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生我、神我、如來藏我(三)

第98集
由 正德老師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來繼續解說:什麼是「眾生我、神我、如來藏我」。接著我們進一步探討:如來藏真我的人無我、法無我。如來藏既然就是眾生界,表示五蘊眾生的見聞覺知等功能的源頭就是如來藏,所以說如來藏就是五蘊諸法的實相。《般若經》說:【何等諸法實相?所謂一切法不垢不淨。何以故?一切法自性空,無眾生、無人、無我。】(《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7)經中說什麼樣的法是蘊處界諸法的實相呢?在一切法中不垢不淨的就是諸法實相。有什麼理由這麼說呢?因為一切法都是來自於有真實自性的如來藏,而這個自性的本質是空性,就是無有生死不斷的眾生相,無有蘊處界的人相,無有覺知自我、反觀自我的我相。「無有」也是空的意思,經文中的語句很明顯的說出了一個道理:蘊處界諸法不是法界的實相,而蘊處界諸法的實相,必定是具足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等中道體性與無我的法。所以絕對不可能將蘊處界諸法經過轉變以後,或者針對蘊處界虛妄不實的無常空,可以被稱為諸法實相;不能被稱為諸法實相就不是般若了。般若講的就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本來具有的不垢不淨中道法,就是立基於如來藏的無眾生、無人、無我的空性法性而說,因此般若空性所說的就是如來藏真我的無我性。

如來藏的無我性,有人無我與法無我兩種無我的相貌,首先來看《楞伽經》中,佛陀如何說如來藏的人無我:【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什麼樣的內容是如來藏的人無我呢?就是遠離我與我所;所說的我與我所指的又是什麼呢?就是五陰、十八界、六入的積聚相,以及由於無知業愛與三界愛,因而出生的眼等五色根,去執取貪著所生的七轉識,這些都是五蘊人我與我所的法。而五蘊人我與我所都是因緣和合所生的生滅法,都是無常沒有自性、不自在、不能常住的法;如來藏自體卻是不生不滅、自性清淨自在而常住。所以說,如來藏遠離這樣的五蘊人我與我所。

經文繼續說著如來藏的人無我:【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等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猨猴,樂不淨處如飛蠅,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佛陀說,一切的眼根、耳根乃至意根,器世間有根身及六塵相,都是各各有情的如來藏所生所現,因為眾生界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如來藏法身含攝了眾生界,但是六根六塵器世間等,是依於眾生的七轉識虛妄想祂所攝取的這些法相,然後施設顯示出來的,猶如河流、種子、燈焰、陣風、浮雲一般,剎那不住輾轉變壞。七轉識躁動不安猶如猿猴,好像蒼蠅一樣樂著不乾淨的處所,好像風吹著火,使得火勢持續燒燃一樣,不厭倦不知足;都是因為無始劫以來與無明煩惱相應,一直顛倒的執取熏習虛妄的五蘊為真實我,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此在三界中生死流轉,好像汲水輪一直不停的隨著水勢流動運轉。然而,每一段流轉生死的種種色身,包括了兩足、四足、多足,乃至沒有腳的這些種種威儀進止,就好像幻術神咒催起死屍行走,好像機關發動使得木人起動行走。菩薩能善於深入觀察了知這些法相,就稱為人無我智。

這個地方經文所說的人無我智,指的是菩薩實證如來藏所獲得的大乘人無我智,因為聲聞與緣覺雖然證得解脫果,但是沒有實證如來藏,所以沒有般若實相智可以觀察五蘊十八界這個眾生界-就是如來藏-如來藏含攝了眾生界,更無法觀察、實證如來藏以後才能深入了知的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大乘人無我法相、大乘人無我智,必定含攝小乘聖人所證的五蘊人無我、人我空的解脫智慧。因為經文中 佛陀說的很清楚,如來藏遠離五蘊我與我所,表示實證如來藏的菩薩必定已經觀察清楚,五蘊諸法的無常、苦、空、無真我了,熏習般若、參禪開悟、證知如來藏的所在,又能現觀五蘊十八界都是如來藏所生所顯;而如來藏真如空性運行,不覺知自我、不反觀自我,菩薩因此能善於了知如來藏真我的人無我法相。菩薩的覺知心獲得了人無我智,是能夠雙照空、有兩邊的;也就是五蘊的人無我與如來藏真我的人無我。這正是般若空性的一分意涵;般若空性的另一分就是如來藏真我的法無我。

