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盡十八界方是無餘涅槃

第038集
由 正賢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弘法節目,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滅盡十八界方是無餘涅槃」。

無餘涅槃中,除了涅槃本際如來藏獨存以外,無有任何一法可以繼續存留,故說滅盡十八界方是無餘涅槃,所以《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1的偈頌才會說:【本際寂滅無盡滅,無有方所無住處。】因為本際如來藏不與六塵相應,無有見聞覺知,故名寂滅;又世間一切法皆滅盡無餘,無有一法可當情,故說無盡滅;如來藏無形無相,不是三界內的法,故無有方位處所。如 世尊在《大般涅槃經》卷32,告師子吼菩薩言:【常法無住,若有住處即是無常。】而涅槃本際中的如來藏是真實而常住的,故無有住處。因此無餘涅槃是絕對待、無境界的法,所以法樂比丘尼在《中阿含經》卷58,告訴毘舍佉優婆夷說:【涅槃者,無對也。涅槃者,以無羂過、羂羂滅訖。】所以說涅槃是絕對待的法,無對的法就無二,無二故無所得。然而世間法都是相對待的,相待的法就有二,有二就有繫縛,有繫縛就是戲論法,是戲論法就有所得。請看《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25:【佛告善現:「諸有二者名有所得,諸無二者名無所得。」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云何有二名有所得?云何無二名無所得?」佛告善現:「眼、色為二,乃至意、法為二,廣說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為二;如是一切有戲論者皆名為二,諸有二者皆有所得。非眼、非色為無二,乃至非意、非法為無二,廣說乃至非佛無上正等菩提、非佛為無二;如是一切離戲論者皆名無二,諸無二者皆無所得。」】。

此將經文解釋如下:佛告訴須菩提說:「所有有二的法都叫作有所得,所有無二的法叫無所得。」長老須菩提又跟 佛稟白說:「為什麼有二的法名為有所得?又為什麼無二的法名為無所得呢?」佛陀告訴須菩提說:「眼根、色塵為二法,乃至意根、法塵為二法,廣說乃至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諸佛為二法;就像這樣,一切有戲論的法皆名為有二的法,所有有二的法都是有所得的法。不是眼根、不是色塵為無二,乃至不是意根、不是法塵為無二,廣說乃至不是佛無上正等菩提、不是佛為無二;所以說一切離戲論的法都名無二,所有無二的法都無所得。」

由此經文可知:菩薩所證的涅槃是無對、無所得的法,是一切羈繫永滅的法,是離一切戲論的法,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卷1才說:【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因為涅槃中的如來藏無五陰ヽ無六根、無六塵,乃至無有十八界;有二的意根與意識才有無明,意識有了解脫的智慧,才說無明滅盡,乃至有二的法,就是有生滅的法,有生法就會有老死的法,解脫了生死輪迴的法,才說生死已盡,不受後有,也就是老死已盡。但是涅槃中的如來藏無有這些相待的二法,乃至無有諸佛無上正等菩提的法可以修行,以及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成佛,要修行的是眾生,是有二的法,而如來藏非是眾生,祂本來就是佛、就是法身。

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一切法都滅盡無餘,別說阿羅漢的解脫智慧──無無明或無明永盡不見了,乃至連阿羅漢自身十八界也滅盡無餘,自然沒有明與無明可說了。有老死是眾生,老死永盡是得道的阿羅漢,而涅槃中沒有這些法,乃至如《心經》中所說的:【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證得了涅槃中的如來藏,祂是無有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沒有智慧也沒有所得,有智慧是菩薩的意識心,是有二的法,所證的如來藏和智慧不相應,自然無所得;菩薩以轉依所證得的如來藏,以無所得的心來行智慧到彼岸,心中便無所罣礙,因為心無罣礙,在世間輪迴生死度眾便無有恐怖,因此遠離了常樂我淨的夢想顛倒,從此菩薩不再像眾生般活在夢中不知夢,已從夢中覺醒故,知道在這世間的一切所作所為都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菩薩依此而究竟涅槃。

法樂比丘尼又為何說:「涅槃者,以無羂過、羂羂滅訖。」也就是說,涅槃沒有被羈繫的過失,阿羅漢所有的羈繫在入涅槃前都滅訖無餘,因此阿羅漢想般涅槃,必須斷盡我見、我執,所有的無明現行都要斷盡無餘,最後入涅槃時,乃至連自我的五蘊十八界都得滅盡。此時的涅槃,連阿羅漢都不見了,自然沒有被羈繫的過失,所以說涅槃者,羂羂滅訖。

