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
由 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所要進行的單元是「廣論隱說的內情──廣論的陳倉暗渡法則」

宗喀巴在《廣論》卷14中談到奢摩他的修習次第強調說:所有修行次第的教授,都是出自於大論──也就是《瑜伽師地論》。同時在談到應如何明了修定的所緣時,抄錄了大論26、27兩卷中的論文所說,關於各種不同根器與心性的有情,修止觀、證解脫時,所應瞭解思惟與修治的所緣內容。宗喀巴引用抄錄的方式並不老實,號稱是來自於大論 彌勒菩薩的教授,但本質上,僅是藉這個機會,將喇嘛教的教義與行門夾帶而談,以便與大論及 彌勒菩薩作個攀緣依附,是一種障眼法的運用而已,實質卻與 彌勒菩薩在大論中所教導的天差地別,舉示以下例子作為證明。

《廣論》中說:【善巧所緣亦有五種。謂善巧蘊,界,處,緣起及處非處。蘊謂色等五蘊,蘊善巧者,謂能了知除蘊更無我及我所。】(~《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宗喀巴抄錄到大論中的四種所緣境事的善巧所緣時,僅以22個文字帶過蘊善巧,而大論中關於蘊善巧的開示內容,則有473個文字之多。大論中 彌勒菩薩詳細地說明色受想行識五蘊各個都不是只有一種性質,而是有種種差別性,能隨因緣業力呈現出眾多性,修止觀的有情都要認知清楚,才不會將意識的細分、色身、境界受、一念不生的離念靈知等等,誤認為常住不壞的法。

大論卷27最關鍵的,被宗喀巴略過的一段論文如下:【云何蘊善巧?謂善了知如所說蘊種種差別性、非一、眾多性。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是名略說蘊善巧義。……云何除此法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謂唯蘊可得、唯事可得,非離蘊外有我可得,有常恒住無變易法是可得者;亦無少法是我所有,故除此外更無所得、無所分別。】(~《瑜伽師地論》卷27)彌勒菩薩的教導是說:以五蘊為所緣作觀行時,應當將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緣和合的確實內容觀察究竟;而觀察五蘊時,雖有各種差別性,呈現出眾多性,仍然僅能歸屬於五蘊,仍然僅能歸屬於因緣所生的根塵諸事,五蘊以外再也沒有任何一法是有情所依止而認取的我。也就是說,有情的自我認知感受,全都是來自於五蘊而沒有例外,五蘊法本身,雖然都是因緣和合的生滅法,但是出生五蘊的第一因──常住法如來藏阿賴耶識,一向與五蘊同時、同處運作,所以並不是離開了五蘊,而另有不變易的常住法可以找得到;也沒有任何一法是歸於五蘊我所擁有,因為五蘊我是來自顛倒想,執取因緣所生,沒有自體而不自在,分別假名而有的法。緣於五蘊,除了觀察到由常住法如來藏所含攝因緣和合所出生的沒有真實我體性的五蘊以外,再也沒有所謂潛藏的意識細分,或者冥性能量可得、可分別了,這才是蘊善巧的真實義。

彌勒菩薩關於蘊善巧的開示,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已經建立正確般若知見,在修觀行的學人能斷我見,斷除對五蘊錯誤的認知與執取,以及斷除對常住法的錯誤想像,如果沒有斷除對五蘊的我見,就不能出離生死證解脫。而蘊善巧最重要的意義,就是五蘊中的識蘊(包含了意識),而意識在各種境界中,有種種的差別性,但終歸要認清楚粗細意識的相貌,屬於因緣所生法,就是不能常住不變易。這些重要的內容,為何宗喀巴都不抄錄呢?因為喇嘛教所宗的各派假中觀,都是以意識心的細分為常住法,都是大論中 彌勒菩薩教導的應當詳細了知並斷除我見的對象,屬於因緣所生五蘊中的識蘊所含攝。假想意識細分是常住法的主張,根本無法契合大論所說的「唯蘊可得、唯事可得」的現觀,而將不歸屬於意識心的法,虛妄計著為意識細心所有。例如息脈運行、能生色法、具有空性,轉變成金剛不壞的常住法等,這些都不是意識心所能擁有的。正是 彌勒菩薩所說的「無有少法是我所有」,宗喀巴為了怕與自家教義產生矛盾,所以不抄錄。

