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71集
由 正禮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跟各位介紹的是《阿含正義》第六輯第十章的部分內容。今天所要談的內容,是因為佛教界受到一些人對《阿含經》的誤解,所以他們認為說,三乘最後都是同樣入於無餘涅槃;既然三乘同樣都入於無餘涅槃,那其實所謂的大乘,跟聲聞、緣覺這樣的小乘,也是沒有什麼差別啊!這樣的話就變成說,大乘的法義其實就濃縮在小乘裡面,那就變成大乘法不存在了,所以他們有一種說法,就是「三乘共入無餘」這樣的說法。
那我們來看看,這樣的說法也被印成書籍而且作了很多的闡述。其中提出這樣的說法,我們看看他們的說法是什麼:【「此既足以張三乘共入無餘之說,即佛壽無邊際,亦理有所難。」】(《印度之佛教》,正聞出版社,頁159。)這裡就主張說,他說了非常非常多的道理之後,來證明說 :「你看有那麼多的證據,在說三乘都是同樣入無餘涅槃啊!如果要說 佛陀的壽命是無量無邊的,其實道理是講不通的、是有困難的;要講說 佛陀常住,從道理上要把它講圓滿是很困難的。」意思就是說:「大乘老是說 佛陀永遠存在,其實那是講不通的!」他在作這樣的主張,可是 如來入於涅槃可是是常住,這個道理確實是非常的困難,難以瞭解,特別是沒有實證如來藏的,或是不相信有第八識如來藏的,他一定會有這麼大的疑問存在。他怎麼看、怎麼想,他就沒辦法想通這個道理。
其實有一部經叫作《大法鼓經》,我們 平實導師現在正在解說這部經,這部經 佛陀提出一個綱領,就是在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
【如來涅槃而復常住,一切無我而復說我。】(《大法鼓經》卷1)
也就是說如來入涅槃,可是偏偏 佛陀又說:「如來常住」;然後 佛陀也說:「一切法無我。」可偏偏又說確實有一個真我,所以最後還有所謂的常、樂、我、淨;可是這個道理太深刻了!深刻到一般人很難理解,除非說他相信有輪迴的本體,相信生命中有所謂的第八識如來藏,那他就沒有疑惑;可是只要他不相信這個事情,或是說他從來沒有聽過有如來藏這件事情,他怎麼想,他都沒辦法理解 佛陀都已經捨壽入涅槃了,那為什麼祂還會常住?佛陀都說一切法無我了,為什麼還說有一個真我?其實 佛陀就在《大法鼓經》裡面作了詳細的解說。我們也相信這些學問僧是看過《大法鼓經》的,可是他們沒有辦法相信佛語啊!因為佛語在解釋這個內容,就是要以有第八識存在、有如來藏存在為前提,你才能夠理解這件事情,我們也希望各位視頻前面的菩薩、道友,可以來正覺同修會,來聽 平實導師講解《大法鼓經》,你就可以知道詳細的道理。
那我們可以從總相來說,眾生輪迴都可以是永恆存在,都可以是常住,雖然說我們每個眾生都是一期生死,可是死了沒有死盡,我們還會繼續輪迴,所以輪迴本身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眾生就是常住了,既然眾生都是常住,如來怎麼有可能不是常住?佛陀怎麼有可能不是常住呢?反而我們應該說二乘人他不常住,因為如果從世間的現象來看,他入無餘涅槃之後,他就不在三界裡面出現了,不在我們這個世界出現了,所以我們說聲聞、緣覺這種小乘人 ,他才不是常住,可是眾生跟 如來永遠常住,基本的道理是這樣子;可是我們也可以來看看,在阿含裡面確實也有他們所說表面上的那個義理,說世間人、小乘人、如來都入涅槃,可是其實它還有另外一面的道理,在經典裡面也同樣可以看出來。
那我們看看《阿含經》裡面的這個內容是什麼:
【佛告大王:「正使婆羅門大姓、剎利大姓、長者大姓,生者皆死,無不死者。正使剎利大王灌頂居位,王四天下,得力自在,於諸敵國無不降伏,終歸有極,無不死者。若復,大王! 生長壽天,王於天宮,自在快樂,終亦歸盡,無不死者。」】
