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四)

第84集
由正翰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很高興又再次相見共續法緣,也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

前面數集中,我們舉證出兩部《廣論》的作者宗喀巴及其追隨者達賴喇嘛,還有在臺灣有一位日常法師是極力的推廣者,這些人都是妄想以無上瑜伽、樂空雙運的男女雙身交合法,來達成即身成佛的目標。剛開始他們都否認修雙身法,但經過我們從其密教部的經典、戒律、著作、講演中一一剖析,展現其修行的次第全貌後,他們再也無法狡辯搪塞。我們希望如此的作為能使現在正在修學《廣論》的學人醒悟,跳脫出邪法深淵,同時也使尚未進入《廣論》學習的人,能生起智慧有所警覺,不再重蹈覆轍;若能如此,諸佛菩薩必定眉開眼笑額手稱讚。

接下來,我們還得要釜底抽薪,把諸位大德最容易接觸到的《廣論》上冊——《菩提道次第廣論》中錯誤的地方,提點出來加以辨正論述,使「廣論」的學人能知曉謬誤,不再信奉這部由宗喀巴東抄西抄集結出來,漏洞百出的常見外道論。言歸正傳,接下去我們要辨正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卷7的十二緣起法的部分,前面的老師已經講述了十二因緣法中無明支跟行支,我們就從識支來說起。

宗喀巴在《廣論》卷7,181頁寫道:【識者,經說六識身,然此中主要,如許阿賴耶者,則為阿賴耶;如不許者,則為意識。】(《菩提道次第廣論》卷7)這句話是顯示宗喀巴對萬法之根本實相心如來藏—瑜伽行派唯識行者所說的第八阿賴耶識—都不承認其存在;所以宗喀巴才會明確表示,弘揚應成派中觀時,他不許可有第八識阿賴耶識的說法,而且要以意識心取代阿賴耶識。也就是說,他認為阿賴耶識是意識的另一種狀態,只是假名施設,可以用意識來取代阿賴耶識,因此才提出許與不許的這種分別說法。宗喀巴的意思是表示,有些宗派許有阿賴耶識,有些宗派不許有阿賴耶識,這都是可以成立的,都可以各自表述。宗喀巴說的許阿賴耶識者,是指密宗喇嘛教其餘三大自續派中觀所承認的阿賴耶識,也就是觀想所得的中脈明點。

從他們著述中的文字表面,看似認許阿賴耶識的存在,其實卻只是徒有阿賴耶識之名,本質卻仍然是只有意識之實。因為他們將男女雙修、樂空雙運時,觀想所得的中脈明點說之為阿賴耶識,其實也只是意識覺知心於交合時一念不生的狀態,所觀想的明點只是自己內相分影像,本質還是意識的變相境界,永遠不是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因為都是不同層次的意識心,為免得罪其他宗派,所以宗喀巴勉為其難地許阿賴耶;但最終究宗喀巴還是認為意識才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因此規定自家的應成派中觀,不許在六識心以外還有阿賴耶識真實存在。

這在他的著作《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表露無遺,論中這樣寫道:【如是攝行論說,佛為廣大勝解者,說八識等令通達者,亦僅顯示經有是說。非自宗許,離六識外,別有異體阿賴耶識。如聖派集密,說死有光明一切空心,為死心。從彼逆起近得心,為生心。彼二非是阿賴耶識。釋菩提心論,雖說阿賴耶識之名。然義說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勝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顯炬論》卷15)這真是太荒謬了!這完全是外道六識論的思想,所以才敢公然欺騙大眾說:「識者,經說六識身。」完全違背拋開 佛之聖教,完全無視 佛於《楞嚴經》說:「意、法為緣生意識。」(《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3)或在四阿含諸經中的開示:「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雜阿含經》卷9)意識乃是生滅法,佛於經中處處宣說「意識是藉意根與法塵為緣才生起的」,聖教於今俱在。並且也能從現象界中的五個無心位:眠熟、悶絕、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中必定間斷的事實,證明意識是會中斷的;會中斷的心顯然不能執持一切法種,若不能執持染淨法種,當然不能成為染淨法的根本。因為在聖教及理證上皆說意識虛妄,由此證明宗喀巴與另外一位日常法師主張「意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根本」,是全然錯誤的說法。

再者,佛於經典明明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故。是名比丘!眼識因緣生,乃至意識因緣生。】(《雜阿含經》卷9)宗喀巴否定第八識以後,唯以六識論的角度來說十二有支,他們把意識或者細意識當作生死流轉的主體,想要依此建立因果流轉的道理。但是錯了!意識乃是因緣所生法,乃是生滅無常的緣生法,最後必定壞滅;這樣必定壞滅的法,不可能持種,當然不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宗喀巴以六識論為基礎而說的緣起主張,終究逃不出「無因唯緣」的說法,這種說法有無量的過失。因為宗喀巴錯將意識心當作法界實相心,乃是公開違背佛說,是 佛所斥責有增益執的人,根本是常見外道的邪見凡夫。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下看《廣論》卷7,181頁到182頁這樣寫道:【此復若愚,從不善業起苦苦果,造作增長諸不善業,此業習氣所熏,現法之識者,是因位識;由依此識,未來世中於惡趣處結生之識者,是果位識。如是由於無我真實義愚增上力故,未如實知善趣真苦、妄執為樂,即便造集福、不動業,爾時之識是因位識;由依於此,遂於欲界上界善趣結生之識,是果位識。】(《菩提道次第廣論》卷7)這個「因位識」與「果位識」這兩個名相,在經論中是無法找到的,這是宗喀巴分不清楚什麼是意識與本識的緣故,而企圖以六識論的邪見,將意識分成兩部分:現法之識稱為因位識,未來結生之識稱為果位識。想要這樣來建立六識論,可以成就因果流轉的這種正理,依於這樣的妄想而自己擅自建立這些名相。

