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29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是依據平實導師所著的《阿含正義》來加以說明。
今天將繼續上一集的子題「滅盡五陰方是無餘涅槃」,前兩集已說明五陰的內涵以及將名色所攝的五陰加以滅除以後,不迴心的阿羅漢捨壽必然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消失不見了,獨處於涅槃寂靜的境界中,就算天魔波旬想找到這位阿羅漢神識的去處,終究是無所能為了。
今天所要談的是 佛在初轉法輪阿含時所說的無餘涅槃的本際、如、我、本識等異名,與 佛在二轉法輪般若時、三轉法輪方等時所開示的真心,到底有沒有關聯性?知道了以後就不會被惡知識所誤導,因而走上與三乘菩提完全沒有關聯的外道法中,乃至於自己沒有智慧判斷而被誤導,因而誹謗真善知識所闡述的三乘菩提,使得自己的成佛時程要延遲很久、很久以後才能成就。前一集已探討 佛在初轉法輪阿含時,已開示有一個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能外於這個心而有二乘人所證的無餘依涅槃以及有餘依涅槃;接著來探討的是 佛在二轉法輪般若時,所開示的真心有很多異名,祂包括了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不念心等心在內。
譬如無所得心,與祂有關而且有名的經典,那就是《心經》,這部經也是佛門早晚必定課誦的經典,只是很多人在課誦時不知道它到底在說什麼。這部經主要是敘述凡夫菩薩透過行深般若波羅蜜的參禪過程,因而一念慧相應而悟得這個無所得心,成為經中所開示的菩提薩埵——也就是菩薩;然後菩薩依這個無所得心的體性去修行,最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說《心經》所敘述的是:凡夫菩薩悟得這個無所得心而成為真實義菩薩以後,最後經歷將近三大無量數劫精進修行而成就佛道的一部經。或許有人會懷疑:菩薩真的是悟到這個無所得心而成就佛道的嗎?既然有所疑,不妨就舉《心經》來說明,經中有兩段開示與菩薩證悟有關。
第一段經文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就是說,凡夫菩薩透過參禪的方式,於因緣成熟時,一念慧相應而悟得一切有情的真心,當菩薩現前觀察所證的心,不僅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而且也是二乘人所證的無餘涅槃的本際;這個真心、這個無餘涅槃的本際,出生了蘊處界的我,而這個五蘊我是真心藉緣而出生的空相——本是虛妄法,所以菩薩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又菩薩證悟後,轉依真心的體性來修行,就沒有任何苦厄可言,所以就度了一切苦厄。從這一段經文的開示可知:菩薩所悟的心如果不是無所得的心,又如何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呢?接著 佛開示五蘊與真心之間的關係,是非一非異如下:【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就是說諸法空相與真心,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法,故名非一;可是諸法空相卻是真心藉緣而出生的法,本來就是真心的局部體性,不能外於這個真心而有諸法空相存在--是同一個法,故名非異。所以諸法空相與真心不僅是非一、非異,而且將生滅不已的諸法空相,攝歸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真心,諸法空相也就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了;所以今天這個法滅了,隔天藉著其他的緣又重新現起,今世的五陰不堪使用而敗壞了,下一世真心藉著無明業種等因緣,又出生了一個新的五陰在世間裡生活。
接著佛為了讓證悟的菩薩驗證所悟的心是不是無所得,隨後又開示,這也是菩薩證悟有關的第二段經文如下:【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就是說:菩薩觀待所證悟的心,其實是沒有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也沒有無明等十二因緣,更沒有苦等四聖諦可言。說明白一點,菩薩觀待自己所悟的心,是沒有五蘊、十八界、十二因緣、四聖諦等任何一法存在;像這樣心於一切法——包括了世間法、出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等法在內,都無所得,菩薩悟了這個於一切法都無所得的心,才能稱為菩薩。所以佛才會開示:「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從《心經》的開示可知:菩薩悟了於一切法都無所得的心,當然是四種涅槃當中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更是二乘人所證的無餘涅槃的本際,所以悟得這個無所得心的人,才能稱為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的菩薩;如果菩薩所悟的心不是無所得的心,而是有念靈知、無念靈知,乃至斷際靈知等心所攝的意識心——那是一切法有得有失的心,當然無法成為《心經》所開示的照見五蘊皆空而度一切苦厄的菩薩。不僅如此,佛還開示:菩薩悟了這個無所得的心,依據無所得的體性精進地修行,當然不會有罣礙、恐怖、顛倒等心行出現,乃至最後一定可以成就佛道。
