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77集
由正珍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電視弘法節目,佛典故事系列,今天要賞析的故事是「得四不壞淨的旃陀羅」。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可能要稍微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作「四不壞淨」。這四不壞淨,就是在修三乘菩提的時候,一開始的入門;當斷我見的時候,已經知道修行之道要怎麼樣地走,或者經典當中就說「得見道跡」。就是,如果是依著聲聞菩提去修的話,他就已經知道這個聲聞解脫道要怎麼樣修,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他也知道外道那些法為什麼會錯,是不可以真的幫助自己趣向於聲聞解脫道;那如果依大乘佛菩提道來說,他會知道成佛之道正確的所依是哪一個心,也因此他再也不會依七轉識的虛妄心當作真實心,也因為自己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在自己現觀、體驗以後,他對於佛所說的法以及對於僧眾們的教示,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懷疑。那麼從此以後,他會以他自己所見、所得的這一個功德為戒,再也不會信受一切的外道法,同時他也會遵循 佛陀所教示的戒律,因為他會非常清楚 佛陀所教示的戒律,就是能夠幫助他能夠快速地得證解脫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的修證功德,這就是四不壞淨簡單的說明。
接著,我們再跟大家說一下,什麼叫作「旃陀羅」。在印度他們有著種族的差異性:最高的是婆羅門,接著是剎帝利,接著是吠舍,接著是首陀羅。也就是說,從祭司的婆羅門這個位階到國王、將軍、剎帝利的位階,一般的庶民百姓的吠舍,或者是說擔任長工、奴婢的這個首陀羅,講起來都是還抬得上檯面的人民,但是這個旃陀羅呢?其實會被稱為賤民,也就是說,這樣的人,他是無法抬上檯面的,大家會避開他的,他們行走在街上的時候,手上得拿著棍子或者是搖鈴,敲擊出聲音,讓大家能夠閃避他;或者說,他自己要很小心,走在路上的時候,如果是站在上風的位置,要趕快閃開,因為他不能讓身上的氣味飄到在下風位的婆羅門或者剎帝利這些種姓人的嗅覺當中,否則的話,性命可能難保,所以旃陀羅在印度的地位,可以說是被非常非常多的人看不起。
而旃陀羅從事的行業,也是非常低階的行業,例如說屠夫、劊子手,或者是到屍陀林裡面幫忙揹屍體的,都是旃陀羅所從事的行業。這些行業也是世襲的;所謂的世襲,就是:如果說家裡的爺爺、爸爸是旃陀羅,從事劊子手或者揹屍體的行業,那麼他們的孩子也都是。因為印度說這是種姓的問題,因為爺爺、父親的種是旃陀羅的種,所以子女就不可能脫離旃陀羅的種,這個就是印度的階級差別性。
那我們今天要講「得四不壞淨的旃陀羅」,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呢?就是說在一個國家裡面,有一個旃陀羅,他依著 佛陀的教示,歸依於三寶,而成為一個持戒的優婆塞。我們在想:佛陀祂是多麼地清淨圓滿,但是祂在度弟子的時候,是沒有這個種姓的差別,也因此在佛陀的教團裡面,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不論您是婆羅門,您是剎帝利,乃至於說是賤民旃陀羅的種姓,但是到了佛陀的座下,一律都平等。因為我們的外相或許會顯示出富貴、貧賤的差異性,但是每一個人身中的第八識如來藏是清淨平等,沒有任何的差異性,而且一樣的能夠究竟真實的圓滿的一切法,不會有所缺失。因此,依於第一義諦的教團,一定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外相上的差異性。而這個旃陀羅,他因為受持了優婆塞戒,但是他的工作就是要執行死刑的砍頭工作。
