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止觀(四)

第74集
由正墩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系列,這是以 平實導師的著作《起信論講記》為藍本,內容主要為宣說佛法的根本大意,特以心生滅門與心真如門一心二門之內涵為主軸展開,鋪陳法界實相理體如來藏、八識心王與三乘菩提修行的關聯性,宣示成佛之道精神所在一切種智的內涵。

在止觀門的修證實行上,馬鳴菩薩提到了修止方法,還要「不依形色」,所說的意思是不依色界的天身來修。由於《大乘起信論》這裡所闡述的道理,是佛法智慧修證的「大止觀」,在此便需要把「依形色」的修止觀提出來作為對比。因為自古以來,佛門內外的修行人誤會涅槃的情況比比皆是,而誤解佛法證悟菩提的內涵及方法;乃至對於禪定發起的修證道理及次第,也是有許多錯誤的理解,因而在學佛的過程中有種種歧路。

馬鳴菩薩會特別提示以「不依形色」來修止觀,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部《大乘起信論》主要是要令眾生發起修習大乘的淨信。而自古以來,卻有許多人將禪定的境界當作佛法中要去證的標的——涅槃;因此,一直都有人以為:只要將心安定下來,不打妄想,而能捨棄外界的部分或全部的五塵境界;以五塵境界非清淨寂滅轉而依止意識覺知心離五塵的種種不同層次差別的境界,以所親身領受的現前境界為涅槃。這就是所謂外道五現見涅槃的邪見,是修行上的歧路。

也有人認為:只要還有意識覺知心存在,便能了別六塵境界,乃至就算有了別微細的定境法塵,這樣仍不是清淨寂滅的涅槃境界,因而修證到第四禪境界後,進一步捨棄四禪微細的意識。這種情況,就是在修行上的另一種歧路。由於沒有轉入佛法三乘菩提的智慧修行,也就是沒有信受 佛所開示的有一個不生滅的法界實相心如來藏,因而還有身見未斷,唯恐意識滅了之後成為斷滅,因此不願捨四禪天身,前一剎那還在了知境界,下一剎那意識不再現行,以四禪天身進入了四禪之後的無想定境界中,這種依四禪天身而住的無想定,就是「依形色」而修止觀。

外道所說的涅槃,大多離不開意識境界,只有一種外道是離開意識境界,就是證得四禪後的無想定境界;修無想定的外道行者,由於還沒有斷盡一念無明,只是用修定的方法讓意識不起念,仍有我見、我執種子存在,並沒有因為意識不現起、不覺知一切境界,這樣便算是已經出離三界生死,當然也不具有離開五陰的解脫功德,捨報後必定會生無想天。同樣的,無想天的天人也是滅掉了意識,就如同人間睡著無夢一般,處於無見聞覺知的定境中,至多五百大劫,意識又會再現起。

但為什麼意識已經滅了,卻還會再現起呢?因為在無想定或無想天中,意識雖斷滅,不再了知境界,但有情沒有斷除身見與我執,意根便會令阿賴耶識流注意識種子而出定。無想定外道死後,將會往生到第四禪的無想天中,滅除覺知心;由於見惑、思惑尚未斷除,仍有我見、我執種子存在,便受四禪天的後有,保持色陰在四禪天中;卻誤以為這樣便是涅槃的寂靜境界,其實仍然還是有意根與色界天身繼續存在,五陰後有並未全部滅盡,當天福享盡時,稱作「業識」的意根,會再度生起一念覺知心,出了無想定。若不中夭,無想天五百大劫的天福,就這樣無知無覺地耗盡,於是依業報就會從天界下墮到三惡道之中,繼續輪迴生死;因此無想天也稱作客天,不是長久安隱地,更不會是佛法中的寂滅。無想天人沒有身行、口行、意行,雖保有四禪天身不壞,但不參與四禪天的生活,自以為住在無餘涅槃中而滅除名等四陰;不但錯會了佛法中解脫的果證,在無想天無知無覺的漫長歲月中,既不能自利,更無法利他,這絕非菩薩所求的境界,而是外道所墮的「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雖然這類外道也自稱「覺悟」涅槃,其實是錯誤的覺悟,不是真正的覺悟涅槃。