正如《心經》的開示:【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就是說,菩薩悟了以後,不是如禪門所說的大事已畢,還要轉依這個真心無所得的體性,才算是真正的證悟菩薩,才能轉入內門繼續修菩薩的六度萬行、十度萬行,最後經歷將近三大無量數劫以後,而成就佛道。最後 佛還特別強調:這個無所得的心「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是真實不虛妄的。所以佛才會開示:「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從整個《心經》的開示可知,《心經》是告訴大眾:如何從凡夫菩薩開始,中間經過一念慧相應而成為真實義菩薩,乃至依所證的無所得體性精進去修行,最後一定可以成就佛道的一部經;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菩薩一定要悟得這個無所得的心,才能成為菩薩,乃至最後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然而佛門就是有不悟無所得心而自稱是佛的人。譬如喇嘛教行者,自稱在男女雙身邪淫法當中可以成就報身佛境界;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而且他在他的傳記公開承認他是佛的人;以及一位比丘尼,以她的形像雕塑一尊自稱是佛的法相而讓人灌沐及禮拜等等。這些人所作所為不僅違背《心經》的開示,而且也成為佛在經中所開示的大妄語人。
又譬如無住心——就是《金剛經》所開示的無所住的心,與《心經》所開示的無所得心一樣,於一切法都無所住,卻不斷地藉著種種緣而出生了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所以《金剛經》才會開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由此可知,這個無住心是在指陳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無所得心的異名;至於其他二轉法輪所說的心-諸如:不是一般眾生心所能了知的非心心、沒有任何一切法相的無心相心,以及於諸法都無所憶念的不念心、無念心等-也都是在指陳一切有情真心的異名,祂們於一切法都不動心,於六塵都如如不動,這樣的心當然是寂靜的;完全符合佛在初轉法輪三法印當中「涅槃寂靜」的開示。
接下來探討 佛在第三轉法輪方等時所開示的真心,祂包括了心、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心在內。譬如:心,就是在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也就是不管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由這個心所造成的,萬法都是由八識心王和合運作而成的;所以一切有情從無始劫來,種種的見聞覺知境界,無非都是自心現量,從來沒有自外於這個心,所以這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心,就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又譬如:所知依,是由有情的真心,藉由自己所出生的五陰世間的五根,來接觸共業有情所造的器世間的外五塵,而由真心變現了內六塵,有了五根及意根的六根與六塵相接觸;也就是經與論中所開示的:根、塵、觸三和合運作下,由真心出生了識陰六識,這識陰六識能分別色等六塵,其中的意識能夠很詳細分別諸法,不僅分別五塵的粗相,而且能分別五塵所不能分別的法塵細相,而為自己所領納、了知及受用,因而有了眾生所了知的諸法出現,因此有情所了知的諸法為依止的心,就叫作所知依。又譬如:阿賴耶識,祂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只要將三界有的煩惱現行及習氣種子隨眠加以斷除-也就是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2,所開示的阿賴耶性加以斷除-阿賴耶識就沒有能藏、所藏、執藏的體性,改名為異熟識;所以阿賴耶性未斷除以前,這個心體名為阿賴耶識,阿賴耶性斷除了以後改名為異熟識;可見阿賴耶識、異熟識,都是同一個心的異名,只是以有沒有斷除阿賴耶性來加以區分而已。
