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有性、如來藏(二)

第14集
由正潔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系列。延續上一個單元,我們就繼續來演說一下「五種人我見」。

凡夫所執著顛倒的,建立這個五種人我見,當中的第一種,第一種的話,其實就是一種所謂的虛空外道;不管是佛門內外,任何人執著這一個生滅現象界當中,依於色法色相,這個有色法、有色相而建立的,之後才來一個所謂的「牛有角、兔無角」,這樣建立的色邊色,以這樣的虛空,建立它就是等同於佛法當中所說的「不生不滅法能夠出生萬法」,這樣子的見解都是屬於外道見。

那上一個單元後面,我們引用《大乘百法明門論》五位百法最後一法:「四所顯示故」的無為法,包括六種無為,其中一個「虛空無為」,其實它真正的含義,是要藉由這個生滅現象界當中,我們所能夠看到的這一個虛空,而來引喻這一個真如心。這一個如來藏第八識,能夠出生萬法的圓成實性心,祂是猶如虛空,祂在生滅現象界當中,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一一法、一一蘊、一一處當中,您都遍尋不著,找不到這一個真實心;因為這就好像一張紙有兩個面,那您在還沒有斷我見,乃至還沒有明心之前,您所能夠看到的都只是一張紙,在這個生滅現象界當中,您都只能看到猶如《六祖壇經》當中,已經有寫說到的那個證悟開悟的永嘉玄覺大師,他在開悟之後蒙六祖印證,他回到他弘法的地方,他寫作了一個〈證道歌〉。在〈證道歌〉裡面它有兩句話:「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對於凡夫眾生來講,他眼睛一張開,耳朵一張開,他看到的永遠只是遍計執性,永遠都連依他起性都不能夠實際見得。因為這樣子的無量劫來的生死過咎性,也就是著於人、我、眾生、壽者相的一個輪迴的體性,眾生永遠就沒有辦法在依他起性當中,先除去染分的遍計執性,而證得淨分的依他起性,也就是所謂的圓成實性。以這一張紙的例子而來說明「有性」跟「空性」,乃至來破斥六識論者的不承認有不生不滅法,而來說緣起性空,這是我們後面的單元會提到的。

這裡我們還是回到剛剛上一個單元。剛剛所說到上一個單元的這樣的一個「四所顯示故」,我們上一個單元曾經舉了一個例子,這個六種無為法當中的「虛空無為」,也就是說第一種人我見當中,凡愚不解而錯誤地執著如來藏法身就等於虛空,那這樣子的錯誤知見,以這樣的虛空無為而等同於這一個真如心,那他就是沒有辦法瞭解《大乘百法明門論》當中「四所顯示故」,以無為法為顯示法這樣的一個真諦。

我們上個單元最後面曾經以四隻手指頭來比喻過。我們說「一切最勝故」就是八識心王,又說「與此相應故」這是心所有法;然後又說「二所現影故」這個色法;然後又說一個「三位差別故」,這個心不相應行法;由於這一個五位百法的前面四個法,而來顯示的第五位——六種無為法。六種無為法裡面有一個虛空無為,這一個虛空無為,我們很清楚的知道,它必須要依於前面四位的法:心王、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四所顯示故」這一個無為法是顯示之法,它必須要先有前面這四種法,所謂的如來藏直接、間接、輾轉出生萬法,而在這輾轉出生的法上面,才「四所顯示」出這樣子的一個虛空無為法。很清楚的,這一個虛空無為法,它不能夠離開前面四法而能夠自己獨立存在,這就如同花所顯示的一個美麗,或是刀所顯示的一個銳利,它離開前面這個刀,離開前面這樣子的一個諸法,它沒有辦法顯示出來這一個無為法。換句話說,就如同我們四法來顯示一個虛空無為,乃至由四法來顯示一個想受滅無為,或是說由四法來顯示一個菱形的、三角形的、葉形的,種種的這個以虛空而來說,有這樣子一個所顯示法,這樣子一個虛空的無為法,它如果離開前面這四個,特別是八識心王當中的第八識如來藏,離開祂而來出生這個後面的心所有法與色法與心不相應行,那根本不可能有這個虛空無為得以建立。