這是《雜阿含經》卷46裡面的一部經,裡面就宣說了,跟這個國王說:「你看!所有的婆羅門、剎帝利其實都一樣,統統最後都會死掉。即使生到天上去──生到長壽天。」什麼是長壽天?色界天是長壽天。還有壽命更長的就是無色界天,最長可以八萬大劫;可是即使生到最高的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裡面八萬大劫,他的定力喪失了、福業盡了,還是要下墮到下面的天來啊!甚至墮落到人間,或者是說到三惡道去,都有可能的。可是有一個現象是,這些同樣都要死掉的,在六道裡面每一道,只要一出生就一定會死亡,沒有不死的 ,這是律則;好,這個六道輪迴的眾生,有生必有死的律則。
我們看看接著 佛陀怎麼說聲聞跟緣覺:
【若復,大王!羅漢比丘諸漏已盡,離諸重擔,所作已作,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脫,彼亦歸盡,捨身涅槃。若復緣覺善調善寂,盡此身命,終歸涅槃。】(《雜阿含經》卷46)
在這個經典裡面,緊接著馬上說聲聞、緣覺,就是羅漢跟緣覺,即使聲聞人已經漏盡了,煩惱已經盡了,最後他還是要死掉入無餘涅槃;緣覺他能夠善調、善寂,能夠身心把它寂滅掉了,可是最後他不是在世間裡面永遠常存,最後也是要捨壽入無餘涅槃去了,所以 佛陀就在這裡說:「六道輪迴的眾生有生必有死;可是四聖法道的聲聞、緣覺,其實也是一樣,在世間出現之後,他獲得了解脫,還是要死掉的,可是死掉之後,聲聞、緣覺就入了無餘涅槃,不再出生了。」
可是如來,祂的結果是怎麼樣呢?我們看看後面緊接的經文:
【諸佛世尊十力具足,四無所畏,勝師子吼,終亦捨身,取般涅槃。以如是比,大王當知,一切眾生、一切虫、一切神,有生輒死,終歸磨滅,無不死者!】(《雜阿含經》卷46)佛陀接著說:「如來世尊有四無所畏、有十力,有殊勝的獅子吼,可是最後還是要捨身涅槃的。然後一切的眾生、一切蟲、一切神,只要有生就有死,而且最後終歸於磨滅,沒有不死的。」所以從表面上來看,好像真的是「三乘同入無餘涅槃」,因為同樣都要死掉,而且文字上的確都是要般涅槃的,四聖法道都要般涅槃。
可是聲聞的經典──《阿含經》,它有一個讓人家弄不懂的地方就是說,它的用詞很簡略。「涅槃」, 它沒有把它細分。其實我們在後面也可以看到在《阿含經》裡面對於有一些名相,它沒有廣開解,沒有廣大地把它分辨清楚,所以讓人家很容易誤解。可是如果你是一個實證者,從這個經文裡面你也可以看到,其實 佛陀還有另外一面的意思,是 佛陀隱含在裡面的。只要你有實證,你相信有輪迴、有第八識如來藏,你還是可以看出它的確有不同,你也可以看出在很簡略的文字裡面,可以看出大乘。所以表面上沒有錯,何止是三乘同入無餘涅槃,眾生都要死掉的,只是入無餘涅槃的意思跟死掉,意思是不大一樣的,因為眾生死掉還要再輪迴的,可是聲聞、緣覺跟菩薩的般涅槃,它有不一樣的意思。
其實有四種涅槃:有「有餘依涅槃」,有「無餘涅槃」,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有 佛陀的「無住處涅槃」。可是這個内容非常的深刻,所以 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第十章的最後一節裡面,有再區別這四種涅槃的道理,說得非常的殊勝。我想有興趣的菩薩或是道友,可以請《阿含正義》來直接閱讀。
那我們就《阿含經》裡面的這段經文,可以直接來看出 佛陀除了說「三乘同入無餘涅槃」:「同入涅槃」的這樣的用語,其實祂還有另外的一層的意思。我們來看看祂的意思是什麼,因為漏盡比丘他入了無餘涅槃,可是 佛陀有說:「如來有四無所畏,有十力,有勝獅子吼。」可是我們要知道,如果說聲聞、緣覺入了無餘涅槃,如果說 佛陀的證量超過了聲聞跟緣覺,那顯然 佛陀要成為佛陀之前,也曾經當過聲聞的羅漢跟緣覺,一定有他們的證量;可是當他們有那個證量的時候,佛陀當祂還沒有成佛,有羅漢的證量,有緣覺的證量的時候,如果祂也入了無餘涅槃,祂如何能夠獲得十力、四無所畏呢?如何能夠有勝獅子吼呢?那就不可能了。所以一定是 佛陀在當祂的證量有了羅漢、有了辟支佛的證量之後,祂其實不是真正入了無餘涅槃,祂還有更進一步去修學菩薩道、修學大乘,才成就四無所畏、還有十力的。
我們來看經文:
【設有外道異學言:「彼沙門瞿曇,有何等之力,有何無畏,自稱無著最尊?」汝等當持此十力往報之。設復外道異學重作是說:「我等亦成就十力。」汝等比丘復當問曰:「汝有何十力?」是時,外道異學則不能報也, 遂增其惑。所以然者,我終不見沙門、婆羅門自稱言得四無所畏,除如來者。是故, 比丘!當求方便,成十力、四無所畏。如是,比丘!當作是學。】(《增壹阿含》卷42)
