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1集
由 正緯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跟大家講四聖諦裡面的道聖諦,上次有講到道聖諦呢,其實它在阿含部裡面有談到三十七項內容,這個就是通稱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內涵,之前在正覺同修會的法界衛星錄影節目裡面,也有許多的親教師針對三十七道品有各別的講述,所以大家可以去參閱,我們這裡因為依照著《阿含正義》這一本書所講到的道聖諦的內涵,我們就先把它侷限在講八正道而已。八正道我們上次也講過,道聖諦就是說讓大家按照這個方式去修學,逐步能夠達到滅聖諦所講的境界,這個就是道聖諦。在道聖諦當然就是說,滅聖諦的本身就像我們上次講的,滅聖諦如果真的要只用簡潔的字句描述的話,滅聖諦講到的就是涅槃的境界。可是同修會的學員們大家都知道,涅槃有四種的法義,涅槃約略來說,可以把它分成是二乘人所證的涅槃的狀況跟大乘人所證得的涅槃的狀況,大致上我們可以勉強把它分成這兩類。所以自然而然地,道聖諦講的是讓大家能夠依止修行、趨向於涅槃的話,很自然講到的也有二乘的道聖諦跟大乘的道聖諦,以八正道來講,當然就是有二乘的八正道跟大乘的八正道。
我們先直接看二乘的八正道,二乘的八正道很單純,就是要讓大家能夠完全解脫於我們的一切的煩惱現行,這個就是二乘的八正道。這個內容有八項的內容,分別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中間的這個正思惟呢,我們說在《阿含正義》裡面所引用的《分別聖諦經》的這個部分,是翻譯成正志,其實它是同樣的意思。關於八正道裡面呢,在這裡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當然就不是要依據這些一一的品項詳細地跟大家說,而是只能夠提綱挈領地跟大家說裡面的概要。
我們先跟大家說,在這個八項內容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正見,所以正見排在第一個,正思惟或是正志都是基於正見而來的。這個其實是一個非常合理的事情,因為我們所有一切的行止都必須要先有一個清楚的知見,按照這個知見才可以說我們在修什麼事情、我們在走上什麼路;按照這個知見才能夠來思惟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的修行,在我們的身口意的修行裡面,我們應該要如何去把剛才的那個知見落實出來,所以正思惟的這件事情必然是基於正見。
接下來正語、正業、正命呢?正語可以說,我們從嘴巴講出來的必然是正確的話語。正業表示的是說我們所做的事情,因為每一個業意思就是指的說在後世會導致什麼樣的業報,正業這部分內涵當然指的就是說該如何去導正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做出來的對於後世來講,應該就是走在正道之上的業報,而不要像一般的凡夫一樣落在不好的業報,甚至落在三惡道裡面,這個是正業。正命指的就是我們在這一世,希望能夠存續我們這一世的生命,我們自然要做一些事情,但是在做一些事情的當下,必須要考慮到所做的這個事情不能夠違背於佛法、不能夠違背於善行,甚至不能夠由目前看起來似乎無害,但是對於未來眾生的這個法身慧命是會有違背的狀況;我們謹記這個原則的時候,比方說我們在謀生的時候,我們就會考量到,職業上面該做的事情是正當不正當,這個都是正命。正精進當然就是說,如何去區分正精進跟邪精進呢?當然就是要依照正見來判定,你現在到底是正精進還是邪精進,只要不符合正見的,你按照那個方向拚命去努力,那就叫邪精進。當然就是說,我們前面講的正語、正業、正命的話,如何判斷它是正或是邪,一切都要回歸正見來判斷,如果正見所講到的只是一個概略性的描述的話,那麼要把這個概略性的描述,要來對應到細部的實施細則的時候,自然而然我們就要基於正見來加以正思惟,所以我們說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的這些事情都必須要基於正見,乃至於基於正見加上正思惟而來。至於後面的正念,正念就表示說我們在修學的時候,什麼樣的法,我們應該要常念在心,要導正我們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的流轉,這些正或是邪的分際當然就是基於正見而來;同樣的如果說,正見只是一個概略性的原則指示的話,那如何實施,當然就要透過正思惟把它深化,所以這是正念。正定那更是如此,因為一般人講禪定的時候,都常常會落入在只注重定的境界,所以他就會講求說我們坐的時候一定要怎麼坐,然後面對境界的時候,那個境界有怎麼樣、怎麼樣的變化,甚至於說到最後,還會執著於那個定的境界,一坐上去四個小時不下座,在舒服地享受打坐的境界;如果是這樣子的一個打坐的話,顯然他就違背了我們在佛法修學上面的正定,因為這個正定,如果只在講究定的境界,只是在貪著定的境界的話,顯然就會違背了正見所開示的,甚至是違背了正見加上正思惟所含攝的範圍。所以所有一切的,這些其他的六項內容可以說它們都是要正見與正思惟,而正思惟也仍然是必須基於正見;所以我們才說:八正道裡面最關鍵、最關鍵就是在於正見。
