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3集
由正昌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
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這一節的內容是接著聖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開示過:有無明業相、能見相、境界相這三個心的細相後,而次第衍生出六種心的粗相。《大乘起信論》卷1:【以有虛妄境界緣故,復生六種相:一、智相,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二、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三、執著相,謂依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四、執名等相,謂依執著,分別名等諸安立相。五、起業相,謂依執名等,起於種種諸差別業。六、業繫苦相,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在這段論中,我們看到聖 馬鳴菩薩為我們開示說:因為有虛妄境界緣作為前提,所以才有六種心的粗相生起。
那麼到底什麼是論中所說的「虛妄境界緣」呢?我們這個能知能覺的心分別的所有境界,無非就是六塵中的境界;而三界中不管是那一個境界,都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乃至十方無量無邊虛空中所有的世界都一樣,一切的境界相統統都是在六塵之中顯現的;六塵境界相的現前,是由於我們的見聞覺知心以及末那識能夠接觸到這些境界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現前觀察到我們起心動念所分別的,不外乎是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所構成的種種境界。譬如路旁的紅花顯示出來的紅色色塵,聽到高低音聲的聲塵,嚐到食物酸甜苦辣的味塵,嗅到香臭味道的香塵,身體感受到冷熱痛癢等觸覺的觸塵,乃至現前聽聞法義內容的法塵,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七轉識心所接觸分別的六塵境界相;七轉識心在接觸六塵的同時,會以為所看到的人、聽到的車聲、聞到的食物香氣、嚐到的味道、身上所領納的冷熱痛癢等觸覺,乃至分辨男聲、女聲、人聲、狗聲的不同,食物是否美味等種種法塵上的變化,都是外面真實有的六塵境界。但其實我們的七轉識心所接觸到的種種六塵境界,都只是由各自獨有的真心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我們的心從來不曾接觸到身心外的五塵,而身心外面也沒有法塵的存在;只是當我們尚未學習到真正的佛法之前,對於自己從來不曾接觸過外五塵、所接觸的都是由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變現的內六塵相分境界這個法界中的事實,不曾聽聞過啊!由於從來不曾了知這個法界中的實相境界緣故,就會執取自己的七轉識心所接觸到的、由真心如來藏所變現出六塵中的種種虛妄境界相,是心外真實有的,而且是能夠被自己所親自接觸到的外法。然而六塵中的種種境界相,其實都是由真心如來藏所變現的,我們的七轉識心並沒有接觸到外法。從這個法界中的事實來說,我們的七轉識心所接觸分別的六塵中境界,其實就只是由自己的真心如來藏以身心及外五塵為緣所變現出來的,讓我們的這個七轉識心能夠接觸分別的虛妄境界而已啊!由於我們的七轉識心緣於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變現的六塵虛妄境界時,會造作分別、貪愛、執著等種種心行,這才有了聖 馬鳴菩薩在論中開示的六種心的粗相出現啊!因此我們各自獨有的真心如來藏以身心及外五塵為緣,所變現出來而被七轉識心所緣的六塵虛妄境界,這個就是聖 馬鳴菩薩在論中開示的「虛妄境界緣」。
