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
由正村老師開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節目。今天我們要探討的題目是「何謂本覺、不覺、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這個題目這是第二集的探討,我們總共是三集,在上一集節目當中,我們已經把阿賴耶識而說的本覺、不覺、始覺 、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這個名相的大略意涵,為大家介紹過,也開始進入這一段論文的本文,開始來介紹論文所談到的內容。那麼因為上一集,這段論文只有談到「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這個經文的部分,整段還沒有為大家完整說明,為了跟上一集作一個聯結,所以把原來這個論文的本文,再為大家引述如下:

論文說:阿賴耶識【復有二種義,一者覺義,二者不覺義。 言覺義者,謂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離一切妄念相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大乘起信論》卷1)上一集談到阿賴耶識的覺義,說阿賴耶識祂具有功德覺照性,而且這樣的功德覺照性是本來就有的,是眾生阿賴耶識無始劫以來,本來就有的覺照功德性。所以 馬鳴菩薩論文中說,這個覺義就叫本覺;但是論文當中有特別說明,這樣的覺義是離一切妄念相,因為這樣的功德覺照性,並不是眾生現前見聞覺知心的我對六塵萬法的覺照。也就是說,阿賴耶識對於你七轉識妄心所相應的六塵境界相,所生起的種種妄念分別想,祂是從來不相應,也就是無始劫來就離開這一切妄念法相。我們可以去思惟這個道理,為什麼我們心真如阿賴耶識,一定具有這樣的第一義的法性,是離一切妄念相?因為如果阿賴耶識祂也能夠相應這些妄念分別想,就是所謂的妄念,這些不如理作意的虛妄分別念頭,那麼三界六道諸法界,就沒有辦法像目前所看到的一樣井然有序、完全沒有錯亂。因為阿賴耶識如果也能分別這些妄念,起諸這些妄念想,那麼祂在眾生臨命終的時候,祂就不會去忠實履行應有的因果律;因為祂也會起妄念說,這一生所造的所有的惡業,都是我所出生的七轉識見聞覺知心那個我所造的,那些惡業是七轉識我所造,跟阿賴耶識我沒有關係,那阿賴耶識我,我可不要去受地獄的惡業果報。可是法界的真實道理就是,阿賴耶識從來離開這樣的一切妄念想,祂從來也不會有這樣的不如理作意想,眾生七轉識造作了惡業,應該去受惡業果報,祂就會無私無我無分別的,幫眾生去造作應有的受惡報地獄身;相反地,如果眾生這一世,他造作了很大的善業,捨報後應該受生天界享受天福,那祂也會為他作出一個莊嚴的天身去天界受應有的福報;所以三界六道法界,因此能夠運行,非常有條理、有秩序,這都是因為眾生阿賴耶識祂是都離一切妄念想,都具有這樣的第一義法性,就是離一切妄念相,所以因果就不會有絲毫的錯亂,善惡的業報必定會由眾生自己身中無私無我的心真如阿賴耶識去忠實履行,而沒有錯亂。

論文當中繼續談到,阿賴耶識除了具有這樣第一義法性,離一切妄念相,而且是等虛空界,無所不遍;這也是因為祂能夠離一切妄念相的緣故,所以祂才能夠跟虛空界相等,而且無所不遍。這道理是在講,因為阿賴耶識祂也是有見聞覺知,那就是論文所說的本覺。大家都知道,這覺知不是對六塵萬法的覺知,祂的本覺是在六塵以外的覺知,所以這本覺是離開一切的妄念相,所以阿賴耶識才能夠使十方三界六道都會有眾生存在。所以祂離一切妄念相的緣故,祂從來也不會去顧念來世新的見聞覺知心的我,是會受苦還是會受樂,所以才會有三惡道的眾生,去受生到三惡道當中去受苦,也會有其他人道、天道、阿修羅道的眾生,受生到這些法道當中受應有的苦樂果報。所以法界才會有所謂的三界六道、所謂的四生二十五有等等無數的眾生遍滿了虛空法界,各有安住的處所來容受這些應受報的眾生。由於阿賴耶識這樣的本覺覺照性是從無始劫來就不受六塵萬法的影響,從來不了別六塵萬法,所以祂的功德覺照性是能覺遍十方,這並不是在講阿賴耶識心能遍於十方無量虛空每一處地方,這是在講祂的本覺能夠覺照到所有十方無量世界以及眾生的心想。這也就是為什麼十方世界會形成、會毀壞,而有了世界的成住壞空;那都是因為有情眾生的心真如阿賴耶識具有這樣的本覺智的智性;祂本身就有這樣的體性,有這樣的功能差別,所以共業有情眾生所造的共業因緣成熟的時候,這十方虛空中就會漸次形成,讓這些眾生受苦樂果報,而能夠安住的山河大地諸世界;等到了這個世界來到了住劫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些眾生就會次第受生到這個世界來,三界六道世間才能夠如此運行有秩序而不混亂。那就是有情眾生心真如阿賴耶識都具有這樣的第一義性,祂能夠離一切妄念相,因為祂具有這樣的體性,所以論文說祂「等虛空界,無所不遍」,就是在講祂的本覺能夠覺照到十方無量世界,與無量眾生的心想。

