是眾生今世所得的果,所以如果這樣說的話,那 如來也就是合會,因為祂有本有的妙業,那祂有本妙的合會,所以說能夠得到今天的佛果,所以那個也是 佛陀祂的殊勝,也是祂的稱譽。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為命,若爾者,如來本妙為命,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三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啊!如來好命!」沒有錯!如來就本有這樣子的本妙為命,祂就有那個命。為什麼?因為祂以前造作那麼多的善業。你說:「哎呀!我們人就是命啊!」可以,如果這樣的話,命也是如來的稱譽。
【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見也,若爾者,如來本妙見,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四稱譽。】(《中阿含經》卷4)有人說:「哎呀!祂能夠得到這樣子,因為祂有好的見解。」如果是這樣的話,如來就有祂本來的妙見,成就最後的佛果啊!如果你要講說那樣的見解,其實也是如來。所以你看本作、合會、命、見,統統可以是如來。如來因此得了這四種稱譽。
還有第五種,我們看看:【復次,眾生所受苦樂皆因尊祐造,若爾者,如來本妙尊祐,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是謂如來得第五稱譽。是為如來本妙業、妙合會、妙為命、妙見、妙尊祐,為妙尊祐所造,因彼故,如來於今聖無漏樂,寂靜止息而得樂覺,以此事故,如來於今得五稱譽。】(《中阿含經》卷4)這裡就說 如來還有第五個稱譽,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尊祐,能夠有一個最老的長輩就是尊,他能夠庇佑我們,那這樣子能夠庇佑我們的,其實也就是 如來,也就是我們的 世尊啊!所以 世尊因為這個緣故,祂獲得的第五個稱譽,祂就叫作尊祐,祂能夠賜福給眾生。如果你說:「那誰可以賜福給人?那個人就叫作尊祐。」專門賜福給人的,那我們就可以說佛陀就叫尊祐。有人說:「那上帝就專門造福給人的啊!賜福給人的啊!」那我們說那佛陀就是上帝,尊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尊祐就是在古代印度的時候上帝的另外一個稱號,只是我們翻來中文的時候,把它翻成尊祐而已,可它的意思就是上帝。因為上帝賜福,造一切的人,造一切的事物,所以祂當然可以賜福給人啊!那這樣的就叫尊祐。所以能夠賜福給眾生的,能夠造人的其實就叫尊祐——如來就叫尊祐。
那我們接著看:【佛尊祐德,法及比丘眾亦尊祐德。】這《中阿含經》卷6,它說:「佛陀有上帝的德行,因為佛陀可以賜福給眾生,可以庇佑於眾生,所以祂有上帝的德行,所以祂有尊祐德。」法及僧亦尊祐德,也就是說佛法跟它的聖眾其實也可以有賜福給眾生的功德啊!為什麼呢?因為佛法以及佛弟子—特別是賢聖的弟子—他本身都能夠教導眾生種種的善法,可以讓眾生因為這樣子的法跟這樣的實踐,能夠獲得廣大的福德,所以因為這樣子,所以法跟僧也是尊祐德啊!他有上帝的德行。因為這樣子,所以佛、法、僧三寶,其實就是有上帝的德行,因為他可以賜福給眾生啊!如果你要說上帝可以造人,可以賜福給眾生,神愛世人;那我們可以說,佛陀愛一切眾生,而且不是只愛人,祂還樂愛一切的有情,包含畜生道的有情,六道眾生的有情,乃至一切的聲聞、緣覺、菩薩,諸佛都熱愛這些眾生跟修行者。所以可以賜福給一切的眾生跟一切的修行者,這樣子才是上帝,也就是 佛陀祂賜福給眾生的恩德。而三寶也是具有這樣子的恩德啊!因為祂一樣可以賜福給一切的眾生、一切的修行者,能夠獲得種種的功德,能夠獲得世間種種的福報啊!
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在《阿含經》裡面早就已經宣說 如來可以有種種的名,可以是眾生我、可以是尊祐、可以是本命、可以是梵、可以是冷、可以是世間眼、世間慧,世間智、世間法主,統統都可以,所有的好的名稱其實都歸於三寶,這才是法界的事實。
好,今天我們就跟各位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