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35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跟各位來說明:「常見外道法——廣論」裡面的三士道道總建立的謬誤。
我們上一集講到說,宗喀巴在《廣論》裡面主張,上士道圓滿才可修密咒乘。但是上士道修完時,他已經成佛了,又何必再修密咒乘呢?而密咒乘的內容自始至終都是左道的雙身法,這個既違背善良風俗,而且是亂倫的行為,又違背自古以來的道德文化,也違背 佛所制定的戒律,更違背出離欲界的解脫道的實修,也違背解脫道滅除蘊處界的精神,也與佛菩提道的境界背道而馳,不但是不能使人解脫,不能使人成佛,而且也不能出離欲界的繫縛,更會墮入三惡道。所以在上士道修完而成佛以後,又何必再入密咒乘呢?
又 佛所說的無餘涅槃有本際獨存,但是《廣論》卻否認有本際第八識實存,如此依《廣論》中,這個中士道修學無因論的四聖諦及十二因緣,就算真的能入無餘涅槃,也會成為斷滅空。但是實際上《廣論》所說的,「無因論」的這個斷滅法,是沒有辦法入無餘涅槃的,那又何必依《廣論》來修學終究會成為斷滅空的邪法呢?再說,上士道修學布施乃至禪定,最後卻成為一切法空之假名般若的空無斷滅,而把蘊處界都滅盡了以後,卻又主張意識是常住不滅的,豈非是自語相違呢(意識常住,當然不可能是一切法空故)!因為意識本屬五蘊中識蘊所攝之法,蘊處界滅盡的時候,怎還有意識常住呢?這等於是證得阿羅漢果以後,再退回凡夫位當中,如此顛倒的見解,乃是 佛所斥的四倒的邪見,仍是落於常見外道所說「常住不壞的意識心」當中,所以說,宗喀巴乃是思想具足顛倒的人。假使他改為認同阿含正理,而把意識等十八界這樣子的法全部滅除了以後,終於入了無餘涅槃,但是卻不許有涅槃實際的阿賴耶識心這個心體獨存,如此涅槃就成為斷滅境界,那麼他學佛又有何用呢?同屬外道斷滅見者,不是真實學佛的人!
因此學佛的道次第,不是妄想把它分割成下、中、上以及密咒乘四個次第,真正的佛菩提道只有一個,就是波羅蜜多道,它包括六波羅蜜多與十度波羅蜜多。六度是在求證三賢位的般若總相智與別相智,十度是在求證諸地的道種智。道種智圓滿的時候,就是成就一切種智的究竟佛,是具足證得八識心王一切種子而發起的關於八識心王一切功能差別的智慧。大乘學人初學佛時,得要具足深信業果、行十善道、厭生死苦、發願求無上覺,並且有福能值遇諸佛及諸菩薩,並能承事供養、修行諸行,這樣才能以一劫乃至萬劫修行十信。等十信位圓滿以後,從初住位開始,就要外門修學六度波羅蜜,在六度中修習的時候,同時附帶解脫道的修習與親證。初住位主修布施功德,二住位主修持戒功德,乃至五住主修禪定功德,轉於第六住位當中修集般若功德,以這樣來作為開悟明心破參的準備。當明心證真的時候,般若正觀現前,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時,才真正打開無門之佛門,進入七住位中,開始以般若的智慧來修學佛法。從此以後,就是內門廣修六度萬行,在親證如來藏而生起般若總相智以前,尚未發起這個根本無分別智以前,都是屬於外門廣修六度萬行。
證得如來藏而進入第七住位,生起般若智慧了,然後次第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位,至十迴向位滿心,都還在修習布施等六度波羅蜜多,稱為遠波羅蜜多,是第一阿僧祇劫的修行。十迴向位滿心進入初地後,主修十度波羅蜜多,從初地入地心主修法布施,而成就檀波羅蜜多,乃至七地滿心位,成就方便波羅蜜多,這是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名近波羅蜜多。
菩薩再從八地入地心,漸修至十地滿心位,這是第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是大波羅蜜多。然後轉入等覺位後,百劫修取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也是大波羅蜜多。如此從初地到十地,須歷經二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圓滿布施十波羅蜜多,是以無生法忍智慧來修習六度,及方便、願、力、智四種波羅蜜多,合為十度波羅蜜多。於十地滿心入等覺位時,仍須以百劫時間,為了圓滿種種相好專修福德,亦是大波羅蜜多。
一切種智即將成就圓滿了,就進入妙覺位的時候,待因緣下生人間,於人間成佛而進入佛地時,圓滿一切種智成究竟佛,名為圓滿波羅蜜多,完成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這個才是真正佛菩提道次第。所以宗喀巴的《廣論》所說的三士道,內容既不正確,道次第也是荒謬顛倒的,所說的內容絕非正法。
