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色以第八識為根本(一)

第84集
由 正元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這個單元跟大家介紹〈名色以第八識為根本〉。

依據佛法義理的深淺與 佛陀說法的時代,可以將 佛陀一代的佛法教導,分為三個時期,稱之為三時教法:第一時有教,第二時空教,第三時中道教;又稱有、空、中三時教。也就是 釋迦牟尼佛的說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初轉法輪,轉《阿含經》等四諦法輪,說我空法有,所以稱為有教;二轉法輪,轉《般若經》等一切法空法輪,所以說萬法皆空,隱說第八識如來藏的道種智,所以稱為空教;三轉法輪,轉唯識方廣經典等中道實相法輪,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顯說第八識如來藏的一切種智,所以稱為中道教。

初轉法輪是第一時有教,這是 釋迦牟尼佛在證道成佛之後的第一階段說法,又稱阿含時期。佛在鹿野苑,因外道、凡夫只趣向二乘,故為其演說四諦法,令小根器的人證得解脫。主要的內容為二乘解脫道的修證,以現觀蘊、處、界無常而斷我見與我執的法門——即聲聞、緣覺所修的解脫道,總名二乘菩提,以弘演出離三界生死之解脫道為主,所度部眾為聲聞部。聲聞所證果位共有四果,也就是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及四果阿羅漢;而阿羅漢在捨壽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後,可以入無餘涅槃不受後有,永遠不再於三界中受生出現,永離三界生死輪迴。這個階段主要講四聖諦、八正道,十因緣、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等。主要代表經典為四阿含經,也就是《長阿含》、《中阿含》、《雜阿含》及《增壹阿含經》。

二轉法輪是第二時的空教,佛在靈鷲山等地,為由二乘轉向大乘之人,說諸法皆空之理,除其法有之執著。演說之教法即是《般若經》,又稱般若時期。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隱密相轉正法輪,沒有明說第八識如來藏,此階段的代表經典為《心經》、《金剛經》、《小品般若經》及《大品般若經》等。初轉法輪所宣說的世間一切法,是依蘊處界說無常、苦、空、無我;一切法是生滅無常、不淨、有增有減。二轉法輪說一切法無有自性,說般若空性是不生不滅、無有變易、自性清淨、自性涅槃,不屬於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境界的世間任何一法。

在《般若經》中多處更明白地說明,為了通達種種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法,所以要學習般若波羅蜜多,表示二轉法輪的般若範疇,不僅僅只有世間無自性的一切法,還包括了般若空性、實際、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如所有性等不屬於世間一切法的部分。並依此空性說世間一切法空,一切法皆是空性藉由因緣所生,一切法無自性,一切法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以隱密相說此空性心第八識如來藏。

第三轉法輪是第三時中道教,佛在華藏世界等地,為五乘人談三性三無性,詳示空有的真相,顯示中道實義,除有空執著,令入究竟了義的教法。講述內容即是唯識方廣諸經,又稱唯識期,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為主,說諸地菩薩所應修證之一切種智究竟了義妙法,是唯識增上慧學之無生法忍,是諸地菩薩乃至等覺菩薩應該要修證的內涵。含攝了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等,這一個階段講述了如來藏所含藏一切功能差別中更深細的智慧,也就是道種智和成佛的一切種智。依此自心如來藏實證「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中道實相,清淨自心真如,圓滿成就究竟佛果。這個階段主要的代表經典,如《楞伽經》、《楞嚴經》、《華嚴經》、《解深密經》、《大般涅槃經》、《勝鬘經》等,以顯了相說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

