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122集
由正元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我們在上一集的節目中,大略複習了「大乘佛法祕密句」的內涵。關於這個大乘佛法的祕密句,在 佛陀示現入滅之後,能如實了知的聖者就越來越少了。別說是第三轉法輪的如來藏法、唯識種智極深妙的經論,也別說第二轉法輪「般若」系列經典的別相智慧,僅僅說小乘法,就陸續衍生出了十八個部派,乃至後來未實證者間的空有之諍。一直以來,不斷有人犯下類似的錯誤,落在種種的惡見之中,分宗分派、自是而非他,使得佛法完整的面貌逐漸變得模糊不清,更別說是生起淨信、淨覺和淨解了。
到了近代,則已經是普天下的名師全部都弄錯了。而其中割裂佛法最嚴重的,莫過於某一位導師級的法師,他把大乘佛教切割為三大思想體系,包括性空唯名論、虚妄唯識論以及真常唯心論三種。這正是因為他不懂得、也沒有實證大乘佛法的祕密句—眾生心、如來藏—因此才會把完整的大乘佛法切割為完全不同的三個領域,而認為大乘這三宗所依的核心是不同的。
例如這位法師,他在《無諍之辯》這本書中,解釋真常唯心論時說:【這是依宣說如來藏,如來界,常住真心,大般涅槃等一分大乘經而立;攝得《起信論》。……「如來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證得涅槃」。……以此真常心為依而有生死、涅槃事,為流轉、還滅的主體,所以稱之為真常唯心論。】(《無諍之辯》,正聞出版社,頁132-133)這位法師在這段話中,對於如來藏的描述,倒還算符合經論中所說。但其實他的心中,並不認同如來藏經論中的法義,他認為如來藏真實常住的法義,只有一分大乘經以及《起信論》中才如此說;但是唯識系以及性空系的經論,卻不是這麼說的。而且他認為性空唯名,才是大乘法中最究竟的義理,因此他說:【這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無分於聖凡的真常心體。也許唯識學者不以為然,而真常唯心論者,卻確以為如此。真常唯心論如此說,唯識與性空者不如此說,這當然可「以之而判教系」。】(《無諍之辯》,正聞出版社,頁134。)
那麼,他對性空唯名論的看法是什麼呢?他說:【性空唯名論:依《般若》等經,龍樹、提婆、清辨、月稱等論而安立。依這一系說,一切法無自性空,為最根本而最心要的。離卻性空,生滅無常,不外是斷見。真常,更是神我的別名。惟有從性空中,貫徹常與無常,才能契三法印即一法印,安立佛法,開顯佛法的深奧。……性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能善巧安立一切,此為中觀學者唯一的特義。……性空是不礙緣起的,緣起的即但是假名,這又是中觀的特義。】(《無諍之辯》,正聞出版社,頁127-129)
此外,這位法師在他的《勝鬘經講記》一書中,也同樣是這樣把大乘法切割為三系而否定如來藏,他說:【如來藏自性清淨,唯能約眾生說,與法性本淨不同。性淨中有無邊功德,名如來藏,這與《般若經》等心性本淨不同。本經的自性清淨心,約心性與空性的合一說;此即寂即覺的心性中,攝得無漏功德法。這樣的自性清淨心,無始以來為煩惱所雜染。凡真常唯心論的自性清淨心,是有空寂、覺了、淨法功能三義的,與中觀及唯識義不同。】(《勝鬘經講記》,正聞出版社,頁254)這位法師他認為:真常唯心論的自性清淨心,是有空寂、覺了、淨法功能這三義。所以,是從凡夫眾生心與意識相應的善心、不善心等心性上來說的;而般若中觀與唯識法義中,所說的空性、法性的意涵則是不同的。其實包括《心經》、《金剛經》以及《般若經》中所說的空性、法性、真如、諸法實相、不念心、非心心、無心相心等等,所指的都是如來藏的異名,是這位法師他自己不懂得 佛陀在二轉法輪般若諸經中,是以隱密相轉正法輪來說法。
例如,佛陀在《大般若經》卷578〈般若理趣分〉中說:【爾時世尊復依一切住持藏法如來之相,為諸菩薩宣說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有情住持遍滿甚深理趣勝藏法門,謂一切有情皆如來藏,普賢菩薩自體遍故;一切有情皆金剛藏,以金剛藏所灌灑故;一切有情皆正法藏,一切皆隨正語轉故;一切有情皆妙業藏,一切事業加行依故。】(《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78)世尊在這裡很明確地開示說:一切有情都是如來藏、金剛藏、正法藏、妙業藏。
又比如,佛陀在《大般若經》卷569的〈法性品〉中開示說:【天王!如來法性在有情類蘊界處中,從無始來展轉相續,煩惱不染,本性清淨,諸心、意、識不能緣起,餘尋伺等不能分別,邪念思惟不能緣慮,遠離邪念,無明不生;是故不從十二緣起,說名無相,非所作法,無生無滅,無邊無盡,自相常住。】(《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佛陀在這段經文中,很明確地說道:「如來法性在有情類的蘊界處中,從無始來展轉相續,煩惱不染,本性清淨,非所作法,而本來自在,無生無滅,無邊無盡,自相常住。」這分明就是說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本來常住,無始以來不曾間斷,不從十二緣起、非因緣所生法。這哪裡是在說諸法無常生滅呢?所以可知《般若經》其實也都是依於如來藏而說的。這位法師顯然是將世俗諦所說的諸法無自性空、無常生滅,誤會為般若波羅蜜所說的法界實相心、勝義諦了。
佛陀甚至在這一品〈法性品〉中還明確地說:「真如雖生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569)這裡所說的真如能夠出生諸法,顯然和 馬鳴菩薩在論中談到心生滅門的時候說:【阿賴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大乘起信論》卷1)這顯然都是說明一切眾生心、如來藏的體性,是本不生滅,但是卻能夠出生萬法,這當然也不是在說「一切法無自性空」。而 龍樹菩薩所造的《中論》在一開頭,也是依如來藏的體性來說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等八不中道;如果離開了如來藏的真實心性,哪裡還有八不中道可說呢?龍樹菩薩的弟子提婆菩薩,也同樣是依於如來藏的體性,而造《百論》、《百字論》的。
