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無常以離眾苦

第55集
由正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單元,我們今天將為各位介紹《眾經撰雜譬喻》卷上之中所記載的一則故事,標題是「當觀無常以離眾苦」。

經文不長,內容是這樣子的:【一切眾生貪著世樂不慮無常,不以大患為苦。譬如昔有一人遭事應死,繫在牢獄,恐死而逃走。國法若有死囚踰獄走者,即放狂象令蹈殺,於是放狂象令逐此罪囚。囚見象欲至,走入墟井中,下有一大毒龍張口向上,復四毒蛇在井四邊。有一草根,此囚怖畏一心急捉此草根,復有兩白鼠嚙此草根;時井上有一大樹,樹中有蜜,一日之中有一滴蜜墮此人口中,其人得此一滴,但憶此蜜,不復憶種種眾苦,便不復欲出此井。是故聖人借以為喻:「獄者三界,囚眾生,狂象者無常,井眾生宅也,下毒龍者地獄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人命根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尅食人命,日日損減無有暫住,然眾生貪著世樂,不思大患。」是故行者當觀無常以離眾苦。】

我們還是先以白話方式語譯說明一下。故事是說:一切有情眾生貪愛戀著世間種種可樂之事,從不思慮、不會想到這種種世間之樂,其實是變化無常的;也不認為貪愛這種種樂,會帶來繼續輪轉生死的過患就是苦。譬如過去曾有一個人,他因為遭遇了一些事情,應該要被處以死刑,所以被關在牢獄之中;但是由於他心裡非常恐懼被處死,因此就從牢獄中逃走了。然而當時的國家法律有規定,被判處死刑的囚犯如果越獄逃跑,就可放出發狂的大象去追逐驅趕,讓罪犯被大象活活地給踐踏踩死。當這死囚眼看就快要被狂象追上時,就趕緊快步進入一口廢棄的井中躲起來;他自以為躲在井中就可以躲過狂象的追逐,卻沒有看見在井的下方,有一隻巨大的毒龍正朝上張著大口,隨時都可能把他吃掉;而在這口井的四邊,又有四條毒蛇盤繞,正在虎視眈眈;而在井中剛好有一條草根,這死囚因為心裡十分驚恐畏懼,見到了這條草根便急忙抓住以求活命;但他卻沒有注意到,在這草根的另一端,正有兩隻白老鼠在一點一滴地啃著草根。而那時井口的上方,正巧有一棵大樹,在每一天當中正好都會滴下一滴蜂蜜,也剛好滴到在井中這犯人的口中;當犯人嚐到這一滴蜜時,馬上被這甜蜜的滋味給迷住了,心裡只想著這蜜的甜美滋味,而完全忘記了他所曾經歷的種種險境,也完全忘記了眼前正面臨的種種苦難,一心只想再嚐嚐那甘甜的蜜,所以便不想要再離開這口危井了。

因此,聖人就借這個故事作譬喻來開示:「那關著囚犯的牢獄,就好比是繫縛眾生的三界法,使眾生無法出離;狂象追逐著罪犯,正如同眾生恆常被無常追趕而無法逃脫;罪犯躲進的那口廢井,就如同眾生的五陰火宅,眾生自以為逃到井中已經安全無虞了,卻不知依然受困在猶如火宅般的五陰中,危脆不安;而在那井的下方的毒龍,恰如地獄一般,若眾生因無明造作惡業時,就隨時都會下墮地獄受大苦果;而盤踞在井邊的四條毒蛇,就是成就眾生色蘊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四大所成之色是隨時都會散壞的;那條井裡的草根,就像是人的命根一樣,被眾生緊緊地抓住不放;那白鼠就譬如日月光陰的流逝,眾生正被日月光陰所啃蝕,就好像那兩隻白鼠在啃草根一般,隨時都有可能斷掉——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無有一刻是可以暫時停住的。然而無明眾生在貪愛、戀著世間之樂時,卻不懂得思惟觀察這些樂正是諸苦的大過患啊!」所以,真正的修行人,應當要時時專精思惟觀察世間諸法的變異無常、不可愛樂,才能遠離種種的大苦啊!

