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4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很高興又再次地相見、共敘法緣,也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 (二)」。而我們今天要探討的題目是「異熟與熏習」,接著上一集的部分我們繼續來作探討。
在《中阿含》卷3《伽彌尼經》當中,有對熏習之法來作開示。請參閱我們的字卡,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熏習惡法就會墜入到惡道之中,就像是已破的這個酥油瓶沈入到池中;熏習善法就會上生於天界中,乃至證得解脫的果報,就像是這一個破瓶中的酥油上升到池水的上層來。這就是不同的熏習所導致的異熟果報,由解脫道出世間法的熏習,由正確的涅槃法的法義的熏習,就可以證得無餘涅槃;這也是熏習,但是卻沒有異熟的果報,因為沒有來世善惡業的果報存在。
在這一個《中阿含經》卷10《涅槃經》當中,佛也有這樣的開示,祂說:一切世間的流轉法當中都有熏習,導致流轉而有後世的異熟果報;或者再度生而為人,但已是異陰、異處、異時成熟而受果報了;或者生而為天人、天主,也是異陰、異處、異時受果報;或者下墜而生於三惡道當中,也是一樣由於都是異陰、異處、異時成熟而受善惡業所致的這個果報,所以就稱為異熟果。世間一切熏習而造作的事與業,都會在異時、異處、異陰而成熟領受異熟果報;但在出世間法的熏習當中,卻不一定會受異熟果報,比如說熏習了出世間法而成為四果人,捨壽以後入無餘涅槃,那就沒有世間法的果報了;或是如三果人當中,有少分人是捨壽以後在中陰的階段進入無餘涅槃,而成為中般涅槃,也是熏習了出世間法而沒有未來世的世間果報。只有三果人當中大部分,或是初果、二果人才會繼續有可愛的未來世異熟果報。
種子又有另外一個名字叫作「界」,也就是功能差別,也就是能生的道理。那麼種子會由於熏習的緣故而增長興盛,這是有經文為證的。在《雜阿含經》卷16第446經,請參閱我們的字卡,這部經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切善惡法熏習的結果,都會產生功能;熏習完成的時候,這個種子便成就了;也就是說,熏習完成時,異熟果的功能就完成具備了,這就是種子的成就、界的成就。
那麼在《雜阿含經》卷16,也一樣請參閱我們的字卡,經文中所說的提婆達多,他與眾多熏習種種惡行的僧眾同在一處,臭味相投,都是習眾惡行的惡人,這就是跟隨提婆達多熏習惡法的結果。但是眾多阿羅漢們難道都沒有熏習所成的種子存在嗎?答案是:他們都已成為阿羅漢了,可是仍然有種種的熏習所成的這個種子存在,這個種子就是變異生死未斷。所以,專修神通的阿羅漢與同類的比丘同在一處,專修多聞與梵行的阿羅漢與同類的比丘也同在一處,專修少欲知足頭陀苦行的阿羅漢就會與同類的比丘同在一處,專修天眼的阿羅漢就會與同類的比丘同在一處;這樣子等於說是物以類聚,同樣熏習同樣相應的法,這些比丘就會同在一處,這都是由於熏習而導致行為的現行,那各有不同的這個現象。所以熏習是一直都在人間、或是三界當中常常出現的法界事實與現象,所以法界德是一直存在的。這種熏習所導致的界──功能差別,也是聲聞人修道過程中所應注意及改正的地方,這並不是只有菩薩道的修行者才需要注意的。
假使不想落入惡法當中,就應當要遠離惡知識,才能遠離惡邪知見與惡口、惡行的惡業熏習,就不會繼續與本質是謗法者的弘法者常在一起、常在一處;不再熏習錯誤的知見,就可以遠離淺見者、邪見者謗法、謗賢聖而仍然自以為是在護法的種種惡行。
那麼在《中阿含經》卷10,《本際經》當中也一樣在說明法界的功德力用──熏習與本際的關係。由這一個《本際經》它的經名以及經文的佛語開示當中,充分地顯示出來,但是詳細的思惟遵守就可以改正錯誤熏習了嗎?這也不盡然,這是因為正法與邪法的分際、了義法與表相法的分際,是尚未證悟的二乘菩提、或是尚未證悟大乘菩提的凡夫大師與學人,都難以鑑別的,因為都還在凡夫位當中。因為這樣的緣故,凡夫往往誤以為破法之時就是正在護法,往往將菩薩破邪顯正的護法正行看作是在破法;又往往把救護眾生脫離邪見的菩薩,錯認為破壞正法的妖魔。由這樣的事實我們可以知道,親近惡知識而不知道他是惡知識,只看弘法者的身分表相就信受而不懷疑他的法義與行門有沒有錯誤、有沒有違背 佛陀的聖教,一昧地迷信到底,就不免對正法橫加破壞而又自以為是在大力護持正法呢!這都是由於親近了惡知識所導致的。但是惡知識的辨別,一向都是學人無力做到的事情,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只能歸咎到各人的往世熏習與此世法緣了。