然而喇嘛教在雙身法的修練中,都是妄想著意識心,不生起語言文字分別時,是具備那些功能的,因此宗喀巴才會在抄錄大論的論文時,逕自轉換成一段符合其教義的文字說:【蘊善巧者,謂能了知除蘊更無我及我所。】就是要將五蘊視為能經由修雙身法,達到所謂的樂空不二的境界,妄想著每生起一次這樣的淫觸大樂,就能消除種種業風、微細障,現前的五蘊就變成不壞的空色虹光身,意識心就能變成金剛心,只要不對五蘊生起在語言文字上我與我所的分別,即能將五蘊轉變為佛身。所以《廣論》中,完全不談五蘊的詳細內容,五蘊的虛妄不實,識蘊中六個識的生滅有為與不自在性。眾生我見的所緣就是五蘊,如何思惟觀行斷除我見、斷除疑見、斷除戒禁取見,這三種繫縛於三界生死的結使等等內容,《廣論》完全將這些在佛法中,求解脫不可缺少的斷我見基礎知見與行門,排除在外了。抄錄大論中的文字內容,想要表彰的卻與 彌勒菩薩含攝完整佛法的論述與教導,完全背道而馳,呈現出來的是不如實知五蘊,五蘊我見具足而不能斷,師心自用曲解,並竄改大論的論意,指稱那是來自於 彌勒菩薩的教授。

宗喀巴這種不老實的行為,是不可信任的,喇嘛教一致遵守的應成派假中觀,就是立論於意識細分能夠常住不滅為基礎,主張意識細分具備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等中道性。例如四川五明佛學院丹增嘉措講解蓮花戒所寫的《修次中篇》時就說到:【意識是唯明唯知的光明體性,是一種唯明唯知的能力,並非依暫時的因緣而產生。……意識之法性,有世俗與勝義二種內涵。以世俗法性解釋,是心的唯明唯知性質;以勝義來說,就是唯明唯知最究竟性質,也就是空性。】(~《修次中篇》丹增嘉錯講授,悲智學佛會整理 http://baus-ebs.org/sutra/fan-read/009/004-5-02.htm)這一段敘述清楚地表達出:喇嘛教認為「意識有一種唯明唯知能力,不是根塵相觸的因緣才現起的」,也就是認定,意識另有一種唯明唯知的光明體性與能力,是可以單獨存在的(指的就是意識細分)。這個邏輯到底在表述什麼呢?正信的佛弟子都知道,意識是五蘊中的識蘊所含攝,佛菩薩在經論中都說「意法為緣生意識」,意識既然需要意根與法塵的緣才能被出生,表示意識不是自在的心,既然不是自在的心,所具有的一切體性功能,也都不是自在的。

針對這一點,佛陀在《楞嚴經》中早已為佛弟子開示過了,佛說:【若汝執悋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楞嚴經》卷1)假如要將分別覺觀這種唯明唯知的體性當作是真心本性的話,那麼這個心應當離開一切六塵,另別有自在的全部體性才對。佛陀這麼說,是所有一切法界有情都適用的,而且是在現象界可以驗證的,沒有哪個有情的意識心在六塵以外還能存在,能具有自在的全部體性的。

但喇嘛教的仁波切、祖師們,卻都不理會這個不可逆轉的法界現象,也不理會佛菩薩的真實教導,自創理論就號稱佛教,卻主張意識另有唯明唯知的體性,不是依暫時的因緣所產生的,又主張意識具有勝義空性。意識既然不是真心本性如來藏,意識既然需要意根與法塵為緣才能出生,是緣生緣滅的法,離了六塵不能自在、無有自性,如何具有能生他法的空性呢?就算修到了佛地,意識心僅能轉識成智,仍然不能具備空性出生萬法,因為對意識心作任何層次的現觀,包括喇嘛教所有祖師與學人所不能到達的初禪以上色界境界,乃至最細的四空定無色界境界,都僅能到達 彌勒菩薩所說的「唯蘊可得、唯識可得」的盡所有性邊際,因緣所生的意識永遠不可能變成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法爾如是的緣故啊!從這裡也可以進一步瞭解,喇嘛教的祖師都是誤解佛法、自創教義,攀緣佛教而陳倉暗渡其密續雙身法,實質上在佛法的知見與實證上,完全無法觸及,僅是虛張聲勢而已。

另一個例子也可以證明,宗喀巴攀緣依附大論及 彌勒菩薩,運用障眼法,卻將喇嘛教的教義與行門夾帶於字裡行間,企圖讓讀者誤會而概括承受密續金剛乘雙身法也是 彌勒菩薩大論的教導。在《菩提道次第廣論》351頁到 353頁,宗喀巴抄錄了大論第26卷,修學與大乘解脫相應所作觀行有關的「徧滿所緣境事、淨行所緣境事、善巧所緣境事與淨惑所緣淨事」四種所緣境事的部分論文以後,不理會 彌勒菩薩對淨行所緣清楚完整的開示教導,為了想要將他們密續貪道雙身法包裝成最殊勝的即生成佛行門,嚴重地扭曲淨行所緣這個名詞與義理。宗喀巴說:【又,淨行所緣,上品貪行等易除貪等,依此易得勝三摩地,故是殊勝所緣。】(~《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宗喀巴這樣的敘述,根本就是將淨行所緣張冠李戴的想要替貪道搭上佛法修證的道路,主張 彌勒菩薩在說:佛法可以運用上品貪行雙身法除掉貪欲等煩惱,還能夠依於雙身法得到殊勝的三摩地,說那上品貪雙身法境界是殊勝所緣。

