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心動念與善惡業因果報之間的關聯性(下)

第88集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覺同修會所為您準備的三乘菩提之系列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進行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則佛典故事主題是「起心動念跟善惡業因果報之間的關聯性」,這是下集的探討。在上ㄧ集節目當中,我們已經探討了第二項「三乘菩提的法理」,探討說善惡業報為什麼是自己造作之後就能夠感招業果,是誰在忠實履行這些善惡業果呢?

我們已經為大家說明,一直有歷代祖師菩薩轉世再來,傳承 佛陀一代法教,來教導菩薩們親自去實證、去找到自己身中這能實現法界因果律的真實心體──第八識如來藏心,來為大眾證明 佛的說法真實不虛。但是對於還沒有證悟的凡夫菩薩們,在沒有證悟前,又要如何來信受佛的法教呢?即使眾生還沒有親證這因果律實現的主體心識──第八識如來藏心,眾生還是可以依據經教當中的法理,由道理上先作思惟,先生起仰信跟解信,來建立一些正知見,等待來日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能夠親自去實證,就能夠完全如實地深信因果。

因為已經親自證實了這能實現因果律的法界實相心體──第八識如來藏心,就能夠生起如實的證信與智信。那麼從法理上又是如何說第八識如來藏心就是法界因果能實現的主體心識呢?這道理是說,眾生在造作善惡業的時候,就如同這則佛典故事所見到的這位心存善念的商人,當見到 佛陀ㄧ念善心生起,就感招當世成為一國的國王這樣的善業果報。可是另外一個商人,生起了一念惡心、一念慢心想,就感招當世橫死車輪下,乃至來世要繼續受火車地獄果報。這都是因為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事實上是一種意業、意行上的造作,這樣非常短剎那間的動念分別,透過了「現行熏種子,種子熏現行」的運行,就會有善惡染淨業的業種,會回熏到各自身中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當中;也就是我們各自如來藏,會將這善惡業行落謝在各自如來藏心中,如來藏心就會執藏有這些善惡業種,這就是「現行熏種子」的道理。而當這一世或來世因緣成熟的時候,當外界因緣具足的時候,眾生身中如來藏持種心,就會依感得的缘熟而有了業種子的流注現行,成就應有的業報,這就是後一句所講「種子熏現行」的道理。

總合來講,所謂「現行熏種子」就是在講,因為當下現前的身行、口行、意行的熏習,來成就改變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由於七轉識心的現行,來熏習諸法的成就,種子落謝之後,繼續長養第八識如來藏當中所含藏的種子。眾生在世間因為種種的身口意行,不斷造作了善、惡業、無記業等業,那麼也在造作之後,由第八識如來藏自動保存著。因此第八識如來藏中識種內容,由第七識末那識不斷去攀緣外境六塵、不斷起意造作了新業,在造作新業時候,也同時蒐集已經造作的業種。因此不斷地熏習、不斷地改變,這個過程就是「現行熏種子」,而這過程也就是眾生每一世經過熏習造作之後,就會有新業種的這樣的過程。

而所謂「種子熏現行」就是指現前七識心不斷地攀緣外境六塵,使以前或是往世的七識心熏習的相應的種子現行,因此有了應有的業的果報。這就是說,第八識如來藏祂儲存有眾生多劫以來以及這一生當中,所思所說所作無量無數的業行種子,在外在因緣成熟的時候,使七識心得以現行而實現善性惡性諸法,或者無關善惡的這些無記業技術諸法等等,這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祂保存業種。因為七識心不斷攀緣外境六塵的結果,使往世的七識心熏習所成的相應識種業種來現行,這過程就是「種子熏現行」。而這過程其實就是凡夫眾生每一世再來受生三界六道當中,去受應有業報的過程。

所以凡夫眾生每一世跟未來無量世當中,一直都是在「現行熏種子,種子熏現行」這樣的運行過程當中,在三界六道當中不斷去造作了諸業,以及去受諸業報,因此眾生會流轉生死無法出離。但是已經親證此第八識如來藏法界實相心,已經具有般若智慧的這些菩薩們,也是在這樣的運行過程當中,卻是成就他的菩薩法道,而且能夠在三大阿僧祇劫修行之後能夠圓滿成就佛道。當中的差別就是菩薩們所思、所造作都是要趣向善業、清淨業的缘故,那麼他最後如來藏所含藏種子,經過長時間的熏習汰換清淨後,因此能夠完成這三大阿僧祇劫之後的佛菩提道的實證,而成為究竟圓滿清淨的諸佛。

