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離觀與安隱觀(七)

第21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阿含正義》來加以說明。今天將繼續上一集的子題「出離觀與安隱觀」,上一集已談到出離觀的內涵,這一集將談到安隱觀。

所謂的安隱觀,就是菩薩從十信位開始,對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於是發菩提心,行菩薩的六度萬行,最後親證一切有情的真心——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二乘人所證的無餘涅槃的本際。菩薩於親證後,轉依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繼續修行,一直到佛地為止。從這裡可以歸納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修安隱觀的人是菩薩,不是二乘人;第二個重點:菩薩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後,轉依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而修行,窮盡將近三大無量數劫以後,最後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報身佛。

首先談第一個重點,修安隱觀的人是菩薩,而不是二乘的聲聞、緣覺。為什麼?因為菩薩要成就佛道,一定要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心才能得安隱,否則每走一步的修行都是虛虛的,心不踏實。然而二乘人所觀行的,都是蘊處界等法的世俗諦,都是虛妄法,無有一法是真實的;而菩薩所觀行的,並不是從蘊處界等法的世俗諦下手,而是以求證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為標的。並於菩薩所應修集的次法圓滿以後,也就是具足定力、慧力與福德以後,得以參禪,最後一念相應慧,不僅證得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勝義諦,而且也知道蘊處界等法之世俗諦虛妄;也就是說,菩薩是以求證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勝義諦為標的,蘊處界等法之世俗諦,只是菩薩證悟明心所產生的副產品而已。

從這裡可以看出,二乘修出離觀與大乘修安隱觀之間的差異,那就是二乘人修出離觀,直接觀察蘊處界等法之世俗諦虛妄,因而有了解脫三界生死的功德,又名為二乘的解脫德。菩薩修安隱觀,直接求證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勝義諦,於親證之後,不僅能現前觀察蘊處界等法虛妄而有解脫德,而且還有二乘人所不能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法身德,以及親證法身德之後而有的般若智慧的般若德。也就是說,二乘人僅修證出離觀而獲得解脫德而已,菩薩不僅修證出離觀及安隱觀,而有法身德、般若德及解脫德,而且也知道,出離觀只是安隱觀所含攝的一小部分而已。這告訴大眾,二乘人沒有證得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菩薩則證得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所以從來沒有不斷我見的菩薩,也從來沒有不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佛;然而,就是有不斷我見,也不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自稱是佛的人。譬如喇嘛們動不動就以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報身佛自居,其實都已經落入識陰與受陰當中而不知;又譬如有一位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在自己的傳記上公開承認他就是佛了;又譬如東部有一位比丘尼暗示自己就是佛陀,而讓眾生加以禮拜及灌沐。然而這些人既未斷我見,也沒有明心見性,是為異生凡夫一個,而以佛陀自居,成為 佛在《楞嚴經》所開示的斷一切善根的大妄語人,未來的果報真的很難以善了。

二者,出離觀所含攝的法比較小,適合心量小的二乘人修學,最後得以成就四果的阿羅漢功德,於捨壽時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消失不見了。菩薩雖然也可以如同二乘人斷見思二惑,而成就四果的功德,但是菩薩不以入無餘涅槃為職志,反而在法無我上用功,故意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繼續在人間修行,一直到成佛為止。所以菩薩修大乘法的安隱觀所含攝的範圍,比二乘人修小乘法的出離觀大很多,只有心量廣大的菩薩才能修學,不是心量小的二乘人所能修證,可見大乘法的安隱觀所含攝的法大而廣,二乘法的出離觀所含攝的法小而窄。

所以《勝鬘經》卷1才會開示,大乘法比小乘法殊勝,小乘法要以大乘法為基礎,才能使小乘法在人間住持及弘揚如下:【世尊!攝受正法者是摩訶衍, 何以故?摩訶衍者,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如阿耨大池出八大河,如是,摩訶衍出生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世尊!又如一切種子皆依於地而得生長,如是,一切聲聞、緣覺世間出世間善法,依於大乘而得增長;是故,世尊!住於大乘、攝受大乘,即是住於二乘、攝受二乘一切世間出世間善法。】(~《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經中很清楚開示,大乘法出生了聲聞、緣覺法,小乘法要依於大乘法,才能在世間住持及弘揚,所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礎,二乘法僅是大乘法的一小部分;大乘法的法大,小乘法的法小。