現在大家從苦、集、滅、道,我們很快速的,在這個前面的幾個講次一路講下來的話,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從苦、集這兩個聖諦,一路講下來的話,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所有的解脫道的修行裡面,「我見」跟「我執」始終是解脫道修行的關鍵呢。是的,這個部分確實是如此,所以我們說在正見來講,整個八正道的正見的內涵,它其實就是要讓大家認清楚:我見到底是什麼?如果我們說佛法修學解脫道的正見,把它濃縮到最簡單的,就是你要認清楚我見,並且進一步要知道我見的不如理作意之處,要能夠進一步的斷除我見,這個就是八正道裡面,正見的最關鍵的內容-從我見跟斷我見的這些關鍵的內容-演繹出來了,其他當然都還可以再進一步再演繹,不過它的最核心的仍然就是應該要斷我見。正思惟呢,我們說過正思惟必須要基於正見,所以所有一切在解脫道方面的思惟,都是要基於這個斷我見而來,我們前面有講過,我們一切苦的根源都是我執,認知到我的虛妄性的這個認知,就是叫作斷我見的清楚認知;所以我們說正思惟的這個事情,其實是要基於斷我見的這個清楚的認知,然後進一步去思惟我們在歷緣對境裡面,應該要怎麼樣去把斷我見這個功德發揮出來,在每一個歷緣對境裡面才能夠幫助我們有效的能夠離開我執,所以這個是正思惟的層次。換句話說,在二乘八正道的正見跟正思惟,從頭到尾都是環繞著斷我見、斷我執,這個兩個關鍵上面,要先斷我見,然後透過斷我見的清楚的認知之後,在歷緣對境裡面斷我執,這個就是二乘的八正道。
講到的最關鍵的內涵,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所有的一切三十七道品都必須要回歸到這個核心的要義,為什麼呢?因為所有一切的道聖諦,它的目的都是在引領大眾能夠趨向於滅的聖諦,引領趨向滅聖諦就是要離開苦跟集。然而因為苦跟集的兩個聖諦,它的根源就是我見跟我執,所以所有一切道聖諦的關鍵都不能夠離開斷我見、斷我執,以這個來看的時候,我們對於解脫道的修行的理路就會非常的清楚。比方說道聖諦,道聖諦裡面有所謂的四念處的修行,這個四念處的修行,當您看坊間有許多人在解釋四念處的修行的時候,您不妨用這個理路去看看;所有一切道聖諦,它的核心都是斷我見跟斷我執,所以您按照這個理路去檢視,他在講四念處的時候是不是完全按照這個方式去講,如果他講的這個四念處都是用不執著的方式去講的話,那十之八九您可以判斷這個不是正確的道聖諦的內涵,因為道聖諦必然不會離開斷我見、斷我執。雖然說這個三十七道品講出來的文字相每一個品都不一樣,可是實際上,每一個品都需要緊緊扣著「斷我見」跟「斷我執」這個核心的義理來述說,這樣子的話才是真正的道聖諦。這個就是二乘的八正道裡面,最關鍵的正見跟正思惟的道理,其他的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的話,就請大家按照正見、正思惟裡面的斷我見跟斷我執的內涵;請大家依照這個方式去思惟,應該就能夠掌握到二乘八正道的這個義理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道聖諦既然是趣向於涅槃,而這個涅槃呢,在二乘人所了知的涅槃跟大乘人了知的涅槃是不太一樣的,所以自然而然的,二乘的八正道跟大乘的八正道也有不同的內涵。那麼它們中間的關鍵就在於說,二乘人他主要是力求自己的解脫,而大乘人呢,他主要修行的目標是將來要成佛的。那在成佛的過程中,第一個不能夠離開一切有緣的眾生;第二個始終都要緊扣著大乘裡面所講到的諸法實相,也就是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用這些觀點去看的時候,您就可以比較能夠瞭解大乘的八正道跟二乘八正道的差別。
比方說,在二乘的八正道裡面講到的正語,談到的一定是說,你的口說出來的話必須要遠離四種過失,比方說妄語等等的過失,你要能夠遠離;這個是二乘人所講到的正語的範圍不過就是如此,但是到了大乘的八正道,就不完全是如此了,因為在二乘的八正道裡面這個正語的範圍,往往現在有許多人把這個正語講成說你一定要說好話,不能夠說讓眾生不悅耳的話,這個叫正語。但是我們說,這個其實在二乘的八正道裡面或許能夠講得通,可是在大乘的八正道裡面的正語呢,就不能夠這樣看;因為大乘的八正道,我們說其中一個條件是:不能夠輕易地離開一切有緣的眾生。換句話說,大乘的菩薩是要發心,要度盡所有一切的有情的,只要有緣莫不盡心盡力地去幫忙他;所以按照這個道理來說,當您看到眾生誤會了佛法的真義,走向了這個錯誤的道路,以至於說將來的修行可能會落入三惡道的時候,這個時候,只要您是菩薩種性的人的話,那您一定會想盡辦法去規勸這個眼前走錯路的修行人,其他的一切方法用盡的時候,甚至希望說能夠用罵的把他罵醒也好。所以大乘八正道裡面的這個正語呢,就不再只是離開了口業的四項過失而已,它還必須要再加上要基於為眾生的法身慧命著想;所以你該說的,只要是在眾生的法身慧命的這個大前提--為了讓眾生邁向正確的修行之路這個大前提之下,您該說的還是要說,這個才是大乘八正道裡面正語的完整內涵。