但是 彌勒菩薩在大論中,有這種論點嗎?將論文拿出來探討就知道了。大論說:【云何名為淨行所緣?謂不淨、慈愍、緣性緣起、界差別、阿那波那念等所緣差別。云何不淨所緣?謂略說有六種不淨:一朽穢不淨、二苦惱不淨、三下劣不淨、四觀待不淨、五煩惱不淨、六速壞不淨……如是不淨,是能清淨貪行所緣。】(《瑜伽師地論》卷26)彌勒菩薩說:「淨行所緣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所謂的以不淨觀對治貪欲,以慈愍觀對治瞋恨,以緣性緣起觀對治愚癡,以界差別觀對治高慢,以阿那波那念對治尋思散亂等煩惱,覺知心為了要出離煩惱,因此隨著染污的不同,所應對治的不淨所緣,就有所差別了。以對治貪欲而言,有哪些是不淨所緣呢?略說有朽穢不淨、苦惱不淨、下劣不淨,觀待不淨、煩惱不淨、速壞不淨等六種,這些不淨就是專門對治由於貪欲的緣而造作的煩惱業行。」

這裡指的貪欲又是什麼呢?接續看論文怎麼說:【貪有五種:一於內身欲欲欲貪,二於外身婬欲婬貪,三境欲境貪,四色欲色貪,五薩迦耶欲薩迦耶貪,是名五貪。為欲令此五種欲貪斷滅除遣不現行故,建立六種不淨所緣。謂由依內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內身欲欲欲貪心得清淨;由依外朽穢不淨所緣故,令於外身婬欲婬貪心得清淨。婬相應貪復有四種:一顯色貪,二形色貪,三妙觸貪,四承事貪。由依四外不淨所緣,於此四種相應婬貪,心得清淨。】(《瑜伽師地論》卷26)彌勒菩薩說:「欲貪有五種:一內身有希欲外境的欲貪,二外身在身觸淫欲上的欲貪,三對欲界境界的欲貪,四對色界境界的欲貪,五愛著五蘊自我的欲貪。為了能讓這五種被境界所繫縛的欲貪斷滅除遣,而不再現行障礙解脫的修證,所以建立了汙穢不淨等六種不淨所緣,作為對治貪欲之方便。例如,依於內身朽穢不淨為所緣如實觀察,能夠讓行者內身希欲外境的那一分欲貪消除,而使覺知心得到清淨;而依於外身朽穢不淨,為所緣如實觀察,能夠讓行者在外身的身觸淫欲上的欲貪熱惱消除,使覺知心得到清淨。而淫欲相應的貪又有四種:有顯色貪、形色貪、妙觸貪、承事貪這四種。要斷除淫欲大貪,就要依於死屍,從青淤膿爛到被鳥獸食噉作意思惟,破除顯色貪;於死屍皮肉分離筋脈纏裹作意思惟,破除形色貪;於死屍僅剩骨鎖作意思惟,破除妙觸貪;於死屍身骨散壞作意思惟,破除承事貪。在一切有情色身死滅後之四種朽穢不淨作為所緣,才能斷除見到異性的顯色、形色所生起的淫貪,以及進一步想與異性身根接觸交合的淫貪,乃至與異性之間承事互動的淫貪。由於緣於四種朽穢不淨所緣而觀行,斷除了男女異性之間四種相應的淫貪,覺知心才能解脫於欲貪的繫縛而得到清淨。」

從 彌勒菩薩的教導可以知道,重點就是需要去如理觀察:貪的所緣內容,本質上是汙穢不淨的,以男女淫欲相應的貪而言,所緣就是異性的顯色、形色,以及身根交合的細滑觸。由於淫貪煩惱的作用,而生起希望追求、愛戀不已,這些都是因為不能如實觀察男女之顯色、形色,都是無常變異終歸毀壞,是汙穢不淨的。身根交合之細滑觸,乃是起因於淫欲煩惱,是究竟不淨的,因此貪行所緣境界都是染污的、熱惱的,是繫縛於欲界不能解脫的;若要求解脫,就得出離淫欲相應的貪,要出離淫欲相應之貪,就是要以本質上之汙穢不淨為所緣,才能認清楚事實,而於降伏之後,最終斷除淫欲之貪。若於異性的顯色、形色,身根之觸等境界,都不觀、不聽、不憶念、不造作貪行,就是出離了淫欲相應的貪,這才是覺知心的淫欲貪已經清淨了,這才是貪行被對治的實際內容與過程所說的淨行所緣。而宗喀巴標榜著依照 彌勒菩薩的教授寫《廣論》,實質上卻完全違背 彌勒菩薩的旨意,妄想通過密續雙身法必定存在的上品淫欲貪,就能輕易地除欲貪,說那是殊勝所緣;然而,法界中沒有宗喀巴所說的這種黑能將自己去黑的法,黑法、染污法,得要運用白法、清淨法,才能除黑除染污,宗喀巴完全扭曲了貪行、淨行所緣的實質內容。以下舉喇嘛教在密續的修證有成就者寫的書籍:如何依照喇嘛教的教義,而倡導貪道雙身法。

