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一部破《廣論》(一)

第20集
由 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我們這次的主題叫作「《楞伽》一部破《廣論》」,主要是以《楞伽經》與其餘的大乘經,要來破斥宗喀巴應成中觀師以雙身修法無上瑜伽而毀謗沒有不生不滅法──阿賴耶識,而認為只要以「滅」就能夠來酬償業果,用這樣的種種邪知見而來建立整個佛法成佛之道。

那基本上我們大致的順序,就是先要以小乘《阿含經》裡面一些很基本的名相,譬如五陰、六入、十八界、十二處,用這樣子的最基本的名相,再加上一般人都很熟悉的輪迴、涅槃,用這樣的生滅法、輪迴、涅槃這三個基本的法義,用來證成不生不滅法畢竟存在;而這個不生不滅法在小乘經裡面就是所謂的五陰俱識、所謂的入胎識、所謂的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並不是要等到大乘法才講到這個不生不滅法是法身、是如來藏、是阿賴耶識。先經過這樣子第一個階段,以三個名相,主要就是生滅法-五陰六入十八界、輪迴、涅槃-建立不生不滅法是法身、是如來藏之後;在第二個階段,我們就要引用其他的大乘經,譬如說《不增不減經》、譬如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這種種的契經,來證明這個不生不滅法確實就是 佛在三轉法輪所說的含藏識、藏識、如來藏。那等到這第二個階段證明之後,我們第三個階段,就是要專門引用我們主題所說的《楞伽》一部來破斥《廣論》的種種邪說,包括他們否認阿賴耶識,包括他們認為二乘人也證得法無我,包括他們種種的:譬如說破斥唯識中所說的自證分,破斥唯識裡面所說的種種相關於 佛所說的沒有外境、一切都是內識這樣子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那最後總結,如果我們時間足夠的話,我們就會針對應成中觀所謂的八難題來進行更詳盡一點的破斥。

這邊講到破斥,有些菩薩可能會起一些煩惱,那我們引用《六祖壇經》很簡單的四句話來提醒這些菩薩們,《六祖壇經》六祖說了:【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六祖壇經》卷1)很多人都只記得《六祖壇經》裡面的所謂的【若實不相應,合掌令歡喜】這樣子的引用,卻忘了說六祖在開宗明義就已經說過了,那個【合掌令歡喜】是因為已經沒有辦法溝通了,又不希望跟這個眾生結惡緣,而並不是說當菩薩的應該要來和稀泥,要來忍受世間上有一些惡知識以錯誤的邪知教導來殘害眾生的法身慧命,所以他才會講得很清楚【出世破邪宗】;乃至更明顯的,在《六祖壇經》有記載的永嘉玄覺大師,在六祖印證之後他寫的《證道歌》裡面,他也講得很清楚【圓頓教、勿人情】,這一個圓滿的、頓悟的這一個禪宗、這個證悟、這一種教導,它是不能講人情的,是非對錯都有一定的標準,並不是漫無標準,像世俗人所說的一切宗教都是在勸人為善,我們自己修自己的就好,不要去管別人。所謂【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永嘉證道歌》卷1),就如同現在社會普遍都有的這些詐欺事件,當您看到一個老婆婆、老公公在郵局他被這個詐騙集團所欺騙,那您是不是該仗義直言地指出來這是一個詐騙行為呢?如果旁邊有人不能分別善惡而直接指責說你這個人是在罵人,那顯然是這個第三者、這個指責人的人其實才是一個惡人。

好!回到我們的重點。第一個,我們先以《阿含經》裡面所有的名相,這是所有的修學佛法的人剛入門就該具足的知見,就是說 佛在《阿含經》裡面,不管是哪一部經,不管是《增壹阿含》、《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都是以這個蘊、處、界(或是舊的翻譯陰、入、界)而為一切生滅法的範疇,而告訴我們所謂的涅槃,就是把這一些蘊、處、界生滅法全部都滅盡無餘,就叫作涅槃。引用經論的話,我們可以看看,在別譯的這一個《雜阿含經》裡面卷16有講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別譯雜阿含經》卷16),而在《雜阿含》卷22也有講到【一切行無常,是則生滅法,生者既復滅,俱寂滅為樂】(~《雜阿含經》卷22),那《雜阿含》卷22同樣的,佛又說了【眼耳鼻舌身,第六意入處,若彼名及色,得無餘滅盡,能知此諸法,解脫七比丘,貪有悉已盡,永超世恩愛。】(~《雜阿含經》卷22),特別是最後又在《雜阿含》卷2講到了,這個涅槃是【寂滅、清涼、清淨、真實】,換句話說,涅槃祂不是斷滅;而蘊、處、界滅掉之後,如果佛法沒有一個不生不滅法的建立、如果這個涅槃只是一個虛妄建立的名相,那佛法就如同斷滅見外道一樣,沒有什麼殊勝可言了。