所以從這個小小的區別,您就可以知道說,大乘的八正道跟二乘的八正道是不一樣的,更何況大乘的八正道裡面另外有一樣重要的就是說:一切都要基於第八識如來藏,以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為中心,來演繹、來觀行一切的法。所以所有在大乘八正道裡面的正見,必然所有一切的正見都要是基於如來藏第八識而來,也是不能夠須臾離開如來藏第八識而說所謂的大乘八正道的正見。所以依照這個來看的話,這跟二乘人的正見是有很大很大的差別的。
好!講完道聖諦之後接下來我們來繼續看看,平實導師在道聖諦講完之後接下來有講到了異生性的這件事情,那我們很快地來看看異生性這個部分,我們給大家引了論典裡面的一句文字是這樣,《顯揚聖教論》裡面說:【異生性者,此有二種:一、愚夫異生性,二、無聞異生性。愚夫異生性者,謂無始世來有情身中愚夫之性;無聞異生性者,謂如來法外諸邪道性。】(~《顯揚聖教論》卷1)好!在《顯揚聖教論》裡面講的這個異生性,我們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辦法細講,但總的來說我們可以舉例直接跟大家來講。比方說:一切的愚夫眾生如果還沒有修行佛法的時候,只能夠放任自己在三界裡面載浮載沈的時候,那我們就說這樣的人他具有了異生性,那這個異生性就是屬於在《顯揚聖教論》裡面講到的「愚夫異生性」。那「無聞異生性」講的就是說在學的時候,有心想要修行了,可是卻走錯路了,沒有遵循 世尊所開示的正確的方法去修行,以至於修行的努力,再怎麼精進努力,結果越修行離正道越遠,這個也叫作異生性。
所以我們在瞭解異生性這件事情來講的話,我們不妨就用正見這個部分來看。比方說:以二乘的解脫道來說,我們前面花了許多時間來告訴大家,就是說四聖諦的關鍵,所有一切這些解脫道修行的關鍵,包含三十七道品的關鍵都是在斷我見、斷我執。所以如果能夠建立這個正確的知見,能夠基於這個正確的知見予以正確的思惟的話,那麼接下來所走的修行路就不會離開了這個正道。二乘人一直到了證初果之後,證初果就是真的真的心得決定,對於 佛所開示的解脫的這個道理能夠心得決定,從此之後,他就剩下二、三、四果要去證。那麼基於這個立場,我們就說二乘的人在他證了初果--能夠確定了 佛所開示的解脫正見,這些正確性之後,我們就說二乘的這個初果人已經離開了異生性;這個其實可以跟初果人證初果之後,最多七返人天就可以證阿羅漢果,並且初果所成就的四不壞淨可以讓初果人遠離三惡道,並且是永遠離開三惡道;這個事情來講,可以相互的呼應去理解二乘的異生性。
那麼接下來大乘的異生性呢?一樣地,大乘的異生性仍然是要依照大乘八正道裡面的正見,來確定說我們所知道的知見,以及我們基於正見而來的思惟,是一切都是符於大乘的佛法中所說,那這樣子的話才可以說我們不落入大乘佛法所講的異生性。換句話說,大乘佛法的異生性是基於大乘的正見跟正思惟來界定,然而什麼時候大乘的菩薩開始真正離開了大乘異生性呢?那是在入初地的時候,所以剛好跟初果是對應的,二乘人是證了初果之後離開了二乘的異生性,大乘人是在證了初地之後才離開大乘的異生性。那中間一個是初果、一個是初地,中間的差別非常非常的大,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其實就是因為二乘的正見的範圍其實就是斷我見;所以這中間的義理非常地單純,沒有太多的歧異的地方。但是在大乘的部分,它的正見呢,雖然說它的關鍵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可是大家也知道,關於第八識如來藏呢,眾生可以說對於這個部分的義理誤會的人比比皆是,甚至真正破參明心了之後的人對於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祂的種種的功德性用是不是能夠如實地現觀、能夠如實地掌握,那也還得要等待善知識的攝受才有辦法。換句話說,即使是破參明心了,沒有善知識的攝受而自己在盲修瞎練的話,那麼從您破參明心之後,到了入地這麼長遠的路途的話,您是很有很有可能走錯路了。這個就是說,大乘的異生性既深又廣,遠遠不同於二乘的異生性,這也就是 平實導師在這個部分來跟大家講述的內容。
我們也就演述到這裡,今天就到此,謝謝大家的觀賞。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