能貫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持業識、持種識,絕對不是宗喀巴所指的意識細心或極細心。因為意識於此世捨壽進入正死位的時候,就已經斷滅了;而後當中陰身現起時,隨即生起中陰階段的意識,這是依附中陰身才能存在的生滅法,而中陰身也是阿賴耶識所生的;當中陰身入胎而斷滅時,中陰階段的意識即無所依附而再度斷滅;若投胎成為人道中的有情,在入胎後前幾個月的時間裡,因為五根還不具足圓滿,所以意識尚未出生,此時等同無心;無心則不應使色身繼續生長,顯然初入胎前幾個月中的住胎識不是意識。更清楚來說,入胎後受精卵中僅有入胎識阿賴耶識及第七識末那識存在,再藉由母胎提供的地水火風四大,而使胎兒五根漸漸成長;數月後胎兒五根的功能具足了,才能開始現起意識,這是另一個來世的全新意識;因為是藉來世的五色根而出生的意識,不是藉由此世的五色根所出生的意識而去到來世,所以此世與來世的意識不是同一個。

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就有隔陰之迷;也因為有隔陰之迷,所以能夠證明此意識與前世的意識完全不同的。因此前後世的記憶不能互相貫連,不像今天的意識與明天的意識可以互相銜接。所以說,意識絕對不能去到未來世,一般人的意識也不能憶念前世種種,主要的關鍵就是在於前後世的色身五根不相同。所以此世的意識,相對於後世的意識時,不能稱為因位識,因為此世死後往生時意識已斷而不能再生起,與未來世的全新意識不同;又未來世全新的意識,相對於此世現法意識,也不能稱為果位識,因為不是由前世意識所生,也不是與此世意識相互銜接的同一個意識。所以,宗喀巴所說從因位識到果位識,其實不是同一個意識,乃是前後兩世互不相同的意識。

佛於經中開示:眾生有八個識,而八個識當中只有末那識與阿賴耶識能夠去到未來世。但是末那識去到未來世的時候,還是原來的末那識,前後並無不同,乃是同一個末那識心體,不會因為三世的改變,而斷滅後重新出生,所以唯識種智說此末那為「恆、審、思量」;阿賴耶識去到未來世時,還是原本的阿賴耶識,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心體,前後並不會因為眾生三世流轉而改變其「恆而不審」的這種體性。因為宗喀巴把具有生滅性的意識當作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這是不符合聖教量的,因為會斷滅的意識不能成為因位階段不生滅的末那識或阿賴耶識,也不能成為果位階段不生滅的末那識或阿賴耶識。宗喀巴所指的因位識與果位識都是意識,意識永遠是藉由五根、五塵、意根為緣,從阿賴耶識中出生的,是一種生滅法;生滅法只能存在一世,不可能分割為此世的因位識與後世的果位識。因為,意識只能存在一世,無法分割為前後兩世,而宗喀巴卻把意識建立為常住不壞的一種法,能夠貫通三世,能執持業種,當成是一切法的根本;所以宗喀巴顯然是常見外道,證據確鑿。由此可證明其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密宗道次第廣論》都是常見外道。

再說《廣論》中此段文句也不是宗喀巴自己的見地,他只是抄錄了大乘唯識經論,想要使人誤以為他說的和大乘經論相同,所以他對於業種及識種的道理是完全不懂,所以混淆不清。我們應當知道:眾生造作善惡染淨業後,因如來藏阿賴耶識的執藏功能,就會將熏染過的善惡業種,不加簡擇地全部留存在阿賴耶識心田之中成為業種,這個業種子是能夠感生未來世異熟果及等流果;當業種感生未來世異熟果後,其種子中的異熟性就會消失掉,只剩下等流習氣繼續造業。

又業種與習氣種子又不相同,宗喀巴及其追隨者也是一無所知的。單論業種,因位階段的種子等到捨壽的前一剎那業鏡現前,一期生命善惡功過如同電影膠片一般在你眼前一閃,當下總結一切善惡業種都落謝到阿賴耶識中儲存,由阿賴耶識執持業種,帶到未來世去酬償業報,這是業種而非習氣種子,並非業習氣所攝。若是此世不斷熏習某一種善法或惡法而成為習慣勢力,未來世這一類的習氣種子就很容易現行運作,這仍然是果位的習氣種子,依舊不是識種。因此,只能說因位的等流習氣可以延伸成為果位的等流習氣,這個道理是宗喀巴所不知曉的。

而識種是指八識心王各自的種子,也就是八識心王各自的功能差別;當八個識的種子不流注出來,也就是諸識的功能差別不現行時,就稱為種子;當種子流注出來的時候,就會有諸識的功能現前運作,這個時候就稱為識而非種子,也可以稱為現行識,已非識種。但宗喀巴對此都無所知,將識種與業種混為一談,真是貽笑大方。而且宗喀巴在其《廣論》中士道中所論及的十二因緣法,都不曾提及十因緣法,可見得對於 佛世尊為什麼在《雜阿含經》中,特地將十因緣法與十二因緣法集合在同一部經中來宣說,它的目的與關聯性都無所知。

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的課程就只能上到這裡,期待下次我們再度來共續法緣。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