這個故事雖短,但提到的名相不少,內容也非常豐富,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義理。我們就簡要來說明一下,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首先,這個故事雖然是一個譬喻,但卻是很生動的譬喻,一點都沒有言過其實。故事是以譬喻來教導我們,眾生所處的三界就像是一個牢獄一般,所有的凡夫眾生都被繫縛在裡面而無法解脫。那眾生為什麼會被繫縛在三界的牢獄中呢?這都是因為眾生有貪瞋癡三毒,所以就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裡輪迴而無法出離。無色界沒有種種物質的色法,純粹為精神狀態四空定的境界,沒有下二界的貪、瞋,所以是以癡為代表;色界的境界,則是已經遠離了欲界的種種欲而不再貪愛,也因為沒有男女欲,所以色界天人都是中性身,以禪定持身,但仍有瞋與癡,而以瞋為代表;欲界則包含了欲界六天、人間、餓鬼、畜生及地獄,欲界的眾生具足貪瞋癡三個法,而以貪為代表——貪著於欲界的種種法。也就是說,凡夫眾生都是被這貪瞋癡所束縛,而被綁在三界裡而不能解脫,就像被關在三界的監牢一般,無法解脫這三界的牢籠。可憐憫的是,眾生被關著卻還不知道。《法華經》中另有三界猶如火宅的譬喻,與現在這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在下一集的故事中再來為各位說明。

回到剛剛提到的欲界。就以我們所熟知的人間來說,一般人都是愛樂或是貪著世間的種種財色名食睡,或色聲香味觸等等的五欲六塵;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種種我所上用心經營、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擁有的錢財、名聲、權位、眷屬等等,眾生都是在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貪著,不知道這些事物的本質都是無常變化之法、來來去去,都只能擁有一時,最多也不過一世,是帶不到未來世去的。對這些世間法貪著,在佛法上,我們說這叫作「我所執」,對我所的執著。譬如,有些人買了貴重的東西,本來應該要正常使用,才能發揮這個東西的價值,可是他卻捨不得拿來用,寧可擺在那邊當裝飾品;自己不用,也不讓其他人使用。也有些人把銀行的存款數字,看得比自己的性命還重,每天在數字上斤斤計較!像這樣的人,都是我所的執著很重的人,貪著身外之物。可是這些東西能保有多久呢?即使這些東西真能存在很久,但很可能自己色身就先壞了,而無法再享有這些東西了。所以,應該要看清楚「我所」本質的無常性,減少對五欲的貪著,甚至能夠多多利益眾生,如此一來煩惱也會減少;如果要修道,少欲的人不論修什麼法,也都容易有所成就。

然而,眾生除了貪著這些變化無常、只能擁有一時的身外之物外,其實還有更根本的貪愛與執著,那就是眾生所最貪著的自己,也就是貪愛自己的色身、自己的五陰。如果沒有色身,沒有五陰自己,還會有剛剛所說對種種我所的貪著嗎?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的內涵在其他課程裡已經有講解過,我們在這裡就不再細說。這個對五陰自己的貪愛執著,在佛法中我們稱之為「我執」。可是,之所以會有我執,卻是因為有「我見」,也就是對「我」的本質認識不清而產生的錯誤見解,誤以為這個我是真實的、值得貪著的、值得把握的,值得為它去追求種種世間的法、世俗之樂;不知道自己的身心以及所伴隨的受想行等,其實也都是剎那剎那變化無常,僅有一世,終究還是會毀壞的,是沒有辦法去到未來世的。

故事中的譬喻說,維繫住眾生這一條命的是一條脆弱的草根,而這草根卻又正被兩隻老鼠所啃蝕,隨時可能被啃斷而捨報;然而眾生卻仍然懵懂無知,甚至因為貪著樹上之蜜,而忘了種種的危險仍在身旁,而不肯出離。也就是說,眾生的生命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不但餘命越來越短,而且隨時都有可能喪身捨命;可是眾生卻無視於此,仍然貪著於種種世間的五欲之樂,甚至造下惡業而就此下墮受無量苦。