佛在阿含部的經典中教導弟子們說,如果想要出離三界生死苦,必須滅盡十八界入無餘涅槃,而在涅槃裡是不許有自我的存在,也不許有欲想、六塵、禪定想;有想就是有我,有我就有生老病死苦,這樣就不能解脫生死,入不了涅槃。請看《中阿含經》卷18:【世尊告曰:「阿難!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無想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是謂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難!若有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所以 佛告訴阿難說:多聞的聖弟子一定要去觀行,只要對現在世或未來世有欲或欲想,也就是說存有貪愛的欲望,或是對現世的色塵乃至未來世的色塵有貪念或期望,或對色界天、無色界天、無想天存有妄想,這一切的想都是無常的法,是苦法、是生滅法、是有我的法,只要有我就有生老病死。佛對阿難說,如果能夠將一切法滅盡無餘,就不再有生老病死,這就是聖者所觀行到的解脫法,就是無餘涅槃,是甘露法。如果能夠如是觀行,如是見道,必定能斷除欲漏、有漏乃至無明漏,得心解脫或慧解脫,解脫已,便知自我的生死已到盡頭,所修的清淨行也已經建立,所作所學都已成辦,不再更受後有之身,對自己的所知已經知道都是真實的。

佛經常告訴比丘們,要知道色受想行識五陰無常的道理,如能善知五陰是無常變易之法,便能厭離五陰,滅卻貪求五陰的欲望,對五陰無所執著,就不會再有未來世的五陰出生在世間,便能入般涅槃,而涅槃就是寂沒的境界。請看《雜阿含經》卷2:【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是無常、變易之法,厭離、欲滅、寂沒。如是色,從本以來一切無常,苦、變易法;如是知已,緣彼色生諸漏害、熾然、憂惱,皆悉斷滅。斷滅已,無所著;無所著已,安樂住;安樂住已,得般涅槃。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此將經文語譯如下:佛告訴比丘說:「善哉!善哉!色陰中的五色根與五塵都是無常法,也是有變易的生滅法,要對色陰有厭離之心,要有想要滅除色陰的決心,如此才能入於沒有色陰的寂滅境界中。就像是色陰一樣,從無始以來一切法都是無常的,都是苦受法、是生滅變易法。如果能這樣地了知以後,緣於那個色陰所出生的種種有漏害、熾然的苦惱、憂愁與煩惱,全部都已經斷滅了。這樣煩惱都斷滅之後,心中就再也沒有任何的執著;沒有絲毫的執著以後,便能安樂地安住下來,安樂地安住下來以後,就可以入般涅槃中。受想行識也是如同色陰一樣,是苦、無常、變易之法,全部都要將之斷滅無餘,如此才能入於無餘涅槃中。」

由此經文可知,五陰世間是生滅變易無常的苦法,必須將之滅盡,入了無餘涅槃,便沒有種種有漏的無明法可損害,就沒有熾然憂惱,更沒有任何一法可執著,如此便是寂滅的境界。就像淨命舍利弗在《廣義法門經》卷1對諸比丘們說:【長老!是最後心意識,非色聲等所資生長,緣無所有。是時託後受生,悉皆永斷,是名苦永斷後際。】

此將舍利弗所說的話解釋如下:「長老!這個最後世的心意識,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意識,不會再被色聲等六塵所資助而長養,從此緣於蘊處界滅盡後的無所有境界。這時,所依託後有諸受而再度出生的事情,全部都永遠斷盡無餘,如此名之為永斷苦邊的未來際。」

所以無餘涅槃是要斷盡心意識的。佛在《阿含經》中所說的心意識,指的是三世的意識,也就是過去、現在、未來的意識,沒有了心意識是無有苦樂可言,沒有了苦樂就沒有貪瞋癡的煩惱,就像在《雜阿含經》卷18中,閻浮車問舍利弗說:【「謂涅槃者,云何為涅槃?」舍利弗言:「涅槃者,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所以 彌勒菩薩才會說,涅槃是煩惱眾苦永遠寂滅寧靜,但不是滅了心意識,一切都變成空無所有。請看《瑜伽師地論》卷73:【「云何為涅槃?謂法界清淨煩惱眾苦永寂靜義,非滅無義。」問:「若唯煩惱眾苦永寂名為涅槃,何因緣故非滅無義?」答:「如外水界唯離渾濁得澄清性,非離濁時無澄清性;又如真金唯離剛強得調柔性,非離彼時無調柔性;又如虛空唯雲霧等翳障寂靜得清淨性,非彼無時,其清淨性亦無所有,此中道理當知亦爾。」】

