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89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這一集繼續要跟各位來說明《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止觀的障難」。那我們是「止觀障難」裡面的第四集了。
大乘菩薩在修學止觀的時候有許多的障難,上一集講到「數瞋數喜、多悲多愛」,這個都不好的。也就是說,我們所作都不能太過,那這樣子的話,尤其上集講到多愛的時候,菩薩剛悟道、剛出來度人的時候,大多是多悲多愛,但是不能濫慈悲。菩薩應該要有這樣的想法:我們不能揠苗助長,否則一定是會害了眾生的;可是我們一定會給眾生正確的一個參禪知見,但是不能太過於愛護。也就是說,在因緣還沒有成熟的時候,不能硬要幫他們悟到如來藏,這樣就會變成揠苗助長,那這樣子悟了以後,反而是沒有功德受用。所以悟後,對眾生太過於多悲多愛,或對於眷屬愛護得太過分的話,這個都不是好事。
接著我們要來說明是這個「恆樂昏昧」,也就是說,修習止觀其中另外一個障難,叫作恆樂昏昧。那這是怎麼樣一個狀況呢?恆樂昏昧就是一天到晚喜歡打瞌睡,不想動腦筋來修學智慧,這就是魔來加於你身上的一種擾亂。有時候,你真的很想把正覺的書把它讀清楚,把正知正見建立起來,可是一拿起書來的時候,魔就讓你打瞌睡,心神昏亂沒辦法讀,這表示說你有魔擾的問題,這一類人大多數是因為怨家債主來障礙。你在平常其實並不會這樣子的,讀其他人的著作的時候,就不會打瞌睡,可是很奇怪喔,當你讀正法的書籍,當你讀正覺的書的時候,因為可能因此而在未來幾年當中有可能因為閱讀正法的書籍,進而依著去修學,獲得了修行的正確的知見,未來將有可能會證悟,那這樣子,魔就會來暗中使你打瞌睡,吸收不了書中的正知正見,那這樣子就是表示你的善根微、少,容易被睡魔和怨家債主所障,那就一定要多作一些護生利生、護持正法的功德,迴向給怨家債主,而且每天迴向,不管所作的功德大小,每天晚上都要迴向。他們每天接受你的迴向,漸漸地相信你這個人真的有誠意要改善關係、還清債務的時候,覺得你有誠意,漸漸地就不會再來障礙你了。最後當你拿起正覺的書來讀的時候,就可以心神清爽地讀下去,也就漸漸地具足證悟所須具足的正知正見了。
另外一個狀況叫作「久不睡眠」,久不睡眠這個也不好。久不睡眠有兩個狀況,我們必須要把它分清楚,如果不是因為定力很好而覺明現前,使得心地清明而久不睡眠的話,那這個就有問題了!定力很好的人(譬如說發起初禪或二禪),其實你只要依著正覺所教授的無相憶佛的功夫,無相憶佛功夫得力的時候,也會有覺明現前的狀況,所以他只要正念在的話,就不容易睡覺而且會很清明。發起初禪或二禪更是這個樣子,所以只要初禪或二禪的正念在的時候就一定睡不著,不管身體有多累,躺下來還是睡不著,那這一部分也一定要設法把定境把它去掉,放下定力,設法把意識覺知心的自己把祂滅掉,這樣才有辦法睡著,這種狀況是因為定力太強了,心很清明而無法入眠。但是人體其實是不能永遠不睡覺的,因為飲食跟睡眠,是長養我們色身、長養我們四大最重要最重要的兩個法,所以我們生存在人間這個世間的話,你是不能離開飲食跟睡眠的。所以人體其實是不能永遠不睡覺的,因為你長期不睡的話,色身一定會支撐不了,所以還得要好好地照顧它,那你就得要瞭解睡眠的內容,要離開定境才能夠睡得著。
另外一種狀況就是說,如果不是有禪定的功夫而始終睡不著的話,而且本來是很好睡的人,每天八個鐘頭睡得很酣暢的這種人,但是他突然間開始睡不著了,那這樣子這種狀況,可能就有問題了。這種狀況通常都是被魔所干擾了,那就要多修集褔德、多修集功德,每天晚上迴向給魔,單獨迴向給他;如果確定是怨家債主,那就單獨迴向給怨家或債主,不要像一般人那樣含含糊糊的,什麼「迴向法界有情」,法界有情那麼多,他們覺得你這種狀況、這種迴向是不夠誠意的,所以往往要你單獨迴向給他。當他領受了你的善意跟功德之後,他就會漸漸地離開了,那這種睡眠的狀況,也會慢慢地遠離。