這邊要順便提到的是,由這個五位百法的色法,它是「二所現影故」;換句話說,我們睜眼所見的這大千世界的種種物質色法,全部都是心王跟心所有法所出生,它是一個所謂的影像色,這也是 平實導師一直在告訴我們的:我們從來所見所知都不是外面的境界,不是外面的物質色法,它只是一個影像法。那依於這樣的心王,還有心所有法、還有色法、還有心不相應行,包括這些時間、空間的假法,包括這一個文身、名身、句身,這樣子的一個假法,而才建立了這一個無為法;很清楚的,它不只是一個被出生的法,它還是這被出生的法當中,後面才顯示之法。這個顯示之法,如果把它建立為能夠出生萬法的,就是等同於如來法身,那很清楚的,等於是說整個佛法乃至整個現象界,它是等於是無因而生,因為只有依於花本身,才能夠有花的建立,之後才有花的美麗;只有先有刀子這個刀體本身,才有這樣子刀子的銳利的建立;真正能夠砍斫物品的,是這刀子的本身,是前面的心王、心所有法,主要以這兩法為主,絕對不是後面的「四所顯示故」的無為法。

因為這裡提到「無為」,我們就無妨順便把無為這一個名詞作一個簡單地解釋,因為在經論當中說到無為的時候,未必是等同我們現在所說的這樣子的一個所顯示法的無為。有時候我們說《金剛經》裡面,也有提到「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個無為法,指的主要就是說二乘人他所沒有辦法實證的第八識,雖然定性二乘人他也能夠滅掉五蘊十八界,他也能夠證得無餘涅槃,可是這個無餘涅槃是依於滅掉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而證得的涅槃。雖然說二乘聖人他也知道有一個涅槃本際,他本質上不會落於斷滅見外道的五陰而生萬法,可是實際上二乘聖人,特別是定性聲聞人,他終究不像大乘菩薩他在明心的時候就能證得這個涅槃心、這個真如心體;換句話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的無為法,是指這一個無為自在的第八識如來藏,這裡的無為是指這一個自在心,自己本來就存在,不是依於他因他緣,其他任何一個法或是任何兩個法,或是諸多的法,因緣和合造作,才來出生祂這一個不生不滅心,並不是這樣子一個體性。這一個不生不滅心,是從無始以來本自就已經是存在,祂是自己本來就存在,不是依於他因他緣其他的法造作和合、有作有為而形成。

在從祂(如何)出生的這個層面來講,我們說祂是一個無為心,可是這一個無為心,這一個無漏的心,祂卻具足了無漏無為性,所謂的空性;祂又具足了無漏有為性,所謂的有性。一個心,因為祂是不生不滅心,祂是真實心,祂必定不會只有這樣相應於空性的畢竟空的空性,祂也不會單獨只具有能夠出生萬法的勝義有這樣的有性;就如同我們之前簡單舉過的這一個例子,就如同一張紙有兩面,一個寶珠好像有內外兩層;這一張紙不可能只有正面沒有反面,也不可能只有反面沒有正面。有性跟空性、畢竟空跟勝義有,必定是完全就是同一個真如心體,這個不生不滅心,這個圓成實性心,這個萬法實相心,這個無為心,這樣子的一個不生不滅心,才能夠具足。而由這一個無為心,依祂的無漏無為性,所謂的《六祖壇經》裡面,六祖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樣的無漏無為性、空性,以及第五個能夠出生萬法,這樣子一個無漏有為性,具足這兩個無漏性的無為心,祂所出生的法就包括五蘊,或是說另外一個分類:十二處、十八界。