那麼第二項「三乘菩提法理」的探討,是談到了善惡業報都由第八識如來藏心,去忠實履行應有的因果業報,而且無有錯亂。那又是為什麼眾生都有的這第八識如來藏心,會如此忠實履行業報呢?這道理是因為我們的第八識如來藏心,祂自身具有無私無我、無善惡分別的體性。也就是說眾生七轉識心,以「現行熏種子」的運行造作了善惡業行,有了善惡業種會回熏入各自如來藏心中。而第八識如來藏心,祂卻從來不會去分別、簡擇善惡業種;祂能夠一體加以收藏在眾生各自的如來藏心中,等待未來業緣成熟的時候,又以「種子熏現行」而使種子流注現行,因此就成就應有善惡業報。第八識如來藏因為這樣的無私無我、無善惡分別體性的緣故,才能夠忠實履行法界應有的因果業報而沒有絲毫的錯亂。所以眾生世世捨報的時候,所有這一世所造作的善惡業、染淨業,都會轉入眾生各自如來藏心中,而且沒有分別地一體收藏;也會由各自如來藏,依種子的差別去執行應有的善惡業果報。

所以三界六道整個十法界,之所以能夠如此為大家目前所見的運行,如此井然有序從沒有錯亂,就是因為眾生身中,各自的法界實相心,祂的體性都是相同,都是無私無我、無善惡分別的體性,所以法界中的因果律則,才能夠運行無有錯亂。所以這一則佛典故事當中,為什麼一念善惡心念生起,就成就了現世、未來世應得的果報,就是這個道理啊!在這則故事當中,給我們三乘菩提法理的啟示,我們要繼續思惟最後的第三項法理,那就是要探討由以上的說明,我們已經瞭解到一念善惡心,確實會成就善惡業報。

既然如此,那學法大眾應該如何來照顧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夠念念清淨、念念皆善而得受善果,遠離惡報呢?在 佛教授的三乘菩提法道當中,含攝有二乘解脫法道跟大乘佛菩提法道,而二乘人所修學、所依止戒律,是八關齋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這些戒律主要在戒止,不可以在身行、口行上有違犯戒律。可是大乘菩薩法道的修學者,就不是這樣的一個戒止,而是藉依止菩薩戒作正解脫戒,所以它不同於二乘法道的戒律;除了在身行、口行上不違犯以外,菩薩戒進一步戒止了起心動念—意業—上的違犯。也就是起心動念上,也不可以違犯戒行,所以凡三行,身行、口行乃至意業上的違犯,都會感得戒罪、性罪果報。

由於菩薩戒是ㄧ受永受,盡未來際,菩薩們都依止這個菩薩戒。所以菩薩在因地受持了菩薩戒,就生生世世依止菩薩戒法。所以應當要時時來慎護自己身口意業上的造作,用這樣來要求自己三業清淨,才能夠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菩薩法道之後,能夠成就佛菩提果、能夠究竟成佛,所以這都是因為在因地的時候,菩薩們就已經由經教上,乃至自己親證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如來藏心之後,如實能夠證解念念當中都會有業行的造作。所以時時要求自己念念要清淨、要遠離惡念心;念念都是善念,念念都是利樂眾生的清淨念。

所以菩薩們最後能夠圓滿菩薩法道,所以經中會談到說:菩薩是畏因,眾生是畏果。菩薩在因地證解法界因果律則,都是由身中第八識如來藏心去忠實履行。也知道凡有造作、凡有動念,都會有相應的種子,會執藏在自己的如來藏心中。所以菩薩們在因地就以這個心地戒—菩薩戒—法為依歸,一直到佛地圓滿為止。所以修學大乘菩薩法道的人,對於如何能夠時時管束、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是我們學法過程當中,列為首要應去修持的部分。修持的方法就是要依止戒定慧三無漏學來修學。這三無漏學第一個修持方法,就是要依戒的遮止,不去造作惡業,也就是要依止菩薩戒,就是上一段已經談到,要受持心地戒──菩薩戒。