另外一種狀況就叫作「身嬰疹疾」,有些人是身嬰疹疾的這種狀況。「嬰」字,古時候通老鷹的鷹字旁、下面是肉字旁的這個「膺」字。那這個「嬰」字,其實古字又叫作「癰」字,就是像我們台灣話所說的是癭啊、或是癧啊。有極少數的人,在以前學習一些粗淺的或是表相的佛法的時候,一直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修學究竟了義的微妙正法的時候,很奇怪,開始在身體上就出現了某些奇怪的毛病,有的是疹子,那這些疹子,不管是麻疹、濕疹,還有其他奇奇怪怪的這些疹子,就是讓你一直醫不好;或者出生其他的奇怪的疾病,不斷地被這些疾病所干擾。被干擾的時候,所能作的就只有多跟他們迴向、多跟他們和解,千萬不要在心裡面臭罵他們一場。有人誤以為在心裡面罵,沒有講出口就沒事了,其實鬼神跟怨家債主們,其實都聽得非常清楚的。當人們在心裡面以語言文字在動轉的時候,鬼神們聽起來都好像是雷聲在響一樣,都很清楚的;甚至於有人心裡面在說好話,或在心裡面罵人的時候,護法神都聽得清清楚楚。所以不要說,心裡面想說:「反正神不知鬼不覺,就欺暗室。」這種狀況,即使在幾十公里外都一樣,鬼神、護法神都能夠聽得清清楚楚,很大聲的。心聲其實是可以傳達到很遠的地方,所以不要亂動妄念。
那假使修學正法就生病,停止了就沒病,這些少數特例的人,一定要多修集褔德還有功德來作迴向,沒有別的方法可以作了。另一方面就是要祈求 觀世音菩薩或諸大菩薩的幫忙,來幫你化解。求 觀世音菩薩幫你化解的時候,你可不能全部賴給 觀世音菩薩,自己卻是惡業照作;一定要改變自己的心行,確實有誠意要還往世的欠債,所以必須是要心口如一、身心如一,這樣子才有辦法跟冤親債主能夠化解這些冤仇。因為現在沒有能力,所以請 觀世音菩薩幫我們來作保證,但是自己一定要努力修集褔德與修道的功德,用來還債,用我們一句世俗法來講的話,其實是請 觀世音菩薩或諸大菩薩來幫我們作背書,但是真正還債、真正修行,還是得要我們自己去修,而不是 觀世音菩薩來幫忙還。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時間裡面,要努力地去作、努力地去迴向,一直到未來世緣熟的時候,才有能力全部還清往世的這一部分跟怨親債主的這樣子所結下來的這些債。
另外應該要發願,還有請求怨親債主們,請他讓我們好好地修行,那我請 觀世音菩薩為我保證,我一定會努力修行,未來世一定要度你們開悟,讓你們永離三惡道報,我用我修行的全部的這麼大的功德來回報給你們。所以像這種狀況,即使是天魔來擾亂的,他聽了也會很歡喜的!可是你自己講的他們不信,所以現在我們就請求 觀世音菩薩為我們作保證,他們就可以相信你了,這一世就不跟你要債了,等你後世有能力,我們再來還債,就可以好好去修行了。所以我們要懂得發願、迴向、懺悔,因為發願、迴向、懺悔,在我們修行的路上是很好的一個善法,也能夠為我們減少很多的遮障。
另外一個又叫作「性不勤策」。什麼叫作性不勤策呢?我們來說明一下,性不勤策的意思就是說,每天懶懶散散、心不在焉,禮佛、作功夫這種事也不想作了,正法的書也不想讀了,每天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日子,那這就是性不勤策;也就是不殷勤用功,不肯策勵自己了。如果本來都是很精進的人,突然就這樣,這就是有問題了!如果是本性就懶散,本來就沒什麼企圖心想求開悟,是本來就懶散的人,學了正覺的妙法以後還是照樣性不勤策,那這倒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他本來的習性,就是這樣子的。但是如果你是本來是很精進的人,但是學了究竟的了義正法以後,卻變得性不勤策了,那這個就有問題了。所以如果有這種狀況的時候,就要自己要特別地警覺,這個可能是有天魔來干擾,或是有鬼神來干擾,自己要有所警覺。也要知道努力地去累積福德、培植福德、修集功德,勤作迴向、發願懺悔等等,這樣子的話,才有辦法去改變這些狀況。