這是《增壹阿含》裡面的經文,它就說:「若有人說他可以獲得如來的十力,那他的十力是什麼?」他們一定講不出來,因為他講出來他要證明說他有,他一定沒有那個能力,而且這裡面說如來的十力,不是一般世間人能夠得的,只有 如來能得,而且祂也告訴比丘們說:「你們也應該要求十力,還有四無所畏。」其實這樣的經文,就是在勸勉這些聲聞人或是緣覺人應該要來轉入菩薩道裡面,因為聲聞、緣覺是沒有辦法獲得十力、沒有辦法獲得四無所畏的。
我們來看看《阿含經》裡面,就有這樣的經文:
【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
這是《雜阿含經》卷26,第684經裡面就說:「如來有十力的成就,就是如來跟聲聞的種種差別。」代表什麼意思?代表說:「聲聞人你不要那麼說你獲得了無餘涅槃你就滿足了,其實這樣是不行的,所以你入無餘涅槃是不能獲得十力的,所以你應該要好好來求十力,求四無所畏。」其實這個意思就是在勸導聲聞人,應該要迴小向大,不要入了無餘涅槃。因為入了無餘涅槃,就沒有辦法更進一步地去修學 如來的十力了。而且這樣的經文還不是只有這樣。
我們再看另外一部《阿含經》:
【王復問曰:「以何因緣如來應起偷婆?」天報王曰:「如來十力具足,此十力者非聲聞、辟支佛所能及逮,轉輪聖王所不能及,世間群萌所不能及也。……」】
這是《增壹阿含經》卷49,這裡面的「偷婆」就是「浮圖」,就是「塔」,也就是要建塔廟。如來,應該要幫祂建塔廟,為什麼要幫祂建塔廟,因為 如來有十力、有四無所畏,這是一切聲聞羅漢、辟支佛,甚至一切的轉輪聖王,乃至世間一切的六道眾生──群萌就是指的六道眾生──都沒有辦法獲得的,那表示什麼呢?表示聲聞、緣覺辟支佛也要來修十力的,如果說羅漢跟辟支佛都入無餘涅槃去,把自己滅盡了,不在三界裡面出生,那請問他怎麼能夠獲得十力呢?所以顯然在《阿含經》裡面有宣說:「佛陀有十力、四無所畏,有這樣的能力。而這個能力不是聲聞的羅漢,或是緣覺辟支佛所具有的能力,就可以來證明必有大乘,因為只有不入無餘涅槃的菩薩,最後他才能夠獲得十力,才能獲得四無所畏,因為他才能夠持續地修行,所以才能夠最後獲得十力跟四無所畏。」所以聲聞人,沒有說你要幫他起塔的;可是如來,要幫祂起塔。為什麼?因為那是聲聞、緣覺所不能得的、所不具有的能力的,因為聲聞、緣覺入了無餘涅槃,他也不再庇佑眾生了,你幫他起塔廟也沒有用啊!除非他迴小向大成為菩薩,繼續在人間利樂眾生,那你幫他起塔廟,然後向他祈求加被,那才有可能有這種加持力。
可是如果說一個聲聞羅漢,或是一個辟支佛,他入了無餘涅槃,你幫他起塔廟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因為他已經捨棄了三界了,他對於世間一切的眾生不再留戀,連 如來他都不留戀。因為連 如來都不留戀,他才能夠入無餘涅槃;然後對於 佛陀的十力、四無所畏,他都不樂愛,内心沒有起任何的歡喜,所以他才入無餘涅槃。
如果說有人為羅漢,或為辟支佛起塔廟,其實那也代表他不懂佛法是什麼,不懂得無餘涅槃的意義是什麼。那如今必須要為如來起塔廟,就是在說明 如來其實是常住的,因為 如來沒有真正入無餘涅槃,祂是常住在三界裡面,依於無住處涅槃,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這種無住處涅槃,然後常住世間來利樂有情,因為這樣子才顯發出如來的殊勝,而且是超越一切聲聞羅漢跟辟支佛的,所以從 佛陀有十力、有四無所畏,就可以看出來,如來祂一定不是入無餘涅槃的,因為入了無餘涅槃之後,不可能有四無所畏跟十力,所以在《阿含經》的經典裡面,的確有「三乘同入無餘涅槃」的文獻的表面證據;可是同樣的證據裡面,也同時宣說了 如來就代表了一切的菩薩是不入無餘涅槃的,所以最後能夠成就佛果,而獲得四無所畏跟十力,所以由此就可以來證明說,阿含裡面其實也有大乘,大乘就是佛親口所說。
好!那今天的節目,我們先就介紹到這邊,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