那依於這樣子的理論上的證明,特別是我們有說輪迴,輪迴其實就是陰、界、入不斷地在三界六道輪轉,而涅槃,剛剛說過了,特別是二乘定性聲聞人所證入的無餘涅槃,其實就是把生滅法「蘊、處、界」永滅無餘;基於這三點,第一個,蘊、處、界是所有生滅法的範疇,五蘊、十二入、十八界,絕對沒有第六蘊、絕對沒有第七入、沒有第十三處、沒有第十九界,可是輪迴又是這些蘊、處、界不斷地在三界六道當中流轉,沒有辦法止息輪迴的產生;我們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眾生必定依於《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所說的,因為所造就的中品、上品、下品這些十善業或是十惡業,而各自往生天道、人道乃至所謂的阿修羅,這個三善趣,或者說三惡趣──地獄、餓鬼、畜生。

然而這邊我們要提到的是一個「業」的問題,從業種如何來建立?很顯然地,十八界每一個法都是現行法,既然是現行之法,那請問六根、六塵、六識如何能夠記持眾生每一世依於他生滅的五蘊所造作的善惡業種呢?我們之前在很多單元裡都已經提過了,在這樣子的種種生滅法裡面,特別是以十八界為例(六根、六塵、六識),六塵、六識很顯然地,今不至後,今天不會到明天、這一世不會到未來世,而前五根不管是勝義根、浮塵根,它也都是必將斷滅之法,也不會從這一生到下一生,而唯一剩下的第六根就是意根,祂必定也是在入無餘涅槃的時候要斷盡無餘;既然十八界都是生滅法,生滅法都是現行之法,現行之法它如何能夠儲存這些可能要經過百千萬劫,才能夠酬償眾生造作善惡業行所落謝形成的善惡業種子而該有的善業報、善果報或是說惡果報呢?很顯然地,蘊、處、界-不管我們用哪一個分科分類來講這些生滅法的範疇-第一個,它的範疇不可能超過 佛所告訴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第二個,不管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沒有任何一法能夠來儲存這些業種,因為很清楚的、很重要的一點,十八界都是現行之法;甚至我們可以簡單地說,單單從十八界都是現行之法,我們就要知道,意識乃至所有其他的生滅法之所以今天滅掉而能夠再生起,必定是有其他能夠出生它們的因;而蘊、處、界生滅法,在 龍樹菩薩的《中論》裡面,他《四生偈》裡面說過了【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中論》卷1),《中論》裡面,龍樹菩薩已經把這一個十八界裡面任何一法自生、他生、共生的可能性都否決掉了,因為它們都是現行法、都是和合出生之法、都是可滅之法,其實已經隱喻告訴我們,有一個蘊、處、界之外的一個不生不滅法,這個其實也就是我們後面會提到的《不增不減經》裡面講到的一個法身,也就是如來藏,這個後面我們會再比較詳細地引用經文來說明。

好!那我們剛剛已經總結了,以《阿含經》裡面 佛早就說過了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這是每一個學佛人剛學佛都應該要了知的最基本名相;很可惜的,很多被《廣論》裡面,應成中觀邪見所迷惑的,這些善心學佛的菩薩們,卻連這基本的名相可能都沒有弄清楚。如果您花點時間,把我們剛剛所說蘊、處、界每一個的定義,還有這些生滅法的範疇,如實的去觀行,確定確實決定沒有第六蘊、第七入、第十三處、第十九界,而又了知這些善惡因果,又不可能一切都是現世報,有可能隔了百千萬劫才受報,那這樣子的業種、這樣子身口意行形成的勢力,到底要儲存在蘊處界哪裡呢?很顯然地,都不可能是有這樣子的蘊處界任何一法(生滅法),能夠儲存這些經過百千萬劫才能夠兌現酬償的一個果報。