所以說,般若諸經的核心也同樣是如來藏,而不是像這位法師所說的:「一切法無自性空,為最根本而最心要的。」顯然是因為這位法師自己沒有般若智慧,讀不懂二轉法輪諸經中所隱藏的祕密句,而受到清辨、月稱等中觀應成派邪師、邪論的影響,所以才會誤以為佛法的核心是一切法無自性空。他因此就敢大膽地毀謗 佛陀以及 龍樹、提婆菩薩的經論,說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以及矛盾;也因此,他只認同《阿含經》其中的一小部分,才是 佛陀親口宣說的根本佛教或是原始佛教,其餘的小乘經典以及所有的大乘經典,則都是後人所編纂的,而不是 佛陀親口宣說的。其實 佛陀在初轉法輪的《阿含經》中,早就有隱密地提及這個大乘祕密句,並不是沒說到,只是因為這位法師沒有般若智慧,所以才讀不懂《阿含經》中的祕密句。
例如,在《阿含經》中有多處不但說到色受想行識、五陰十八界無常苦空無我之後,又說明了五陰十八界與我之間的關係,說三世粗細色陰:【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2)這裡所說的「我」,就是在說涅槃的本際,也就是如來藏。意思是說,這個色身,不管是過去、未來還是現在的色身,都不是不壞的我;換句話說,這個色身是會毀壞的,所以它不是真實的我。但是這個色身,雖然不是真正的我,但它也不是跟真正的我完全無關,因為它是由那個「真正的我、如來藏」生出來的。父母和四大只是給我們一個助緣而已,但是我們的色身是由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為根本因,藉由父精母卵,藉著母親的血液供養四大,然後由我們的自心如來藏製造出這樣的色身來。可是我們也不能夠說如來藏和我的色蘊互相含攝,如果說如來藏和我的色蘊是互相含攝的話,那麼當色身敗壞的時候,如來藏應該也就跟著壞掉了。可是因為如來藏是空性,不是色法,所以當身體壞掉時,如來藏就離開了,所以才說他們彼此不相在。
這裡所說的這個真常的我,並不是因緣所生法,祂是自無始以來就存在著,所以說祂無生無滅,祂能夠出生萬法,是萬法的根源,乃至成佛之後仍能常所寶持;依《解深密經》的三自性來說,是屬於圓成實性,因為祂能夠圓滿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的緣故。至於外道所說的神我,所指的都是能了別的意識心,以及能作主的意根的種種變相,都是由如來藏因直接或是輾轉出生的虛妄生滅法,而在依他起性的因緣所生法上面,再建立一個虛妄不實的、遍計所執性的我見;因此,外道所說的遍計所執性的「神我」,和佛法中所說的圓成實性的「如來藏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法。所以我們絕不可以像這位法師這樣,以外道神我來否定三界萬法的根源如來藏我,這是破壞佛教正法的極重罪;由於如來藏我的異熟果報性,必定會在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後,直墮無間地獄長劫受苦的。
另外,世尊在《雜阿含287經》中說明十二因緣時,是首先開示了十因緣。從「生有故老死有」往前一直推到名色的時候,說:【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雜阿含經》卷12)這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指的也是第八識如來藏,因為只有這個第八識如來藏具有大種性自性,只有祂能夠攝持地水火風四大而出生名色。名色的名指的是受、想、行、識,所以名色指的就是五陰。而除了前面所說的「我」和「識」以外,《阿含經》還提到有入胎識、涅槃、本際、如、如來、真如、窮生死蘊、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等等,這些名相其實也都是第八識如來藏的異名。大家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的大作《阿含正義》,對這些道理有詳細的解說,大家讀了之後就可以明瞭了。
所以說,無論是初轉法輪的阿含諸經,還是二轉法輪的般若諸經,其實都同樣是依第八識如來藏而說的,並非只是在說一切法無自性空而已。這位法師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沒有實證如來藏,沒有發起般若智慧,因此他不懂得大乘佛法的祕密句,所以才誤會了般若諸經的旨意。其實正是因為佛法極為甚深廣大,有極多的功德體性,所以在諸經中常以不同的名相來稱呼祂。有時候向 佛陀請法的人因緣還不具足,佛陀也就會以隱密的方式說法,因此經典很容易被錯解。所以 馬鳴菩薩很慈悲地特地將佛法祕密句的真實義,以簡單明瞭又扼要的方式說出來。
馬鳴菩薩在論中還特別提醒說:「信成就發心」是要以一萬劫的時間,以正法熏習的善根力,要能夠深信業果、行十善道,要厭患生死輪轉之苦,求取佛菩提;而且要承事供養諸佛菩薩,修六度萬行,這個對大乘佛法的信心才能夠成就的,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對大乘法生起信心的。
由於這位法師不自我檢討是否已經努力修學佛法滿一萬劫,因為他還不具備上述種種基本的條件,因此才會把中觀應成派的邪說當成是究竟說,而認為佛法不過就是一切法無自性空,而把唯識和如來藏法視為方便說;因此,對包括《起信論》在內的如來藏法非議有加,這很顯然正是不信因果、不信有地獄惡報的外道人,哪裡有資格稱得上是佛教的法師呢?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只能先說明到這裡。感謝您的收看!
敬祝您身心安泰、福慧增長、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