通外道修行的四禪八定境界,所有禪定修行都是世間定,而從欲界定開始,到色界相應的初禪到四禪以及無想定,其實都是不離開形色,也都還是依形色來修止觀,屬於有色的禪定境界法,所以都還在三界中色界以下的境界。我們從這裡便明白:不管入、出或住於這樣依形色修的禪定境界,若連佛法中解脫生死的第一步「斷我見」的解脫智慧都不具備,錯將禪定修證的過程或者結果當作是佛法證悟菩提、覺悟菩提的內涵,仍都落在五陰當中。即便真能依正確的四禪修證的法門內容及次第來修行,終於辛苦地證得禪定境界,而所得到的果報,就只是捨報後生色界天;若不離五欲,而只是具備欲界定、或初禪未到地定的修證功夫,所得的果報,更是等而下之,捨報後只能生於欲界天中。

但是還是要提醒各位菩薩:能生於色界天或者欲界天的前提,除了修定外,還必須是持五戒、修十善,或因受持三歸並持五戒的人。而更重要的是,既然進了佛門來修習佛法,為了就是要了脫生死,應當不會有人還虛擲畢生的光陰,執意不去熏修實證解脫的智慧,卻一味在令自己墮於世間繫縛的法上用心努力,最後捨報時,再度因無明煩惱而受生到三界中另一個世間境界裡繼續輪迴。對菩薩而言,雖然也應實證四禪,但一切的禪定修行只是用作修行及度眾的工具,而非所證的標的,所以從心態及作法上,完全不同外道證四禪者。

另外,我們要說明的是:既然依色界四禪天身形色修的無想定並不是解脫、涅槃;如果比這樣層次更低的依形色修的境界,可想而知,一定更不會是佛法中所要覺悟的涅槃寂靜。密宗祖師則妄以為練就中脈、明點、氣功後,即可成就世間的四禪八定,生欲界天乃至色界、無色界天,並妄言藉此可證得法身及解脫人我執與法我執;但有關密宗宣稱的任何佛法上的修證功德及果證,這都是密宗喇嘛教一貫無知的吹噓,和佛法修證的實質完全無關,甚至背離,與欲界色身相應。而只能出現在欲界色身上的氣功與明點,本身就是依於欲界形色的法而修,都是在虛妄法上用功,與解脫智慧、實相智慧絲毫無關。

密宗喇嘛教修習明點與氣功的目的,乃是作為密宗即身成佛——無上瑜伽雙身法的基礎;而所主張修證的結果,所謂的能令人證得解脫的「樂空雙運」也罷,「輪涅不二」也好,不但是虛妄想,這一切仍都還是依於欲界形色而修;而且這樣的形色是更為粗重,依此粗重的形色產生的粗重行蘊,令身心產生淫欲樂觸、樂受乃至欲想,更是淫穢不堪,具分的墮在執著五陰境界之中。已違背了世間五戒十善,更是與佛法修行趣向清淨、寂靜、解脫的精神相違背,不僅不能證得任何禪定,更不用說能出離三界生死,連欲界人間的世間善法都談不上,其所造作的惡業果報只有下墮三惡道。

因此,佛法修行的另一個歧路:將意識不動的境界當作是涅槃,認為意識不動,就是寂滅。如一直都有人以為:只要能一心不亂,能夠遠離色、聲、香、味、觸外五塵境界,住於內心境界之中,不和五塵相接觸時,就是清淨寂滅的境界,就是證得無餘涅槃。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 佛陀所破斥的五種外道涅槃邪見之一;在《楞嚴經》中所說的五現見涅槃,也是《楞伽經》說的另一類錯會涅槃的外道,屬於「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的其中一種——認定覺知心不動時就是涅槃境界,也是標準的以定為禪。