在知道了什麼是「虛妄境界緣」後,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探討,我們的七轉識心,在接觸由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變現的六塵虛妄境界緣時,如何因為七轉識心的分別、貪愛等種種心行的造作,而有了智相乃至業繫苦相這六種心的粗相出現。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心的第一個粗相:智相。關於這個智相,聖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開示說:「智相,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大乘起信論》卷1)這個智相從聖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的開示可知,當我們的七轉識心,緣於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變現的六塵虛妄境界而作種種分別時,就出生了分別六塵的智慧。也就是說,因為七轉識心具有能夠分別六塵的知覺性,依於這個分別六塵的智慧,才會對於自心所現的六塵虛妄境界,生起了貪愛或是討厭的心行。
譬如喜歡品嚐各種美食的人,當他看到食物時,是因為他先能夠分別食物的色澤、味道以及食物的種類、形狀等,有這種分別食物的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的智慧出生後,對於眼前的食物喜愛或討厭的心行才會在心中生起,而對於喜歡的食物就會樂於品嚐,對於不喜歡的食物則興趣缺缺。我們也常會看到,家人在一起吃飯,對於同一種食物,有的人看到就生起歡喜的心行,認為這是一種美食而樂於品嚐,乃至因此而稱讚媽媽說:「今日真是煮了一道好菜啊!讓人吃了還想再吃。」有人卻是生起討厭的心行,連再看一眼都不樂意,面對滿桌的菜餚還會抱怨說:「今日為何都沒有菜可以吃啊!」然而不論是自己喜歡的食物,還是看了就討厭的食物,這種面對食物所生起的喜歡或是討厭的心行,都是因為不知道七轉識心的自己所接觸到的食物,其實都只是由自己的真心如來藏藉緣所變現的六塵虛妄境界而已啊!因此就依於分別食物的色香味觸法這六塵的境界,這種知覺性,也就是了知食物六塵境界的智慧,而生起了對於食物喜歡或是討厭的心行。
由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七轉識心,其實都是在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藉緣變現的六塵虛妄境界中見色、聞聲、嗅香、嚐味、觸觸乃至了知種種境界中的法塵變動;而七轉識心,依於這種能夠分別自心所現的六塵虛妄境界的知覺性,才會有喜歡或討厭的心行生起。這就是聖 馬鳴菩薩在《大乘起信論》中所開示的「智相」。進一步來說,聖 馬鳴菩薩所開示的覺知心對於六塵虛妄境界的知覺性,這種智相其實就是指我們的七轉識心了別境界的慧心所。這是由於我們的見聞覺知心以及我們的末那識,能夠接觸到六塵境界相,接下去就會產生了知六塵境界相這一種世間的了別慧,所以這個世間了別慧,是講分別世間六塵的智慧,也就是五別境中的欲、勝解、念、定、慧的那個慧心所,並不是講佛法裡面解脫道或是般若的智慧。
這個智相既然是七轉識心了別六塵的慧心所,也就是七轉識對於六塵的知覺性,那麼聖 馬鳴菩薩在這段論中所說的智相,顯然就不會是我們各自獨有的第八識真心如來藏衪所擁有的不會六塵萬法的本覺性。所以,證知七轉識心了別六塵的知覺性,這類七轉識智相的人,他們所認為的般若智慧,也就不是真正佛教般若智慧所證的第八識如來藏不會六塵萬法的本覺性這樣的真實智啊!七轉識心對於六塵境界能夠加以了別的這種智相,是一切有情與生俱來的,是本來而有,不需要去鍛鍊或是修行以後才會生起,只是因為果報上的差別,使得各個眾生的了別慧,也就是智相,會有比較好或是比較差的現象出現。
譬如在現代顯微鏡的觀察下,我們可以看到細菌的七轉識心,是能夠分別藥品的觸塵、法塵等六塵境界,細菌依於分別藥品六塵境界的這個智慧,牠就會發覺這個藥品對牠是有害還是無害,如果是對牠有害的藥品,細菌會馬上遠離,這就表示細菌生起了非愛心。由此可知,細菌對於六塵境界同樣有了別性,牠也是有七識心王所有的智相;只是細菌這類有情,牠們分別六塵的智相,相比於動物乃至人類等其他有情眾生來說,遠遠不如而已啊!但不論是細菌還是人類,一切有情的這個智相,都是由於不瞭解七轉識心所接觸分別的六塵境界,其實就只是由自己的真心如來藏以身心及外五塵為緣,所變現出來的虛妄六塵境界;而我們的七轉識心,就在自己的真心如來藏所出生的虛妄六塵境界上,不斷地分別這是我喜歡的境界、那個是我不喜歡的境界,而生起對於虛妄六塵境界的愛、非愛的心行。這就是聖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所開示的緣於虛妄的六塵境界而生的智相。