好!基於這一點的話,我們這一邊又要提到,在這一個小乘阿含裡面 佛也有說過了,乃至很多的單獨是小乘的經文,都已經可以為我們明白作證;換句話說,我們接下來要證明的,就是說阿羅漢不是佛,而從這裡要來證明說,佛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祂所根據的這樣子的一個不生不滅法絕對不是蘊、處、界,而是能夠出生蘊、處、界的另外一個法身,在三轉法輪說為如來藏、阿賴耶識,那基於這樣子的一個邏輯,我們底下又要總說一下,我們如何證成阿羅漢真的不是佛。只要我們能夠證明阿羅漢不是佛,那麼四阿含所說的所有的蘊、處、界生滅法的法義,就由不得應成中觀師只承認有蘊、處、界生滅法,又認同 龍樹菩薩所說的【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認同蘊、處、界生滅法的範疇是這樣子,可是又不承認有一個不生不滅法。

換句話說,這些應成中觀師六識論的邪知見,是造成他們會把樂空雙運無上瑜伽男女二根交合這樣子的一個惡法,認為是可以成佛之道最主要的一個邪知見的來源,當然後面我會根據已經授記 龍樹菩薩為初地的菩薩──歡喜地菩薩的《楞伽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個單元命名叫作「《楞伽》一部破《廣論》」,因為《廣論》應成中觀師他們尊稱龍樹是第二佛,其實 龍樹的證量真的有那麼高嗎?他可以高於妙覺的 彌勒菩薩所講述的唯識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留待後面我們會來破斥;這邊先要指出來是,我們全部引用的經證的來源都只限於四阿含,要依於四阿含來證成阿羅漢絕對不是佛,由這樣的證成 ,反過來告訴我們,要成佛之道必定在二轉法輪,特別是三轉法輪一切種智、如來藏唯識經典之中,才能夠依之而證得。

底下我們先講第一個,阿羅漢不是佛。之前已經說過了,這邊我們要作一個簡單的總結:

第一個,阿羅漢如果是佛,當我們本師 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之後,應該所有的阿羅漢是佛,他所說的當然就是「經」了,因為佛所說的話就是佛經,既然是佛經,為何還要有三藏經典的結集呢?我們說過這是最簡單破斥阿羅漢是佛的方法。

第二個,在《增壹阿含經》裡面,特別是卷3的《弟子品》,世尊親口、佛口、金口說了,祂一一的為大眾講明了:祂的弟子當中有所謂的持戒戒律第一、有所謂的天眼第一、有所謂的說法論議第一、有所謂的多聞第一、有所謂的頭陀行第一、密行第一、有所謂的福德第一,這樣子的 佛的開示,隱喻的已經告訴我們:這些阿羅漢弟子,每一個都是阿羅漢弟子,可是他們所證卻各各有所不同、有所高低,既然是佛,祂不可能有所證高低不同,必定都是四智圓明,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證成說,阿羅漢不是佛。

第三個,我們之前也有講過,在《中阿含》卷28《瞿曇彌經》,佛有對阿難說:【阿難!當知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作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及轉輪王、天帝釋、魔王、大梵天者,終無是處。】(~《中阿含》卷28)這裡告訴我們,女人不可能能夠成佛;然而單獨依於四阿含,我們清楚就已知道了,阿羅漢比丘尼在佛世的時候是相當多的,既然女人可以成為阿羅漢,可是 佛在這個《瞿曇彌經》又清楚地告訴我們女人不能成佛,乃至在佛三十二相當中有一個馬陰藏相,乃至佛在十號當中有一個調御丈夫,這種種的都告訴我們,女人不能成佛。這邊順便要再如同之前,跟菩薩們提過一樣,這並不是佛法講男女不平等,千萬不要這樣誤會,嚴格講,佛畢竟是一個中性身,祂不是男也不是女。

好!再下來的話,我們要依於《雜阿含》卷15的《申恕林經》,在這個著名的《申恕林經》 佛舉例子問這些比丘眾們、這些弟子們說,我手上拿的這一片樹葉,我手中葉、掌中葉多呢?還是這個申恕林裡面整個大樹林裡面的樹葉多?根據這個《申恕林經》所演述的,佛告訴這一些聲聞二乘弟子們,祂說:我為你們這些聲聞弟子們所說的法,已經演說的,換句話說,就是阿含部裡面說的,蘊、處、界是生滅的,無餘涅槃就是要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一切生滅法滅盡、名色永滅無餘,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蘊、處、界都滅盡了,就能夠寂滅、清淨、清涼、真實。佛告訴這些比丘弟子們、這些二乘聲聞比丘弟子們,我告訴你們的這一些能夠證得聲聞、乃至辟支佛的法,其實只是我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一切智、一切種智裡面的如同整個大樹林當中的一小片葉子。