我們繼續來恭讀《楞伽經》 佛陀的開示:【云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佛陀說:如何是法無我智?已經證得大乘人無我的菩薩,又如實的觀察五蘊、十八界、六入,在境界中領受、了知、分別六塵諸法的虛妄法相;這些在六塵見聞覺知的自性,就好像所現觀的五蘊十八界一樣,沒有真實的我與我所。我與我所的覺受歸屬,都是來自於五陰、十八界、六入積聚而有的;是以如來藏為因,及生死業與三界愛繩的繫縛為緣,輾轉互相為緣,這樣的因緣和合,才有陰、界、入的出生,才有我與我所的覺受歸屬出現。而如來藏雖然藉緣出生了陰、界、入,見聞覺知這些法,卻從不於陰、界、入這些功能生起我與我所的想法,不與任何六塵境界相應,真實如如運行而不動搖其無我清淨自性。既然如來藏運行諸法是真如無我的清淨自性,那麼在因緣中被出生現起的陰、界、入諸法,因為都是在因緣中和合而有的,所以無有不壞的真實自體,既無自體哪來的自相可說?陰、界、入諸法沒有自相,也就沒有他法的共相可說,當然就沒有所謂能見的眼識,能聽聞的耳識,能知的意識等自相;這些眼識我能見、耳識我能聽、意識我能知,都是凡夫取相,不如實的計著以後,虛妄想的勢力所得的,賢聖位的菩薩是不會產生這種虛妄不實的計我的。

實證如來藏生起般若空性人無我智的菩薩,進而如實觀察如來藏藉緣現起陰、界、入,與運行諸法的法無我,善於了知如來藏心的人無我、法無我,以及意根與六識不自在的法無我,相、名、覺想、正智、如如這五法的人無我智、法無我智,依他起性、遍計執性、圓成實三自性的人無我性、法無我性,就能夠於修學菩薩道的過程,遠離法我執而發起道種智,趣向無上佛菩提究竟解脫之路。如來藏真我具有人無我、法無我,而菩薩發起大乘人無我智與法無我智,都能夠雙照如來藏真我與所出生五蘊假名我同時同處,真我無我故不分別、不覺知自我,無所住而生其心,隨緣任運蘊處界諸法,這就是般若空性的中道義理。

15年前 平實導師出版了一本書叫做《我與無我》,在書衣左下角寫了一段四句偈,內容是這樣的:「太極唯臆想,根本實真識;無明生兩儀,萬法由茲生。無我中有我,我中有無我;涅槃餘真識,我無我俱泯。」(《我與無我》扉頁)這段偈頌是在說,道教認為一切萬物的源頭就是從太極出生陰陽開始的,然而道教從來都沒人證明過太極到底是什麼,純粹是臆想出來的。一切萬法的根本,實際上就是永遠不生不滅的真識如來藏,由於無始無明的關係,而出生了能取與所取,萬法因能取的意根與五蘊、所取的六塵境界而滋生不已;五陰、十八界、六入都是如來藏藉因緣所出生,與如來藏非一非異。蘊處界無常、苦、空、無我,猶如幻化而不真實,但是無我的五蘊卻從未離開過真我如來藏,故說「無我中有我」;而真我如來藏在三界中現行,卻從未離開過所出生、尚未毀壞的蘊處界果報身,蘊處界等法僅是如來藏法身諸多功德法的一部分,真我法身如來藏含攝了虛幻不實無我的蘊處界,因此說「我中有無我」。證得解脫果的聲聞緣覺聖者,捨報不受後有入無餘涅槃,涅槃中唯有不生不滅的真識,如來藏不再出生蘊處界諸法就是涅槃,因此在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中,無有一法在三界中現行。既無所謂的真我,亦無幻化不實的無我五蘊,故說「我無我俱泯」。

涅槃是依如來藏的不生不滅而立名,並非另有某個法稱為涅槃,所以涅槃本際就是如來藏。菩薩實證如來藏發起般若無我空性智慧,也同時證知如來藏的本身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二乘聖者捨報入無餘涅槃的本際,而以般若智證知涅槃餘真識,我無我俱泯。這些勝妙的法義內容,如果要詳細知道的話,請到正覺同修會官網下載,或者到全省各正覺講堂索取免費結緣的紙本書籍。