《楞嚴經》中所說的五種現見涅槃境界,都不是佛法中真正的涅槃,都是意識覺知心相應的境界;只要是意識覺知心存在,不管是不是動或不動,都是依他而起的生滅法,都是戲論。因為所證的標的是生滅的世間境界,所以不具有像 馬鳴菩薩所說的「息滅一切戲論境界」的「止」的功德,當然也沒有「能明見因果生滅之相」的「觀」的智慧;而透過這樣所證的五現見涅槃境界,也都不能出離一生又一生重複不斷地在世間輪迴的分段生死,仍在三界之中,當然不是佛法中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也就是說,五現涅槃邪見皆是常見外道法。

佛法中說的二乘菩提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見的,因為無餘涅槃境界中已經滅除了五陰十八界,無一法繼續存在,所以二乘無餘涅槃境界是不可現見的。菩薩所證的卻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其實就是如來藏的自住境界,不牽涉五陰十八界在內;是單以如來藏自住境界來說,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不是意識所住的境界;這是唯有菩薩才能夠看見的涅槃境界,非二乘聖人所知。而菩薩們就以現前所見的如來藏自住境界,觀察五陰十八界全部消滅後的如來藏獨住境界,來觀察二乘聖者所入的無餘涅槃境界,同樣了知無餘涅槃中是不可以眼見耳聞的;因為進入無餘涅槃時,是要把五陰十八界全部滅盡的。但外道「五現涅槃」,是以五種現前覺知心存在的當下,就可以親見的五陰境界作為不生不滅的涅槃,不離五陰境界,所以名為「外道五現涅槃」。這是因為覺知心還在,可以現前觀察所謂的涅槃中的境界相,所以稱為「現」;而這種外道所謂的現前可見的涅槃共有五種,所以稱為「五現涅槃」。

由這個道理來看,四空定或生無色界天,已經沒有「依形色」修的問題,是不是比修色界四禪功夫,或色界四禪天境界更高呢?算不算是 馬鳴菩薩所說的「不依形色」修呢?菩薩應當體會:無色界天其實是外道凡夫以及佛門凡夫修得四空定者,捨報後往生之處所。在無色界中的有情,沒有如色界以下的天人一樣的天人之身,沒有色陰等十一法;也就是說,這裡的有情沒有眼等五色根,與五塵等十色處以及法處所攝色,只有精神狀態,意識住在四空定,也就是所謂的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是由意識覺知心依憑四空定的定力,住在這四種境界中,一念不生、一無所思,只有定境的覺受,無法生起聞、思、修、證等不同層次的智慧;佛門三乘聖眾說無色界是愚癡無明之境界。由於住於無色界中,終將過去修定所得的福報享盡,而最後只剩下其他微小惡業,所以在無色界天下墜之後,往往不能生在人間,不能受學諸法;所以,一切有智菩薩對這樣的境界,視作猶如蛇蠍,避之猶恐不及,絕不受生於無色界天。

修禪這件事,對於許多人而言,充滿了神祕感,因而許多人喜歡禪而去學禪,也多自稱是學禪宗的禪;但絕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是修定而不是學禪;即便是單純的修禪定上,所學的定往往也是錯誤的,更不用說真的能證禪定的境界。這些都是因為被錯誤的教導,包括佛法知見、參禪知見以及禪定的知見不正確所造成。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當中,便要把握一個最基本的修行原則,要分清楚什麼是修行的標的?而什麼是修行的工具?什麼是修行究竟?什麼是修行方便?才不會本末倒置、事倍功半,讓自己迂迴走了許多冤枉路;也才不會努力用功追求的法,以為是勝進增上的法,到頭來卻是令自己下墮的法。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明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