接下來論文當中,馬鳴菩薩繼續開示說,阿賴耶識是:「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法界一相是在講第八阿賴耶識,就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法界我們可以把它說成有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那你也可以說有四生法界,乃至二十五有法界,但是不管有多少無量無數的眾生法界,其實都是匯歸成唯一法界相,就是第八阿賴耶識,也就是論文說的「一切如來平等法身」。為什麼說一切如來平等法身?因為所有一切有情眾生,都本來具有這法界一相第八阿賴耶識,祂又名如來藏。有情眾生的阿賴耶識如來藏,祂的自心體性都是平等平等,等無差別,也就是有情眾生,小到一隻細菌、 螞蟻,大到一隻鯨魚,乃至到天界,具有無量廣大莊嚴天身的天人身中,都有各自的本具的阿賴耶識如來藏。依這個法界一相阿賴耶識如來藏來說,眾生都是平等平等。如果依眾生身中本具的阿賴耶識如來藏來看,所有有情眾生都是一尊如來,一尊未來的如來;因為細菌、螞蟻是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所有人道眾生乃至天人,他也是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這包括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也還是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這才叫作經文所說一切如來,因為都是一尊如來,未來的如來,都是一尊未來佛。

所以一切如來平等法身,在告訴我們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又名法身。阿賴耶識如來藏法身不會有增減,祂從來也不會間斷壞滅,所有有情眾生的法身,都是不會有增減,不會有間斷,就是所謂的不增不減。所有有情眾生的如來藏體性,都是平等沒有差別,所以這段論文說法界一相,就是在講第八阿賴耶識。所以在因地凡夫的眾生,都是具有八識心王,乃至成佛了,還是就是只有這八識心王,都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只是在因地凡夫位的第八識阿賴耶識,立了名稱就叫阿賴耶識,那成佛之後,其實還是這第八識,只是在究竟佛位,名稱不叫阿賴耶識,改一個名稱叫無垢識;名稱不同,但仍然是同一第八識心體。所謂的只改其名,不改其心體這樣的見解,一般有過去錯誤的大師所不能瞭解,他們就主張說有第九識,其實所談的還是第八識;也有大師談到說,那還有一個第十識,其實他所講的還是這個第八識,所以我們不可以去妄自增加,說有第九識,甚至說有第十識,因為這會墮入經論中所談到的增益執的錯誤當中。

這段論文最後一句是開示說:「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我們上面已經談到,法身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所以這個經文就是在講,依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法身,而說一切如來為本覺;因為一切現在、過去、未來的三世如來,都是因為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之後,能夠具足親證這個本覺,而能夠成就佛道。那我們再回來說明,什麼叫作本覺。因為眾生身中的法身如來藏本有祂的覺照功德性,那是在因地凡夫無始劫以來,本來就有這樣的覺照功德,所以就叫作本覺。也就是這樣的本覺功德,是無始劫以來就有,不是眾生經過修行之後,要證悟之後,才會發起這樣的功德。意思就是講,不管你證悟了沒有,有情眾生本來就各個本具第八阿賴耶識,而這第八阿賴耶識,本來就具有這樣的本覺功德。只是凡夫位的眾生有無明的遮障,所以還不能夠親見這個本覺功德,但是你不會因為還不能夠親見本覺—眾生的第八阿賴耶識的本覺功德—就沒有了這覺照功德。也就是說,祂當然還是有這樣的覺照功德,因為如果你離開了這個阿賴耶識的本覺功德,那也沒有有情眾生可言。