另外《廣論》又說:【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菩提道次第廣論》卷3)《廣論》的三士道,為了師出有名,在這個地方搬出了聖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來證明有三士道,但是其實聖 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中所說的三士內容,與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說的三士次第,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說的是「三士」,而不是「三士之道」;《瑜伽師地論》中說的三士,意思是有三種人,不是說修道的次第:這是說世間人共有二十四類,每類各有三種人,其中大部分是講世間福業,少分講到戒定慧,各種世間福業,都有各個上中下三種好人與惡人的差別,戒定慧三學個個法中,也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人,而不是在講上士、中士、下士的先後次第。《瑜伽師地論》根本沒有提到三士高下差別就是菩提道的次第,更沒有提到最後要轉入金剛乘,也就是轉入左道密宗的雙身法;而《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中所說的非律儀,是指一般世間非律儀法,非不律儀是指在家五戒,聲聞相應淨戒律儀是指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淨戒律儀是指在家及出家菩薩所受的菩薩戒,這是說在家、出家二眾,所受的戒律有所異同,不是像宗喀巴認為「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就將之移花接木,說成是下中上三士道建立的道理。
宗喀巴只是為了利用聖 彌勒菩薩的名義來誤導學人,使人誤認他所說的法義,都是與聖 彌勒菩薩相同,用來提高自己的名氣,用來證明他所說的法是具有可信度而已。然而宗喀巴如此攀附 彌勒菩薩,且扭曲 彌勒菩薩於大論中的意旨,如此亂舉一通,反成為把柄,這也是附佛法外道左道密宗西藏喇嘛們,自古以來一向採用的方法,藉以欺瞞、欺騙學佛人進入左道密宗,因為藏密信徒通常不會檢驗他們所引用的經論、文句是否移花接木,所以就大膽亂引用而曲解之。
在《廣論》第68頁裡面又這麼說:【轉趣大乘能入之門者,謂即發心於勝菩提。】在第69頁又說:【若發此心能淨宿造眾多惡趣之因,能斷當來相續積集。諸善趣因,先已作者,由此攝故,增長廣大;諸新作者,亦由此心為等起故,無窮盡際。】(《菩提道次第廣論》卷3)由上面宗喀巴在《廣論》裡面所說,宗喀巴以為發了菩提心就不會再墮惡趣,會生善趣了,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的話,大家都發菩提心就好了,反正藏密說的發菩提心,也只是嘴巴唸一唸說一說而已,而說完已發菩提心之後,就可以放心繼續去修雙身法、去幹壞事了,反正又不會墮惡道,因為一切法緣起性空嘛!這樣何樂而不為?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真的發了菩提心以後,一定會受菩薩戒,必定會受菩薩戒戒律的規範,而不去造作引生惡趣之業,而且菩薩學子受菩薩戒以後,會經常布薩、懺悔,因此使惡業種懺除現行,而轉依清淨,並能清淨過去所造惡業的業種,也能自作警惕,不造作未來世惡趣之因,這樣子才能說不墮惡趣。並不是像宗喀巴所說的,「若發此心能淨宿造眾多惡趣之因,能斷將來相續積集」這麼簡單,這不是隨口說說就能夠成辦的,而是要以身口意行,實際去清淨我們的身口意行的。
但是自認為傳承天竺佛教的藏傳佛教,傳統上以為菩薩戒的中心思想,就是發菩提心,所以常將發菩提心,跟行菩薩道劃上等號,卻不知道發菩提心的真實的內容,不知道是因為轉依如來藏,而不住於有相戒中,這種行法只適用於大乘佛菩提道見道後的菩薩,依道共戒而住,此乃否定法界實相之宗喀巴,始終尚未夢見在的境界;而且菩薩發菩提心而受菩薩戒,都是盡未來際受,所以持戒的菩薩,是不會故意再造作惡因,只會造善因,即使一不小心違犯了輕垢戒,也會如法發露懺悔,但是發菩提心的菩薩,不會只停留在欲界等世間善行當中,還要繼續修證解脫果,以及佛菩提果啊!
