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證發心

第43集
由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解《起信論》。在前面已經講完了菩薩的六度波羅蜜要怎麼修行,接下來要講菩薩從入地以後,他到底是證得什麼樣的境界?我們來看 馬鳴菩薩怎麼說。馬鳴菩薩說:「證發心者,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謂真如。」(《大乘起信論》卷2)我們稍微簡單的用白話來說這一段,「證發心者,從淨心地」,淨心地就是初地,「乃至菩薩究竟地」,菩薩究竟地就是十地。也就是說,入地的菩薩到十地的菩薩,他到底證得什麼樣的境界?他所證得的境界就叫作真如。

那我們首先來看看什麼叫作證發心者?開悟明心的菩薩,在證得如來藏心體以後,他有了勝解與勝行,然後轉依如來藏,在內門當中廣修六度萬行,而發起了五分法身,這樣的人叫作證發心者。然而我們要先來探討證發心,到底需要經過什麼樣的過程才能達到證發心?我們修學佛道講的是信、願、行,也就是說,你要有信才會發願,依於你所發的願然後去行,所以說,必須有經過信、願、行,才能從凡夫到達佛地。那麼我們現在講證發心,它需要經過的過程,也必須從信開始,在菩薩的階位當中,在入地之前有40個階位,也就是必須從十信位開始;十信位的心性就叫作凡夫性,他還是凡夫,然而他在聽聞有三寶之後,他樂於去信受,而且他樂於去行菩薩道,這樣的人,他的心性是屬於菩薩心性,而不是樂於聽聞解脫道法的人,他才能說他信受三寶的時候,就說他是屬於十信位的菩薩。

然而十信位到底是信什麼?我們首先來探討,學佛首先要信的就是信受三寶,因為信受具足了,你才會去歸依。然而我們來看看,有些人他表面上是信受三寶,然而他所說的一切,其實都是在破三寶;譬如,有人就講,說一切法緣起性空,終歸於滅。然而如果一切法空,終歸於斷滅,那我們學佛到底要幹什麼?就如同 龍樹菩薩在《中論》裡面就說:若一切法空,那就沒有法寶、沒有四聖諦;然而沒有四聖諦,不依於四聖諦來修行,就不會有僧寶;沒有法寶也沒有僧寶,那佛當然就不是寶了。所以,如果說一切法空,就沒有佛法僧三寶了,這樣說的人其實就是破三寶;所以說,如果有人講一切法空,而否定第八識的存在,那麼就是破三寶者,雖然他已經歸依佛法僧三寶,然而,其實他是不信受佛法僧三寶的。

那麼我們來看看,又有人說,行善就可以成佛,然而佛經裡面已經講,行十善是人天善道,他是可以生天的,但是生天以後,他仍然無法出離三界。佛法講的是要出離三界的束縛;行十善生天——欲界天仍然在三界當中。所以說,如果有人講一切法空,或者說行善就可以成佛,那麼他對於佛法僧三寶,其實是不信受的。那麼再談到說,剛剛講的一切法空,為什麼不是佛法?我們佛法講的是,要符合三法印的法,才能說它是佛法;三法印的意思就是說,它必須符合這三法來印定,也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最後涅槃寂靜。一切法空,它符合了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確實這樣的說法,如果不把涅槃寂靜拿來印定的話,它是符合前面兩個的,然而,如果只有前面兩個,就叫作斷滅,所以必須有涅槃,如果沒有涅槃,那麼就變成斷滅了;所以,法師如果講一切法空,而否定如來藏,那麼他就是不符合三法印。