有一天,有一個case就來了,有一個罪人應該就刑法要被砍頭,而這個旃陀羅,應該要拿起他的大刀,把這個人的人頭給砍掉。可是這個旃陀羅,他是一個已經見道跡的旃陀羅;所謂已經見道跡,就是他已經明心見道了。所以他不肯殺人,也因此,這時候負責執行死刑的這一個官員,他就很生氣,就跟他說:「你今天是怎麼回事呢?你難道要違背國王的命令嗎?」那這個旃陀羅優婆塞就對他說:「你何必要苦苦地逼我殺人呢?雖然我這個身體是屬於國王的屬下,我的工作是屬於劊子手的旃陀羅,但是我身中的這個聖種性叫作法身,祂不屬於國王,也不是國王他所能夠控制的!」因此這時候,執行典刑的人和他就產生了言語上不同交流的論說。
這個執行典刑的人就說:「你應該要好好地執行這一個死刑的砍頭工作啊!」這個旃陀羅說:「我因為已經受了優婆塞戒,所以我必須要守持戒法,優婆塞戒的第一條就是不殺人;我連螞蟻都不殺了,我當然不會去殺人!」這個典獄官看好像沒有辦法說服他,於是就跑到國王那兒去,跟國王說:「國王!那個旃陀羅他不服從命令,不肯執行他的工作!」於是國王就問他,就問這個旃陀羅說:「你怎麼不遵行我這個國王的教示呢?」這個旃陀羅就說,他說:「我已經得見道跡,我已經除了貪瞋癡三毒的毒垢,我已經知道三界寂滅的根本因,我現在是受持禁戒,我連蚊子、螞蟻都不會起故意殺害的心,何況是人呢!」這時候國王就說了:「你如果不殺,那麼你可能自己的命就會不保喔!」這個優婆塞看到國王這個氣勢,他就覺得可能沒有辦法違抗國王的命令,但是他也不願意毀戒,於是他就對國王說:「國王,我這個五蘊色身無常,是屬於你的,你要殺要宰,你是可以有作主權的,這個部分我是沒有意見的;但是,如果說您現在要我違反戒律去殺人,縱然是帝釋天──也就是玉皇大帝下來,他教我殺人,我也是不會答應的!」結果國王一聽到這個話,就非常的生氣,於是就命令人,把這一個旃陀羅優婆塞給殺了!但是這個命令──死刑命令,還是要繼續執行啊!
這個旃陀羅,他總共有兄弟七個人,於是國王就立刻又叫他其他的兄弟陸陸續續來,叫過來要求他們要執行死刑。結果呢?也都是叫一個來,一個不答應;叫一個來,一個不答應。於是國王就一個一個殺,殺到最後剩下兩個。在第六個的時候,國王又跟他說:「前面已經死了五個,你最好好好地、乖乖地執行命令,不然的話,你也是性命難保!」但是這個第六個照樣不肯殺,於是國王就把他給殺了。
最後一個──第七個,國王也是要叫他去執行命令,但是第七個他也是一樣不肯殺,於是國王就又要把這第七個給殺了;但是他要殺他的時候,出現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這七個兄弟的媽媽。這個母親她跟國王說:「國王啊!我這第七個兒子,是不是請您幫我留著,不要殺他?」國王就覺得很奇怪啊!他說:「這個是妳兒子嗎?」「對啊!是我兒子!」「難道前面六個不是妳的兒子嗎?」這個媽媽就說:「也是我的兒子。」那國王就很疑惑了:「妳為什麼那麼疼這第七個孩子啊?」這時候,這個媽媽就對國王說:「國王!我前面六個孩子都已經見道了,都已經明心了,他們是真佛子,他們絕對不會起惡心;也因此你殺他們的時候,他們不會起煩惱,他們不會起執著,也不會對您起任何的害心。但是,今天,我這個第七個孩子,他雖然也學佛了,不過他還是凡夫,他還沒有見道,所以這一個色身的逼惱會讓他起煩惱,會起惡心;而因果業報是不會流失的,也因此不論對他,或者對國王您都不好。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請求國王您,對我們旃陀羅的這一家人是都可以自在的處置,求您能夠讓我最小的這一個兒子能夠活命。否則的話,他臨終的時候,一定會產生恐怖;也因為恐怖,他會產生了惡心而流落出不好的生趣——也就是往生的地方。而對國王您也會產生惡心。因為一般凡夫的眾生,他只能看到現世自己受到逼苦,而起種種的惱恨心;但是他沒有辦法看到後世,或者未來世的業報流轉,因為他並沒有見道,他並不知道有一個持種不壞的真實心,而那不是凡夫境界所能夠知道的。」
當時,國王一聽,覺得非常非常地訝異!這個訝異呢,一方面是由於這個媽媽,她七個兒子當中,六個兒子死掉了,她都沒有一句抱怨的言說,而今天會起來請求,卻是因為擔心這個兒子會起了惡心。也因此這個國王就說:「我已經接觸過很多修行人了,各種的修行人,他們種種的說法我都有聽過;但是我沒有聽過這樣來說因果的。妳這樣說的因果,就好像明燈一樣,一下照亮了我無明闇的知見。」也因此,國王就非常感動於這個媽媽,也非常感動於那六個兄弟,為了持戒、為了法,依見道的功德而不去造下殺生的這一個惡業。