那《金剛經》的話,把這一個「三自性」講得很清楚,這一個三自性,第一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我們也說過了,這個是指這一個真如心祂的一個無漏無為性,方便我們就稱祂叫作「空性」,因為《金剛經》它主要是般若系的經典,它並不是三轉法輪如來藏系經典,它更強調這個「畢竟空」。那三轉法輪呢,祂是空性有性,特別在有性方面,如何成就佛地所要實證的四種智慧乃至一切種智,它特別強調祂的「勝義有」部分。可是,剛剛也有說過了,沒有一張紙只有正面而沒有反面,也不可能有一張紙只有反面沒有正面,畢竟空、勝義有,都是同樣直指這一個圓成實性心的心體,這個也就是在《金剛經》裡面所說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先必須要在這個依他起性法,如露如夢如幻的這個五蘊十八界當中,先現前證知它的生滅無常,那要證知這個生滅無常之前,您必須要先瞭解《金剛經》裡面所說的遍計執相、遍計執性,所謂的人、我、眾生、壽者相,先要遠離粗分的人、我、眾生、壽者相,那如何遠離粗分的人、我、眾生、壽者相呢?那就是要依於有定有慧。

以正覺講堂來講,您依於這樣子的定力,就是依於無相拜佛憶佛而生起的未到地定,有初分的能夠離開前五塵根塵觸而著相的定力,乃至依於四念處:身念處的時候觀三十六相、色身不淨,而來斷除對於五根身,這一個身見的貪愛執著,乃至進而受念處,乃至最後在身受心——心念處,而能夠來實證斷我見,不再錯誤的以意識為我,或者以意識所取的任何一法,或是意識自身這個功能的變相,以這樣子的一個錯誤建立為我、為常。那依於這樣子的斷身見、斷我見的功德,我們才有辦法在依他起性的運作上面,能夠排除掉這樣一個遍計執性、遍計執相,也就是人、我、眾生、壽者相。比喻成為禪宗當中的話,就是說您先認得這一個識神,這一個意識心,祂是生滅法,祂不是真實心,所謂的「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來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喚作本來人」。(《西方合論》卷8)不要像這個瑞巖鹿禪師,在悟前錯誤地以意識心自喚自諾,以這個意識心為真實我。先要斷了我見,然後依於有這樣子的看話頭的功力,是依於這樣子的公案禪,或是其他的方式,或是自悟,或是依於善知識的逼拶而悟入。在這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中,先在這個依他起性法上面,把染分的遍計執性或是遍計執相:人、我、眾生、壽者相,一張開眼睛就馬上落入這樣子的分別、計較、執著,安立這樣子語言、文字、聲音、影像的輪迴過咎性,這一分的依您的定力生起,依於五根觸五塵有未到地定,而不樂於五根觸五塵往外攀緣,建立這樣子的功夫的話,然後看話頭、起疑情,然後就能夠在這一個依他起性上面,見到這一個遍計執性除掉之後,也就是這個染分的依他起性除掉之後,雖然不是完全除去,完全除去的話,那至少已經要講是聲聞四果的阿羅漢、小乘無學的境界,那我們無妨就說斷我見、斷身見,不管是依於小乘或是大乘的斷我見、斷身見,我們無妨說它就是遍計執相——人、我、眾生、壽者相初分的遠離。好,那遠離之後,您依於禪宗公案話頭禪的方式,大慧宗杲禪師所提倡的這樣的一個方式,您起了疑情,然後在行住坐臥當中,不離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又對於如來藏的一個體性有所了知,那您才能夠一念慧相應;在這個依他起性法,也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運作上面,因為已經遠離人、我、眾生、壽者相的執著,而能夠一念慧相應,找到這個清淨性的,就是清淨的依他起。

要提醒菩薩們的一點,一念慧相應的是意識,意識所能夠了知的只是法塵,一念慧相應的時候,意識並不是真正的觸及到如來藏的心體,這裡我們只講是心的體性,所以我們說是證真如,是證祂的真實性、如如性,證祂的真實不虛,祂的有性、祂的勝義有,證祂的如如不動,所謂的無漏無為性。那當這樣子的證得真實如如性,具足證得空性、有性,就如同《六祖壇經》的自性偈一樣,那才叫作真實的明心、真實的開悟。

那這一邊的話,我們再回到我們原先演述主要的內容,就是要破斥的人我見的第一種,所謂的虛空外道,回到虛空外道這個主題。我們之前也有簡單地說過,空相以物質色法而來講空相,這個空相必定是依於色法而才能夠建立,所以這個空相在《楞嚴經》有類似相應的一個說法,您把這杯子從這一邊東邊拿到西邊,從上面拿到底下,杯子色法移動了,可是這個虛空拿到哪杯子都有虛空,可是這個色法裡的這個虛空有移動嗎?沒有,乃至我們剛剛說的「四所顯示故」,您把這個心王、心所有法,把這一個色法,還有心不相應行都移除掉以後,這一個虛空無為、這一個空相,就色法來講的話,空相就是虛空。