若能依止到真善知識而熏習正法的人,不論是解脫道或是佛菩提道,將會是易得實證的;但是依止真善知識以後,心中若是常存自私的想法,唯求己利,就不免會再因私心而遠離真善知識,當然便會自己遮障道業。在經文當中可以為證,在《中阿含經》卷10,《彌醯經》當中就有說道:道業未成之前,都必須要依止善知識-這個地方的善知識,不是假名的善知識,而是真實的善知識-否則往往退失道業;如果依於私心而遠離善知識,當然也會是同樣的情形。那這一個彌醯比丘雖然自私,堅持要棄捨當時已經年老的 佛陀而不顧,不願意再當祂的侍者;後來卻有自知之明,懂得檢點,知道不該棄捨善知識而只顧自己的道業,所以又回歸無人奉侍的佛陀身邊,一面奉侍、一面進修道業,才能獲得 佛陀的指點。
然而古今總有一輩人都沒有自知之明,自己悟不得,要藉善知識的指導與提攜才能悟入,卻在悟後自覺智慧遠勝於善知識而出生了過慢乃至增上慢;殊不知道善知識既能自己悟入,不需他人的幫助,而自己必須仰賴善知識的多方幫忙才能悟入,那在根器與智慧上面,就已經和善知識相距甚遠了,縱使悟後進修真有增益,也絕對無法超勝於自悟的善知識;可是五濁惡世的學佛人,總是不缺這種具有過慢的人;歷代都會有這種自大的人存在,不肯服膺幫助自己的善知識,每每都在頭上安頭、另創新佛法,與聖教相違背、也與理證相違背;但是卻沒有智慧自我檢點。正法期的時候如此,末法期的現在也更是如此,當然未來之世也將不乏其人。
那麼,從上面這一段 佛陀與侍者之間的歷史故事,就證明了依止真善知識的重要性,特別在佛菩提道當中,一定要追隨依止在善知識的座下;莫說是三賢位菩薩了,乃至諸地菩薩也都各有各自應該依止的大善知識:上地的菩薩及諸佛。諸地菩薩都不可能再生起慢心與過慢心,更不會有增上慢;修行果證越高的地上菩薩,越不會有慢心,心中越是恭信上地菩薩;縱使相距只有一地之隔,也是如此,更何況是三賢位的菩薩能有慢心嗎?更何況未斷我見的凡夫能夠有慢心嗎?但是,現見諸多凡夫法師與居士,往往自稱三果、四果、五地、十地。
然而這些現象都只能怪罪於惡知識,不能怪責於隨學而造破法惡業的人,因為隨學者都是一些沒有正法抉擇分的學人,當他們被惡知識誤導之後,當惡知識告訴他們不可以閱讀真善知識的書籍的時候,就只能迷信而去拒讀;因此就終生失去證悟二乘菩提、乃至大乘菩提的機會。但是,事實真相則是所有的惡知識心中都有恐懼:徒眾們讀了正法書中所說的妙理以後就會發起抉擇分,一定會有能力來簡擇自己的法義錯誤在哪裡。未來勢必捨棄惡知識而回歸正法的道路,他們將會因此而失去名聞、利養與眷屬。這個時候他們的作法就是禁止徒眾們閱讀,他們最常見的作法就是告訴那些徒眾說:「某某人是邪魔外道,他的書有毒,讀了一定會中毒,千萬別去閱讀。」由於迷信而沒有智慧的人就完全信受而不肯稍為試讀一下,於是正法之毒就沒有辦法殺死他們的我見病菌。那麼,這一世就註定要唐捐修行之功、護法之功,而且還有可能成就護持破法者的破法大共業;誤以為這個就是善心、善行而成就了破壞正法的大惡業,這難道不是人間最大的冤枉嗎?
二乘人只是修斷我見與我執,捨壽後能將自己滅盡而成為無餘涅槃就夠了,他們都不必親自證入入胎識如來藏──不必親證無餘涅槃中的實際,但是他們心中必須確信:滅盡蘊處界所攝的一切自我以後,並不是斷滅空,而是仍然有無餘涅槃中的本際、實際存在不滅-仍然有入胎識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獨存不滅-因此無餘涅槃是常、是清涼,而且無熱惱,是寂滅、是滅度、是真實的。因此就能毫無恐懼地滅盡自己而成為無餘涅槃,度到永離生死的彼岸,永遠不再受生於三界中,解脫三界生死苦,所以名為滅度而不名為生度。這是二乘人在凡夫位中修證解脫道時必須建立的正確觀念,否則就會使我慢-這個我慢就是因自我的存在而有喜樂之情-繼續地存在而無法滅盡自己,永遠無法取證無餘涅槃,就會繼續在三界中受生。
如果沒有入胎識如來藏,這個「熏習與異熟」的道理就會將不能夠來成就,世人行善及修行都會唐捐其功,行善一世死後不得生天及解脫、成佛,造惡者亦將沒有惡報,則世間沒有三惡道中的諸多有情類;一切有情在世時所造的善業、惡業這些種子悉將於死後就散壞,不能執持到未來世,則有一切的有情的異熟果報-因為這樣的關係-一切有情的種子的熏習與異熟果,皆不可能成就。佛說意識心不能去到來世的關係。
然而現見三惡道的有情仍然存在,雖不樂於三惡道之苦的這個報身-三惡道的這一個正報身-卻不得不多世繼續受生在三惡道當中;顯見的,熏習所得因果種子確實存在,而且一直都在不斷地報償著。顯見確實有一個常住的心體在執持這一切的善、惡業種,從來都不簡別苦、樂受而如實地履踐因果律,所以,三惡道有情不得不繼續受生在這一個苦報身中。既然因果律是確實存在的,而意識不能去到後世,意根也沒有能力來執持這一切的種子,當然是一定有另一個入胎而住的如來藏本識存在著,才能安住在母胎當中。在推理上確實如此確定了,在實證上,則古今都有菩薩們現前親證這個入胎識,而能現前觀察入胎識獨住時的無餘涅槃中,絕對是寂靜的境界。
證悟後進修已久的菩薩們,也都能夠現觀這個入胎識的存在,也能夠現觀一切有情的生活造業,其實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入胎識當中,不曾面對外境,所以說「外境實無,心識實有」。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進行到這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