此將 彌勒菩薩所說的話解釋如下:有人問:「什麼是涅槃呢?」彌勒菩薩回答說:「就是一切法界都清淨了,所有的無盡煩惱以及一切苦受都永遠寂滅安靜的意思,並非是斷滅空無的意思。」有人問:「如果將所有的無盡煩惱都斷盡,以及離開一切苦受,這樣永遠寂滅安靜稱為涅槃,那以什麼因緣來說這不是斷滅空呢?」彌勒菩薩回答說:「就如同器世間的水界,唯有離開了混濁,然後得到了澄清的體性,不是離開了混濁的時候沒有澄清的體性;又如同真金唯有離開了剛強後得到調柔性,不是離開剛強後沒有調柔性;又像虛空唯有雲霧等障礙清除後得到清淨性,不是那時候它的清淨性也一無所有,這裡面涅槃的道理,應當知道也是一樣的。」

從 彌勒菩薩的開示可知,涅槃不是斷滅空,雖然滅盡了無盡的煩惱,無有三界任何一法可留存,並且涅槃中是一切清淨而無有諸受的,永遠寂滅安靜的,但仍有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的體性存在;就像水、真金、虛空,離開了混濁、剛強、翳障,留下的是本然的清淨體性。難怪勝鬘夫人在《大寶積經》卷119中才會向佛稟白說:【言涅槃者,即是如來清淨法身。】又說:【於諸法中,見高下者不證涅槃;智平等者,解脫等者,清淨等者乃證涅槃。是故涅槃名等一味。云何一味?謂解脫味。世尊!若無明地不斷不盡,不得涅槃一味等味。何以故?無明住地不斷不盡故,過恒沙等一切過法,應斷不斷,應盡不盡。】

現將經文解釋如下:勝鬘夫人說:「所說的涅槃,就是如來的清淨法身。如果於一切法中,可以分別看見高下的人,是不能證知涅槃的;唯有證知智慧平等的人,解脫平等的人乃至清淨平等的人,才能證得涅槃。所以說,涅槃名之為平等一味。是哪一味呢?所謂的解脫一味。世尊!如果無明的境界沒有斷盡,或不能斷盡,就不能證得涅槃一味,也就是平等一味。為何如此呢?因為見一處、欲愛、色愛、有愛四住地無明不斷或斷不究竟,就會有超過恆河沙等等一切有過失的法,應該斷除而不能斷除,應該滅盡而不能滅盡。」

從以上經文可知:必須滅盡所有的無明住地煩惱,才能證得無餘涅槃。如果心中仍有高下分別的人,就是智不平等、解脫不平等乃至清淨不平等的人,這樣的人是無法證得無餘涅槃的;所以修學解脫道的人,必須先斷我見,續斷我執,斷盡一切無明住地煩惱,最後斷盡十八界,才能取證無餘涅槃。就像 佛在《大般涅槃經》卷5中告訴迦葉說:【所言涅槃者,無諸瘡疣。】瘡疣就是痛苦或是禍患。涅槃裡面是清淨的,當然沒有任何痛苦可言,沒有痛苦哪來禍患,因為就像前面所說的,入無餘涅槃前,是要把一切的煩惱都斷盡無餘,沒煩惱就沒苦受,沒苦受就沒災患,就是無諸瘡疣。如果還有離念靈知心存在,想要以此心住無餘涅槃,那是外道不如理作意的思惟,是入不了涅槃的。所以才說,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名為滅度。滅了一切世間法,才度脫到涅槃的彼岸,不是叫作生度,或者心度,或有法而度。

因此,阿羅漢想要成就解脫道,首先要對色陰的虛妄性作觀察,知道色陰會使人流轉生死而受苦無盡,因此而一心想要滅除色陰,想要進入無色陰的境界中。對於受想行識四陰也要這樣觀行,最後斷了五陰,不受後有,然後斷盡我見、我執,這樣才是實修解脫道的聖人。所以必須把十八界都滅盡了,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但這個道理,必須修行者自己確實地如理作意思惟與實際去觀行,不是聽聞之後就可以成辦。單憑聽聞將會只是常識,是無法確實理解的,因為知識與知見是不同的,要有正確的知見修行才能成功,也才肯滅除識陰自我,才能滅盡更深細的離念靈知心,這樣才能進而滅盡十八界入無餘涅槃。

因為時間的關係,「滅盡十八界方是無餘涅槃」就講到這裡。謝謝諸位菩薩的收看。

敬祝諸位菩薩色身康泰。

阿彌陀佛!


點擊數: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