菩薩開始修學菩薩法道之後,應當先在善知識座下來聞熏菩薩戒法,對於這個菩薩戒的戒相──十重四十八輕,輕重的戒相以及為什麼要受菩薩戒?如何受菩薩戒?也要瞭解到違反菩薩戒有哪些果報?都要如實了知,之後再擇期去正受菩薩戒,成為一個大乘菩薩戒子。正受菩薩戒的時候,在佛前立下了誓願,可以得受菩薩戒體,從此依止菩薩戒體,能得防非止惡,在盡未來際當中。每有不善的心念生起,乃至要進一步造作後面的口行身行的時候,在念起的當下,就依菩薩戒體的防護,而能夠不生起惡念心行,或者作不到,已經生起了,能夠觀照到這個惡念已經生起,至少依戒的遮止,不會繼續造作後面隨起的口行、身行。所以菩薩戒受持的人,如果對這個心地戒法有了違犯,也要按期去參加僧團定期舉辦的布薩法會,行懺悔善法門,在佛前至誠發露懺悔所造的惡業,誓願永不造作,就能夠懺除所造作的戒罪。

戒定慧三無漏學第二項要修持的部分就是講定,也就是要作功夫,成就定的功德。也就是依定的成就,我們能夠把心常常制心於一處,制心於清淨念當中,依止著清淨一念,能夠時時觀照到自己起心動念上的分別。所以每有惡念心生起,都能夠依這個清淨念來觀照到自己有惡念心生起了,而能夠馬上轉捨惡念,回心於自己的清淨念當中。這樣的功夫當然不是僅止於在打坐靜坐當中能把心降伏,更要帶到日常的行住坐臥當中。在日常當中時時依這個動中定的功夫,來讓心能夠清淨,來看待管束自己覺知心對外境的起念分別。尤其有生起惡念的時候,能夠在同一剎那察覺到,而能夠立即捨棄惡念。

所以這樣的靜中、動中都有定的攝受,能夠時時觀照自己起心動念分別。這樣定的功夫,不要說在家信眾,就連出家修行者乃至現代諸方大師,都難得能夠見到一兩位具有這樣殊勝的定功德。這個原因就是因為過去大師們所教授的定法修持,偏重在靜中打坐修定,一旦沒有打坐了,下了座回到日常生活當中,這個靜中成就的功夫會漸漸使不上力;隨著下座之後定的退失,就漸漸隨著六塵境界而轉,甚至造作三行的過失。所以現代的修行人,尤其對於在家修學的人來講,他更需要一個好的修學動中定力的法門,才能夠真正來修學菩薩法道。真正能在日常起心動念中,念念都在修行;在念念當中觀照到了自己的起心動念,能夠在念念當中去惡向善。

所以這動中定修學法門,平實導師依他往世隨學諸佛菩薩之所證,已經為今時大眾開演出這個勝妙動中定的修學法門,那就是「無相憶佛」法門。這個法門就是《楞嚴經》當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開演的「無相憶佛」法門。這個法門在教導我們,是要透過日常的拜佛過程當中,把心制心於所憶念的佛菩薩清淨念當中,而所憶念佛菩薩的形像、語言、文字都不會在心中生起。心中能夠安住在這樣的清淨無相憶念當中,不生起其他的雜染妄想。當這個靜中拜佛,無相憶佛的功夫能成就的時候,就繼續把這個功夫帶到日常的行住坐臥當中,在與人我來往分別當中,可是他的心中還是時時攝受有清淨憶佛念。如果能夠在動中時時把心制心於清淨憶佛念當中,就能夠依這個清淨念,去觀照到自己對六塵境念的分別,乃至有生起貪染、厭憎分別,惡念心起的時候,就能夠在念起的當下馬上降伏之,使惡念心不再生起;乃至生起了,能夠把它捨棄;乃至不會進一步造作口行身行這些更重的過失。這確實是非常殊勝的念佛法門,非常適合現代忙碌的在家信眾們來修學。

菩薩們如果想進一步瞭解這方面的修學方法,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無相念佛》這本書。或者是收看《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電視弘法節目。對於想要進一步實際來修行這個功夫行門的人,更歡迎菩薩們來報名正覺同修會每半年所開的禪淨班的修學課程。

至於戒定慧三無漏學,第三項慧學部分,那就是要建立三乘菩提佛法的正知見,乃至進一步去圓滿親證。因為有了正確的慧學知見作依止,我們就更知道,為什麼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善惡分別,都會成就未來善惡業果的道理,就更能夠在菩薩法道上,謹慎地防護自己的三行的清淨,而能夠圓滿成就佛道。

所以這個佛典故事在告訴我們,起心動念,念念都有造作。菩薩們應該由這個地方,更懂得要依止三無漏學的法門,在念念當中去惡向善,念念當中圓滿菩薩法道。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這一則佛典故事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

最後要祝願所有的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