現在我們先來探討「如來藏是涅槃的本際,涅槃就是如來藏真識獨存。」到底是依什麼根據而這麼說。在前面我們已經舉證也同時申論了 佛陀在經中的開示:說到眾生界就是如來藏,眾生界的五陰十八界都是如來藏藉緣所出生;如來藏就是法身,所有的世間、出世間、世出世間等法都是因於如來藏而有。這些如來藏的意涵在阿含經中,佛陀以苦之本際,為一心求出離生死苦的佛弟子們開示:有老病死苦都是因為有五蘊出生;換句話說,生本身就是苦了,而五蘊的實相卻是如來藏,五蘊的本源是如來藏。所以 佛陀說:【眾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雜阿含經》卷34);因此苦之本際指的就是如來藏。佛陀為修證解脫道的弟子眾說:一切我見、我所見、我慢等,繫著三界生死的煩惱斷滅了,所得的解脫果是寂滅、清涼、清淨、真實。佛陀說寂滅、清涼、清淨、真實是涅槃,表示已經排除了所有不真實的法,所有不真實的法都不可能是涅槃,眾所周知的五蘊、十八界,以及輾轉所滋生的一切法,包括五蘊的無我空都不真實,唯一真實的就是本來不生不滅的如來藏;而寂滅、清涼、清淨本來就是如來藏的體性,並非二乘聖者證解脫時才出現的,因為如來藏的體性是常不變易的,也因此才能稱為真實。從這個地方又可以證明 佛陀在初轉法輪阿含部的經典,早已運用隱含的義理,開示了涅槃的本際就是如來藏、涅槃就是如來藏,不於三界出現任何一法獨處的非境界。

《般若經》中 佛說:【法離言語亦離思量,從本際來,無生無滅故無入出。】(《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2)因為如來藏是法身,所以法從本際來的意思,指的就是如來藏所現起運行的諸法,由於如來藏不生不滅離見聞覺知,所以離言語同時離思量不作主。因為見聞覺知呢,祂必定是與名相、語言相應,是思量作主的內容,所以說離見聞覺知的如來藏,是言語道斷遠離思量作主的。而從本際如來藏現起的諸法,本質上也同樣離言語、離思量,同樣的不生不滅、不入不出。

《般若經》所說的本際,就是《阿含經》所說的苦之本際、涅槃的本際。佛陀在《方廣經》中也說:【本際無生亦無所滅。】(《大寶積經》卷12)【一切眾生本際清淨,畢竟無生無起。】(《大方等大集經》卷15)這個地方所說的本際,指的就是如來藏。而在唯識系列的《楞伽經》中,佛陀也說:【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故,起常見。自妄想故,不知本際。】(《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4)佛陀說:愚癡的凡夫僅依七識身剎那剎那生滅不住的現象,就生起了沒有過去世、沒有未來世的斷滅見解,因為不能察覺七識身的根源如來藏的存在,而對於七識的念念相續,生起了能貫穿三世不壞滅而常住的見解;斷見與常見,都是因為不能如實了知本際,僅是在意識所識別層面虛妄想像所產生的錯誤見解。也就是說,常見與斷見指的都僅是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個識的分別體性,與意根末那識的處處作主體性,錯誤的計度為常或者無常,唯有 佛陀能如實了知這些常見與斷見,或者兩者互相混淆的諸多偏邪見處。