三律儀書中提到,寧瑪派修大圓滿時,除了必須遵守三昧耶戒的十四根本墮以外,另有二十五種必須遵守照作的支分戒,第一個部分就這樣說:【五所行︰渡脫(就是殺),和合(就是淫),不與取(就是盜),妄語及綺語,此為五種應修事。】(《自性大圓滿道之支三分律儀決定論釋義》盤逸,頁263)為什麼會制定應修「殺盜淫妄」這樣的規範?根源就是喇嘛教修練密續金剛乘,必須在男女雙身交合中操作諸多技巧。實際上的內容,書中這麼說:【依密義而言,(渡脫是指)當遷流不定之微細風息趨入中脈時,風息即得解脫自在。二根和合之貪行令拙火燃起,溶化明點,明點流降於主要之脈絡時,即能賜予不變大樂與空性之成就。不與取之密義,是指於明妃處取得甘露……】(《自性大圓滿道之支三分律儀決定論釋義》盤逸,頁263-264)密續的密義就是:喇嘛在修雙身法時的實際場景。所有密續的理論,都是在敘述雙身法中,男行者要先認定有個意識細心能運作風息,藉這個微細心風之力,可以引息入中脈,認為將風息、精液、明點,趨入想像的中脈,風息就能得到解脫自在,而不受業力牽引。男女兩根交合的淫貪,才能引風息與明點入中脈,能於臍間燃起拙火,溶化明點、提降明點,而依序產生四種身觸淫樂,又稱為四喜。生起了四喜之樂以後,要認定當時的色身,已經成為空性所變的空色,與大樂是一體的,都是來自於意識細心的空性,因此聲稱已經實證了樂空不二的空性,已經獲得了樂空不二的智慧,已經發起了意識細心的空性,獲得了金剛心。在雙身法的過程,還要偷盜明妃的中脈,以加速發起期望到達的大樂。上師在指導男女行者修雙身法時,要將男女的身體,說成是空性身這樣的妄語,以便滿足喇嘛教教義所設定的,身樂即是空色所本來具有的空性功用,這樣的虛妄想,成為樂空同一智體、樂空不二,即是由意識細心所現的金剛持目標。宗喀巴在專說金剛乘道次第的《密宗道次第廣論》說:【此宗樂空之空,多說空色……爾時,雖非真實成為空色天身,然於不待觀察,心中即如是現,故於如斯空色不變大樂同一智體,二無分別,名為第四灌頂。】(~《密宗道次第廣論》卷14)也就是說,觀想本尊到最後成就空色天身,其實就是在灌頂中,以五蘊中的色蘊在雙身法中受樂到達的境界,以及意識心專注操作提降明點,到達不生起語言文字、一心受樂,當作證得意識細心持空色與不變大樂的金剛持成果。而三昧耶戒對修雙身法的規範,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廣論》中也這麼強調:【此灌頂之三昧耶者,如答日迦跋云:「汝可殺有情,受用他人女,不與汝可取,一切說妄語。」】(密宗道次第廣論》卷14)

從以上的舉例可以知道,喇嘛教的祖師主張運用上品淫欲貪修雙身法,想要到達超越顯教佛果的金剛持,結果卻是要讓淫貪之念不斷現行操作,所緣全都是顛倒染著的我見我執境界。因為雙身法若不在男女身根,顯色、形色、身觸上生起淫貪之念,是不能操作的,以為只要方便說一說「男女之身是空性」這樣的妄語,就可以不落入貪欲中了。妄語本身就是過失,更何況喇嘛教的上師都具足了三界的我見與貪瞋癡等煩惱,又完全不知道五蘊是無常、無恆,不可保信的變壞法,就是 彌勒菩薩所說的「煩惱不淨、速壞不淨」之法。阿底峽、宗喀巴、達賴喇嘛等這一脈傳承下來的喇嘛教上師,盡是攀緣附會佛教,用世俗五蘊意識境界的雙身法,替代了佛教出世間如來藏斷五蘊我見的清淨解脫法,是完全經不起檢驗的。

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