那麼前面講到信位,除了信三寶以外,還要相信有未來世,如果沒有未來世,那麼你學佛要幹什麼?所以說會學佛的人,他都會相信有未來世;然而有些人說,佛沒有講未來世,都是後面的人說的。然而我們來看看,到底 佛有沒有說未來世,佛在大乘裡面,其實都有講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然而說這樣的人,他是不信受有大乘的,他說《阿含》裡面沒有講人有未來世。然而 佛說修解脫道的人,他如果證得初果,也就是須陀洹果,他最遲鈍、最懈怠,他也頂多七次人天往返。我們來看看,說七次人天往返,表示說,他在人間的時候,往生以後他是會生到天界去的;生到天界以後,死了以後又會回到人間來,這樣子來回叫作一次,總共七次以後,他就會證得阿羅漢果,死後入無餘涅槃。所以 佛在《阿含》就已經說到有未來世了,只是說這一句話的人,不瞭解 佛在說什麼而已。那麼,既然信受佛法僧三寶,也相信有常住法,這時候他發起了菩提心;發起菩提心的意思就是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當你在歸依的時候發的這四宏誓願,就表示你已經發起了菩提心了。

那麼發起菩提心以後,你就進入了十住位,在住位的菩薩,他的心性都叫作習種性;也就是說,你剛開始進入修行,然而你的性障還是很重,所以要不斷地熏習,修除性障。那麼在十住位當中,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位階,也就是我們在第一住位到六住位的時候,是修學菩薩道,也就是六度;在第一住位的時候修學布施,在第二住位的時候是要持戒的,也就是說,你在第二住位當中,你要持菩薩戒,不但要受菩薩戒還要持菩薩戒;然後到第五住位的時候,你要修學定,雖然不是禪定,但是你必須圓滿未到地定,第五住位圓滿未到地定的目的,是要在第六住位的時候,他能夠依於熏習般若的智慧,來拔除我見的煩惱;那麼我見拔除了,開始參禪,然後證得如來藏心體,這時候他般若正觀現前,也就是進入了第七住位;般若正觀現前的時候,能夠現觀如來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到了第七住位,就是禪宗所謂的明心,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說,這個叫作真見道位。

然後,從此以後進入相見道位,然後修行到第十住位的時候,他有了身心世界如幻觀的證量,有些人是眼見佛性,有些人是沒有眼見佛性,不管你有沒有眼見佛性,只要你能夠現觀身心如幻,這樣的人就是習種性滿足了。習種性滿足以後,就進入十行位,在十行位菩薩的心性,因為他在十住位的當中已經修除了性障,而且已經不斷地修除,把自己的性障慢慢地淡薄了,而且他因為外門、內門廣修六度萬行,所以他有了性種性,所以說十行位的菩薩,主要就是要滿足性種性。那麼十行位的菩薩,一開始進入以後,就要修除異生性,讓凡夫性永伏不起,這樣子才能慢慢發起將來要入地的時候所需要的聖性,所以說,如果沒有性種性,他是不可能入地的。那麼這個心性,與入地所得的聖性不同,所以,雖然他這個心性也是聖性,但是我們把它稱為性種性。然後進入了十行位以後,到了第十行位,他必須成就陽焰觀,這時候叫作性種性滿足的菩薩,而進入了十迴向位。

那什麼叫作陽焰觀呢?也就是說,菩薩在證得如來藏心體以後,他生起了智慧,也就是中道的智慧,然後依於這樣所證的中道的智慧,來現觀五陰十八界都如陽焰一樣;陽焰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看到馬路在太陽照射之下,它好像有水氣浮在馬路上面,這樣的叫作陽焰觀;也就是說,菩薩現觀五陰十八界,都如陽焰,虛幻不實,這樣子,他對於五陰就有了解脫的功德,那麼滿足了性種性的菩薩,他進入了十迴向位。十迴向位最重要的就是第一迴向位,在這一位的菩薩,他是不捨眾生被邪師來誤導,而能奮不顧身地跳出來破邪顯正而不畏艱難,想要來救護一切眾生來修學正道;同時他以救護一切眾生的功德,來迴向十地的修道圓滿,所以到第十迴向圓滿的時候,他的道種性就成就了。然而到第十迴向位的時候,他同時要成就如夢觀,也就是現前觀察一切行如夢,親見菩薩道如夢,這樣的人,他就圓滿成就道種性,勇猛進入初地。然而一切行,還有行菩薩道,都不是在夢中進行,為何說現觀一切行如夢、菩薩道如夢呢?也就是說,菩薩在十迴向位圓滿的時候,他可以觀察過去的一切所行,過去所行的菩薩道,都如同在夢中進行。從這樣的觀察,他可以知道說,我如果從未來世,來看這一世的一切行,還有所行的一切菩薩道,也如同過去在行菩薩道一樣,如同在夢中進行,所以說菩薩可以作這樣的現觀。