於是國王就決定把他們的旃陀羅村改名為賢聖村,不再叫作旃陀羅,而說他們實際上是實際修行的苦行者。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是否存在,都在所不惜,反而對於戒律的持守,超過了對生命、對財產、對眷屬的這樣的一個愛戀。所以國王就很感慨,他說:「世人都是在觀察種種的種姓差異,卻沒有觀察到人們內心,那一種守持清戒的這一分的清淨性。而能夠護持戒律的才是高貴的種性;不護持戒律任由習性起行的,反而是真正的旃陀羅種姓。跟他們比較起來,我才是旃陀羅。他們雖然外表是旃陀羅,實際上他們的身口意行卻是清淨的;我雖然是一個剎帝利國王的種姓,但是我真的是一個旃陀羅的心性。因為我沒有他們的慈悲心,我犯下了極大的惡業來殺了賢人,所以我真的是旃陀羅。」
所以這個時候,國王就帶著他的眷屬,一起到墳墓來供養這六位已經往生的賢人。這時候國王說:「現在我看到這六具屍體,雖然他們只是屍體,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美善的功德。雖然這個屍體不會說話,但是他們的業行已經顯現出清淨莊嚴的法相;而這樣的清淨莊嚴的法相,是連帝釋天都會供養這樣堅持持戒、護持戒律,不惜身命的行者。」國王說著,就帶著他的大臣、許許多多的婆羅門,再繞著這個墳墓而走著,並且說:「像他們這樣的大士,雖然叫作旃陀羅,實際是有修行的大仙人。」於是國王就把這些屍體,請人把他給擺好,而掉下眼淚。國王說:「雖然一個非常勇健的人,但是他不一定能夠持清淨的戒律;而刀可以把身體給節節分割,可以讓屍體丟棄在地上;血可以汙染了整個身子,汙染了整個地面;但是這一個持戒清淨的心,不造惡的心,能夠守戒到死,這是真正得到佛陀法味的人,有智的人都應該要這樣的學習。而我實在是被無明愚癡所遮覆了我的眼睛,被貪欲而來垢汙了我的心性,所以我造下了這樣的惡業。」也因此國王說著、說著,他就靠近了這個旃陀羅的身體,跪下來合掌而說:「我歸依法,並且能夠歸依這樣的持戒的善法,由觀察到你們的示現,如此捨於短暫的壽命,而不捨於法,也因此一個能夠得到真正的見諦的人卻會毀掉禁戒,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們的行為就像明燈一樣。」也因此國王這樣說,他的眷屬以及所有的婆羅門,以及大臣們也都一樣,深受這六個賢聖人的感動。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這個故事,就可以想到 佛陀所說這一個見諦的功德,可以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持清淨的戒律。雖然這四大可以破,四大可以毀壞,但是因為得到真見道的功德,所以佛、法、僧、戒的一個持身,終是不可毀壞的。所以我們身為佛弟子,不論是不是已經有真見道,如果能夠信受佛語,對於佛法僧能夠信受不疑,一樣也會很自然而然地來守持清淨戒律。因為如果雖然還沒有見道,但是你看到經典當中,都有說到確實有一個第八識-如來藏-的持種心,祂會讓我們的業種不失,也因此我們這一世如果行清淨業,祂以後也會讓這些清淨的業行啟發起來;我們造惡業,所以以後也會受到惡業的果報。一切的佛弟子,都會信受 佛陀這樣說,所以都會非常謹慎自己的身口意行。所以經典裡面才會說,菩薩戒─戒心;也就是說,他會很謹慎於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受熏之法,會讓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受熏,都越來越是以清淨的法來熏習第八識無量無量的功德業種。
因此我們看到這一個故事當中,這一個旃陀羅是多麼的清淨。但是 佛陀也開示:有一些人雖然他現沙門相,但是他其實是旃陀羅,所以經典裡面,會講到「沙門旃陀羅」,這個就是說,有一些人雖然他是沙門,但是他的心卻常常在世間的名聞利養上,所以表面上是出家人,實際上是旃陀羅種姓。因此若執名聞利養為自己修行方向的,是 佛所斥責的,這是應當警惕的!
阿彌陀佛!
今天就說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