以佛法來說,我們色身是由四大等物質之法,藉緣假合而成的,是暫時而有,不過就是一世而已;這一世有了色身之後,識陰才能藉色身而生起運作,也才有種種的受想行等法。這一世捨報後,四大分離,五陰終歸壞滅。眾生不瞭解這個道理,而繼續追求種種為了滿足自己的身心之事、之物,甚至因此而造了惡業,而導致未來世下墮地獄受大苦惱,求出無門,何苦來哉?有的則是造了其他小惡業,而導致下墮畜生道、餓鬼道中受苦,而仍然懵懂無知,之所以受苦不斷而無法出離的原因為何?根本就不知道這些貪著就是造成未來世的苦因,甚至不知道這樣貪著享樂有何不對、有何不可?當然還有些人是造作了善業,因此而導致於未來世能生於欲界天,或者有些人執著於修定,使得未來能生於色界、無色界天;但因為貪著於這些善業的造作,或者對定境的執著,所以仍然無法出離三界輪迴。而這些生於欲界諸天,色、無色界諸天的眾生,當他們的福報享完之後,還是要下墮,繼續在三界六道中輪迴生死,仍然無法解脫。

然而,可以讓眾生解脫於三界輪迴、生死無常之苦的,只有佛所教導的三乘菩提。而三乘菩提所要對治的就是眾生的無明,而無明可以分為二乘菩提的解脫道所說的無明,以及大乘菩提成佛之道所說的無明。四阿含諸經所說的無明,是二乘解脫道的無明,是我見、我執、我所執等無明,主要就是因為不知道五陰,尤其是識陰,都是無常生滅之法;以及不知道五陰滅盡後,仍有涅槃的本際獨存不滅。「明」就是光明,智慧的光明;「無明」就是沒有智慧的光明,因為沒有智慧光明來了知五陰的無常、虛妄不實,而產生貪愛執著,這就是阿含解脫道中所說的無明。

因此,要斷除解脫道的無明,要先知道五陰內涵,之後必須深入思惟,若不思惟而僅僅聽聞閱讀,那麼只是常識;必須自己再加以綜合思惟,這樣才能對五陰的真實義理深信不疑。然後,還要於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詳細如實的觀行,才能自己確信五陰諸法都是因緣和合而有,才能確信五陰是無常變異之法,更加確信五陰是一切苦的根源,因而產生強烈的出離心;也就是經由聞信、解信,漸漸進入修行階段。而且一定要自己親身如實詳細觀行,日後才有可能證得五蘊空相,能實證初果所住五蘊空相的見地中;也就是《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乃至斷盡對五蘊的所有執著,度過三界一切苦厄。當然《心經》所講的道理不只是這樣而已,《心經》所講的內容,是圍繞在如來藏真心而說的,我們在這裡礙於時間,不多作說明,想進一步瞭解的菩薩,可以請閱平實導師的《心經密意》。

二乘菩提的無明,在大乘法中被稱為一念無明;此外大乘法中還有無始無明,也就是對於法界實相、生命根源,沒有智慧光明加以了知的無明,這個無明是菩薩真見道時所破的無始無明。而這個法界實相、生命根源,就是眾生皆有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也就是《心經》所講的心;找到這個不生滅的真心,就是禪宗的開悟明心。而五陰滅盡後的涅槃本際,其實就是如來藏獨存的境界。

可是,在這裡我們還是要提醒各位菩薩,雖然五陰無常,不須貪愛執著,但是身為菩薩道的修行者,仍須善用每一世的五陰,好好修道、護持正法、利益眾生,否則一旦離開五陰,也就無法成就佛道了。

最後,總結這個故事所告訴我們的就是:修行之人若想要離開三界輪迴生死的種種苦,一定要常常思惟、觀察無常的道理,觀察世間種種法都不是可以愛樂,都不是值得貪著的法;甚至連自己的五陰身心都是無常,都是因緣和合而有,不應執著。若能如實了知世間諸法無常、五陰無常,就不會有所執著,也才能解脫三界輪迴的生死之苦,所以最後故事的結論說「行者當觀無常以離眾苦」。

這個故事就為您說到這裡,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