要提醒菩薩們,我們說就色法來說,這一個虛空相,譬如說這樣子的沒有一片雲像一個大虛空,這個虛空相,它絕對是依於有相才能夠建立,所以我們有時候甚至可以方便講說,空相其實就是有相的一種;這樣子的講法其實就是相應於經論裡面所說的,虛空它就是色邊色,那也相應於我們剛剛所說的吸管裡面的虛空。嚴格講,它雖然只是一個假名施設有,可是這一個虛空,畢竟還是依於吸管這個名相,或是這個色相而建立,您不能說我要拿掉這個吸管裡面的虛空,或認為離開這個吸管的管壁,而有這樣子的吸管這個法可以成立。那就這一點來講,如果沒有吸管裡面的虛空,那這支吸管,我們之前說過了,那就應該叫作實心的塑膠桿,它就不應該叫作吸管。同樣的道理,我們有氣管、有食道,這些氣管、食道是由這樣子一個肌肉而這樣子圍繞環形而形成,它中間或許可以有這樣子空氣,或是說有這樣子食物,這樣子一個進、出、吞入,或是說嚥下,或是說吐出,那您不能說這個食道,或是氣管當中這個虛空存在;一來它本來就是假施設法,二來當您說氣管、當您說食道,乃至您剛剛說吸管,這同樣都是管狀的空心物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說這一個虛空、這一個空相,是屬於這一個吸管的「有相」所擁有。當然,就比較深一點的道理來講,虛空是本來就不存在的,因為反過來講的話,如果這個虛空相,您把它單獨從吸管拿出的話,那能夠作什麼呢?這一個能夠來回、能夠吸取這些食物,或是說嘔吐、吐出來,或是說吸入這樣的空氣,或是吐出來的空氣,都是因為這個管壁的作用,而不是依於這一個管壁中間的虛空。如果虛空可以另外拿出來,當然這絕對不可能,那您就不能把吸管叫成吸管,您就不能把食道叫成食道,把氣管叫成氣管;那食道跟氣管應該都等於是實心的肉塊了,而吸管也就跟我們剛剛所說的,它只能叫作塑膠桿。

從這樣的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從剛剛引用的經論,所謂的虛空只是色邊色來說,乃至從剛剛我們引用的《大乘百法明門論》這一個「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依於五位百法前面這四個法,心王,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應行,這個「四所顯示故」的六種無為法當中的虛空無為,我們都可以知道,這一個無為法,它不是指那一個自在心自己本來就存在,不是依於其他的法而因緣和合造作,有作有為而出生的這樣子的無為心,而這一個無為心所出生的這一個依於祂的無漏有為性,祂的具足一切功德性,有真實的自性,所謂的圓成實性,所謂的有性,祂能夠出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在這個五蘊十八界當中,有色蘊或所謂的色法,在色法建立之後,才有這樣一個虛空相,依於所謂的好像是牛有角、兔無角,依於這樣子的吸管、食道,這樣的色相邊緣,這樣子的肉的一個瓣膜,肉的一個邊壁,或是塑膠桿的塑膠材質的邊壁,而才說中間有虛空存在,這虛空是依於這樣子的塑膠片圍成環形,或是肉片圍成一個環形,而才能夠顯示中間是虛空。那我們剛剛說,以色法來講虛空,它不過就是有相色法,有相裡面所蘊藏的這樣的一個空相,乃至這個吸管外面,也就是虛空,一樣不外乎於所謂的色邊色的道理。那您如果沒有看過所謂的物質色法,也沒有人告訴您,譬如一個小孩子,沒有人告訴他何謂是虛空,他也絕對不會在指稱虛空,而說它有任何真實的存在。好,那依這樣的道理,我們就把第一種人我見的錯誤,我們就先講述到這裡。

好,今天就先演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點擊數: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