所以在《廣論》第69頁裡面說:【畢竟利益者,謂諸解脫及一切種智,亦依此心易於成辦。……若於增上生及決定勝,二種勝利發欲得者,故須先修共中下士所有意樂。如是若於二種勝利,發欲得已,趣修具有勝利之心者,則須發起此心根本大慈大悲。】(《菩提道次第廣論》卷3)而《廣論》的道總建立,先是修下士道,而中士道,而上士道,而金剛乘;它的主旨在上士道的發菩提心,及金剛乘的發菩提心,而其道總建立又是為轉入金剛乘之前導,所以《廣論》說,要先證中士道的解脫果,才能修上士道及密乘雙身法。但解脫果的修證,第一關就是斷我見,宗喀巴卻在《廣論》中,公開主張意識心常住不滅,解脫果的第一關,他就沒有辦法通過了,又如何能夠修證他所主張的上士道呢?
宗喀巴又在《廣論》中,公開主張意識心常住不滅,並藉以強調,用這個為修證雙身法的依據,這樣子的一個外道邪淫的方法,又如何能夠說他是有金剛乘實證的人呢?因為金剛乘正是大乘如來藏法,因此他所提出的三士道,乃是妄想所說的戲論,非真實可證的道次第,只是想夤緣聖 彌勒菩薩於《瑜伽師地論》中所說的三士名稱而已,用以籠罩無知的學人。而且以大乘正修行來說,光是發菩提心,仍是不能斷煩惱的,光是發菩提心,也不能證得勝義菩提心,更何況宗喀巴等所建立的三士道的內涵與次第,都是誤會世俗的菩提心,更誤會勝義菩提心,如此錯謬的見解,又哪來菩提心可發呢?哪來菩提心可證呢?不發、不證菩提心,又哪來道種智可得呢?那更遑論一切種智的圓滿而成佛呢?故宗喀巴說「謂諸解脫及一切種智,亦依此心易於成辦」,這個都是謊言,自語相違,所說欲得決定勝,都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些都是宗喀巴自語相違,而且前後矛盾的一些邪見。
以上就是《廣論》的道總建立的次第,《廣論》所說的修學次第,乍看之下好像是天衣無縫,但是其實它的道次第的內容甚多瑕疵,而且處處矛盾與破綻。前面已經說過,《廣論》所說的三士道,以及密咒都是世間法,於四悉檀來說都不是正法,所言都與佛法中世俗諦以及第一義諦沒有關係,所以依這樣子的修學,絕對不可能出離三界,更不可能證悟空性如來藏。如果依《廣論》所說來修習的話,以三界法來說,最高只能得到欲界善趣,但前提是《廣論》的行者必須以不修雙身法、不大妄語、不未悟言悟、不否定法界實相為前提,但是這個似乎是不可能的事。若修樂空雙運無上瑜珈等等,那必入三塗,則不可能往生善趣,因此修習藏密法的人,必不能達色、無色界、不動地等等。
因為《廣論》乃是為了替《密宗道次第廣論》的雙身法鋪路,因此沒有說明修學止觀、禪定等等之重要事件,也就是若修習奢摩他、毗缽舍那法,必先降伏五蓋,若五蓋不能降伏,就不可能證得色界定,初禪一定無法發起,怎可能實證色界定、無色界定?而且證得色界定的人,必須有一個前提才能證得未到地定以後發起的色界定,那就是斷除欲界貪等五蓋障難,且最主要的就是在斷除男女淫欲、淫樂、淫觸的貪著,但是宗喀巴所主張的道次第,卻是斷除欲界貪的人,還要退回來欲界中貪愛淫觸,而且要極力去追求最大最長久的淫觸之樂,這真是顛倒的說法。從此也知道,《廣論》以及藏密祖師所推崇的密續所說,都是基於雙身法淫欲樂受的境界滿足為目的,都與世間禪定及出世間解脫、世出世間菩薩法道相違背的,因此我們說,藏密乃是千餘年來最大的戲論,因為他所說的法,與法全部都是不相應,而且全部都是戲論,全部都是違背法界實相,甚至於根本就是墮入三界輪迴生死的最主要的一個動力。
好,那今天這個「常見外道法——廣論」,我們這一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下一集,我們再繼續跟各位作分享。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