由此可知:這個阿賴耶識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無疑,然而這個真心阿賴耶識,卻被《大日經》的假佛——毘廬遮那佛否定了,並且將宣說「有情皆有真心阿賴耶識」的真善知識誣謗為阿賴耶外道;也是喇嘛教應成派中觀行者——宗喀巴、歷代的達賴喇嘛,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及其徒眾們、以及學術界一部分的學者等人所否定的心。當這些人否定阿賴耶識以後,他們就與斷見外道沒有任何差別,其所說的法當然不是佛法而是外道法。又菩薩斷除了三界有的煩惱現行及習氣了以後,繼續去斷除異熟識的異熟種子;當菩薩把異熟識的異熟種斷除了以後,異熟識改名為無垢識——也就是如來的心體,所以 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卷3才會開示:【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也就是說異熟識、無垢識,其實都是同一個心,只是異熟識體內的異熟種子還會變異,而無垢識體內的異熟種子,再也不會變異了,已經究竟清淨了。
由第三轉法輪的開示可知:心、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心,不僅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 佛在不同修行階段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而且這個心,如同初轉、二轉、三轉法輪所開示的心一樣沒有差別,既然是指同一個心,其體性當然是如初轉、二轉法輪所開示的一樣,而如如不動--祂離六塵的分別,所以是寂靜的。
從這三集說明可知: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所開示的種種法,不論是二乘的解脫道、或者是大乘的佛菩提道,其實都是用真心來貫穿三世,只是說法有深淺、廣狹的差異而已。譬如用真心來貫穿三世的部分,在初轉法輪名為本際、如、我、本識等異名,在二轉法輪名為無所得心、無住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無念心、不念心等異名,在三轉法輪名為心、所知依、種子識,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等異名;不僅是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讓佛弟子們知道自己所處的修行階位在哪裡,以便能往上一個階位邁進。而且 佛為了讓佛弟子們能夠證悟其心,所以在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當中,詳細說明這些真心的體性為何——那就是於一切法都無所得、於六塵都不動,所以是寂靜的。又佛在三次轉法輪當中,說法有深淺、廣狹不同,譬如:二乘人不證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佛在初轉法輪的阿含時,隱說一切有情的真心,沒有詳細說明一切有情真心的種種體性;到了第二轉法輪的時候,佛為了讓佛弟子們能夠證悟真心,必須詳細說明一切有情真心的種種體性,於是開始宣說般若諸經的法義,主要是宣說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都是從一切有情的真心藉緣而出生,雖然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是為生滅不已的虛妄法,但都攝屬於真心的局部體性,所以將生滅不已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攝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心,生滅不已的空相也就不生不滅了。又 佛宣講般若經多時以後,觀待佛弟子們入地的因緣成熟,於是宣講第三轉法輪的方等經典,明說八識心王的唯識增上慧學,讓佛弟子們得以轉入地上階位,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乃至最後成就一切種智的究竟佛。
所以說 佛觀待此娑婆世界眾生的根性、智慧、福德等因素,用一切有情的真心來貫穿三世及一切法,由淺入深、由狹而廣;因而轉了三次法輪,無非就是要讓眾生開、示、悟、入一切有情的真心,乃至最後都可以成就佛道。然而佛門就是有人,不懂 佛為了攝受弟子們而有三次轉法輪的善巧方便,因而有種種不如理作意的說法出現,譬如:達賴喇嘛就在他的書上公開指責 佛陀三次轉法輪是互相矛盾的,乃至喇嘛教應成派中觀行者,將最究竟、最了義的方等時的唯識經典判為不了義的經典,因而造下難以想像的大惡業,未來要承受非常不可愛的異熟果報。以此緣故,當菩薩修學佛法時,不僅要審慎以對,而且要有智慧來作判斷,以免被人誤導而不知,因而造下謗佛、謗法、謗賢聖的重罪,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種種苦,再回到人間,那已經是百劫以後的事,真的不堪回首啊!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