而根據經文,佛如何說?佛告訴這些比丘們說:【如大林樹葉,如我成等正覺,自知正法,所不說者,亦復如是。】(~《雜阿含》卷15)這裡的意思告訴這些聲聞弟子們,我釋迦牟尼佛所證得的這樣子的佛菩提道、我所證的正法、我所了知的這樣子的成佛的法,比諸之前我跟你們這些聲聞二乘弟子們所說的蘊、處、界生滅法必須滅盡才能夠證阿羅漢,這兩者比較起來,我所證知之法是正法。請看清楚是正法,不是因為它是邪法而不說,而是雖然是正法,可是於這些二乘聲聞人證得二乘聲聞菩提、緣覺菩提,入於無餘涅槃而不能迴小向大是沒有助益的;所以即使它是正法、它是成佛才能夠實證的法,它比諸二乘聲聞法,比較起來,猶如一整片大樹林的樹葉跟一小片 佛的掌中葉;可是 佛還是觀察眾生的時節因緣,在小乘四阿含當中,祂不詳細講說阿賴耶識、如來藏,而純粹頂多只是以名色因、名色習、名色本,或是說五陰俱識、或是說齊識而還、或是這樣子種種的入胎識,而來隱喻講說蘊、處、界之外必定有一法,祂不是屬於生滅法的範疇,而這一法其實就是二轉法輪的所謂的無住心、非心心,也就是六祖依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在《六祖壇經》中自述說他開悟的時候,因於五祖三更裹袈裟為他講說《金剛經》─二轉法輪《般若經》-而開悟的時候而說的那一首自性偈,所謂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卷1)而後面在同樣的《六祖壇經》他也清楚告訴我們了,他所證的這一個自性就是含藏識──第八識,二轉法輪《般若經》這樣子的講說這個不生不滅法、這個法身、這個涅槃心,然後六祖又告訴我們的依《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開悟,他卻告訴我們這一個心其實是三轉法輪、也就是達摩初祖傳給二祖這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裡面所說的【藏識海常住】,就是這個如來藏、這一個阿賴耶識。換句話說,即使我們不講到三轉法輪,單單依於初轉法輪、二轉法輪,用道理、用最基本的「蘊、處、界生滅法」、「輪迴」、「涅槃」這三者,從道理上、從一個基本入門的學佛者該要知道的這些名相上,我們就可以推知,即使說聲聞人不需要實證這一個法身佛、如來藏、阿賴耶識,然而 佛卻已經是在阿含裡頭已經隱喻地告訴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法──法身,能夠出生蘊處界。

好!講到這裡,我們再引用底下的,相關的經證再來證明說「佛是阿羅漢,阿羅漢非佛」;阿羅漢不是佛,所以小乘阿含就不是成佛之道,所以大乘經-乃至大乘經裡面講的-不管是二轉法輪的這一個非心心、無住心,或者三轉法輪的如來藏、阿賴耶識,都才是真實的能夠成佛之道之所依。

《中阿含》卷30《大品福田經》佛說:【云何九無學人?思法、昇進法、不動法、退法、不退法、護法──護則不退不護則退、實住法、慧解脫、俱解脫,是謂九無學人。】(~《中阿含》卷30)佛在這裡告訴我們,有九種小乘的無學人,這裡面有思法、有退法,這裡面的思法阿羅漢,其實就是《雜阿含經》卷39裡面講到的,那一個瞿低迦這個阿羅漢,瞿低迦比丘他證阿羅漢,可是他是屬於所謂的思法或退法阿羅漢,他證阿羅漢之後,又因為某些原因(最主要可能因為禪定上面沒有辦法現法樂住)而三番兩次的(按照經文的話)應該是六度都退回去三果人,甚至更低下的一個品位,最後一次他終於下定決心而自殺了。菩薩們想一想,天底下有什麼佛會福德智慧這麼差,證了佛之後還會退轉的嗎?很顯然地,這也是告訴我們了,阿羅漢絕對不是佛,而佛卻一定是阿羅漢。

那最後一個,我們再引用一個很簡單的經句,就是《雜阿含》卷12裡面的話,時間的關係,我們沒有辦法仔細地來講說,那我們只把名字稱出來,就是阿支羅迦葉這一個牧牛人,他在一天之內證阿羅漢,卻不幸被牛所撞死,在同樣這一卷經底下的那一個玷牟留外道,他本身是外道,卻是在一日之間蒙 佛這樣子的開示而證為阿羅漢。試問一日之間就可證得的阿羅漢這一些原先是凡夫、原先是外道,一日之間就可證得的阿羅漢。佛所證、佛的福德智慧,難道這麼寡薄嗎?

好!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先演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