在三時教法中,《解深密經》說第一時是聲聞二乘教法;第二時雖屬大乘教法,但其以隱密相說空性心第八識如來藏。故經說初轉法輪、二轉法輪所轉的法輪,都是有上(上面還有更殊勝的教法)、有容(能容許他人依正理而破斥),是未了義(還不是究竟成佛之道),是諸諍論安足處所(是未證道果之三乘人,諍論的所依處)。也就是四阿含經與《般若經》所說教法,是有上、有容,是方便未了義的,也是還有諍論的。《解深密經》又說第三時是五乘教法,以顯了相說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故經說第三轉所轉法輪,是無上(上面沒有更殊勝的教法)、無容(不能容許他人依正理而破斥,因為正理即是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是真了義(是究竟成佛之道),非諸諍論安足處所(是未證道果之五乘人,所無法諍論的,因為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是無諍的)。也就是唯識方廣諸經的教法,顯說真心第八識如來藏,這個教法是無上、無容,也是沒有諍論的,故為真實了義。

在這三時教法中,《解深密經》說前面第一時和第二時的有空兩種教法,是方便未了義,而以第三時的中道教,是真實了義之說。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一切法不偏於有,也不偏於空,如偏說有或偏說空,仍不是顯了非空非有中道的意旨;在第三時,才正式顯說這個中道正理——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雖然,在前二時之偏有或偏空,是在於所聽聞教法之有情的瞭解方面來說,法有與一切法空;而能說之 佛陀,依然是中道的。這是怎麼說呢?這就是說:第一時所說之「法有」,是依他的假有,圓成的妙有;第二時所說之「法空」,是要空去凡夫、二乘於依他、圓成上所起的遍計所執。雖然前二時也是中道的空有,但尚未顯說依他起之有、遍計所執之空的根本心第八識如來藏,僅僅依蘊處界而說有法(有三界六道、有生死輪迴,有解脫涅槃);依般若空性而說一切法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等等),所以把第一時和第二時的有、空兩種教法總稱為隱密教,隱覆真實心第八識如來藏而說二乘之解脫涅槃與大乘之般若空。

到第三時,開始非常明顯地論述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等中道實相的意旨;而且明說真實心第八識是如來藏,是中道實相法的根本心。初轉法輪所說有教,是依他起圓成實之有,不是遍計所執真實有;二轉法輪所說的空教,是建立於三種自性上而說的三種無自性之空,不是遍計所執斷滅空。於此第八識是真如心,是法界的真實相,無所隱覆,所以稱第三轉法輪之教法,名為真實顯了之說。這三時的判教,是源於《解深密經》會上,勝義生菩薩以空有兩教之不同,請示於 佛陀,最後自己論述三時教法之義理,深得 佛陀之印可。所以如果想知道 佛陀初轉法輪四阿含之聖教,與二轉法輪般若會之真實義,都應該依止第三轉法輪之了義教法,應該依止唯識方廣諸經來修學解脫道與般若空性,才不會落於外道之斷常邪見深坑,才能真實證得三乘菩提之道果。

有情的身心可以稱為五陰,也可以叫作名色,眾生精神與物質在世間上的代表即是名與色,名色即是五陰。名代表著精神層面的心法;而色則是代表了物質的色法。名是五陰中不屬於色法的四陰,也就是受想行識;色是五陰中之色陰,屬於有形質之法,色的體性即是四大地水火風。《楞嚴經》對於五陰的論述,首先強調了,五陰本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之法性,五陰是第八識如來藏藉由五種妄想所變生的。五種妄想有:堅固妄想、虛明妄想、融通妄想、幽隱妄想、顛倒妄想,由「堅固妄想變生色陰,虛明妄想變生受陰,融通妄想變生想陰,幽隱妄想變生行陰,顛倒妄想變生識陰」。

在《楞嚴經》,世尊開示了五陰的「本質」其實都只是「妄想」,說「色陰」是起於錯認色法實有、器世間真實的「堅固妄想」;「受陰」起於能知能見的覺知心,都是與四大「相織妄成」的「虛明妄想」;「想陰」起於如來藏自身雖然對六塵不知不覺,但是如來藏的見分—佛性—能了知覺知心的心想,能與覺知心互相融通的「融通妄想」;「行陰」存在的根源是基於對於行陰本質無所了知,沒有智慧來覺察出生的因由,這種愛著行陰的虛妄想極難覺察,所以叫作「幽隱妄想」;最後「識陰」則是見聞覺知中串習的種種法,這個澄湛了知的內心中(罔象虛無)相似有無的境界,就是「顛倒妄想」。