不僅如此,佛在《法華經》卷3〈化城喻品〉也如是證明。其經文如下:【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懃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為止息故,說二涅槃。若眾生住於二地,如來爾時即便為說:「汝等所作未辦,汝所住地近於佛慧,當觀察籌量所得涅槃非真實也。但是如來方便之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妙法蓮華經》卷3)佛開示,修學大乘法而成就佛道,則要經過三大無量數劫才能成辦,所以二乘人畏懼佛道長遠,而不肯修學大乘法。佛了知二乘人心量不夠廣大,以及佛有善巧方便的緣故,先接引二乘人證得兩種涅槃,那就是有餘依涅槃及無餘依涅槃。由於二乘人以往在漫漫長夜中,無法出離三界生死,現在依 世尊的教導可以出離三界生死,可以證得兩種涅槃,所以對 佛的開示產生具足信心,而言聽計從。這時 佛觀察二乘人的因緣成熟,開始說大乘法,讓二乘人對大乘法起了愛樂之心,並讓二乘人證悟而成為真實義菩薩,從此在佛菩提道中精進修學而不退轉,直至成佛為止。

這告訴大眾,二乘法只是佛菩提道中所含攝的一小部分。佛為了讓二乘人得以親證有餘依涅槃及無餘依涅槃,先開示二乘法,讓二乘人實證了以後,得以出離三界生死,所以說,二乘法只是 佛在佛菩提道中所示現的化城而已。待二乘人心清淨了,佛就開示大乘法,將導二乘人往最究竟、最了義的佛菩提道邁進,直至成佛為止。由此可知,大乘法是小乘法的基礎,大乘法比小乘法殊勝,二乘法只是大乘法所含攝的一小部分。

當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經過前面的解說以後,因而建立了正知見,就可以簡擇大法師、大居士、喇嘛們,所說的法到底正不正確?如果有人主張大乘法要以小乘法為基礎,你一定很清楚知道,這個人在胡言亂語。又譬如喇嘛教應成派中觀的宗喀巴、歷代的達賴喇嘛、在學術界被尊崇為導師者的徒眾們,在書上或者在口頭上,公開主張二乘法比大乘法殊勝,你一定很清楚知道,這樣的人於佛法完全無知,是為無明很嚴重的人。若有人以此錯誤知見來教導佛門四眾,都已經造下誤導眾生的大惡業,未來的果報很難以思議。

接下來談第二個重點,菩薩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後,轉依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而修行,窮盡將近三大無量數劫以後,最後得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報身佛。然而菩薩對於修行的每一個階位應該詳細瞭解,來作為自己修行的準則,以免自己在佛菩提道當中,走錯了路而不知。菩薩的修行有五十二個階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所謂的十信位,就是十種對佛的開示產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階位,也就是從一個對佛法完全無知的人,有因緣聽到佛法,因而產生了興趣,乃至對 佛的開示具足了信心的十種階段,這十種階位,最短要經過一個大劫,最長要經歷一萬個大劫才能圓滿。也就是說,善根因緣深厚的人,只要經歷一個大劫,善根因緣淺薄的人,則要經歷一萬個大劫才能對 佛的開示具足信心。可見對 佛的開示具足信心,真的要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才能接受。以此正知見,就可以判斷大法師、大居士、喇嘛們,是否為十信位的菩薩?譬如 佛在四阿含中都開示,意根、法塵相接觸而生意識,乃至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雜阿含經》卷9)

可是宗喀巴認為,意識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達賴喇嘛認為,最微細的意識心就是真心;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的出家人,認為意識細心是常住法;乃至佛門四眾主張有念靈知、無念靈知心,就是 佛所開示的真心。當他們提出這樣的見解時,你一定很清楚知道,他們根本不相信 佛在《阿含經》的開示:意識是生滅法;表示他們連十信位的資格也沒有,不是嗎?如果他們還自稱已經明心了,乃至自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至尊的佛陀,那都是大妄語人,已成為斷一切善根的一闡提人,怎麼還有可能是十信位的菩薩呢?