在談完了智相後,接下來要說明的是,聖 馬鳴菩薩在《起信論》中所開示的心的第二個粗相,叫作相續相。《大乘起信論》卷1:「相續相,謂依於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聖 馬鳴菩薩開示說,這個相續相是依於第一個智相,也就是七轉識心對於六塵境界的了別慧,而有了苦觸、樂觸覺受的領納,這個苦觸、樂觸的覺受-這個念-會相應不斷,這個就叫作相續相。
譬如你剛睡醒的第一個刹那,這第一刹那的覺知心或是眼識等心,都叫作率爾初心;但是率爾初心,並不就是真實心,七識心王的第一個刹那心都是不能了別境界相的,但卻仍然是七識心王,而不是第八識心真如,仍然是妄心,所以率爾初心仍然不是真實心。而醒來的第一個刹那,你的見聞覺知心已經觸見了六塵境界,但是這第一個刹那的心你還是無法分別,這是因為沒有前一個刹那所了別的那個境界相可以作比較;接下來的第二個刹那心,對於境界的了別也還是無法清楚,這是因為所了別的境界訊息還是很有限的緣故;得要等到第三個刹那心,你才能作確定、正確的分別。這是因為在剛醒來的第一個刹那,與第二個刹那的時間很短,見聞覺知心所能獲得的境界相訊息還是很少,因此對於剛醒來時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還無法作很好的分別,所以見聞覺知心才需要第三個刹那的智相來分別。但其實你早上醒來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刹那、兩個刹那、五個刹那就能真正的醒過來,都要幾秒鐘的時間你才會完全清醒,那幾秒鐘又是經過多少刹那呢?
又譬如說,在聽法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很大的聲響出現,這時你會直覺地想要轉頭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這個直覺就是率爾初心,這時的見聞覺知心只是初起或初動念頭想要去看,因為是第一個刹那的心,還沒有前一刹那同樣的境界,也沒有後一刹那所緣的境界來和現在這一刹那的境界作比較,因為沒有前後刹那境界作為比較,所以直覺心無從分別;這並不是說直覺心沒有對六塵境界的分別,直覺心還是對於六塵境界有分別的,因此不可以說直覺心因為沒有前、後刹那作為比較,所以無從分別就可以說直覺心是無分別的心。
直覺心的體性,對於六塵境界還是有所分別的,這就是說直覺心本來就是虛妄的意識心,這個虛妄的意識心是屬於分別心的,而這個意識直覺心也不可能透過修行把衪轉變成真正的無分別心。而見聞覺知心這種需要所緣的境界前、後刹那作為比較才能完成分別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譬如小朋友剛開始學認字時,老師說這個字唸「我」,小朋友學著老師發音說「我」。但老師並不確定小朋友是否真的知道,所以會指著「我」這個字再問一次小朋友說:「小朋友,這個字怎麼唸啊?」當小朋友回答說:「我。」這時老師才能確定小朋友已經知道這個字唸「我」。當老師說:「小朋友都很棒,已經會唸這個『我』字了!」小朋友也才能確定這個字唸「我」。在小朋友學習「我」字的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不論是老師教導小朋友認識「我」字,或是小朋友確認「我」字,老師的見聞覺知心對於第一個小朋友「我」字發音的境界相,雖然有所了別,還是得要有第二個老師請小朋友唸出「我」字發音的這個境界相,才會有第三個老師確定小朋友知道「我」字的境界相。老師的見聞覺知心是由這三個境界相的分別,才能確認小朋友學習「我」字完成。同樣的,小朋友的見聞覺知心,也是經由前後三個境界相的分別,才能確定這個字唸「我」。因此凡是見聞覺知心現起後,都必定有了別境界的心相,也就是智相的生起。這個前、後多刹那了別境界的智相,因為是一刹那又一刹那不斷地現行運作,所以就有依這個智相刹那不斷現行運作的相續相出現。這種相續相,是在見聞覺知心出現時會與覺知心相應的了別慧,而這個了別慧出現時,覺知心就會對於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生起喜歡或討厭的愛、非愛心行,因此就會有苦覺受、樂覺受的念相續不斷地現行。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