接下來說,經由前面所說的歷經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的修行,所以菩薩才有證發心的證量。那麼我們來看看前面講說,菩薩在證得如來藏以後,轉依如來藏來修行,在內門當中廣修六度萬行而發起五分法身,這樣的菩薩叫作證發心。然而第七住位的菩薩,雖然可以現前觀察如來藏的真如性,但是他仍然需要轉依如來藏繼續修行;即使到了十住位眼見佛性,仍然無法轉依成功,同時他還缺少入地所需要的道種智,所以他就無法發起五分法身,所以我們才說,必須證發心的人,才可以有五分法身,也就是即使你明心見性了,你也不具足五分法身的發起。

接下來我們來講,五分法身到底指的是什麼?五分法身指的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我們首先來講戒身,戒身也就是說,開悟的菩薩經由十行位、十迴向位的修行,他已經修除了許多的性障,心也清淨了,所以他就會有一分的增上戒學:因為他可以在歷緣對境當中修除習氣種子,所以他有了增上戒學。從這個道理我們可以來看,阿羅漢只修除了煩惱障,但是他沒有修除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修除習氣種子是入地的菩薩以後才可以斷除的。入地的菩薩,他從進入初地以後開始修除習氣種子,到了三地滿心的時候,他修除了色陰的習氣種子;到五地滿心的時候,修除了受陰的習氣種子;到七地滿心的時候,他修除了想陰的習氣種子;乃至到十地的時候,他修除了行陰的習氣種子:最後到成佛的時候,他修除了識陰的習氣種子;也就是,習氣種子唯有 佛可以修除斷盡。剛剛講戒身,指的是增上戒學,有增上戒學的菩薩,都不是以蘊處界的法為身,他是以如來藏為根本,來轉依增上戒法;所以說,他的第八識是以增上戒學的種種妙法為身,所以說為法身,這是屬於戒身的部分。

接下來我們來講定身,定身的意思就是說,它是屬於增上定學。增上定學是說入地的菩薩,因為增上慧學的初分成就的緣故,使得他的心不再動轉了,誰也無法轉變他而使他退轉於他所修證的見地,與他想要修行成佛之道,絕對不會想要入無餘涅槃,心得決定而不動搖,必定能夠這樣子來安住;由於這個心得決定,而有了增上定學,他的第八識就以這個增上定學的妙法為身,所以說為法身。接下來,慧身指的就是增上慧學,進入初地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入地心的道種智,這是增上慧學的初分成就,這樣的菩薩,他的第八識就以增上慧學為身,所以就叫作法身。那麼,接下來講第四個叫作解脫身,入地的菩薩他都能夠證得涅槃解脫而不取證無餘涅槃,他都有這樣的證量,所以他的第八識就以能證得涅槃解脫,而不取證無餘涅槃的證境為身,所以說為法身。接下來講解脫知見身,菩薩有了增上慧學、增上戒學、增上定學,又加上親證解脫的證量,所以他一定是具足解脫知見的,他的第八識就同時以解脫知見的種種妙法為身,所以叫作法身。就這樣子以第八識的心體為根本,而具足了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這樣子的五法,因此說他的第八識有了五分法身。這就是 馬鳴菩薩所說的證發心。

今天因為時間已經到了,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阿彌陀佛!


點擊數: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