當菩薩圓滿十信位的功德,發菩提心而轉入十住位,開始修菩薩的六度萬行,一一去圓滿菩薩六度應有的定力、慧力與福德,未來才有機會明心見性而成為真實義菩薩。這告訴大眾,唯有親證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菩薩,才是真正的菩薩;若不證悟明心而說自己已經明心了,乃至於主張在男女二根交合當中,有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覺受而證悟成佛了,那根本不是菩薩,而是大妄語人。又菩薩轉依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修行,得以一一經歷第十住位眼見佛性的如幻觀,第十行位的陽焰觀,第十迴向位的如夢觀,大乘四聖諦的十六品心觀行,最後得以成就慧解脫阿羅漢的證境。也就是已經斷除煩惱現行之見、思二惑的分段生死,可以入無餘涅槃而不入,為了繼續修學無生法忍的道種智而發起十無盡願,故意留一分思惑潤未來生而轉入初地,同時也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待菩薩轉入初地階位,開始斷除二乘人所不能斷除的煩惱習氣以及所知障,於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三地修忍辱,並於三地快滿心時,修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於三地滿心時,成就俱解脫阿羅漢證境,仍然不入無餘涅槃,轉入四地繼續修行。於四地、五地對大乘四聖諦,進行粗相的創觀及細相的重觀,於六地、七地對大乘十二因緣,進行粗相的創觀及細相的重觀,最後得以成就念念入滅盡定的功德,於行住坐臥當中都有滅盡定的功夫,隨時隨地可以入無餘涅槃。這時七地滿心的菩薩,心非常寂靜,想要入無餘涅槃,這時 佛出現勸慰菩薩,不要忘了初地以前所發的十無盡願,並傳授七地滿心菩薩一個三昧,名為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使得菩薩樂於修學而不入無餘涅槃,因而轉入八地繼續修學,同時也完成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又菩薩於八地滿心時,能於相於土自在;於九地滿心時,有四無礙辯的功德;於十地滿心時,有大法智雲的功德而成為法王子,因而轉入等覺位,於百劫修相好,所以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身處,不管是內財或外財,統統布施出去。為了成就菩薩的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於百劫修集福德圓滿,轉入妙覺位,上生天上,並於因緣成熟時,誕生人間。於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上品妙觀察智、上品平等性智、大圓鏡智現前,夜睹明星眼見佛性,成所作智現前,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完成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並依初地前所發的十無盡願,繼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所以說,菩薩則要一一經歷五十二階位的修行才能成佛,並不是如喇嘛教行者自稱於男女二根交合就可以成就樂空雙運、樂空不二的報身佛境界;因為那是喇嘛教自己所施設的成佛之法,完全迥異於 世尊所施設,菩薩要經歷五十二階位才能成佛的開示。

從上面分析安隱觀所得的結果,可知:一者,安隱觀是菩薩所修的法,絕不會是二乘人所修的法;因為二乘人以出離三界生死為主要目標,不像菩薩不斷地在三界出生,來度廣大的有情成就佛道。二者,修安隱觀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於菩薩有沒有親證一切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如果菩薩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明心見性了,名為真實義菩薩;也親眼覷見自他有情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與佛地的無垢識並無差別,因此心得安隱,並依之而修行,最後可以成就佛道。如果菩薩沒有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名為假名菩薩、名字菩薩,心不得安隱,只好繼續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所以說,修安隱觀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於有沒有明心見性,當菩薩修安隱觀而於佛法有所實證以後,自然就會發起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心得安隱,自知盡未來際一定可以成就佛道。當中的解脫德是三乘所共證,法身德與般若德卻不是二乘人所能證;以此緣故,當二乘人碰到菩薩在說法界實相的種種內涵時,二乘人只好閉口不談,否則強出頭的結果,就會被菩薩拈提而一無是處。因為這些內涵都不是二乘人所能知、所能證的境界,二乘人只好乖乖地聽菩薩開示。至於這些二乘人所不知、所不證的境界,限於時間的關係,將於後面兩集詳細加以說明。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