另外一個是「卒起精進即便休廢」。那什麼是卒起精進即便休廢呢?這是在說,每一次才剛下決定心的時候:「我今天一定要努力,我明天也要努力,我要整整拼上半年的功夫,我要求明心開悟!」可是才剛努力了一天兩天,又懈怠了。這是因為被外力所干擾;通常是因為心性懈怠的緣故,所以就不精進了;有的人則是對於自己完全沒有信心,所以就懈怠了。這種修行的狀況,在我們修學佛法的過程裡面,經常都會遇到,就像我們以前學生的時候,要聯考的時候,今天計畫明天要如何努力,結果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修行人也會有這種狀況,那這種狀況都是因為心性懈怠的緣故,所以就不精進了,那這個對於修學佛法,都是會有很大的障礙的。
另外一個是「情多疑惑、不生信受」,另外一個止觀的障難。這個情多疑惑、不生信受,是在說什麼呢?它是在說,有的人在情解上面產生了很多的疑惑;也就是說,對於善知識所說的法,產生了很多疑惑,每天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老是問不完、老是生疑。也就是說,這種疑惑的話,其實不是說純粹不瞭解所產生的疑惑,而是說對於法、或是說對於善知識產生了狐疑,老是不相信、老是狐疑,就會有很多的問題不斷地存在。因為一直有問題存在,然後就會懷疑:「嗯!這個法可能有問題!」其實他所修學的這個法根本沒有問題,根本不是法的問題,而是因為他還沒有證悟,所以不懂,就覺得有問題了。外面常常有些初機學佛人被一些大法師誤導了以後,就跟著批評說蕭平實的法有問題,其實他們對書中的妙理都是一知半解,其實他們有的甚至於不只是對書中的妙理一知半解,甚至於根本是連書裡面的內容都沒有看過,只是道聽塗說、人云亦云。問他說:「你為什麼說蕭平實的法有問題呢?」他們就說:「我們師父這麼講的,我們師父說他的法有問題。」這個就是依人不依法,沒有在法上面去用功,沒有真正去瞭解看書中裡面到底是在說什麼東西;沒有去瞭解看看,蕭平實的書裡面所寫的東西,跟經教所講的到底是不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在下一段就寫明了。有些人看了書以後,又斷章取義,就看了前面一段,就說這個書有問題。但是其實在下一段,就已經寫明了,也可能在前一頁,就已經解說過了,可是他們讀不懂,或完全沒有讀過,還是提出來質疑。大多數這種情況就是情多疑惑,所以心裡面就不可能信受了。
《大乘起信論》卷2裡面,又如是說:【或捨本勝行更修雜業、愛著世事溺情從好,或令證得外道諸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住於定中得好飲食,身心適悅不饑不渴。】(《大乘起信論》卷2)這一部分又提出了另外一部分的修學止觀的障難,我們一一來說明一下。
第一個是「捨本勝行更修雜業」,什麼是捨本勝行更修雜業呢?前面所說的不信受的時候,就會捨本勝行更修雜業了。為什麼呢?因為不信受善知識所開示的法,不信受善知識依著經典,依著 世尊所開示的正法、開示的修行善法;甚至於因為善知識的「老婆」,幫助他開悟了以後,因為我見沒有斷除掉,因為四加行沒有具足完成,乃至於過去世的邪見的深根一直沒有辦法拔除,所以就捨離原來善知識所教導的這種勝行,所以叫作捨本勝行,反而去修學世間的這些雜業,捨離了本來的殊勝的修行法門,另外再去加修這些世俗的這些雜業,而且以這些世俗的雜業,自以為是的,以為是更增上的妙法。
譬如說,以前有一位師兄明心了以後,他自以為明心的時候一定就是見性了,認為明心與見性是相同的,又自認為自己已經過牢關了,然後就去跟某法師學天台判教。真正明心的人怎麼可能聽得進天台宗錯誤的判教呢?而且是跟一個還沒有明心的人修學天台的判教。那這一部分的問題,都是很嚴重的問題,也就是捨本勝行更修雜業的具體的一個事實。
那今天時間已經到了,我們這一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