佛陀在三轉法輪經典中,詳細的為弟子眾指出了當時諸多外道的邪見,同時從阿含到般若、方廣唯識等經,佛陀所說的本際指的都是如來藏,理路貫穿三轉法輪,依照弟子眾的根器與心量及修證次第,以最殊勝的方便善巧闡述法界實相,未曾有過絲毫前後矛盾邏輯相左的地方。而已故的某位法師一生僅專門作佛學研究,連最基礎的斷我見、證五蘊人我空這個初分解脫果都沒有實證過,卻在書中評論涅槃本際如來藏是外道神我。那位法師說:【富有神我色采的如來藏我,與佛法傳統不合,所以佛教界,如瑜伽學者等,都起來給以解說,也就是淡化眾生有我的色采。】(~《印度佛教思想史》,正聞出版社,頁286)這位法師所說的佛法傳統就是阿含部的經典,然而經過舉證,佛在阿含部的經典所說的苦之本際、涅槃本際、眾生界、法身真我、清涼、真實就是如來藏。這個部分對於沒有實證佛法那位法師來說,縱然讓他把阿含部的經文都熟背了,也完全沒有法眼與慧眼,能夠閱讀出 佛陀於字裡行間所含攝的真實義來。因為要懂得 佛陀所說的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要經由真正實證而通達佛法的善知識如實的解說,才能夠約略了解佛法真義理趣,以及要實證的理趣是什麼,然後能夠準確的教導遠離常見與斷見,實證如來藏。那位法師純粹以作研究的心態,在不具法眼與慧眼的前提下,已經不懂 佛陀在《阿含經》中所說的真實義了,竟然評論阿含部的精髓:苦之本際如來藏富有神我的色彩,實在很大膽!

而 佛陀為弟子眾說的阿含解脫道,並非以所謂的「淡化眾生有我,否定眾生五蘊我、斷我見」作為真實義的。如果僅是像那位法師說的「淡化眾生我」就是佛法解脫的精髓,那麼隱含的義理就成為:五蘊眾生我應當就是真實我,只要淡化不執著就是解脫;這樣的結果不就形成,當 佛陀破斥外道的常見與斷見的時候,也等於在破斥自己所說苦之本際的如來藏立論嗎?但是當時在 佛陀座下證得解脫果的阿羅漢們以及所有實證佛法菩薩們,卻未曾針對 佛陀對外道的任何破斥提出反對的意見,反而為了教導弟子眾、救護眾生,而接續著破斥聲聞錯誤的見解與外道的邪見。例如 彌勒菩薩所造的《瑜伽師地論》、玄奘菩薩所造的《成唯識論》,以及現今 平實導師所造的《阿含正義》等上百部著作,都可以看到相同的內容。這是因為菩薩們都以實證如來藏而發起佛智,生起法眼與慧眼,能夠看透 佛陀所說以如來藏義理,貫穿三轉法輪諸經的種種理趣。

如來藏是佛法的精髓,是眾生的本來面目,真實可證;這些,那位法師連作夢都沒夢見過;而如來藏真我具有人無我、法無我的空性,更是未曾實證佛法的法師所無法了知的。況且,除了喇嘛教應成派或者自續派的假中觀師以外,瑜伽部的論師,例如 無著、世親、護法、戒賢、玄奘等諸位菩薩,都是在實證如來藏真我發起般若實相智以後通達般若,然後轉進修證如來藏的人無我、法無我,這個部分完全不是那位法師所說的「淡化眾生有我的色彩」,在層次上有很大的差異。我們這裡先略作說明來分辨淆訛,在下一輯再進一步的闡釋。

話說那位法師不僅毀謗如來藏富有外道神我,而且扭曲如來藏僅是方便說。他說:【但一般凡夫,外道,不信無常無我(空),不能於無常無我立一切法,佛就不能不別出方便,說一切眾生身中有如來藏了。】(~《成佛之道》,正聞出版社,頁393)這位法師誤解 佛陀在阿含部諸經所說的法,他認為五蘊的無常、無我,就是佛法的究竟精髓理趣;那麼,若以他所主張「只要淡化眾生有我,不執著就是解脫」來看,五蘊應當它是常住才是合理,但是現見五蘊不可能常住,在無常法永遠不可能變成常住法的前提下,無常、無我等同於斷滅空,與 佛陀未到人間示現成佛以前,已經存在的外道理論沒有兩樣。假如無常、無我這種斷滅空,就是佛法所立一切法的精髓,那麼當時已經存在的諸多外道-例如六師外道、迦葉三兄弟等-都不可能被 佛陀降伏而歸依 佛陀座下的。那位法師這樣的扭曲與毀謗佛法,他的座下弟子們帶領了把他們當作是佛教僧寶的佛弟子,一樣的墮入 佛陀所破斥的意識境界常見與斷見的邪見中,不斷的推崇他們的師父毀謗佛法的思想,企圖運用不從事佛法實證的學術研究,進行塑造他在佛教的崇高地位,但卻不知道,這樣等於在加重已故老法師的謗法重罪,實在讓人感到悲哀跟無奈。

我們今天就先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