又說,如同心中想著酸醋的味道而使口中有唾液的出生,或是心中想著登上很高的懸崖而使足心有酸酸的感覺生起來;然而懸崖並不是真實有,酸醋的食物也沒有真的來到自己的口中,那麼你的身體如果不是由虛妄的種種法合成的,口水又如何能夠因為醋梅等食物的虛妄談論而生出來呢?由於這個緣故,應當知道我們現前的色身,是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由種種堅固色法的妄想所變生。就從這個所說的面臨高處而了知的心,能夠使你的身形真實領受到酸澀的感覺,這種色身上的酸澀感覺則是由於有想—有了知性—而使受出生,因此能觸動色法的身體;所以你如今現前身體有所順益或違損,順違的兩種情況同時可以顯現而不斷運行,這就名為「虛明妄想」。由於這個緣故,應當知道我們現前的受陰,是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由種種虛明性的妄想所變生。

再來,由於我們通常藉由憶念與思惟審慮,來使用自己的色身;而色身並非思慮憶念的心法,你的色身卻又為何會因覺知心隨時生起的念頭所使喚,而在種種六塵中攝取影像呢?當覺知心生起時就會有六塵等有色諸法被攝取,而能夠與覺知心中的作意或欲望相應;這個了知性在清醒位中就是能知的心,睡著以後就成為種種夢境中的心;那麼就在這個狀態下由你的了知性與作意,搖動了五塵虛妄法中的種種情境,這就名為融通色法的妄想。由於這個緣故,應當知道我們現前的想陰,是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由種種融通妄想所變生。

時時變化的真理是永遠都不會停住的,行陰則是不斷持續運作而暗地裡都在變移著,所以指甲漸漸增長,而頭髮也逐漸在出生;隨著日月的消逝,氣力慢慢地削減了,而容貌也慢慢地變皺了;這樣子從白天到晚上不斷地互相接替著,然而大眾卻從來都不曾覺知或領悟到這個行陰;阿難!這個行陰若說不是你自己,又如何會在身體上有種種暗中的變遷呢?如果因此就說這個行陰必定是真實的自己,那你為何無法在念念之中就覺察出來呢?那麼你身中發生的種種不同的行陰,一直都是念念變化而不曾停住,這就名為幽隱難覺的妄想。由於這個緣故,應當知道我們現前的行陰,是由第八識如來藏藉由種種幽隱妄想所變生的。

又說,當我們的識陰覺知心處在很精明、澄湛而不搖動之處,就把這個覺知心名為恆常不壞的話;但是這個離念靈知處於身中運作時,卻都不能出離於見聞覺知之外;如果說這個離念靈知確實是精明的真我真實心,就應該不容許會熏習各種虛妄法,卻是什麼原因會使我們過去所見的某一種東西,雖然經歷多年不曾再憶想它,而且也已經忘了那個東西;可是後來忽然再看到以前所見的東西,為什麼自己的記憶仍然那麼清楚分明,好像從來就沒有遺失這種記憶?那麼這個精明而了了能知的澄湛不動搖的心,念念都在受熏著種種虛妄法。我們應當知道:這個澄湛了知的心並非真實常住心,猶如急流的大江水,遠望猶如恬靜不動一般;其實是流得很快而不能從表面上看出來,並非是沒有在流動。但話說回來,如果不是有覺知心的根元,又怎麼可能會受覺知心的熏習呢?假使不是把你的六根修到可以互用,而且能隨意和合或分開,這一類識陰的虛妄想就不會有滅除的時候;所以你現在於見聞覺知心中串習或多或少的種種法;那麼這個澄湛了知內心中相似有無的境界(虛無妄想),就是顛倒細微精明的妄想。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個單元先介紹到這裡。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