所以說阿賴耶識本具的本覺功德,是證悟前祂就本自具足,證悟之後祂還是如此,乃至未來成佛還是具足這本覺功德。這阿賴耶識的本覺功德,並不是修來的,是眾生本自具足的,而且也永遠不會壞滅。這樣的本覺功德如同《維摩詰經》當中的開示說:【不觀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這個自心如來,我們各各身中本具的心真如阿賴耶識,祂雖然於一切六塵萬法無覺無知,但祂卻不是如同木頭石塊一樣完全沒有覺知。因為經中說,祂能夠了眾生的心行,無始以來就具有這本覺的覺照功德。所以法身如來藏本身有了眾生心行的界性,界就是在講這功能差別。論文中說依這個法身本有覺了的自性,來說一切如來都是本覺;因為一切如來祂最後成佛時候,所成就的究竟覺其實仍然是依因地所剛開始親證的本覺,而後才能夠漸次修證,成就最後佛地的究竟覺,又如經中也常講到,一切眾生本來常住涅槃。這就是從法理上來講,一切眾生在因地凡夫位,不管他的七轉識如何,每一世隨著六塵在流轉而輪迴生死不能出離,但是由於他自身身中的自心阿賴耶識如來藏是從來不生不滅,有這樣的體性而來說一切眾生本來常住涅槃。也就是眾生的阿賴耶識如來藏,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且無始劫以來一直都是如此,一直常住於不生不滅的涅槃寂靜當中。因為這樣的緣故,馬鳴菩薩這一段論文才會說「一切如來為本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啊!

下面我們要繼續為大家介紹下一段論文所談的道理,來告訴大家始覺、本覺、 不覺、究竟覺這當中的分別。我們還是引述這段論文的原文來為大家作探討。論文當中開示說:【以待始覺立為本覺,然始覺時即是本覺,無別覺起。立始覺者,謂依本覺有不覺,依不覺說有始覺。又以覺心源故,名究竟覺;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大乘起信論》卷1)所以經文說以待始覺立為本覺,這意思是說,當你親證了阿賴耶識的本覺,而這個本覺仍然是相對待於始覺來建立本覺。始覺就是在因地凡夫第一次剛開始親證了阿賴耶識的本覺,也就是剛剛覺悟的時候,把它建立為始覺。雖然說你親證了本覺,而實際上這個本覺,其實也不是你證悟之後才有,因為這是本有的覺照功德,所以才立名為本覺。親證時候所覺悟的,也只是說你了知到了,原來你的阿賴耶識本來就具有這樣的六塵外的覺照功德,而這樣的六塵外的覺照功德,是阿賴耶識本有的。你在證悟的時候,其實只是去證實這件事情,證實你的阿賴耶識原來有這樣子的覺照功德。

當你這樣來證實阿賴耶識的本覺,你的意識心就能夠出生對這個法界實相心阿賴耶識的般若智慧。所以始覺位的菩薩,當他親證阿賴耶識的本覺,是用他現前的意識覺知心去證實我們的心真如阿賴耶識確實是有本覺。因為你親證祂而有了始覺,那這始覺,是你的意識心所相應的覺悟,而阿賴耶識的本覺,卻是祂自身本有的第八阿賴耶識的覺照功德。所以才說剛證悟菩薩的始覺,是意識心第六識所相應而有,而阿賴耶識的本覺,卻是第八識本有的覺照功德,並不是親證祂之後才有這覺照功德,是無始劫以來就有這樣的本有覺照功德。因為是我們現前第六識意識覺知心親證第八阿賴耶識的本覺,才會從這個始覺來建立第八識本有的本覺。

但論文又說「然始覺時即是本覺,無別覺起」,就是在講始覺菩薩剛開始證悟的時候,所覺悟的還是他自身阿賴耶識的本覺,並不是說這始覺菩薩覺悟了另外一個覺悟。所以始覺只是相對待於本覺來講始覺菩薩的始覺,那個時候並不是產生了另外一個覺生起。

那麼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探討這個題目「何謂本覺、不覺、 始覺、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這是第二集的探討,就為大家談到這裡。還有一小段論文,我們在下一集再為大家介紹。

最後祝願所有菩薩:色身康泰,學法無礙,道業增上,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3736